facebook pixel code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享】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2009年08月21日
公開
66

主 題:【分享】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作者:水叮噹 日期:2004-07-26 13:15:54   人氣:1338 國小三年級的小明被帶來門診時, 坐在椅子上扭來扭去, 頭不停的四處張望著。彷彿周遭一切的事物都可以讓他分心似的。 只聽小明的媽媽怒氣沖沖指著小明,對著我說: 「醫生,你看他就是這個樣子,講也講不聽,打也沒有用。好像屁股長蟲似的。上課都起來走,很容易分心。學校老師說他是過動兒,叫我帶他來看。」   「成績呢?」我問道。   「都考很差,平均五六十分,考卷常常寫了前面忘了翻面再寫。有時小考還考零分。」 媽媽的焦急、憤怒和擔心一股腦兒全寫在臉上。 而小明則一臉茫然的樣子。不知媽媽為什麼生氣。 經適當的診斷和治療,一個月後某天,媽媽笑著帶了小明回來門診,告訴我:   「醫生,真不知該怎麼謝謝你,他這個星期考了好幾科一百分。雖然偶而小考還是會考六十分,不過已經進步太多了。」 看著母子倆開心離開診間,我心裡也感到十分的溫暖。   什麼是「過動兒」? 過動兒在醫學上的專有名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因為是發生在兒童的一種疾病, 所以早期稱此病為「過動兒」。 在台灣, 大約有百分之六到九的小朋友是過動兒。 也就是說, 大約每十三個小朋友中, 就有一個是過動兒。 得到這種病的兒童常被誤以為是「壞孩子」或「不聽話的孩子」,常遭受體罰、其他人的歧視。 這類病童有兩大類的特徵: 第一、 注意力不足:   主要症狀有: 上課常分心、沒辦法專心、寫功課慢吞吞、東摸西摸、時間東拖西延、好玩但又沒法持續、丟三忘四、常常忘了該作的事。 第二、 過動:   主要症狀有: 動來動去、停不下來、上課會說話和起來走動、自行跑出教室、話多、好辯、衝動、打斷別人的話、插嘴、不合群、人來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 並不一定要符合所有的症狀才能下診斷。有的人是「注意力不足症」, 有的只有「過動症」。有的人, 兩者都有。   但是, 並不是每個「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孩子, 都一定有「病」,而需要治療。 在精神疾病的定義中, 特別重視「症狀」有沒有影響到人際關係、學業。 如果注意力不足或好動的症狀, 已經嚴重影響了學業, 或者讓孩子交不到朋友, 三天兩頭跟人打架, 這時是需要馬上治療的。   過動兒的症狀是會隨著年齡的成長、大腦發育成熟, 而逐漸消失。 最先消失的是過動的症狀, 大約在12歲左右自然改善。 注意力不足的症狀會持續比較久的時間, 有時可能會持續到十幾廿歲。   既然這種病會慢慢好起來, 為什麼還需要治療呢? 因為這種小朋友, 常常會有其他的問題。 譬如學業的問題, 國小基礎沒打好, 國中更加趕不上。 人際關係的問題, 導致病人對社會充滿仇恨、憤怒、挫折的情緒, 而容易有暴力傾向,長大後容易有暴力行為、煙酒毒品的濫用, 而造成國家社會的重大損失。 早期發現問題, 及時加以治療,可以增進孩子的成就,大幅減低社會問題。所以這種小朋友的問題我們不能不加以重視。 作者:陳建州醫師(羅東博愛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出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日期:2003/2/21

帶TORO打97年流感

2008年11月12日
公開
35

其實10月份起就能打了 之前卡在toro有點感冒 後來又腸病毒 接著又開始下雨... 好多事 昨天撲了個空 今晚該來的也要來 吃完晚飯 丸仔吵著要跟 說要看DD打針 這個小子還真好奇咧~ 幸好今晚沒有雨 天氣是有點涼 騎到附近去年才開的婦產科醫院 它有附設小兒科 重點是有預防接種項目 所以..就去看看~ 掛了號上了2樓 下一個就輪到我們7號 丸仔這時說要大便 我咧~ 真怕帶他去大時叫到我們 但他很急..只好帶去 水喝太少的關係巴 大了好多羊屎出來-->指一顆顆 問他好了沒... 丸仔居然邊大邊我回我 臉上有掙擰的表情 "再3顆就好了" 我笑了出來... 大便還可以知道自己要大幾顆的喔! 真搞笑吔! 因為是婦產科 所以一堆孕婦 想說..他們不錯 這間看起來有點規模 當初我懷孕時有這間 我可能也考慮一下 他有樂得兒病房 不過...沒機會拉^_^ 這裡的小兒科醫生 是男生 算我遇過講話最溫柔的 護士小姐也是 在一間小房間裡 但裡頭佈置包含壁紙都是小球..車車 看診台就是一張床 床單超可愛 還有小玩具可以隨時哄BABY 醫生也順便做簡單的健康檢查 量身高81cm 量體重12.8Kg--->大家都感受的到..他的"重量" 量頭圍49cm 打針時是躺在床上 他們認為這樣較安全 就醫生自己固定toro手腳 由護士打針 丸仔超好奇 離很近的看 toro唉一下下而巳 因為大腿肉多...哈哈! toro的左眼像針眼 也順便請醫生看一下怎麼了 是否需要去眼科看 他是認為眼睛有一點點分泌物 先開個消炎 一天點3次 若沒有改善就要去眼科檢查一下 還有toro的腳指尖有點小脫皮 我問醫生是不是香港腳 醫生看了..有點像是悶太久 可能之前天氣熱 也開了藥給他抺 還不錯~ 打個針順便看診 看他的小兒科也有點喉嚨的 也還ok 算蠻溫馨的..佈置的像兒童房 至少對孩子來說不像醫院 現在診所也蠻競爭的 下個月換我要帶丸仔去打流感嘍! 他一直嗨不要 跟他說要打好的細菌進來才能打敗壞細菌 媽咪我跟他說我也要打 我先打,如果我沒有哭哭 你也不能哭喔! 他才說好~ 呵呵~ 今天花了掛號費$100 結果..到家發現TORO的健保卡沒拿回來 打電話去確認在診所 改天再去拿唄!

怕髒而不敢盡情的玩

2008年06月29日
公開
43

怕髒而不敢盡情的玩   有的小孩子每吃一口食物就要用毛巾擦擦手和嘴巴,或是怕髒而不停的洗手;衣服一點弄髒就想換掉;和怕弄髒衣服或雙手,而不敢玩沙、黏土等東西。   像這種對骯髒過於敏感的小孩子,通常帶有神經質,而多半是深受於父母的影響。所以千萬不要孩子稍微玩一下,就喝阻說“髒死了!不要玩!”“細菌會跑進去喔!”老是盯著孩子,對於他的一舉一動是過分的干涉,這樣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於是就會變成一個過分潔癖的小孩。   小孩子喜歡乾淨固然是很好的事,但是假若因此而導致無法盡興地遊玩,進而造成生活上的障礙,那就沒有意義了。如果父母立刻改口說:“好好的玩,弄髒了沒有關係。”這樣也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因為,父母親只是口頭上說沒關係是不可能除去孩子心理障礙的,唯有父母本身改掉神經質的行為表現,才是徹底的解決之道。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且避免對孩子過分的干涉,同時讓他多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藉由愉快的遊戲擴展孩子的生活經驗,這樣有幫助孩子人格的發展。   父母親則對孩子的開導態度上,不要強制禁止孩子不斷的洗手或禁止更換髒衣物,要用和緩的態度來勸說,慢慢地,就可以減少及撫平孩子內心的不安。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請勿隨意轉載∼∼

玫瑰疹 (嬰兒玫瑰疹)

2008年05月29日
公開
49

玫瑰疹 (嬰兒玫瑰疹) 台北榮總小兒部醫務科主任 湯仁彬醫師 小寶是個一歲大的小男生,出生後健康尚可,未曾有過明顯的高燒疾病,預防注射及常規健康檢查都按照固定的時間就診。最近三日卻發高燒,胃口不好、吃不下什麼東西,因此活動力稍差。前兩天,已經分別給兩位醫師瞧過,認為可能是感冒,開了一些退燒以及開胃的藥。此外,在醫師叮嚀下,若仍然高燒不退、或有新的不舒服症狀,如嘔吐、呼吸困難、抽筋等,應迅速就醫。而在今日,寶寶身體的軀幹上、頸部、甚至額頭都看到有一些細細顆粒狀的疹子,小寶的發燒似乎有些下降,並沒有其它相關的症狀,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何是好?許多關切孩子健康而心情焦慮的父母們在不了解的情形下,著急的帶小寶來看醫生。事實上,這就是嬰兒的玫瑰疹。 什麼是玫瑰疹(嬰兒玫塊疹) 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主要為皰疹病毒第6型及第7型最常見。這是一種良性的疾病,很少有併發症或後遺症,發生的年齡雖然以六個月到一歲半最常見,但是小至兩、三個月,大至兩、三歲的小朋友也都仍有可能會得到玫瑰疹。 玫瑰疹是常見的一種幼兒良性感染疾病,會出現發高燒,溫度可高至攝氏39至40度,通常持續3.或4天。當高燒的時候,除了兩個小臉頰會燒得紅紅的以外,小寶寶的胃口、活動力也都還好,也可能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涕之類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檢查起來沒有明顯的特徵,這種病最大的特性就是當出現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時,往往也就是發燒漸退時,該病快到尾聲的預告,有時有於個人體質的關係而因高燒發生抽筋,但不必驚慌,因為這是良性的抽筋。 好發年齡? 季節? 發生率 這是最常見的嬰兒出疹疾病,多半發生在兩歲以下,標準的症狀是六個月到一歲半大的小寶寶,男孩女孩均可發生,並無特別的差異。一般估計30%的嬰兒有明顯的症狀,其他均為輕微的發燒,或亦沒有出疹。 整年都可發生,但在春秋兩季較為明顯增多,不如麻疹、德國麻疹、水痘等疾病容易感染,因而地區性的流行極少發生。 有那些症狀? 最常見的是發燒三天,小嬰兒可能因發燒不舒服而顯得煩燥不安,哭閙聲使得父母及家中長輩十分牽掛焦慮,因此急急忙忙就醫,大多數嬰兒在發燒情形下並無痛苦的特徵,發燒極少超過5天,檢查時,除了喉嚨紅腫以外,頸部的淋巴腺或許有一些腫大的現象以外,有的小寶寶也可以發生瀉肚子情形,但小寶寶的活動力尚可。但感染到玫瑰疹時最常發生的困擾即為抽筋,小寶寶因為高燒所引起的抽筋,熱性痙攣是幼兒因發燒合併神經症狀,多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幼兒,如同嬰兒玫瑰疹好發作的年齡,這一個年齡的小朋友因為腦細胞的發育還不完全,高燒的時候,容易引起腦細胞之間亂放電的現象。亂放電就會引起四肢突發性的抽筋。手腳抽動、對稱性,多半持續2-3 分鐘,父母們常會為此嚇得不知所措。 燒退以後,由身體到頸部出現許多細細的的小紅疹,所幸疹子的特徵為不會痒,小寶寶不會因為痒而鬧情緒。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開始起於軀體,疹子向臉部、四肢延伸,此時小寶寶並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現象。大約一到三天內疹子會自動消失,身體上不會像得麻疹一樣有任何色素沉著或脫屑現象。 治療方法? 預後如何.? 有無危險性? 基本上,正常嬰兒得到玫瑰疹,不會有任何併發症,不會發生腸胃道、中樞神經、血液系統、呼吸系統等的併發症。但對扺抗力較差,受到免疫抑制的幼嬰,則可能有較重的併發症。嬰兒玫瑰疹對醫師來說為診斷及治療上的挑戰,對家長來說帶來的是疾病初期的不安及慌亂,在醫學上,許多類同的疾病均會發燒及出疹,例如川崎病、麻疹、德國麻疹、腸病毒、腺病毒、鏈球菌、葡萄球菌等,隨著病情的不同,最後各自有不同的診斷及不同的治療規範,但在疾病初期未能確定究竟是何種疾病之前,父母要求的是診斷的確定性,嬰兒玫瑰疹的治療是採取症狀治療,抗生素治療不會改變疾病的過程,對單純性的嬰兒玫瑰疹沒有益處,然而當症狀發展出高燒合併中耳發炎,或白血球升高,此時可給予口服抗生素。 熱性痙攣為良性,兒童因疾病發燒的合併神經症狀,多半發生在六個月至五歲的幼兒,其神經學檢查,包括腦波、腦斷層等檢查均屬正常。但是對絕大多數的家長們而言,孩子的抽痙使人恐懼, 爸爸媽媽們擔心孩子會因為發燒抽痙不止而造成腦部受損,甚至死亡。玖瑰疹引發發燒,其發生熱性痙攣的機會如同一般兒童, 其抽筋為良性的, 不同於得到腦炎、腦膜炎之類的腦子本身疾病,所以並不會對寶寶有甚麼長久影響或後遺症,也不會進一步發生熱性痙攣及其他併發生症,家長們不用過度擔心。對於發燒不舒服的處理,比較適當的方法為給予口服退燒類藥物如 acetaminophen等,穿著較寬鬆的衣服,鼓勵多喝水,尤其是讓寶寶沖個溫水澡,既能降溫又能讓寶寶的循環很快恢復正常,有助預防熱性痙攣。. 預防方法? 大多數嬰兒得到玫瑰疹,因沒有嚴重的副作用,故不須特別嚴格的預防措施,也沒有預防的疫苗。但是,注意增強個人之免疫力,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加強住家個人衛生,尤其需要勤於洗手,並且要確實以肥皂洗手,再用擦手紙擦乾以達到清潔、消毒的功效。保持環境的清潔尤其重要,注意環境衛生,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最重要是避免涉足公共場所,應避免與他人親密接觸,以防感染他人。這也是日常生活的一環。 結論與建議 許多病毒性皮疹疾病對臨床醫師來說,是診斷上的一種挑戰,有些疾病可由皮疹的形態,諸如斑疹、丘疹、瘀斑、水痘性而加以區別。有些病毒性皮疹則難以區別,須加上實驗室檢查才能夠判斷。 少數特殊表現或不典型的病例,有時需做一些檢查,如血液常規檢查、小便檢查、血液培養,等和其他疾病作鑑別診斷,以免將嚴重的疾病誤以為是玫瑰疹。非病毒性的感染由皮疹的形態,配合臨床及實驗檢查加以鑑別診斷,達到早期治療的目標。 by 玫瑰疹 (嬰兒玫瑰疹)

孩子被欺負,父母能做什麼?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53

(取自康健) 孩子被欺負,父母能做什麼? 他無精打采不想上學,放學後悶悶不樂,退縮自閉,有可能在學校被霸凌了。如何幫助他面對? 文.文.吳若女 攝影.陳德信 2008/04 康健雜誌 113期 兒童福利聯盟2007年9月公布「校園霸凌現況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六成的國中、國小學生曾有被霸凌欺負(bully)的現象。 其中又以「關係霸凌」和「言語霸凌」最普遍。100個孩子有80個曾被同學排擠(關係霸凌)。而有70多個孩子說曾被人嘲笑或取難聽的綽號(言語霸凌)。 甚而還有三成的孩子曾經被「肢體暴力」欺負過,甚至有校外幫派介入助陣尋仇,是校園中最應注意的紅燈。 其實,許多父母心裡都擔心過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是否被人欺負?如果有,又該如何處理? 如何不讓孩子成為無辜的受氣包? 給孩子正面的支持與方法 兒福聯盟的執行長王育敏建議,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可能被人欺負時,先別驚慌失措,出現過當的情緒或行為反應,而是先了解事情的通盤始末,也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可訴說、可依靠的對象。 有些孩子的互動是屬於玩笑、捉狹戲弄的性質,大人如果過於緊張或過度保護,也會讓孩子反應過度,無法與人正常交往。 台北市敦化國中特教組組長李雅棻也提醒,有七∼九成的欺凌行為是從玩笑開始,當施暴者發現戲弄好玩有趣時,會有進一步的行動,因此,「一開始就要有適度的反應。」 比如說,教會孩子面對不喜歡或讓自己不舒服的嘲笑戲弄時,要適度堅定的告訴對方:「對不起,我不喜歡你這個樣子」或「我不想幫你去做什麼」、「我不應該讓你看我的考卷」等等。 但如果碰到明確的欺侮霸凌,《校園暴力——別讓孩子成為沉默受害者》的作者琴.莎舒則建議,父母應輔導孩子在非暴力、非報復的情況下,找出解決之道,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 當孩子碰到欺凌時,是要小孩「拚命」還是「逃命」,一直是父母心中的疑惑。不過,許多校園與暴力研究都顯示,以暴制暴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只有讓惡人的拳頭下得更重,而且也是教孩子使用暴力。 李雅棻就看過一位媽媽在得知孩子被欺負後,並沒有立刻衝到學校找老師或施暴孩子算帳,而是先問孩子有什麼想法和感覺?經過討論,從孩子口中找到一個可行策略,本來她想去學校跟老師溝通,但孩子還是希望自行處理,最後事情圓滿落幕,孩子也沒再被欺負。 李雅棻強調,跟孩子們討論出一個正確的方法,會比立刻出面幫他們解決來得好,而且也可以從中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當孩子因受欺凌而哭泣難過時,也要給他們適度的安慰與溫暖,而不是只有求好心切的責備他們「要堅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分區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亮吟建議,抱抱受傷的孩子,給他們支持,肯定他們的正向優點,有助於他們平復難過。 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成為受氣包 至於孩子為什麼會受到欺負,也是父母接下去應積極了解的重點。 「受害的孩子很少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成為受害對象,但有些特質讓他們容易成為下手目標,」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也是臨床工作者彼得.薛拉斯(Peter Sheras)提出重要關鍵。 比如說,身型明顯與人不同(塊頭過大或過小)、身體有缺陷或失能(如一口爛牙)、笨手笨腳或動作不協調、過於害羞或敏感、有家庭問題讓小孩難堪、抵禦欺侮的社交能力不足、缺乏自信或沒有安全感、沒有朋友、穿戴特殊(過於貧窮邋遢或過於炫耀奢華)。 由此上述研究,其實可調整或改善孩子的狀況,減少他們成為受氣包的機會。 《校園暴力》的作者莎舒就建議,盡可能別讓孩子與眾不同,讓他們跟著同年紀的衣著髮型走,但也不要過度炫耀時髦,免得成為勒索的對象。別讓孩子留有一口爛牙,想辦法改善嚴重的青春痘或皮膚問題。如果孩子有無法改變的特徵或肢體缺陷,也要想辦法讓孩子接納它們,肯定自己。 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輕易被激怒或恐嚇,教他們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也鼓勵孩子多說請、謝謝和對不起,與人建立友善禮貌的關係。教孩子多以謙虛、尊重和欣賞別人的態度多交朋友,減少自己落單被欺的機會。 總之,當孩子有自信與能力面對自己、面對人際壓力時,就比較不容易成為惡霸的受氣包。 推薦閱讀 《校園暴力——別讓孩子成為沉默的受害者》,遠流出版 《戰勝校園暴力》,新苗文化 《拒絕校霸,快樂上學》,新苗文化 《解決學童欺凌問題》,新苗文化

小孩偏食怎麼辦?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47

(轉貼)小孩偏食怎麼辦? 我兒子3歲半,是個極度偏食的孩子,除了每天2次牛奶,只吃飯、麵條、豆乾及餅乾糖果、飲料、養樂多及維他命,對任何蔬果都敬謝不敏。請問這樣的飲食習慣,是否會造成身體的傷害? 孩子的偏食似乎是做父母永遠頭痛的問題,許多的父母在孩子偏食時,常會大聲斥喝或威脅利誘強迫餵食,往往會造成孩子對食物更加恐懼與排斥。幼兒在兩、三歲是會開始表現出對食物的喜好與厭惡。在解決偏食的問題前,應先了解幼兒偏食的原因: 1.父母的溺愛或怕麻煩,孩子想吃什麼就給什麼,儘量滿足孩子,造成孩子偏食。 2.以食物做為獎賞小孩的方式,使孩童做為要脅的方法。 3.孩子不肯吃飯或偏食時,用打罵的高壓方式強迫,使孩子認為吃飯是痛苦的事。 4.模仿大人,若父母或保姆挑食,孩子也會挑食。 5.對特殊氣味的食物不敢吃,如芹菜、胡蘿蔔、洋蔥等。 6.孩子排斥需咀嚼而較難吞嚥者。 7.烹調者手藝不佳或菜色單調。 8.食物準備不適當。 9.孩子愛吃零食,影響正餐食慾。 10.邊看電視邊吃飯,分散注意力。 11.餐桌氣氛不良,用餐時沒有愉悅的心情,也會誘發偏食。 例如,拒食蔬果,應先找出孩子拒食的原因,到底是難以咀嚼吞嚥?氣味不佳?或是顏色、大小不佳?由少量開始慢慢供應,並可將這些食物做成他喜愛的卡通圖形,慢慢誘導他吃。千萬不要因為他不吃就大發雷霆。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是因為要引起家長的注意而拒食。只要父母給予適當的時間照顧、關心小孩的飲食,就能夠慢慢化解了。 台安醫院減重班營養師 林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