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

2011年06月14日
公開
45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6/13 04:21"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政策大轉彎!原規劃一○九學年起,免試入學才要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昨天表示,教育部初步決定,提前六年一步到位,從一○三學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時,七成、約廿萬名國中畢業生,升高中職免試入學將「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首批適用對象為現在的小六生。 未額滿學校直接登記 未額滿學校可直接登記入學,但額滿學校要採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抑或由國中「適性輔導」學生升學,教育部今天將邀集全國廿二個縣市研商「因地制宜」的具體原則,預計六月底前定案送行政院。 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十二年國教鼓勵就近入學,原本規劃一○九年,國中畢業生人數減少到廿萬人以下,才完全不採計在校表現,之前則部分採計在校表現,在全國舉辦七場公聽會後,意見雖然不一,但「社會氛圍」卻都希望免試入學能一步到位。 張明文表示,不採計在校表現後,入學方法可能有學區入學、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或適性輔導入學等,金門、花蓮免試入學方法和北北基的免試入學方法不同,這要由各縣市因地制宜去規劃,再報教育部審核。 張明文舉例說明,學區入學指的是「免試就學區」,與現行國中小的學區概念不同,全國有十七個免試就學區,單一縣市例如台南市、高雄市等,跨縣市則如北北基、中投區等。 但若採抽籤入學,籤運不佳的學生,會不會沒有學校可念?張明文表示,仍會有未額滿的學校可供學生選讀;而報考明星高中的學生,若考試落榜,也可以選讀未額滿的高中職。 家長擔心籤運不佳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給予肯定,認為終於接近「真免試」,孩子壓力可以減少一些,否則目前免試採計在校表現的結果,反使補習愈來愈多,有些補習班甚至打出「校排第一」的廣告招生即為明證;但全教會政策部主任、新北市中正國中老師詹政道表示,沒有基測又不採計在校表現,國中普遍會擔心,學生會不唸書,程度相差更大。 有家長則擔心孩子運氣差,萬一抽籤抽不到住家附近的額滿高中,淪落到讀不太好的學校該怎麼辦? 教部今年五月廿日公布十二年國教實施草案初版,免試入學分為登記入學及申請入學,未額滿學校直接入學,超額學校採多元抽籤,多元抽籤又分成「隨機」和「梯次」兩種,而梯次抽籤再分成二等第制(有無小功以上的獎勵,有記功可先抽籤)、三等第(面試時可依感興趣的程度分成三級)、五等第(五學期擇優採計三學期,依序抽籤;或十五次段考取六次成績)等。 草案一公布,各界砲聲隆隆。政務委員朱敬一投書媒體,認為十二年國教草案的免試入學,是「假性免試」,設計不好可能會禍害子孫。藍綠立委多表憂心,擔心國中三年要「分分計較」。 免試或者考試二擇一 張明文表示,依十二年國教草案,辦理順序仍為「先免試、後考試」,一○三年的廿八萬名國中畢業生,有七成、約廿萬名可以免試入學,另外有三成、約八萬人則可以選擇參加分區聯招進入特色(明星)高中,學生須先在免試或考試「二擇一」。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民間團體昨也決定聯合遊說立法,要將十二年國教的財源及教學目標等各項配套措施,明訂在相關法律中,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表示,初步獲得藍綠立委的認同,希望未來每年能編列兩百億元專屬預算。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

2011年06月14日
公開
53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6/13 04:21"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政策大轉彎!原規劃一○九學年起,免試入學才要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昨天表示,教育部初步決定,提前六年一步到位,從一○三學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時,七成、約廿萬名國中畢業生,升高中職免試入學將「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首批適用對象為現在的小六生。 未額滿學校直接登記 未額滿學校可直接登記入學,但額滿學校要採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抑或由國中「適性輔導」學生升學,教育部今天將邀集全國廿二個縣市研商「因地制宜」的具體原則,預計六月底前定案送行政院。 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十二年國教鼓勵就近入學,原本規劃一○九年,國中畢業生人數減少到廿萬人以下,才完全不採計在校表現,之前則部分採計在校表現,在全國舉辦七場公聽會後,意見雖然不一,但「社會氛圍」卻都希望免試入學能一步到位。 張明文表示,不採計在校表現後,入學方法可能有學區入學、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或適性輔導入學等,金門、花蓮免試入學方法和北北基的免試入學方法不同,這要由各縣市因地制宜去規劃,再報教育部審核。 張明文舉例說明,學區入學指的是「免試就學區」,與現行國中小的學區概念不同,全國有十七個免試就學區,單一縣市例如台南市、高雄市等,跨縣市則如北北基、中投區等。 但若採抽籤入學,籤運不佳的學生,會不會沒有學校可念?張明文表示,仍會有未額滿的學校可供學生選讀;而報考明星高中的學生,若考試落榜,也可以選讀未額滿的高中職。 家長擔心籤運不佳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給予肯定,認為終於接近「真免試」,孩子壓力可以減少一些,否則目前免試採計在校表現的結果,反使補習愈來愈多,有些補習班甚至打出「校排第一」的廣告招生即為明證;但全教會政策部主任、新北市中正國中老師詹政道表示,沒有基測又不採計在校表現,國中普遍會擔心,學生會不唸書,程度相差更大。 有家長則擔心孩子運氣差,萬一抽籤抽不到住家附近的額滿高中,淪落到讀不太好的學校該怎麼辦? 教部今年五月廿日公布十二年國教實施草案初版,免試入學分為登記入學及申請入學,未額滿學校直接入學,超額學校採多元抽籤,多元抽籤又分成「隨機」和「梯次」兩種,而梯次抽籤再分成二等第制(有無小功以上的獎勵,有記功可先抽籤)、三等第(面試時可依感興趣的程度分成三級)、五等第(五學期擇優採計三學期,依序抽籤;或十五次段考取六次成績)等。 草案一公布,各界砲聲隆隆。政務委員朱敬一投書媒體,認為十二年國教草案的免試入學,是「假性免試」,設計不好可能會禍害子孫。藍綠立委多表憂心,擔心國中三年要「分分計較」。 免試或者考試二擇一 張明文表示,依十二年國教草案,辦理順序仍為「先免試、後考試」,一○三年的廿八萬名國中畢業生,有七成、約廿萬名可以免試入學,另外有三成、約八萬人則可以選擇參加分區聯招進入特色(明星)高中,學生須先在免試或考試「二擇一」。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民間團體昨也決定聯合遊說立法,要將十二年國教的財源及教學目標等各項配套措施,明訂在相關法律中,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表示,初步獲得藍綠立委的認同,希望未來每年能編列兩百億元專屬預算。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

2011年06月14日
公開
51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6/13 04:21"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政策大轉彎!原規劃一○九學年起,免試入學才要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昨天表示,教育部初步決定,提前六年一步到位,從一○三學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時,七成、約廿萬名國中畢業生,升高中職免試入學將「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首批適用對象為現在的小六生。 未額滿學校直接登記 未額滿學校可直接登記入學,但額滿學校要採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抑或由國中「適性輔導」學生升學,教育部今天將邀集全國廿二個縣市研商「因地制宜」的具體原則,預計六月底前定案送行政院。 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十二年國教鼓勵就近入學,原本規劃一○九年,國中畢業生人數減少到廿萬人以下,才完全不採計在校表現,之前則部分採計在校表現,在全國舉辦七場公聽會後,意見雖然不一,但「社會氛圍」卻都希望免試入學能一步到位。 張明文表示,不採計在校表現後,入學方法可能有學區入學、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或適性輔導入學等,金門、花蓮免試入學方法和北北基的免試入學方法不同,這要由各縣市因地制宜去規劃,再報教育部審核。 張明文舉例說明,學區入學指的是「免試就學區」,與現行國中小的學區概念不同,全國有十七個免試就學區,單一縣市例如台南市、高雄市等,跨縣市則如北北基、中投區等。 但若採抽籤入學,籤運不佳的學生,會不會沒有學校可念?張明文表示,仍會有未額滿的學校可供學生選讀;而報考明星高中的學生,若考試落榜,也可以選讀未額滿的高中職。 家長擔心籤運不佳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給予肯定,認為終於接近「真免試」,孩子壓力可以減少一些,否則目前免試採計在校表現的結果,反使補習愈來愈多,有些補習班甚至打出「校排第一」的廣告招生即為明證;但全教會政策部主任、新北市中正國中老師詹政道表示,沒有基測又不採計在校表現,國中普遍會擔心,學生會不唸書,程度相差更大。 有家長則擔心孩子運氣差,萬一抽籤抽不到住家附近的額滿高中,淪落到讀不太好的學校該怎麼辦? 教部今年五月廿日公布十二年國教實施草案初版,免試入學分為登記入學及申請入學,未額滿學校直接入學,超額學校採多元抽籤,多元抽籤又分成「隨機」和「梯次」兩種,而梯次抽籤再分成二等第制(有無小功以上的獎勵,有記功可先抽籤)、三等第(面試時可依感興趣的程度分成三級)、五等第(五學期擇優採計三學期,依序抽籤;或十五次段考取六次成績)等。 草案一公布,各界砲聲隆隆。政務委員朱敬一投書媒體,認為十二年國教草案的免試入學,是「假性免試」,設計不好可能會禍害子孫。藍綠立委多表憂心,擔心國中三年要「分分計較」。 免試或者考試二擇一 張明文表示,依十二年國教草案,辦理順序仍為「先免試、後考試」,一○三年的廿八萬名國中畢業生,有七成、約廿萬名可以免試入學,另外有三成、約八萬人則可以選擇參加分區聯招進入特色(明星)高中,學生須先在免試或考試「二擇一」。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民間團體昨也決定聯合遊說立法,要將十二年國教的財源及教學目標等各項配套措施,明訂在相關法律中,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表示,初步獲得藍綠立委的認同,希望未來每年能編列兩百億元專屬預算。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

2011年06月14日
公開
42

103學年 免試入學 12年國教不計在校成績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6/13 04:21"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政策大轉彎!原規劃一○九學年起,免試入學才要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昨天表示,教育部初步決定,提前六年一步到位,從一○三學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時,七成、約廿萬名國中畢業生,升高中職免試入學將「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首批適用對象為現在的小六生。 未額滿學校直接登記 未額滿學校可直接登記入學,但額滿學校要採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抑或由國中「適性輔導」學生升學,教育部今天將邀集全國廿二個縣市研商「因地制宜」的具體原則,預計六月底前定案送行政院。 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十二年國教鼓勵就近入學,原本規劃一○九年,國中畢業生人數減少到廿萬人以下,才完全不採計在校表現,之前則部分採計在校表現,在全國舉辦七場公聽會後,意見雖然不一,但「社會氛圍」卻都希望免試入學能一步到位。 張明文表示,不採計在校表現後,入學方法可能有學區入學、登記入學、抽籤入學或適性輔導入學等,金門、花蓮免試入學方法和北北基的免試入學方法不同,這要由各縣市因地制宜去規劃,再報教育部審核。 張明文舉例說明,學區入學指的是「免試就學區」,與現行國中小的學區概念不同,全國有十七個免試就學區,單一縣市例如台南市、高雄市等,跨縣市則如北北基、中投區等。 但若採抽籤入學,籤運不佳的學生,會不會沒有學校可念?張明文表示,仍會有未額滿的學校可供學生選讀;而報考明星高中的學生,若考試落榜,也可以選讀未額滿的高中職。 家長擔心籤運不佳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給予肯定,認為終於接近「真免試」,孩子壓力可以減少一些,否則目前免試採計在校表現的結果,反使補習愈來愈多,有些補習班甚至打出「校排第一」的廣告招生即為明證;但全教會政策部主任、新北市中正國中老師詹政道表示,沒有基測又不採計在校表現,國中普遍會擔心,學生會不唸書,程度相差更大。 有家長則擔心孩子運氣差,萬一抽籤抽不到住家附近的額滿高中,淪落到讀不太好的學校該怎麼辦? 教部今年五月廿日公布十二年國教實施草案初版,免試入學分為登記入學及申請入學,未額滿學校直接入學,超額學校採多元抽籤,多元抽籤又分成「隨機」和「梯次」兩種,而梯次抽籤再分成二等第制(有無小功以上的獎勵,有記功可先抽籤)、三等第(面試時可依感興趣的程度分成三級)、五等第(五學期擇優採計三學期,依序抽籤;或十五次段考取六次成績)等。 草案一公布,各界砲聲隆隆。政務委員朱敬一投書媒體,認為十二年國教草案的免試入學,是「假性免試」,設計不好可能會禍害子孫。藍綠立委多表憂心,擔心國中三年要「分分計較」。 免試或者考試二擇一 張明文表示,依十二年國教草案,辦理順序仍為「先免試、後考試」,一○三年的廿八萬名國中畢業生,有七成、約廿萬名可以免試入學,另外有三成、約八萬人則可以選擇參加分區聯招進入特色(明星)高中,學生須先在免試或考試「二擇一」。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民間團體昨也決定聯合遊說立法,要將十二年國教的財源及教學目標等各項配套措施,明訂在相關法律中,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表示,初步獲得藍綠立委的認同,希望未來每年能編列兩百億元專屬預算。

兒童才藝班系列報導

2008年07月19日
公開
57

**兒童才藝班系列報導(一)   只要是家中有上幼稚園或小學的孩子,家中經濟情況還不錯,或父母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大概都會經由廣告的促銷或口耳相傳的方式,花錢送其子女去上才藝班,學習一些藝術的(音樂、美術、舞蹈、陶土等)、時髦的(英語、電腦、讀經等)、或和課業有關的項目(心算、數學、作文等)。      當親戚朋友或家長們聚在一起時,也常常會交換意見,要給孩子上什麼班啦(不學會後悔,因為別人都會他不會,缺乏競爭力),要找什麼樣的老師啦(好老師的標準常是教學嚴格,學生表現傑出,或參加比賽都是名列前茅等)。      因為大家都上,故而有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要孩子比自己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人家都去學,我的孩子資質又不差,我又不是供應不起,那能缺席,不然豈不是會被人認為太不重視孩子的教育,不是盡責的父母,或是擔心因此埋沒了他的天分等。      但是,除了上述的想法,父母親可曾深入了解過才藝班?問過孩子的興趣是什麼?他想學這些才藝嗎?他在學習的過程快樂嗎?父母親對孩子學習才藝所持的心態為何?期望是什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才藝班呢?老師教學的方式是什麼?他們是否懂得兒童的心理?....待續 **兒童才藝班系列報導(二)   其實才藝的學習應屬於一種課外活動,也就是在正常的課業外,進行具有陶冶身心,培養興趣,增進生活情趣特質的活動。基本上,這類的活動應是以較愉快、沒有壓力的心態來進行。      對兒童而言,大約要到十一、十二歲,也就是小學高年級時,其抽象思考、推理的能力才較接近成人。在這個年齡層之下的兒童則比較多是以直覺的判斷,憑經驗推理,因此學習的方式應是以較具體事物的呈現,能實際動手操作,和其生活經驗相關的活動為主,並且以有趣、豐富、而多變化的遊戲活動貫穿進行較佳。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發現孩子的興趣,啟發其好奇心,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培養欣賞、表達能力,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練習動作技巧等。這才達到學習才藝的效果。   至於一般人的期望,學習了某項才藝,在那方面就應有特殊的表現,則可能不要期望太高,否則失望也會較大。畢竟他們的年齡還小、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大、專心度不高、性向亦不定,對他要求太多,期望太高都是不正確的,尤其不應和其他人做比較,否則容易造成孩子有心理壓力,甚或有排斥的心理,使親子之間不愉快,原先學習的美意反遭遺忘。   才藝班裡都學些什麼呢?就最熱門的班來看,鋼琴、小提琴、打擊樂、陶土、畫畫、舞蹈、電腦、英語、作文、讀經、心算、功文數學等。有些是有由淺入深,有階段性的學習,因此會由幼稚園開始一直學到小學為止。至於國、高中階段,因為有學業及升學的壓力,除非特別的興趣或專長,繼續學習,才藝班的學習大概就到此為止,接著會上的大多是升學補習班,補習英、數、理化等科目。....待續 **兒童才藝班系列報導(三)   既然在潮流之中,或多或少都有機會接觸到才藝班,那麼如何才能避免「搭錯車」,才不會浪費時間、金錢,又生閒氣?或抹煞孩子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呢?      首先要清楚對孩子學才藝的目的是什麼。是惑於廣告?是來自親朋的壓力?是自己的虛榮心或是補償性心理?要變化氣質?是學了多久就可上台表演,參加比賽,得獎回來?或是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快樂?      挑選才藝活動時,要以孩子的個性、能力、興趣、平日的表現等為依據,帶他一起參觀,挑出適合他學習的活動,擴展他的能力(如藉由塗塗抹抹強化手腕及手指的肌肉動作),或修整他的個性(獨佔性較強的孩子,藉由小組活動學習與人共處)。      學習的內容最好能包含有肌肉的活動、感官的活動、情意的活動、及腦力的活動,而不是僅在做一些反覆、機械式的練習或背誦,這是一種非常無趣且無意義的學習。有些學習活動若不注意,還可能傷及筋骨、視力、姿勢不良,影響成長與發育。目前幼稚園及小學的教學都在往比較開放及多元化的路上走,才藝的學習也應配合這個大方向。     進行教學的老師,是否懂得兒童的心理與需要,除了必備的專業知識,有無足夠的愛心與耐心教導及處理學習上的問題,能否根據孩子的需要及生活經驗隨機調整教學的內容,使學習更生動活潑?有否適宜的教具配合教學的進行?回家要做哪些練習或作業活動?     其他如多方打聽才藝班的口碑,了解才藝班的安全設施是否合格?師生比率是多少?空間使用的情形如何(是否太擁擠)?空氣流通的情形,燈光照明是否足夠?桌椅規格是否合於孩子使用?收費是否合理?學習中途有否額外的費用?在某些情況之下,不能繼續學習時可否退費?有否在學習過程中推銷學習商品(如電腦、樂器、其他工具等)?才藝班算是補習教育,是屬於教育局管轄。相關法令或問題可以請教補教科。....待續 **兒童才藝班系列報導(四)   在孩子學習時,如有可能,家長最好也能一起學,一來可知孩子的學習狀況,判斷學習情境的適宜與否?二來自己也可以學習新事物,保持心靈的年輕,及學無止境的心,做為孩子的最佳示範。三來或可補償、滿足自己童年時未完成的心願。      不要誤認孩子進了才藝班,就此會步上天才或著名的音樂家或畫家的路,那是不切實際的,孩子可能只是在這條路上走了一小段,成不了什麼大師或專家的,但是可培養他這方面的興趣或欣賞、創造的能力。      父母親本身是否也有一些技能、才藝?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跟著學,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最了解,邀請孩子一起做可能效果更佳,如修理電器,孩子在旁看,或幫忙遞一些工具等,爸媽邊做邊說;喜愛繪畫,也培養孩子對色彩的敏感度、對周遭事物觀察的敏銳力等,也增進親子情感,可能就不必再花錢往外去學。在家學習某項事物時,也要注意不要要求太多,期望太高,先從培養興趣開始。而興趣是會改變的,父母親是否經由觀察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在哪,而不強求一定要學習父母認為對他有益的才藝,而且還要有始有終的苦練下去。   不要為孩子安排過多學習才藝的活動,使他每天都在趕場似的,使他學習樂趣喪失,主動變被動(都是父母安排的),自由遊戲的時間亦被剝奪了,孩子吃飯、休息的時間也都在趕場中完成。   了解參加才藝班其實也是擴大孩子的生活範圍,接觸不同人、事、物,認識新朋友,學習團體相處之道,對其人格和社會性的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力。有時間、有機會多帶孩子參加不同的活動,擴展他的視野,增廣他的見聞,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幫助孩子發現興趣,發展興趣。   最後,孩子需要的還是父母的愛,希望父母多陪他們一起吃飯、說話、講故事、玩玩具、帶他們出去玩,增進親子親蜜的關係,以及培養他對生活環境中人、事、物的愛、尊重與關懷,不只是自己生活的愉快,一起生活的人也能共享豐富的生活。....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幼兒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