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親職教育】花點時間陪孩子玩

2011年11月19日
公開
34

【親職教育】花點時間陪孩子玩 作者 亞東醫院復健科廖皇閔職能治療師 兒童治療師每日的工作就是和一群慢飛的天使在玩,從遊戲的過程中去提供孩子所需的感覺刺激及動作訓練治療。和這群慢飛的孩子長期的相處下來,發覺到會玩以及會主動探索環境的孩子進步潛力是最大的。最有效果的治療就是讓孩子很有動機、很有意願的去參與所有的治療活動。而要孩子有動機就是要讓孩子玩的很開心,很多的家長都會說,孩子很喜歡來上治療課程,因為他們覺得是來玩的。因此常在評估完小孩後,都會建議媽媽爸爸們在家中多陪孩子玩。但是每當這句話說完後,往往就會看到家長的眉頭皺了一下,然後就會得到很多的回應說: 要買哪些玩具給孩子玩呢? 我每天都會拿很多玩具或教具來教他玩,但是都教不會。 我都會帶他去公園玩,他都會自己玩阿! 我已經讓他去上很多的課程,這樣還不夠嗎? 每次要陪他玩,他都跑來跑去的,靜不下來,都坐不住,根本沒辦法和他玩… 許多家長的觀念及想法認為孩子來做治療就是要訓練和學習,印象中的學習就是要孩子乖乖的配合大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來做訓練,要求孩子單調的練習單腳站、串珠珠、認形狀或認顏色…等,有些家長認為最好是治療師可以再拿根棍子,這樣孩子才會乖乖的學。但這樣的場景只是讓我想到是在訓練馬戲團的動物做特技表演,而治療師的角色就是馴獸師。療育絕對不是這樣的進行方式。 常常治療師在介入孩子時,剛開始治療師都會跟在孩子的身旁做觀察,等看到孩子有喜歡的玩具或活動時,才會拿出孩子可能會喜歡的玩具或是設計一個孩子會喜歡的活動。如果沒有事先跟家長說明治療師的用意時,很容易會被家長指責說來做治療,治療師什麼都沒做,只會拿玩具給他玩! 其實要家長陪孩子玩的確是相當困難,很不容易的。難在家長沒時間、沒體力以及不知道要怎麼玩,還有不知道為什麼要玩呢? 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就是玩,孩子是藉由遊戲來認識我們環境及做學習。而我們大人要協助的不是來幫助他們學習,而是協助他學習如何去學習。孩子要學的東西很多,是學不完的。我們要教孩子的不是片段的知識或技巧而是要訓練孩子有肯學、有動機、有專注力及願意嘗試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動機和情緒穩定,需要重視的是遊戲的過程,而非遊戲的結果。強調的是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主動性、情緒、專注力、遇挫折的態度…等。這些是需要我們大人協助孩子去養成的。 放下身段、融入孩子的玩法就是好的遊戲,遊戲不一定要按照書上的方式進行。要放下身段陪孩子玩,是需要心無旁鶩。如果有很多事情要煩心的話,也不建議陪孩子玩。因為陪孩子遊戲是需要很用心,很專心的觀察孩子的表現和情緒,需要適時的提供協助以及陪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如果大人同時還有其他煩心的事情,就很容易不耐煩或是動怒,甚至於想打孩子。最佳的陪伴孩子玩的時間是每日半小時,可利用睡前或是將看電視的時間拿來陪孩子遊戲。在這半小時放下手邊的事情,專心的陪孩子玩耍。而針對有發展遲緩的孩子,每日的半小時次數最好可以增加六到十次,增加的是半小時的次數,而不是延長玩的時間持續到好幾個小時。 和孩子玩是一門藝術,所謂的藝術就是方式、原則及理論有很多,但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是適合每位家長和孩子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玩的很開心,很專心的在從事活動或遊戲,會一直想持續下去,有在動頭腦思考的感覺。遊戲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這樣的專注力完全不同於孩子看電視的專心,看電視的專心是發呆,腦袋是放空的。藉由每日半小時和孩子玩耍,來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持續下去,家長們一定會感覺到孩子的成長及進步,這種的親密關係及成就感是最真實、最珍貴的。每日花半小時陪孩子,勝過花大錢讓孩子上各種的才藝班。 文章發表於媽媽寶貝雜誌專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