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格滴雞精_回文活動 異動公告:因品牌內部審核因素,故得獎名單延後到4/19 16:00後公布,敬請期待!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七年級生「凱飛族」追求快樂

2011年08月19日
公開
42

七年級生「凱飛族」追求快樂 自評成功僅44分(TW) 更新日期:2011/08/17 13:57 李憶璇 又出現一個新興名詞「凱飛族」(care-free)來形容現在的7年級生(1980年代出生),過去成功的定義是權力、地位與財富,但凱飛族卻認為「快樂」才是成功指標;而根據一份針對五、六、七年級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凱飛族具有被照護、追求自由,以及快樂至上特質,但對於自己人生能否成功只打了44分,顯示新一代對未來缺乏信心,並依賴父母及朋友的幫助。 根據104人力銀行與財訊雙週刊針對3,700多位五、六、七年級生「世代就業與生活態度調查」 結果顯示,五、六年級生認為健康與家庭最重要,七年級生則認為「快樂」才是成功。 104人力銀行協理陳力孑指出,七年級生擁有被照護、追求自由,及快樂至上的傾向,想法比較消極,因此被冠上「凱飛族」(care-free)的稱號,並且對未來人生充滿疑惑,容易依賴父母與朋友。 對於凱飛族的興趣,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彭懷真則是建議,年輕人應該要更有企圖心,忘記自己缺少的,努力追求標竿才容易成功,他說:『(原音)我們一直感覺人力有了,但人才不夠,能夠把人力變人才,社會當然有責任,但是年輕人也要更有企圖。現在大學畢業、碩士一大堆,重點就是能不能不要管自己沒有的,強化自己所有的,重點就是要向著標竿,自己要有一個什麼樣的標竿。』 陳力孑表示,凱飛族自我觀念較強,在職場上除了在意薪水外,對於工作環境、及工作能否與興趣一致較重視,但對於自己能否成功則嚴重缺乏信心,只給自己打了44分的不及格分數。 七年級成「凱飛族」工作觀:快樂至上 更新日期:2011/08/17 18:27 陳思翰 【台灣醒報記者陳思翰綜合報導】被稱作是「凱飛族」(careed-free)的七年級生是否是職場的未爆彈呢?104人力銀行與財訊雙週刊合作調查顯示,高達5成的「凱飛族」對成功定義是「快樂就好」。104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孑表示,凱飛族多數無需負擔家計,因此若只須能養活自己,對工作的要求難免會變成「快樂至上」。 「凱飛族」是英文cared-free的意思,意即被照護(cared)且追求自由(free)的族群。 在104人力銀行與財訊雙週刊合作的「世代就業與生活態度調查」中指出,相較五年級生追求「健康」(42.4%)、六年級生追求「家庭」(38.7%),以七年級生為主的「凱飛族」追求的最終目標為「快樂」(47.5%),其次才是家庭(36.7%)與健康(32.5%)。 調查也說,「凱飛族」與五、六年級生的差異在於,遇到求職問題時,「凱飛族」選擇尋求外援的情形較多,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者會先找朋友,其次才是另一半、父母,最後才會想到自己解決。此外,35%的凱飛族自認壓力小於五、六年級生,因為大多數人認為有大環境支持、景氣好,加上自己夠靈活、腳步跟得上產業變動速度。 陳力孑說,凱飛族年紀輕,多依賴家庭的情況可以理解,但在心態上,對於「承擔責任」、「負擔家計」的意願也比五、六年級生還低,若只在工作與生活中尋求「快樂」,待年紀稍長需揹負更多責任時,有可能面對心態轉換的壓力。陳力孑建議各主管,若能投其所好,提高工作環境與內容的吸引力,就可降低「凱飛族」不安定的特性。 陳力孑提醒凱飛族,今年年初求職者受惠於景氣回溫,才能增加上工的速度,競爭者也相對減少,但好工作不等人,若凱飛族持續抱持走馬看花的心態,工作機會就可能稍縱即逝。 職場靠爸族占22% 常自覺良好 更新日期:2011/08/16 05:30 洪凱音�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歌手劉子千因父親是知名音樂人劉家昌而一夕爆紅,「靠爸族」掀起各界討論,也成了職場上靠特殊關係族群的新標籤。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調查,二十二%上班族有後台,而「靠爸族」似乎自我感覺良好,對自我工作表現平均打七十四分,較外人評分足足多了二十二分。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對上班族進行調查,二十二%受訪者的親戚是企業高階主管或企業主,其中,逾八十八%會利用這層關係,包括取得面試機會、找到工作等,屬於「靠爸族」,且靠關係的女性多於男性。調查也顯示,如果有選擇,高達六十二%單打獨鬥的上班族也希望有關係可以靠一靠。 反觀,有十一%受訪上班族有關係卻選擇自立更生,不想靠關係的原因以「想先測試自己能力或先在外學習」最多,其次是「產業或職務不符合個人興趣專長」以及「避免公私不分造成衝突」。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指出,「靠爸族」多數被安插在企業相對關鍵或中高階職務,表現常被放大檢視。但因身分特殊,造成其他同事或主管不敢直接指正或批評,易受矇蔽、自我感覺良好,是造成外人對靠爸族評價明顯低落的主因。 花蓮大理石光隆企業集團千金、擔任集團發言人的曾淯菁建議,若父母希望子女接家族企業重責,最好趁年輕到外面磨練幾年,從跌倒中學會舔舐傷口、應對進退以及人際關係。這些歷鍊絕對是以千金之姿直接到家族企業工作,所學不到的寶貴經驗。 曾淯菁自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後,曾到電視台當編譯、駐巴黎記者等,因父母年事已高,父親又中風,決定回家幫忙。她說,擔任記者只要把分內事情做好就好,但高層的人事鬥爭她卻無法置身事外。接手家族企業後也遇到改革撞牆期,現在體會到先把人事安撫好,做事才順的道理。

抓住3B節奏,效率過一天

2011年07月11日
公開
45

抓住3B節奏,效率過一天 美國《高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職涯專欄報導,我們身體有「3B作息循環」,學會抓住生活節奏,也抓住每日學習與工作的菁華時段。 期間限定》加入會員送當期康健雜誌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貼到facebook] [轉噗到plurk] [轉貼到twitter] 文�史書華(編譯) 2007年12月 Cheers雜誌 大腦時間(Brain):早上思緒清晰,適合分析性工作以及做重要決定。在這時段要盡量排除工作干擾(例如接電話),在一天菁華時段思考,發揮工作最大效率。 身體時間(Body):中午時腦力逐漸下滑,但用過午餐後,我們的身體狀態卻達到一天高峰,不少運動選手就會利用此時段進行訓練。至於坐辦公室的你,在此時段則要盡量以「行動」代替靜態的思考。 屁股時間(Butt):下午兩點半後,我們的頭腦與身體再也不像之前一般靈活,這時適合坐在辦公桌前回想今天所學得的新知。另外,這時段也是與同事討論與溝通的最好時刻,藉由分享彼此的不同想法,能引發創意的火花。 下決定,並不難 在過去物質相對單純時,做個選擇從來沒有像現代人一般焦慮。美國《今日心理》雜誌(Psychology Today)分析,人類的決策模式往往會尋求「最佳方案」,不過現代人的生活周遭充滿愈來愈多選擇,碰上我們天生愛比較的心態,卻讓我們對「選擇」感到更不知所措。 要降低做選擇後所帶來的不滿足,不妨先練習如何做決定。 首先,練習將決策的時間縮短,可先從日常生活的小事開始。譬如去超市購物時,規定自己在限時內一定要採買到某項商品,這樣的訓練能培養你做決定時所需的勇氣。 其次,不要將選擇後的結果過度理想化,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要再抱怨自己沒想清楚或選錯方案,不如從現況開始著手改善,畢竟有選擇代表有達成目標,這總比沒做選擇來得好。 邀功不要太害羞! 年終將近,績效評估又要展開,但你卻總是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功勞?美國創意領導力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的新書《成功自我推銷》(Selling Yourself Without Selling Out)提供以下建議,打破你對居功的迷思。 迷思1:工作成果會說話?事實是:你不分享,沒有人會知道。努力工作後,每個人都希望被認可,因為被認可才能鞭策自己往更上一層發展。 迷思2:團隊至上,個人居次?站在主管角度來看,成為一個好主管除了有領導團隊的能力,還有與員工的溝通能力,你的主動說明更能幫助主管扮演好他的角色。 迷思3:我天性不愛居功?反過來想,你必須要把做法分享給其餘同事,當作知識傳承。以資訊式的口吻來陳述,除了能幫助團隊合作,更能降低你心裡的不舒服感。 善用分類,擺平瑣事 每天雜事一堆,不知從哪裡開始著手?美國《連線》雜誌(WIRED)介紹以下分類訣竅,不僅適合於電子資料的分類,也適用冰箱上提示紙條的撰寫,讓你輕鬆掌握工作與生活的清單! 首先,蒐集所有需要處理的事物,不分工作和生活,用1分鐘時間在紙條上以簡單字句寫下事物內涵,例如「朋友聚餐」、「找電話號碼」等。 粗略寫下該執行的事項後,便進入第2階段:所有事物須依其屬性再分類處理。例如在電子信箱中設立需要回覆或僅需閱讀的檔案分類,又或分成朋友與公事檔案夾等。 接下來的步驟最為重要,每件事物須更清楚定義該處理的步驟,讓原本第一步驟中,單純的名詞能轉換成實際行動。例如寫下「與客戶A開會並提供季報資料」,而不是簡單的「開會」兩個字。

九成上班族遇冷暴力 同事言語傷害最常見

2011年06月23日
公開
48

九成上班族遇冷暴力 同事言語傷害最常見 更新日期:2011/06/24 05:20 林惠琴   職場上班族競爭激烈,友善的人際關係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之一,但360d才庫人力資源調查發現,高達93%的上班族曾遭受同事、上司施加「職場冷暴力」,其中又以「言語傷害」最嚴重,但超過6成更怕「被惡意排擠或孤立」,然而會主動溝通、積極解決的卻只有2成。   職場生涯真難熬,做不完的事情堆積成山,加班時數猛破錶,但對許多上班族來說,更痛苦難耐的是同事、上司的精神折磨、言語暴力。為具體了解實際情況,360d才庫人力資源於6月7日至17日,針對25至45歲的上班族進行「職場冷暴力情況調查」。   所謂「職場冷暴力」係指主管、同事以非肉體暴力的方式刺激,導致心靈、心理受到傷害或出現不舒服感覺的行為。根據360d才庫人力資源調查的資料顯示,高達93%的上班族曾遭受職場冷暴力,問題的嚴重性顯而易見。   其中,「言語傷害」最為嚴重佔54%;「主管、同事故意刁難、找麻煩」(29%)居次;「被主管、同事故意惡意排擠、孤立」(18%)次之。而「新進職場的菜鳥」是容易碰上「職場冷暴力」的族群,佔55%,其次是工作表現頻出狀況的「老鼠屎同事」(30%),再來則是總跟大家意見相左的「唱反調同事」(29%)。   至於「職場冷暴力」的施暴者,超過8成是同部門的主管(59%)、資深的「老鳥」同事(21%),但這些施暴者往往不會單獨行動,約8成會締結盟友、聯合加害,導致受害者身心俱疲。   在各種「職場冷暴力」的類型中,也有66%的上班族最怕「被惡意排擠或孤立」,其次是「工作上被故意刁難、找麻煩」(20%),但面對這些「職場冷暴力」的情境,超過6成的受害者多採取「冷處理」應對、不會放在心上;會主動溝通或積極尋求解決方式的只有2成;更有近1成5繼續當「阿信」,強忍到底,另有5%選擇離職。   360d才庫人力資源行銷協理蘇晏健表示,在職場生涯中,「做人」與「做事」同等重要,而「職場冷暴力」的主因正是辦公室人際關係失衡所致。如果真碰上這種情形,可向對方請教或溝通討論,若情況未好轉,可考慮呈報給上層主管或人事部門,至於換工作則是下下策。

七年級生職場教戰守則-5個主管最「感冒」的禁忌

2011年05月19日
公開
44

(轉載) 七年級生職場教戰守則 為什麼老闆翻臉像翻書?5個主管最「感冒」的禁忌 新鮮人在職場的應對進退,不能像跟同學一樣隨 、無厘頭。 教你幾招拿捏分寸的守則,讓你在職場上工作更順利。 文�盧智芳 2004年5月 Cheers雜誌 你是整天抱怨老闆跟你有代溝的七年級生嗎?你是不是也摸不清五年級主管的心思,覺得他們好起來就像哥兒們,但是凶起來馬上擺出上司的架子,而你根本搞不清楚到底哪裡得罪了他們? 大多數五年級主管都具備朋友般的親和力,偏偏又帶著主管的本質。要貼切地掌握跟他們相處的分寸,避免在兩種身分轉換間驚慌失措,確實不容易。 「我會不會說錯話?」、「這樣做,老闆真的不會生氣嗎?」與其在心中 轉千迴地猜測,《CHEERS雜誌》特地歸納出許多五年級主管最「感冒」的禁忌,幫你避開地雷,降低惹惱主管的頻率。 Don't 1:受到指正,馬上用防衛語氣急著辯解:「不是你說的這樣,這不是我做的。」 解析:七年級生都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臉皮薄,不願意輕易承認自己有錯誤。於是常常不等主管把話講完,就急急提出各種理由反駁。結果不但無法解釋清楚,反而令主管更火冒三丈。 DO:台灣雅芳薪資福利經理謝雅雯建議,七年級生應該耐著 子,先聽主管說完,再以和緩的態度接續,譬如「我知道這裡有問題,但是……」,慢一點回應,反而有機會讓主管更瞭解你的處境,做出客觀的評價。 Don't 2:輕易因為生活脫序,干擾工作 解析:昨晚玩太晚,早上爬不起來,就打個電話跟公司請假? 看來像是小事一樁,主管也在電話裡勉強同意了。但這卻是大多數五年級主管最痛恨的行為,因為放假的你,看不見他們因為你突然 席,立即增加了多少困擾。 DO:盡量管理好個人生活,控制失序機率不要太高。免得真的遇到家有要事,反而得不到主管信任與支持。 一旦真的必須因為偶發 的生活意外請假,請準備周詳一點的理由,不要太隨便。華義國際技術長張家齊接過最離譜的電話是:「因為摩托車壞掉了,所以不能來。」「奇怪,那你不能坐捷運或計程車來嗎?」事由太牽強,會讓你的主管覺得完全不受尊重。 Don't 3:公私不分 解析:「工作是一時的,朋友是永遠的」,有時候,這句話確實有道理。 但是如果你輕易運用公司資源來「交朋友」,那就犯了很多主管的大忌。他們在意的並非物品本身的價值,而是這種公私不清的態度。 台灣愛普生科技總經理室公共事務經理王玲王民,向來對下屬抱持十分包容的態度,連年輕員工跟她借錢,都不以為?煄C但是有一次看到公司的行銷贈品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王玲王民卻忍不住勃然大怒。 王玲王民認為,小地方可以看大局。今天佔公司小便宜,誰知道哪天不會有大漏洞? DO:呆伯特「竊取公司資源、創造優質生活」的哲學固然令人生羨,但是在職場上,尤其是新鮮人,公私一定要分明。 尤其拿公司資產建立私人關係,別以為事小無所謂,一旦被主管發現,可能從此在個人前途上被打上一個大叉。 Don't 4:不懂裝懂 解析: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不聰明,但是對主管交辦的事項,千萬不要自做主張「應該就是這樣吧!」這時候因為小聰明得到的讚賞,遠遠無法彌補主管發現結果「與預期不符」的震驚與憤怒。 DO:自信與勇敢發問兩者並不衝突。「裝懂一下子就被看穿了,不如誠實說你不懂,」萬博宣偉公關業務副總 林萬足指出。多數績效導向的五年級主管,真正欣賞的都是確實瞭解命令後,才準確執行的下屬,而非聽幾句話就猛點頭,最後成果卻與要求大相逕庭的「聰明七年級」。 Don't 5:濫用與五年級主管的友誼 解析:這是許多五年級主管最大的困擾。為了使彼此相處更愉快、溝通更順暢,大部分五年級主管都願意與七年級生做朋友。然而別忘了,他們還是主管,不僅背負管理的責任,還要承受來自更上層老闆的壓力。 如果你忽視工作的本質,只把他們當成「麻吉」或「好兄弟」,那就太過天真了。當然,更不要以為在工作緊要關頭搬出「友誼」,就可以模糊該盡的本分。企業最終都看實績,這招通常沒有用。 DO:與其埋怨五年級主管「翻臉像翻書」,不如嘗試體會他們的處境。面對主管把持應有的分際,適當地運用友誼,不但可以潤滑與主管間的關係,還可以幫助你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

將要淘汰的八種人

2011年05月16日
公開
47

~ 將要淘汰的八種人 ~ 不景氣的社會,一定會淘汰不爭氣的人。 如何不被淘汰,只要你不在這八種人之內。 假如不幸你在其中,那就趕緊提升來學習 1、八小時之外(下班後)不學習的人 胡適 先生說:人與人的區別在於八小時之外如何運用。 有時間的人不能成功,擠時間的人才能成功。 八小時之內決定現在,八小時之外決定未來。 什麼樣的想法什麼樣的生活。 有學習才有選擇權,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沒有常識,更要走進教室。 不是社會發展太快,是我們思維反應太慢,為什麼我們思維太慢,是我們沒有跟上學習。 人生有兩大悲哀:結婚之後不再戀愛,畢業以後不再學習。拒絕學習,就是拒絕成長。 家長不學習,會被孩子看不起並且和孩子有代溝。夫妻一方不學習,就會有隔閡。 學習的人如同長高的樹,自然會有高藤來纏。 一個人不學習,就會與社會脫節,跟不上時代步伐,人活在21世紀,思想在20世紀,究竟學什麼?不是學打工的技術,而是學創業的本領。 思想觀念40% +人際關係40% +專業能力20% = 成功 從這個公式裡找自己的短處,缺啥學啥,社會需要啥你就學啥,不只是學感興趣的,而是學有利於社會,有利於成功的。 人要有二畝田,白天是果腹的,晚上是耕種未來的。 不學習是21世紀被淘汰的八種人首選第一的人。 2、對新生事物反應遲鈍的人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都與巨大的商機掛鉤。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又都在一片反對懷疑拒絕中悄然來臨。 21世紀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趨勢有關,而趨勢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來判斷的。誰抓住趨勢誰就抓住了未來。 不學習就會把推論當結論,用已知判斷未來,對新生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最終一定被社會淘汰。 3、靠個人能力單打獨鬥的人 21世紀是英雄退位、團隊進位的時代,抱團隊打天下已是趨勢誰擁有人群,誰擁有市場 1+1= 2叫數學,1+1= 11叫經濟學 一根筷子易折斷,十雙筷子難折斷。 4、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傷害的人 事情發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傷害人,而你的想法會傷害你。 就像第四章中小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的故事一樣,那個小和尚被自己的想法折磨的死去活來。 百折不撓、千錘百煉是中國人發明的詞。 5、技能單一沒有特長的人 就像貓與老鼠的故事一樣,貓說:“什麼年代了,一種技術能活嗎?” 據經濟學家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有50個行業要淘汰。 沒有危機是最大危機,滿足現狀是最大陷阱。 人一定要在得意時給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時再找出路。 6、計較眼前目光短淺的人 計較眼前會失去未來,計較小錢會失去大錢。 沒有遠見必尋短見。 全世界最好的投資最沒有風險的投資就是投資學習 學習可以讓人有遠見,學習才知道未來的趨勢。 7、情緒商數低下的人 很多人翻臉比翻書快。古人說:小不忍要亂大謀。 脾氣來了,福氣走了。 IQ是智商高可以找一個好工作, EQ是高可以有未來,AQ是逆境商可以變成登峰造極的人。 世界上80%的人見了困難就躲避的人--他一事無成。 世界上15%的人見了困難能迎刃而解的人 - 是成功人。 世界上5%的人是打著燈籠找困難的人,這種情緒商數高的人將成為登峰造極的人物。 心理學家總結四種情緒商數的結局: 1.有能力有脾氣的人 - 懷才不遇 2.有能力沒脾氣的人 - 春風得意 3.沒能力有脾氣的人 - 一事無成 4.沒能力沒脾氣的人 - 貴人相助 8、觀念落後知識陳舊的人 過期的食品不能吃,過期的觀念也不能用。 21世紀的成功學,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你幫過多少人。學助人成功的本領。 世界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成功在缺點上、人失敗在缺點上。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計。 六大劣根斷送一生:自以為是,不以為然,倚老賣老,老氣橫秋,格格不入,每況愈下。 只要你把人做好,這個世界都屬於你。

職場文章

2011年04月13日
公開
47

以前同事寄的mail 給在職場的人........ 一個參考...... 非常棒的思維與分析 有時人會不自覺心中只有自己而忘了別人 導致吃力還不討好 願與所有的朋友一同分享這篇文章! 共勉之~ 岳飛與屈原,他們不管有沒有能力,都無法達成目標,因為自己人成為了最大的敵人,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符合老闆的利益。 2002年的秋天,我在杭州西湖畔的岳王祠憑弔岳飛,那時候我的朋友都揶揄我,認為我對公司與組織滿腔忠肝義膽,但是卻被邊緣化之後黯然離開。 老實說,我已經想不起來那時候心裡是否有氣有怨恨,但是我常常在想,企業裡面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一片赤誠,但是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回報,擔心憂慮之下,最後創造自己成為悲劇英雄,黯然離開公司。 同樣憂國憂民的還有屈原,與岳飛不同的是,屈原沒有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也沒有發揮的空間,最後選擇悲壯的死法。我無意對先人不敬,但是用這樣的比喻我們比較容易看出,企業裡面屈原與岳飛這兩類型的人的差異。 前天下午,我啜飲著學長公司裡面供應的10元咖啡,坐在我對面的同仁是一個典型的「岳飛」。他能帶兵打仗,而且紀律儼然,訓練出來的手下不但表現好、態度佳,而且一個人都能當兩三個人用。 他也非常認真,身先士卒,自己的表現也是非常好。為什麼我會說他是岳飛呢?歷史上岳飛很努力北伐,最後卻落得十二道金牌賜死的下場,滿朝文武百官沒有人為他說半句話。 我想,這是因為岳飛只顧著打仗,很會照顧手下,卻忘記了與其他人溝通,也忘記了上頭老闆的策略, 只想著自己的理想。 當年皇帝的想法,當然是偏安江南,最好別把老皇帝救回來,因為救回老皇帝,小皇帝就沒位置了。可是岳飛不管這些,只想救回老皇帝,不符合組織利益與策略,導致到後來要兵沒兵、要糧沒糧,還只能被處理而無法還手。 眼前這個「岳飛型」的幹部也是這樣子,什麼都好,就是無法跨部門以及與上級溝通,雖然他有做,但是方法不對,結果更糟,把大家都惹毛了。他一個人努力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用他自己的方法與資源,甚至自掏腰包獎賞手下員工,把所有事情做好,讓上級放心。 可是自己心裡面卻很苦,因為他的理想就是希望公司能找到強的人進來跟他一齊打拼,沒想到找來的人在他看來普普通通,每次他反映事情,上級也都馬馬虎虎,感覺上不是很認真。所以他每打一場仗,心裡就受傷一分,他想說自己做個「驚世媳婦」咬牙忍耐把事情做好,等到內心痛苦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只能走人,然後抱怨上級不懂善待人才。 本來是能打仗的岳飛,只因為沒辦法溝通,最後卻變成沒辦法打仗、也沒辦法跟別人溝通的屈原,不但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到後來還把自己消耗殆盡,損失慘重。 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兩個人之間最近的距離卻「絕對不是」直線。 我們都以為溝通是可以直來直往的,但是後來卻發現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就算每個人都很客觀理性,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當我們溝通的當下或者之前,是否對方有沒有發生過什麼意外事件? 例如女朋友打電話來吵架,或者家裡出了什麼事情等問題,所以直來直往可能就會在對方沒準備好的時候傷害到別人。 在公司裡面,岳飛型的人物因為自視甚高,能力又強,手下多精兵,所以常常會忽略別人的感受,甚至也認為不需要去照顧別人的感受。我們可以不管別人怎麼想,但是在公司裡面做事情,不是只有事情,還有人的層面──把人的事情處理好,可以讓事情更快解決。 如果一個岳飛型的企業幹將,沒有用心處理或者根本忽略人的層面,在我所探訪過的記錄裡面,結果確實只有兩種:變成屈原黯然自我了斷,或者被團隊排擠之後離開。 溝通不是討好,也不是需要彼此都能夠意氣相投,最重要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企業因為資源有限,所以當我們拿走資源的時候,就代表有人失去資源。拿走資源的人創造了績效,協同作戰與輔助的人,不但得讓步而且還沒有功勞,幾次之後,有誰還要跟我們合作? 「拜託,做事情還要顧到別人?別忘了我們是學工程的耶!幹麼搞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 話可不能這樣說,40歲之前我們靠的是自己的專業與專長,40歲以後就要靠人脈了,如果我們遲遲不肯重視自己的人際關係,難免到後來做死做活都只是累到自己而已。 適當地對幫助我們的人表達謝意;在上級面前,或者會議之間,感謝那些幫助我們的人;在資源分配的時候,如果因為權責關係我們拿到大多數的資源,也需要跟那些讓步或者妥協的同仁致謝。有個長輩說:「長懷感恩之心」,這就已經是很大幅度的溝通了! 岳飛與屈原,他們不管有沒有能力,都無法達成目標,因為自己成為了自己最大的敵人,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符合老闆的利益。到後來受傷嚴重的人,往往都是覺得自己對公司是很重要的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頭症」。 當我們有了大頭症,看在別人眼裡,其實我們就跟一顆榴槤差不多,又硬又充滿了刺,就算剝開了也是很臭!要達成目標,不管對內與對外都要同樣用心溝通,不能總是認為眾人皆醉我獨醒。或許,別人也沒有醉,只是賭爛我們而已!

主管沒說的10件事,他們不教就自己學!

2011年04月12日
公開
43

主管沒說的10件事,他們不教就自己學! 沒人教,就要主動問 主管,可以是打你考績的惡魔,也可以是幫你解惑的貴人。宋柏庚就從兩任老闆身上,學到做事方法與管理哲學的珍貴經驗。 2011年4月 Cheers雜誌 沒有管理過20人以上的歷程,寶僑家品(P&G)供應鏈副總經理宋柏庚,從台灣調到中國3年後,成為大中華第一個沒有製造端經驗,卻成為該公司黃埔廠口腔保健分廠的負責人。 「一個廠的分廠負責人」聽起來似乎很普通,但黃埔廠是寶僑的第2大工廠,供貨量大之外,員工人數近千名,在中國更有「黃埔軍校」之稱。管理口腔保健分廠的宋柏庚,底下就有200名正式員工,以及100多名約聘員工。 從原本管理不到20人,到變成管理超過15倍人數,宋柏庚如何在接下職務後,每年替寶僑順利生產出10億元的營業額? 當沒有人教時,「主動尋求協助」是捷徑,也是減少碰撞最好的方法。 從兩任大老闆身上,宋柏庚分別學到做事的方法與管理團隊的哲學。 學區分輕重緩急:平衡工作和生活 對自己的要求很高,連帶也讓要求完美的宋柏庚,表現的像「工作狂」。「我工作太拼命,標準又很高,其實讓自己很累,」他坦承,剛進入寶僑頭幾年,工作與生活失去了平衡。 Bonnie是他的第一任大老闆,非常有活力,而且對工作充滿熱情,她看到宋柏庚說的狀態,對他發出提醒:「Work less(工作少一點)!」 Bonnie的工作量比宋柏庚更大,她卻在照顧自己2個小孩之餘,又領養了2個中國小孩,還能帶頭要下屬早1小時回家。從旁觀察Bonnie的節奏,宋柏庚看到工作要區分輕重緩急。 他決定試著逼自己提早1∼1.5小時下班,對工作不是一視同仁地用「完美」標準,「有些用『進步』的標準,或是『維持』的標準。」表面上是工作效率的問題,當中卻也在磨練宋柏庚的判斷跟取捨。看到他的表現和潛力,讓宋柏庚受到Bonnie推薦,後來成為黃埔廠主管之一。 這段安排優先順序的過程,後來在黃埔廠仍然十分受用。「因為在黃埔廠更要想清楚優先順序,否則下面的人工作做不完;但基層員工最在乎的就是準時上下班、拿到可支付生活所需的薪水,」宋柏庚表示。 當宋柏庚慢慢向上成為更高階的主管,也從當時亞太地區供應鏈的主管Mary Anne對他的態度,轉化出自己對下屬的管理風格。 學敞開心胸:管理人先看「本質」 剛從台灣調到大陸時,宋柏庚非常惶惶不安,畢竟沒有太多管理經驗。當他準備一疊資料想去找Mary Anne討論時,她表現出親切的歡迎,甚至當場給了一個擁抱。這樣的肢體接觸,內斂的宋柏庚雖然不習慣,當下卻滿溢溫暖。如果要讓別人也有相同感受,他開始了解到Mary Anne所說的:「敞開自己的心去接觸人。」 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回到下屬身為「人」的本質,站在對方的感受思考。「所以到黃埔廠第1年,我也hug(擁抱)了很多人,」他開玩笑說。剛到黃埔廠,為了得到員工信任,宋柏庚在看過分廠組織圖後,前3個月不只找各生產線的主管聊天,還找了資深員工等意見領袖共約25人,談了好幾次,談他們的想法、人生期望,自己或公司可以幫助他們什麼? 一開始,基層員工對於被大老闆找去「面談」,覺得很惶恐;但逐漸地,員工願意向他吐露困難,或是更多私人問題時,他知道自己贏得了信任。 在寶僑一待就是15年,宋柏庚從不同主管身上,挖掘出比工作技能更多的人生哲學,甚至還與這些人生導師成為朋友。即使Mary Anne已退休,宋柏庚仍與她頻繁聯繫,採訪當天還與她的著作合影。這樣的收穫,絕對不是靠被動等待可以得到的。 向主管學10件事 1. 別當井底之蛙 這一行中,怎樣的水準叫做真的「好」。別自認「已經很不錯了」,那可能只是單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懂得要求自己,才有競爭力。 2. 掌握大局的思考高度 決策時,主管看的都是全面而非局部,把眼光拉高,就不會整天為茶壺內的風暴煩惱。 3. 對顧客,而非對老闆負責 員工想的都是對主管交代,但是主管想的都是對客戶、對市場交代。 4. 問問題跟找答案一樣重要 學主管怎麼問問題、解決問題。先問出對的問題,才能找出正確答案。 5. 小事比大事重要 別以為主管都只看大方向,其實愈成功的主管愈重視細節,因為它是大事的根基。所以,要建立自己對細節的敏感度。 6. 承擔的肩膀 如果主管有肩膀,要學習他承擔的膽識;如果他沒有,要學到會帶給下屬的負面影響,拿出作為而非靠頭銜來讓部屬服氣。 7. 大將之風 出去面對客戶或合作夥伴時,學習主管如何拿捏言行分寸,專業更需要「架勢」烘托。 8. 帶人也帶心 什麼時候你的主管讓你覺得很「愛」他?記下來,以後也對你的部屬這樣做。 9. 別當下一個壞主管 什麼時候你的主管讓你覺得很「恨」他?記下來,以後別對你的部屬這樣做。 10. 企圖心 一定要學到這一點,這樣你才可能追上他甚至超越他。

收回自己的時間

2011年03月03日
公開
31

收回自己的時間 你曾經享受過一個真正的假期,而且是至少長達兩星期? 從那次的假期到現在,已經過了多久? 有多久不曾抽空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 你認為自己別無選擇,你需要這份工作,卻害怕表達意見。 你該怎麼做,又能怎麼做,以求改善工作條件? 知名的媒體記者喬.羅賓森(Joe Robinson)最近出版了《別做老闆的奴隸》(Work to Live)新書,針對美國人「假期匱乏」的現象有深入的研究,並曾在各大媒體發表相關文章。對於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喬.羅賓森認為其實有一大部分決定於你想要掌控自己生活的決心與意願。改變就在一念之間,對於自己的時間,其實工作者本身有更大的影響能力。以下是他提出的10點建議。 1.拋卻工作罪惡感。 雖然有些加班情況與工作計劃的截止期限有關,另一些則來自於上司的直接要求。但仍有許多情況,是因為沒有人準時下班,所以你也不敢離開,不希望和別人不一樣。不要再為任何理由而覺得自己在辦公室做得不夠多、留得不夠久。著眼於具體的工作成果、而非外在表象,並且確定老闆知道這些成果。 2.休息一下,完成更多。 我們讓自己沉迷在追求生產的狂熱心態中,就像置身於賽車軌道上一樣,說服自己相信一秒鐘也不可停息。一項由牛津健保公司(Oxford Health Plans)進行的研究發現,目前有32%的勞工都在辦公桌前吃午餐。然而,根據數十項研究報導,在午間花15分鐘小睡一場,可以大幅提高一個人的警覺性,改善工作表現,並增進整體的健康狀況。別再以忙碌作為藉口,你絕對可以挪出15分鐘的讓自己休息。 3.向加班說「不」。 溝通技巧是解決問題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你必須據實告訴老闆工作過量的狀況,提出你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法。切記不要採取對抗的姿態,應該同時考量老闆的立場,以合作的態度共同協商出雙贏的結果。 4.停止匆促而忙碌的生活步調。 愈來愈多人發現自己正在與機器競賽,因而夜以繼日的瘋狂工作,連假期也不例外。人們慌慌張張、想要更迅速的完成更多,總是試圖抵達下一個目的地。就一、兩星期的生活做一份時間明細表。在一本日誌上記下自己每天花掉時間的方式。在這個記錄過程中,使用時間的模式會逐漸浮現,例如時間在哪個地方被浪費掉、你在哪些事情上投注了過多的時間、時間的安排有哪些不太妥當。 5.別把自己累倒。 你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犧牲時間和健康,並且將任何違反這種慷慨赴義精神的行為視為軟弱無能。其實根本沒有必要。與其把感冒或其他疾病當成對工作無所助益的干擾,不如將它們視為一些機會,使你能夠恢復體力,以便應付未來一年的工作需要。同時也讓這些病痛提醒你:如果你不好好照顧自己的話,將可能面臨完全失去行為能力的下場。 6.明瞭自己的工作權利。 雖然老闆確實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但事實上,你在職場中確實擁有一些權利,有些你自己可能不知道。在職場中善用權益的最好方法,便是徹底瞭解它們的內容。你應該讓自己熟悉公司的政策,利用網路或圖書館研究職場法規,向政府機關查詢,或是到書店挑選說明雇員權益的書籍。在提出任何要求之前,你必須做好自己的功課。 7.不要浪費你的休假時間。 某些企業文化會鼓勵成員競相誇耀過度工作的程度,這種風氣可能讓你以為自己應該放棄或縮短假期。然而,如果公司明文制定了休假政策,無論是紙上談兵、或是切實奉行,你都有權依法享用所有的假期。 8.爭取更少工時,更多假期。 為自己的需要提出要求。除非雇主知道你想要什麼,否則你不可能會得到它。你必須證明自己可以同時滿足公司的需求。重點是,因為這些充電的時間將使你恢復活力,你的工作效率和生產力都將因此提高。 9.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畫下界線。 拜科技奇蹟之賜,如今有愈來愈多的人需要時時與辦公室保持聯絡。你每天查看幾次電子郵件信箱?這條戒律理直氣壯地侵入你的假期、家庭、汽車、車庫或浴室,把你原本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剁削成碎屑。 你需要有能力告訴自己(一開始可以大聲說出來):我現在要把工作的開關關掉了。關掉辦公室的燈,將咖啡杯倒扣。尋找一些儀式,藉以幫助自己確定一天的工作已經結束。此外,你必須學著把生活區隔成不同的部分,把工作留在它所屬的時段裡,向它道別,然後安然邁向夜晚或週末。 10.辭掉要命的工作。 有些時候,受夠了就是受夠了。當健康或精神受到工作攻擊,而你在用盡一切努力之後,仍然無法改變現狀時,便有違反這條戒律的必要。我們必須將每一項工作看成類似顧問性質的短期合約。換句話說,就是不把自己當成隸屬於這家公司的長期員工,保持獨立性,並且在尊重契約的精神下各取所需,維持更換職務的彈性空間。 書名:《別做老闆的奴隸》(Work to Live) 作者:喬.羅賓森(Joe Robinson) 出版公司:Perigee Books 出版日期:2003年1月(中文版將由《天下雜誌》出版)

6種不友善舉動 別讓身體洩露「不聽話」

2011年03月02日
公開
33

6種不友善舉動 別讓身體洩露「不聽話」 星期五一早,凱涵向部門經理報告一週銷售狀況及最新行銷計劃,她才一開口,經理就大點其頭,無論她講什麼,經理就是以不斷的點頭來回應。「我以為他在催我趕快講完,結果害我愈講愈快,愈講愈快,感覺很差,」事後,凱涵向同事抱怨。 文�洪懿妍 2011年2月 Cheers雜誌 經理輾轉得知這件事,他也覺得很冤:「我是想鼓勵她繼續說下去啊,點頭也錯了嗎?」 點頭沒有錯,但是,如果是無意義、近乎神經質的點頭,反而會讓說話的人更不舒服。 身為傾聽者,你在聽話時所展現的肢體語言,會傳遞給對方很多訊息,特別是在「長官—部屬」的關係中,主管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解讀,因此,新手主管不僅要學習傾聽,還要學習正確地運用肢體語言,以免造成反效果。小心以下6種不適當的肢體語言: 眼神游移 雖然你在聽話時會面向對方,但是眼神卻游移不定,或是不自覺地越過他的肩膀,看向遠處,那都是不專心的表現。 誇張的臉部表情及聲調 曾有研究顯示,臉部表情加上聲調,可以詮釋兩人之間90%以上的溝通,因此,主管在聽話時,如果臉部表情過於誇張,往往會讓部屬有錯誤的聯想而不知所措。像是瞪大眼睛表示驚訝、瞇著眼睛表示懷疑、不屑地笑,或是提高聲調地喊:「我的天啊!」這些都很不恰當。 小動作一堆 有的人在聽話時,小動作很多,不是扭扭脖子、甩動手臂,就是撥頭髮、玩指甲,甚至不斷變換坐姿或伸懶腰,都會對說話者造成干擾。 雙手過於忙碌 有的專家會建議你一邊聽一邊記筆記,這麼做有實質意義,一方面讓對方知道你在聽,另一方面也便於事後提問。不過,如果你一直埋頭做筆記,或是拿著筆轉來轉去,雙手停不下來,會讓對方覺得很不自在。 防禦性的動作 有些動作具有防禦性的味道,最好小心一點。例如,在對方說話時激動地搖頭,甚至一邊說著:「不不不」;把手舉高,要對方別再說了;或是把雙手橫檔在胸前,都會讓人覺得你不友善,升高火藥味。 身體離對方太遠或側著身體 離對方太遠,表示你對他的話沒有太大興趣;側著身體,則會讓部屬覺得你的反應冷淡或是不同意他們的看法。 對多數新手主管來說,精確地以肢體語言作為傾聽的輔助工具並不簡單(他們自己可能也很緊張),因此,專家建議,你不妨在鏡子前練習一下,嘗試用第三者的眼光來看自己,往往會有令你意想不到的發現。 此外,觀察對方的動作變化也能產生提醒作用。 肢體語言分析專家伯德塞爾(Ray L. Birdwhitsell)博士曾經做過研究發現,當兩個人的溝通融洽時,會產生鏡射現象(mirroring)──兩個人會像照鏡子般反射彼此的動作,如同時垂下手、移動身體等。如果對方違反自己的期待,就會出現突兀的動作,如伸出手腳,或是改變整個身體的姿勢。 仔細解讀這些線索,一定可以讓肢體語言成為你傾聽的助力,而非阻力。

5大職場NG穿著

2011年03月01日
公開
35

5大職場NG穿著 上班該穿什麼? 很多企業只簡單規定“smart casual”,但員工自由演繹的結果,已逐漸引發老闆抱怨。美國人力資源協會一份報告顯示,只有34%的企業主允許員工每天穿休閒服來上班,遠比2002年時的53%下滑將近兩成。 老闆們的理由是,一味追求輕鬆、舒適,卻缺乏美感的穿著,已在辦公室演變成災難。當上班場所出現露出下背部刺青的低腰牛仔褲、連帽T恤、夾腳拖鞋,甚至低胸上衣時,連美國時裝節目主持人克林頓.凱利(Clinton Kelly)都公開批評「看不下去」。其實這種現象也不只限於年輕人,事實上,美國Mervyns百貨曾做過一項調查,高達9成的上班族根本搞不清楚正式上班服(formal business attire)、半正式休閒服(business casual)以及純休閒服plain casual)之間的差別。 美國《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綜合專家建議,列出辦公室前5大失禮穿著。其中,你會發現對“smart casual”的理解,老闆比你想的保守得多。上班族追求自由時尚的同時,也別大意! NG1 「阻街女郎」式耳環 「有著長墜子、盪來盪去的耳環感覺很廉價,」形象顧問珊蒂.杜蒙(Sandy Dumont)明白點出,除非妳想走「阻街女郎風」,否則還是換成保守一點的耳環。 NG2 露出胸毛的襯衫 襯衫扣子應該扣到第幾顆?專家的建議是:扣到看不見你的胸毛為止。另一個判斷標準是:扣到你覺得脖子部位有點緊為止。 NG3 露出胸罩的肩帶 粉領族, 別把性感用錯地方!在辦公場合中,胸罩的肩帶絕對沒有吸引力。因此,行行好,把肩帶藏起來。 NG4 刺青 如果你想在脖子上刺上一尾蠍子的刺青,儘管去做,只是,記得將它遮起來。 NG5 露出全部腳趾 形象教練李山德拉. 維加(Lizandra Vega)認為,在辦公室裡把腳趾全露出來儘管愈來愈普遍,但實際上並不得體,「不管指甲是否修得很漂亮,把腳趾頭包起來就是了。」

吳若權vs.許書揚:眼利、心細、嘴甜,永遠錯不了

2011年02月13日
公開
39

吳若權vs.許書揚:眼利、心細、嘴甜,永遠錯不了 上班族在實戰中該如何運用「善良心機」?年輕工作者又應如何看待這件事?有豐富人力資源顧問經驗的經緯智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書揚,以及曾寫《好人,也該擁有好人生》的暢銷作家吳若權,從台灣職場生態的觀點出發,展開一場犀利對話。 文�李欣岳 2011年2月 Cheers雜誌 以善為出發點,利己但別損人 吳若權(以下簡稱吳):通常我們對「心機」的感覺都很負面,上班族都不想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從管理學角度來說,心機就是一種策略──為了達成某種目標所採取的方式;若加上「善良」兩字,則形成新的界定,在往高處爬的過程中,是否有些策略性的目標,讓當中做的每件事情都和目標連結。 只不過,有時會不小心害到別人,在他眼裡你就是壞人。所以我認為的「善良心機」,是指在完成這些目標前,有沒有顧慮別人的立場與利益,同時也要保護自己,類似「做好人、防小人」。 我在職場上碰到不少很有心機的人,他們後來都很成功。比如我有一位主管,下班時間一到就走了,但他桌上的燈和電腦都開著,讓大家覺得他還在。事後回想起來,我覺得他很有心機,可是他現在非常成功。 許書揚(以下簡稱許):我覺得「善良心機」是以善為出發點,不損人,如果能利己利人當然最完美,但最少要做到「利己不損人」。 一個成功的職場工作者,又有所謂的「善良心機」,簡單說就是要眼利、心細、嘴甜。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開亞太區的會議,中午用餐時,通常大家都不想跟老闆吃飯,同事各自形成一小桌。老闆發現有同事的桌子都滿了,他就自己去沒有人的桌子,後續來的同事也沒人願意和老闆同桌,最後變成老闆自己吃飯。這時我們新加坡的總經理自告奮勇:「老闆一個人吃飯,這樣好像不太好,有沒有人要跟我一起過去?」但大家都頭低低當作沒聽到,因為早上才剛被罵了3小時。 在別人心裡,這可能是心機的一種,覺得他想去巴結老闆,但我覺得他的出發點是善意的。 跟老闆一起吃飯,沒在怕! 吳:我前陣子去一家公司演講,當天剛好是尾牙,他們在送我回來的路上討論,除了晚上尾牙,中午還有部門聚餐。其中有人不理解:「不是晚上要吃尾牙了,中午為什麼還要聚餐?」有一位資深同事就說:「因為晚上和中午的話題不一樣。」不能讓老闆聽到的在中午講,晚上講的,才是老闆可以聽的。 這是亞洲職場普遍的現象。我們從小被教育「高處不勝寒」,看到老闆就覺得他有權威感,除了尊重,甚至有些害怕。其實,如果平常和老闆有很好的溝通與互動,吃一頓飯根本不是問題。 像剛剛這個老闆一個人吃飯的經驗,也許2、3個人一起過去,聊些和工作無關的話題,感覺會更好。 從正向角度看,每個人本來就該多製造自己和老闆交流的機會。對於其他同事異樣的眼光,反而不用太在意。以我的職場經驗來說,那些不在意同事眼光的,最後都會高升。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反而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許:這點我非常同意。在職場上,不要幻想討好所有人,但有兩種人絕對不能得罪,第1是老闆,第2是同事間的意見領袖。 年輕工作者可能會覺得這些事很無聊,為什麼不能「做好自己」就行?但事實上,在職場中,位子愈高,「做人」就愈比「做事」重要。在基層看的是工作能力,隨著工作提升,都更需要做人能力,包括領導、溝通等。 我再舉個例子,有的老闆出書時,會婉轉建議福委會,替每位同事都買一本。有些員工會抱怨:「福委會的錢大家都有份,幹嘛花錢買這書,平常聽老闆講還不夠嗎?」 結果老闆過一陣子去看大家的座位,有些人把書擺著積灰塵,這就是沒有心機的人;有心機的人不只會看,還會貼標籤,讓老闆知道自己很重視這本書。這看起來很麻煩、又是件小事,但就是這些細節會影響老闆對你的觀感。 會做人的員工,容易被看到 吳:從老闆的角度,會做人的員工真的比較容易被看到。 以我自己來說,過去當過廣告公司主管,有時候隔天報紙要出的廣告,看打樣都會弄到很晚,一定要有人確認過打樣才能走。只會做事不會做人的員工,看完就走,但有位很會做人的員工,會貼心發簡訊告訴我:「打樣確認過了,應該沒有問題。我想讓你放心,但因時間很晚了,就不打電話打擾你。」 隔天早上看到簡訊,我才知道原來前一天晚上他忙到1點多,如果沒有那簡訊,坦白說,我可能不會注意到他忙到多晚。 從看書到發簡訊,這些例子要說的是,年輕工作者應該建立一種習慣,不是要你「作假」給別人看,而是認真去處理每件事。善良心機回歸基本面,就是一種誠懇的態度,就算不喜歡這本書,還是可以送給真正需要的人;想留著,就好好去看。其實這些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否則要一個好人「有心機」,我覺得很難,就是太沒心機才叫做好人(笑)。 對工作者來說,做人甚至已經成為做事的一部份。因為現在很少有一件事能靠一個人獨立完成,除非是藝術創作。辦公室的工作通常都需要橫向的人際聯繫,更應該把對人的態度放入工作的一部份。反過來說,做人成功,相對也會得到更多把事做好的資源與幫助。 許:若以剛加入公司的新人來說,先做人比先做事重要,簡單說就是眼睛亮、嘴巴小。比如說幫大家訂便當,這是大家都不想做的Dirty Job,我曾經碰過一位新人,剛報到沒多久,就主動幫大家訂便當,這馬上就會給大家好印象。從這些小細節中,可以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因為新人做事的能力,可能需要時間驗證,但會不會做人,可能報到第一天就會被大家知道。 「尊重」的互動,就是出頭關鍵 吳:一般人常常覺得,會被老闆升職的人,一定是最巴結老闆的人,但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老闆一定是升價值觀相近的人當主管,因為平常跟老闆互動很差的人,老闆不知道他到底想什麼。但沒被升遷的人總覺得:「我就吃虧在不會狗腿。」實際上,是因為老闆要找他確認過適合當主管的人。 許:從老闆的角度,的確是這麼想。比如說,下班了,誰會先跟老闆打招呼:「我要下班了,還有沒有其他事?沒有的話我要走了。」在別人眼中或許會覺得是狗腿,但對老闆來說,這樣的員工卻很棒,因為展現出對工作負責的態度。畢竟「職場如戰場」,有時候需要演戲的時候,還是得演。 站在老闆的角度,若3個同樣年資、能力的人讓他選,他肯定會升互動最好的那個。要讓老闆覺得他有存在的價值、他罩得住你,所以不妨經常請教老闆,即使心裡已經有決定了,還是可以多問,溝通彼此的想法與價值觀。 吳:這點我很贊同,做人的基本就是尊重。就算有些老闆已經充分授權,不用事事請示,但也許可以每週給老闆一份報告,把當週做的決策讓他知道,有問題需要調整還來得及。只要是出於「尊重」,通常都錯不了。 有時候,不用一定非要跟最高階的老闆互動好,和他周邊的人互動也不錯。例如我最近認識一位企業主管,他就跟CEO的祕書互動很好。他也不是刻意的,是有次開會認識,後來常常一起吃飯,無形中對他幫助很大。 比如說,他打算提方案給CEO前,會先跟祕書聊天,祕書會提到老闆對這件事的看法可能會怎樣。雖然本來是無心的,但後來發現,多了這些資訊,讓他的案子和預算更容易過。 也就是說,與人互動好,是獲得更多關鍵資訊的最佳管道。例如常常有人抱怨,同事怎麼能把時間算得剛剛好,永遠比老闆早到1分鐘。那可能是因為他得到消息,知道老闆早上打球打到幾點。但不明究理的人,可能會覺得同事心機重,其實他只是善用這些資訊罷了。最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良好互動,更能讓他凸顯自己的能力,自然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吳若權: 我認為的「善良心機」,是指在完成這些目標前,有沒有顧慮別人的立場與利益,同時也要保護自己,類似「做好人、防小人」。 一般人常常覺得,會被老闆升職的人,一定是最巴結老闆的人,但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老闆一定是升價值觀相近的人當主管,因為平常跟老闆互動很差的人,老闆不知道他到底想什麼。 許書揚: 我覺得「善良心機」是以善為出發點,不損人,如果能利己利人當然最完美,但最少要做到「利己不損人」。 在職場中,位子愈高,「做人」就愈比「做事」重要。在基層看的是工作能力,隨著工作提升,都更需要做人能力,包括領導、溝通等。

不要讓上一洞影響下一洞的表現

2010年12月30日
公開
45

不要讓上一洞影響下一洞的表現 名人分享:安利(中國)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顏志榮 文�黃亞琪  圖�王均峰 2010年12月 Cheers雜誌 頻繁往返美國總部、亞洲各國間考察,參加各類會議及日常事務的管理和決策,塞滿了我每天的工作行程。頻繁往返美國總部、亞洲各國間考察,參加各類會議及日常事務的管理和決策,塞滿了我每天的工作行程。 一忙起來,就會有情緒、壓力。然而,我覺得壓力或情緒不一定不好,重點在於如何管理它。 眼看長遠,心繫細節 我很喜歡打高爾夫球,從擊球之道中悟出自己的EQ之法。打高爾夫球不僅是完美的揮桿,最重要的是運用戰術,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調整心態,不能因開出一個壞球而喪失信心,更不能因急於成功而不顧周圍環境。做事情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定要以長遠的目光去看事情,不僅要看明天,還要看後天,不是看短期,而是看長遠。 很多人一洞打得不好就會生氣,容易影響下一洞,但如果這一洞打不好,我會馬上跳開,繼續下一洞,不讓上一洞影響下一洞的表現。連續失誤容易造成情緒問題,接著就影響揮杆,繼而陷入惡性循環。 相反地,如果連續兩個錯誤出現的機率越來越少,那麼球也會越打越好。我會去檢討減少失誤的方法,例如,每一次揮桿前,我會先在球場上仔細觀察草皮生長的方向、一步一步丈量球與球洞的距離,以確定自己擊球的力度。其實,工作、生活也和打球一樣,目光放長遠,細節之處用心,就會比別人領先一步。 留點慢下來的「黃金時間」 情緒肯定會有的,重要的是如何去控制它。好比說,前陣子我到美國開會,在討論過程中,為了讓美國同事理解亞洲市場,總有些情緒上的爭論,但我還是忍了下來,以緩慢的語調慢慢說服他們。 我清楚重點是讓對方明白我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不是爭輸贏。我算是比較急性的人,但近幾年來,從我的職場導師身上學到「鎮定」的威力。不管什麼情況,他講話的頻率總是不改,不疾不徐,卻可以從他的話中清楚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他不必透過情緒的高低起伏,一樣可以做到不慍而威。 至於練好EQ的要領,是記得問自己:每天是否有屬於自己的黃金時間?如果每天讓自己忙得像陀螺,就沒有思考的空間。每天早上5點到7點是我的黃金時間,這時候沒有人打擾我,我可以躺在床上,靜靜思索公司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如果你沒有做這件事,沒有讓自己的思緒慢下來,創新就不會出現。沒有創新,自己苦無出口,自然容易「火山爆發」。 人生需要好幾根柱子 最後,一個人需要被很多支柱支撐,包括家庭、朋友、健康、工作、興趣等。從點到面,當這些支柱撐著你,你就容易轉移壓力,分散情緒。 遇到挑戰時,可以找這些柱子來支撐你挺過難關,然後再回到工作上。就好像我玩線上遊戲,有時會卡到,但我放掉,休息一下再回來,往往就過了。一直卡住,停在原地,只會不斷繞圈圈,這時候真正需要的,不是鑽牛角尖,是用其他柱子讓自己放輕鬆。 如果人生只有工作這根柱子,一旦它出了問題,整個人生就垮了。但其他的柱子,不管是家庭、朋友、身體,都要從年輕時開始經營,不要遇到事情,才發現他們的重要性。等出了問題才找他,那時候,他們肯定不理你。

周杰倫X郭台銘 碰撞出2種工作火花!

2010年12月26日
公開
39

周杰倫X郭台銘 碰撞出2種工作火花! 郭台銘,54歲,鴻海集團總裁,打造台灣最大民營企業集團的科技巨人。去年鴻海營收突破3千億台幣,以連接器、機殼、準系統睥睨全球。郭台銘用30年時間,把鴻海推上雄踞世界的「代工之王」。 周杰倫,25歲,台灣流行樂壇超級明星,專輯在亞洲銷售超過300萬張。他更因此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音樂魅力席捲整個華人年輕世代,無人能擋。 文�盧智芳 2004年4月 Cheers雜誌 在台灣,郭台銘的影響力可以說橫跨政商,一言一行都動見觀瞻。他喊一句:「TFT-LCD產業明年過熱」,隔天面板股就應聲重挫,不但逼得五家面板廠不得不出來回應,連證期會都表示關切。 周杰倫卻是新世代仰望的天神,所到之處萬人空巷。作家卜大中曾經寫文章,描述追星族女兒萱萱的狂熱:「有一次我見她上大號出來不洗手,就問為什麼?她說因為上星期她在人群中摸了周杰倫屁股一把,從那天起就不洗手了。我問她打算不洗手到什麼時候?「到我看到有別的女生摸到他屁股的那一天。」 郭台銘與周杰倫,一在製造業最前線,比成本、比效率﹔一在流行界最尖端,比創意、比新鮮,截然不同的領域,卻各自稱霸,引領風騷。郭台銘是帶人如治軍的悍將,重視紀律,講究細節,更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住12美元一天的小旅館,把三餐縮減成一餐,甚至不惜站在客戶門外淋雨4個小時。至今,郭台銘仍每天工作6小時以上,開會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他曾經自嘲,自己最容易在過年的時候生病──因為過年三天不用上班,一不工作,他就容易生病! 周杰倫則是叛逆不羈的率性小子,私底下帶點靦腆,有些內向。他愛打籃球,還能來段李小龍般的雙節棍。功課不怎麼樣,看起來很像「自閉症」兒童的周杰倫,卻在母親督促練琴下,發掘出自己的音樂天賦。 他獨一無二的魅力,在於跳接又拼貼的音樂語言。R&B(節奏藍調)中,融合饒舌、搖滾、西洋古典…等各種元素,題材百無禁忌。周杰倫的創作從來不適合以常規評量,因為他只在意「屌不屌?」 當郭台銘遇上周杰倫,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 他們之間的分水嶺,不只在於兩種南轅北轍的遊戲規則,更突顯出兩種不同世代崇尚的工作倫理。 郭台銘無疑是體現「新教徒」倫理的代表性人物。這個由社會學家韋伯提出的概念,解釋資本主義興起的原因。英國的新教徒藉由工作的成就,證明自己是上帝所揀選的子民。因此在新教徒的倫理下,工作就是生存的價值,每個人都要管理時間、勤儉生活,用自我磨練創造意義。 就像郭台銘,雖然名列《富比世》雜誌全球富豪排行榜,身價28億美元,生活卻比很多人都自律、簡單。「我就是故意不要讓自己在物質享受上站在頂尖,而是告訴自己要經過努力,才可以再上一層,」談到嚴以律己的理由,郭台銘曾如此表示。 他的信條,是多數台灣人勉力的方向,也確實勾勒出許多成功故事共同的軌跡。 但周杰倫卻提供了另一種可能。他自由、任性,帶著波希米亞的反叛精神。在波西米亞倫理的詮釋中,快樂本身就是價值,這不是放縱或貪婪,而是一種「人味」的追尋。人生的目的,在充實各種有趣的生活體驗,體會當下帶來的心靈滿足。 在周杰倫的創意世界裡,任何概念都能重組、顛覆,不受教條的限制。「稀奇古怪就是我的愛好」他這樣描述。 他也永遠一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輕鬆姿態,隨性地寫歌,隨性地唱歌,更隨性地做人。然而,當把自我發揮到極致,榮耀、財富都跟著水到渠成。 這個時代的幸福,正因為同時能夠看見郭台銘與周杰倫,成功不再只有單一的典範。 繼5年前首度採訪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後,累積對他持續的觀察,本文取材整理自郭台銘公開談話,同時對照本期獨家專訪周杰倫的思想脈絡,透過兩種價值的交鋒,企圖為讀者呈現對「成功」更多元的主張。同時也映照出屬於「新教徒」工作倫理及「波西米亞」工作倫理的不同。 人生的價值就是「有用」 郭台銘:鴻海集團總裁,民國39年10月8日生,中國海專畢業 人生 我的人生規劃大概分3個階段來看:25歲到45歲是一個階段,為錢做事;45歲到65歲是另一個階段,為理想做事;65歲退休以後,我希望能為興趣做事。為錢做事,容易累;為理想做事,能夠耐風寒;為興趣做事,則永不倦怠。 我退伍後創業,25歲到45歲這前20年,是為了賺錢、生存。人家說我是「台灣科技首富」,我說其實是我沒有做財稅規劃,讓人家計算出來有多少錢,應該是台灣「首笨」。但是,有了錢,才可以實現理想、追求興趣。 工作 我覺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我自己的嗜好,頂多打一場球、游個泳,來放鬆自己就夠了。 我認為所有工作要有三個壓力:時間、品質與成本。有壓力,才稱得上是工作,不然就是玩耍。 既然工作難逃壓力,就要有一套方法來管理流程,也就是紀律。製造業要紀律,我認為研發更要紀律。我常說,在我的字典裡沒有管理兩字,只有責任。你答應的事本來就要做出來,這種責任心就是研發最重要的紀律 很多朋友對我說,台灣比我有錢的人不少,但是像我這麼有錢還這麼努力工作的人,就不多。譬如不景氣,我們難道沒有衰退的藉口?但是我沒有去培養個人的興趣,我們一分一秒都要努力。怎麼可以衰退?除非太陽不再升起,否則不能不達到目標。 工作是我的興趣,做生意就是全身投入,而且不為物欲。 生活 個人生活上,我真的沒有興趣花錢,這是生活習慣,不是裝出來的。很多人有錢,喜歡去收集名貴的東西欣賞,或是去太空探險。我對這種比較「自我」的興趣,不會去做。 我就是故意不要讓自己在物質享受上站在頂尖,而是告訴自己要經過努力,才可以再上一層。 這就是我的哲學,人應該要給自己訂定目標,把工作做到最滿意的地步,同時告訴自己將來還有機會達到頂尖,給自己一個追逐的空間。 優點 我沒什麼優點,唯一的優點就是「勤能補拙」。勤能補拙的原因,來自於我自認為是個負責任的人,該做到的就要努力達成。人笨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有責任、有智慧的心。現在聰明人太多了,肯負責、有智慧的人太少。 人生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就是有用。大家都聽說郭老闆很兇而不敢靠近,現在如果有哪個年輕人敢寫信來要求幫郭老闆提皮包,這種年輕人才具上進的胸襟。順境的人生誰都會走,只是速度快慢;人一定要學著走逆境,而且愈年輕愈好!因為有逆境才是你真正學習的機會、成長的機會。 成功就是「屌」 周杰倫:歌手,民國68年1月18日生,淡江中學音樂科 成功 成功並不是等於快樂,有時不需把成功看的那麼重要。我覺得過得快樂要比成功來的重要多了。 工作 工作對我來說是有壓力的,有時候會有負荷不了的感覺,但是還是要面對,因此偶爾會無奈與矛盾。但我覺得,如果這份工作是你有興趣的,你應該就會很開心。所以我建議大家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並且擴大開心的感覺,就能渡過有壓力的時候。 我的成就感來自我寫的歌得到大家的認同,每個人都可以聽得到,並且得到一些獎!自己的興趣可以變成工作,還可以得獎,這是成就感! 生活 我不是一個工作狂,當然是生活排第一。 無論是一般的休閒娛樂打籃球,或是寫歌、製作、宣傳,我都不當這些是工作。所以這樣當然比較快樂,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隨性的人。 因為我很喜歡古董車,所以我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偶爾開著我的古董車出去,並且有很好的生活環境。我想要在都市裡尋找安靜的生活環境,就像住在鄉下一樣,但地點卻是在都市中。 母親與音樂 母親是我的恩師,小時候學鋼琴時,她常常都會在旁邊督促。就好像去上課時有個老師在,回到家時也有個老師在,會覺得有小小的壓力。所以當初在學鋼琴時,一開始學得並不是很開心,到後來才慢慢覺得自己非常喜歡音樂。 有些東西若變得太制式化,就會有壓力。例如每天練琴只是為了明天的考試、為了下禮拜的鋼琴課,這種制式化方式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所以我想跟一些父母說,小孩學音樂只是興趣,不要給他壓力! 音樂剛好變成我投入的事業,這是偶然發生的。並不是所有學音樂的人,音樂都會變成他們的工作。學習音樂並不是那麼重要,放輕鬆,說不定效果還更好。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感情,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人若是喪失了感情,就會缺乏感性的敏感度,人要感性才能寫出好音樂! 音樂當然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另外,籃球也是,因為運動是我放鬆自己的一個方式。感情、音樂、籃球這是我從中學時代以來就認為最重要的三件事。 「周杰倫」三個字的意義 周杰倫等於「屌」。希望父母看到「周杰倫」這三個字覺得引以為傲,覺得幫我取「周杰倫」這三個字沒取錯! 人要有自信,但並不是我對每件事都有自信,我是對周杰倫三個字有自信,對我的音樂有自信。要有自信才能繼續前進

4種關鍵場合,別說蠢話!

2010年12月25日
公開
41

4種關鍵場合,別說蠢話! 有些場合關係重大,你就是不能說錯話。遇到下列狀況,該如何掌握說話的分寸? 文�盧智芳 圖�50cc 2008年6月 Cheers雜誌 1.求職面試 不批評、不抱怨、不迴避 面試時話要怎麼說?面談超過1千位以上中高階主管的萬寶華企管顧問公司財務暨金融處長吳璧昇有個「三不原則」:不批評、不抱怨、不迴避。 「你為什麼離開上個工作?」幾乎所有面試官都會問這個問題。回答時太情緒化的負面抒發,容易讓人覺得不專業,傷害的是自己而不是前任老闆。 如果真想不出漂亮的說法,據實以告也比含糊不清、吞吞吐吐好。有一次,吳璧昇連換了4種問法,還是得不到答案,反而讓他愈發起疑。最後不得不使出殺手金間:「我相信這裡面一定有問題,你如果再不告訴我,我們就不用談了。」 另外一位財務主管因為所屬公司被主管機關舉發帳目有問題,吳璧昇單刀直入問他:「你有沒有被限制出境?」對方回答:「有,但我是清白的。」雖然調查終結前,無法立即推薦他,但吳璧昇還是很肯定他的“guts”,「以後有機會仍然願意為他服務。」 為了替自己加分,很多人面試時一開口就談過去的豐功偉績。吳璧昇認為,不妨先讓面試官主導,觀察對方到底想知道什麼。「積極傾聽→確認問題→表達自我」才是減少溝通誤差的循環。 至於「都可以」、「無所謂」這些用語,想要讓自己看來隨和,其實會顯得語帶敷衍或漫不經心,最好少用。吳璧昇建議,還不如直接用「任何挑戰我都願意接受」這類正面肯定的句型,更能給對方積極有力的印象。 2.跟老闆一對一獨處 從工作開始聊起 不管是坐車、搭電梯、吃飯,總有些時刻要跟老闆面對面、一對一相處,這時候該聊什麼好? 統一超商公共事務室公共關係TEAM經理林立莉會先從工作談起:「最近我有這樣的規劃,你覺得怎麼樣?」 如果對象是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話題就更多了。因為徐重仁有自己的部落格,林立莉經常會上去造訪,看看他最近關心什麼。旅行心得、生活隨想都是適合的線索。 統一流通次集團裡企業眾多,安排各家公司總經理受訪、出席活動,都是林立莉的任務。每個人風格不同,除了靠觀察,有時候她也會側面打聽,揣摩彼此互動的方式,避免踩到主管的禁忌。 即使只有兩個人,仍要維持必要的禮儀。「狎近、輕侮是大忌,」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瓊瀛從主管的角度認為。他最欣賞一位共事5年的副總經理,除了能力強、負責任,「他一開口,一定用『您』不是『你』,」林瓊瀛說。雖然只是一個字,「可以看出他有充分的人情閱歷。」 愈是親近,「愈要有『莊敬以待』的心,」林瓊瀛提醒。 3.開會遇到僵局 先求同,再說己意 開會,尤其是跨部門會議時,一定要避免「開口閉口『我家怎樣怎樣……』,」林瓊瀛指出。這口頭禪很容易讓人覺得有強烈的本位主義。 開會碰到瓶頸,尤其是當大家陷入沉默,林瓊瀛會搬出幾個熟記的笑話來緩和局面。不過,這屬於難度較高的「破冰」技巧,時間點跟笑話都要得宜。想嘗試,「要考慮自己有無能力,否則就叫『白目』,」他一針見血地指出。 他認為,資淺的部屬開會時最好多聽多咀嚼、不必搶快,「先說不一定贏」。若不清楚決策形成的全貌,貿然發言,很容易自曝其短。 比較安全的開場白,或許是像匯豐銀行信用卡暨業務貸款分處╱個人金融處資深副總裁卓文芳的建議:「剛剛誰講了什麼……,聽起來應該是如何……,我認為……,大家覺得怎樣?」先回頭歸納剛才的討論,再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不忘詢問其他人的意見。 當然,重要關頭敢力排眾議,確實是一戰成名的好機會,但切記,一定要「有憑有據」。 幾年前,中華汽車採購部經理曾誌曾在一場決定外包供應商名單的會議上,對得到一面倒支持的廠商 持反對意見。他拿出數字,一一說明對方品質出過狀況、承製機台不合格、經歷不符,讓當時的總經理蘇慶陽當場改變裁示,也對他刮目相看。 不過,最讓曾誌開心的,不是一鳴驚人,卻是後來流標廠商親自登門造訪,希望找到問題點。開誠布公談完,連對方也覺得有收穫。所以「放砲」不但沒有因此樹敵,「我們還成了好朋友!」曾誌笑說。若非靠研究時下足苦功,又何來這兩全其美的好結果? 4.面對談判 清楚底線,尋找雙贏契機 各種說話場合中,最困難的莫過於談判。畢竟雙方利益、立場都不同,一不小心就可能撕破臉。 統一超商商品部商品採購經理翁英庭負責引進「ibon便利生活站」內的異業服務。他的角色屬於「通路採購」,經常要面對外部企業溝通進駐細節跟手續費收取的水準,談判經驗豐富。 談判要發揮說服力,其實不脫兩個字:雙贏。所以翁英庭通常會從「和我合作會有什麼好處」作為切入點,除了把資料數據化,增加客觀性,他甚至會貼心地幫對方把分析利弊得失的報告都做好,讓他直接帶回去給老闆參考。 必要的功課先做好之外,彼此攻防一來一往,當然也少不了一些技巧。 翁英庭說,出發前,一定要先跟主管有共識。「老闆授權的額度有多少?絕對不可退讓的底限在哪裡?我這樣談你同不同意?」每一點都要釐清。 上了談判桌,自己就代表公司,絕不能讓對方認為「除了你以外,我還可以找別人」。因此翁英庭也會事先知會主管:「如果對方事後來找你,請說『去找英庭』。」 營造出「非我不可」的氛圍後,萬一談判陷入僵局,有時翁英庭會「以退為進」:「對不起,你也不能讓,我也不能讓,那就不要談了。」作勢要走,製造壓力。這招經常能讓對方拋出一些轉圜的空間。 真的無法解決,回頭找部門主管出馬時,也要記得「壞人自己當」,把協商讓步的籌碼留給主管。 只要情報充足、態度自信、清楚自己的權限,事實上並不容易出現真正「不得體」的窘狀。統一超商稱得上是國內最強勢的通路,但翁英庭認為最「不得體」的態度反而是「仗勢欺人」。很多業務往來都是長期、橫跨多面向的,說不定哪一天彼此需要的情勢會逆轉。「山水有相逢,」翁英庭以這句中國老話做下結語。

養工作三部曲:PIE 敲開你的升遷大門

2010年12月24日
公開
55

養工作三部曲:PIE 敲開你的升遷大門 作者:劉鳳珍  出處:Cheers 41期 2004/02 PIE =Performance(專業表現)+Image(個人形象)+Exposure(能見度)。 科曼管理顧問公司(Coleman Management Consultant, CMC)負責人哈維.科曼(Harvey Coleman),歸納他30多年的人力資源顧問經驗,在其所著的《強化個人能力:職場生存秘技》一書中指出,影響一個人職場升遷的因素有三大元素,分別是專業表現(performance)、個人形象(image)、能見度(exposure),三者合稱PIE。 科曼指出,日常工作中,一個人必須在「專業」上一直維持水準(always deliver),不僅敬業盡責,同時盡量讓自己表現勝出同儕;在「形象」上展現具有領導的氣質與潛力(emulate leaders),讓人感受到你將來的表現值得期待;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組織內部或外部,你也要適度地將自己的專業與形象傳遞出去,提高你在團體中的「能見度」,讓貴人在關鍵時刻願意相助(need sponsors)。 由於PIE的作用,對一個人的生涯影響,在比重上並不均等,科曼在書中,也分別針對PIE提供上班族在認知上的建議,《CHEERS雜誌》結合本書與奇異台灣分公司引用PIE的訓練教材內容,為讀者摘要如下: 1.專業表現(Performance) 在專業分工被切割的愈來愈細的情形下,沒有一個人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專業表現僅是一個人參與職場競爭遊戲的「入場券」。 DO 1.與同儕競爭,你一定要表現至少超出同儕20%的水準,績效評估的結果就是一個觀察指標。 2.想要表現傑出不能光憑空想,一定要擬定計畫、作好個人目標管理,並且瞭解主管對你的期望。 3.讓你的主管認知到,你對他所託付的任務會認真看待、努力達成。 DON'T 1.執行任務失敗的頻率過高,並且老愛推諉卸責、為自己找藉口。 2.只會批評、不會解決問題,一碰到問題就把「不干我的事」掛在嘴邊,或老是會錯老闆的意思。 3.抗拒改變,或做事效率不佳、拖泥帶水。 2.個人形象 (Image) 專業表現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形象,但除此外還有許多無形的因素對一個人的形象也影響甚巨,例如談吐、穿著、團隊精神等。 DO 1.給人果決的談吐印象,做決定時,要有「我已經準備好了!」的架式。 2.重視形象的人,在穿著上會讓自己展現出「向上看齊」的企圖心,得體程度不會亞於上司。 3.在態度上願意與人共事、主動積極,不會自掃門前雪,對團隊的成功展現旺盛企圖心。 4.工作態度受到同儕歡迎與肯定。 DON'T 1.談吐溫吞、話太多或言不及義都是職場大忌。與人交談時不敢直視對方眼睛更是沒自信的表現。 2.不分場合、穿著失禮,對自己或他人都是不尊重的表現。 3.愛攬功、愛批評他人,不願與人分享。在團體中,像是隱形人或是獨行俠。 3.能見度 (Exposure) 能見度對一個人的生涯發展,最能發揮「臨門一腳」的影響力,相較於前兩個要素可用許多外在指標衡量,看似無形的「能見度」,卻是最需要花時間長期耕耘的成功要件,尤其是建立人脈。 DO 1.願意承擔組織中的更多責任,而且對於學習新事務有嘗試意願,有助機會來敲門。 2.工作上,只要有利於拓展人脈的活動或聯誼,不管正式或非正式,都顯示出參與意願。 3.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值得託付或可以幫他達成工作目標的好幫手,貴人自然願意與你親近。 4.透過目標管理,讓你的工作表現可以被清楚衡量、同事與老闆也看得見。 DON'T 1.躲在角落埋頭苦幹,被動等待別人注意你,而不尋求曝光機會。 2.只想維持現狀、不願接受挑戰,畏懼承擔風險,對人也不感興趣。 3.讓主管看不到你在工作崗位上應該有的發言份量或地位。 4.不在乎組織目標或別人看法,能力雖然好,但是卻得不到直向或橫向的資源支持。 如果你的PIE,少了I與E? PIE中的P——專業表現,是傳統上被工作人所重視的部分,但在今天,僅有P是不夠的,I與E恐怕才是你縱橫職場的關鍵。 個人形象(Image) 1.打鐵趁熱:在別人對你還有印象時強化印象。 積極的業務員會在和客戶見面後,立即將會面的結果或客戶的要求,儘速回覆給對方,以爭取客戶的好印象。 一般上班族也該有這樣的積極態度,即使是公司內跨部門的會議或討論,能就自己負責的部份,快速整理出結論、分送給與會者,往往會為自己贏得他人的信賴。 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要維持一貫的速度,就像有些電腦業都標榜的「今晚送修,後天取件」,你也要給自己建立一個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36小時內完成這件事,否則只是想到才做,很難長期建立別人對你的印象。 2.定時展現你對別人的關心或分享你的看法。 每當節日,email信箱總會塞滿來自他人的問候,雖然窩心但總有點千篇一律,但如果你是定期透過email和他人分享你對某件事的看法,除了提醒對方你的存在外,更重要的是,讓他知道你是個「有觀點」的人。不過前題是,千萬不要長篇大論。 3.讓別人覺得你值得信賴。 和客戶或同業做朋友,不是僅有哈啦或聊是非,要經營長久且深入的關係,一定是你能在工作上幫他達成任務目標,例如跟他分享市場訊息、引薦朋友、重視承諾等等,要建立你是「值得信賴」的形象。 能見度(Exposure) 1.往人多的地方去:適度出席同業聚會,讓別人認識你。 產業研討會或是同業聯誼,是一個提高曝光率、建立人脈的好管道,特別是在交換工作心得和看法時,往往也是你展現個人專業及能力的好機會。但重點是,千萬別數落現有公司的不是、不要觸及機密的業務,最好也不要一下子就跳入人事是非的八卦,否則別人只會當你是守不住秘密、程度淺薄的大嘴巴。 2. 請別人幫你撒網:多一張名片多一次曝光機會。 尤其在同業聚集的場合,在與人交換名片時,千萬不要吝嗇多留一張名片給對方(反正印名片是公司出錢),並暗示對方:「如果有需要,請將我的名片轉交給你的同仁,我很樂意幫忙。」雖然成功機率不可能100%,但至少能提高別人認識或接觸你的機會。 3.做海豚別做鯨魚:讓別人看到你的好表現。 別以為日理萬機的老闆會有時間,每天發掘你的表現,現在的上班族不能像偶爾探出水面的鯨魚,只是在每季檢討、年度計劃時才向上司做簡報,你必須像隻活躍的寶瓶海豚,經常讓人看到你的好表現。 書名:Empowering Yourself:The Organizational Game Revealed 作者:Harvey Coleman 出版年:1996 出版社:Kendall╱Hunt

辦公室裡來了位「公主」

2010年12月23日
公開
49

辦公室裡來了位「公主」 有些新人好像得了「公主病」或「王子病」,自視甚高又隨便工作,還以為同事來幫忙收爛攤子是應該的,該怎麼辦? 文�張詩芸 整理 2008年2月 Cheers雜誌 所謂「公主病」或「王子病」,就是在職場上較不懂人情世故和應對禮儀,本身自律能力、責任感和抗壓性也較低。各行各業多少都出現過這樣的新人,我們也碰過第二天就不來、站一下就抱怨腳痛的。 但是,一位新人進到公司,也是經過了層層的面試,展現出了基本的能力和熱情才能來上班。因此,碰到「公主」或「王子」,我會先去找出他們不適應或不適任的原因:是否因為工作內容和他期望的相差太大?或是在技術上比較慢上手?是面對不熟悉的環境而張起的自我防衛?或真的是本身的態度與認同問題? 面對這些可能的原因,多少都有解決的方法,需要主管和同事的配合。例如我們在面試的程序中有一道「試工」,主要目的就是讓應徵者先來了解工作內容和辦公環境,讓他能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或判斷自己能否接受。 試工時,我會將他介紹給部門裡所有的同事,特別是將來工作關係較密切的,讓他們先聊聊天,什麼都可以聊,看彼此初步的感覺合不合。畢竟,在公司裡越有談得來的朋友,對工作的滿意度也會越高。這也是讓部門同事有先認識、評估新人的機會。 激起他們的自尊心 面對部門裡的「公主」或「王子」,主管的管理責任最為重要。當辦公室內出現一些負面情緒,例如新人碰到挫折,馬上就想不幹了,或有同事受不了他們的做事方法等等,此時主管應該提醒他們,眼下的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而非繼續忿忿不平,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復原。 其實每個世代的新人,剛出社會抗壓性都比較低。不同於老一輩的打罵教育,現在我們很強調要給試用期間的新人多點鼓勵,但同時也一定要把遊戲規則講清楚,賞罰分明、恩威並施,更要培養他對團隊的觀念和認同,講清楚他的工作或行為對團隊會有怎樣的影響和後果。 在我的觀察裡,新世代的年輕人固然較以自我為中心,但相對的,對自我的要求也高。與其只是教條式地指導,不如激起他們的自尊心。當然,對一些「公主」或「王子」而言,有時候你講的沒有用,這時候就要請人資、或他們比較信服的人來講,甚至客戶直接的feedback會更有效。 可以幫忙,但要有限度 新人進來後,前3個月是非常關鍵的時期。能不能及時融入環境?我認為一半是他的、一半是公司的責任。在3個月的試用期內,新人在技術上生疏絕對是正常的,公司有責任來幫助他改進。 有些同事會心軟、或被「凹」來幫他處理事情、收拾善後,其實也不用太過計較。有人說30歲之前沒什麼好去計較,因為此時是在給你自己練基本功。我建議大家不要有「多做就吃虧」的感覺,多一點包容,對自己長期的發展也是有助益的。 當然,好心當「阿信」也是要有限度的。除了考量自己的工作量,也要態度堅定地告訴他,在工作流程或技巧上哪些地方要再加強,自己可以帶他做幾次,但這些終究是他的責任。 如果新人的技術和態度一直無法改善,公司也自有解決之道:延長試用期或討論離職問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建議是,就算這位「公主」或「王子」有多可惡,也不要在他背後說壞話,因為這些話永遠都會傳回來的! 主講�汪選(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人力資源部協理 )

工作好累,怎麼辦?

2010年12月22日
公開
42

工作好累,怎麼辦? 每個人隔一陣子都會工作倦怠,讓快樂工作的6大秘訣,克服你的工作倦怠感。 文�蘇岱崙 整理 2002年4月 Cheers雜誌 主講:黃龍杰(陳國華身心診所心理師,前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衛教推廣組組長) 許多人覺得工作很累,不見得是生理上的疲勞,有時是心理上的疲倦。美國許多學者用〝Burnout〞這個名詞來形容工作失去成就感、價值感、心力交瘁或筋疲力盡等。原因是,某個人獻身於某種理想、工作或生活方式中,但卻沒有獲得預期的報酬,不一定是物質的獎勵,但沒有價值感,或沒有受到該有的激勵、重視等,最常造成的結果就是離職率偏高。有一種情況是不必換工作,只要調整現在的作息或心態的,這時我會建議採用以下方法。 快樂工作的六法全書 A(Action)計劃——採取行動: 當在原來組織發生問題時,可以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自己有什麼選擇,可以主動和老闆溝通發生了什麼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等。 A計劃永遠是最優先的策略,也是改變問題的治本方法,其他都是輔助型的作法。 B(Belief)計劃——調整觀念: 如果A計畫無法解決,應該考慮調整自己的主觀。有幾個策略,例如「比下有餘」的策略。還有一種人就是用「樂觀到底」的策略。會burnout一定是我們已經看到不喜歡、沒有價值感的事情,但這種人會去想「這件工作有沒有帶給我什麼好處?」去看銅板的另外一面。 C(Catharsis)計劃——抒發情緒: 可以找朋友等其他管道,把情緒抒發出來,情緒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最好能夠疏導。 D(Distraction)計劃——散心調劑: 如果生活上有一些興趣、嗜好,能夠讓你暫時轉移注意力,這是避開壓力很好的輔助策略。 E(Existentialism)計劃——發現意義: 很多人burnout是因為工作失去了意義。Existentialism是存在主義的意思,就是你做這個工作、存在這個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必須好好的問自己,到底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這個工作對你還有沒有意義?如果你連一點意義都找不到,也許就真的該考慮換工作了。 F(Fitness)計劃——增強體能: 就是強調要充電,飲食、營養、運動以及適當的醫藥,保持健康的身體。所有的心理健康其實是要以身體健康為基礎,一個人假如能夠生活作息正常、適當運動,活力充沛,就會跟burnout的狀態有很大不同。 休假最好 我看很多美國方面的文獻,其實他們對工作倦怠都沒有什麼令人驚訝的建議,幾乎都是建議人去休假、散心,暫時離開這個工作情境。在一般工作中,休假的確是個好辦法,但也有些人確實是到達一個忍無可忍、非換工作不可的地步。 這個時候,我認為要考慮兩點因素。首先是如何確定換了工作以後,就能解決工作無力感、挫折感,進而提升工作效率?這時必須加強瞭解自己與環境的速配度。可以做一些興趣測驗,瞭解自己喜歡做的工作是什麼。在大學裡的輔導諮商中心都有生涯或工作興趣量表。它不是性向測驗,性向測驗是往這一行做下去,自己的潛能如何,但興趣卻是主宰你是否能留在這個工作上的原因。 其次是必須瞭解環境,要精確瞄準下一個工作是否能和自己的個性速配,包括主管風格、組織氣氛文化。有時候下一個工作看來也是個符合興趣的工作,但一進去後發現組織氣氛完全不是自己所想的這樣,這時又會陷入上一個工作的問題。又也許現在離開的因素不是興趣不和,而是組織文化的問題,這時在找下一個工作時就更要注意自己和環境的速配度。 這方面可以靠積極蒐集新組織的資訊,包括透過非正式、私人管道,向下一個機構裡工作的人員打聽,甚至主動拜訪主管等。

換工作的七大性格盲點

2010年12月21日
公開
50

換工作的七大性格盲點 作者:祝康偉  出處:Cheers 87期 2007/12 年終將屆,又一波轉職潮在辦公室裡蘊釀著。換工作時,你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優缺點,還是跟著內心蠢蠢欲動的欲念走?職場上7個致命的盲點,將決定你的未來是飛黃騰達還是一敗塗地。想在明年換個好工作?這些你不能不看! 原文刊登於Cheers雜誌2007年12月,87期。 在義大利文學家但丁(Dante Alighieri)大型詩作《神曲》中,懶惰(Sloth)、嫉妒(Envy)、欲念(Lust)、傲慢(Pride)、暴怒(Wrath)、貪婪(Greed)、饕餮(Gluttony)等7種人性的弱點,不斷在煉獄中,折磨著悖離人間,疲憊不堪的靈魂。 職場雖不是煉獄,但這7個人性弱點,卻也是許多人在面對生涯抉擇時,一不小心就會掉入的思考陷阱,讓人偏離了正途。 迎接新的一年,到底走或留? 唯有釐清這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才可能避開危險,累積更漂亮的生涯籌碼! 【懶惰Sloth】 工作壓力太大,只有「逃」一字能解決? 懶,可能是找不到生涯的方向,興趣沒有到位。 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初入社會的前幾年。東森房屋行銷部企劃處經理陳偉文,回想退伍後,即被房屋仲介業新人培訓6個月保障底薪所吸引。當時對業務延攬顯得懶散,保障期限一到,他承受不了主管的期待,便倉皇「逃」出這個行業。 若只是怕吃苦,你必須思考究竟該找一個沒有壓力的工作,還是可以學習克服壓力的工作比較值得? 當然,人生並非只有工作這一個選項,工作步調緩慢的人,或許在生活層次,有豐富動人的一面。 為了怕錯過3個女兒的童年,多享受相處的時間,捨棄法律事務所合夥人,轉任企業不久的中嘉網路法務長劉建志,儘管同業都笑他傻,覺得36歲不再好好衝一下,居然放棄當紅的併購領域,沒志氣地往企業裡蹲。 「想走的最主要原因,是我想要健健康康,活到能參加女兒的婚禮!」劉建志談笑之間,並非沒有盤算,擁有法商背景,擅長併購專業的他,仍有不少同業與獵人公司向他招手。 不過,萬寶華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劉玿廷認為,選擇輕鬆工作度日,或降級以求,本來就無可厚非,重點在於「你清不清楚要的是什麼」及「輕鬆度日得付出的代價」?他進一步指出,高薪的工作,講求績效,通常都伴隨著較高的壓力;負擔較少、時間較充裕的工作,加薪、升遷的機會較少,也不可能有優渥的獎勵與福利。若競爭能力沒有提升,遇到瓶頸退出後,就很難再擠進職場。 【嫉妒 Envy】 老闆不把我當愛將,我該去尋找伯樂? 嫉妒,就像座燈塔一樣,照不見自己的優點,卻忙著將目光放在旁人身上,不斷地比較,只為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懷才不遇」的情節,天天都在辦公室裡上映。 龍格企管顧問公司執行長梁興南提出3個思考層次: 首先,若你覺得自己能力夠,一定要想辦法爭取表現的機會,將能力變成文字與數據,讓老闆知道你在做些什麼。若只是悶著頭做事,卻期待老闆能知人善任,這樣的想法除了天真,也代表你欠缺良好的溝通能力。 其次,你的專業能力夠強,但你的彈性、學習動機、解決問題能力是不是也足夠?和老闆的理念是否相符? 因為即使老闆欣賞你,但一遇到跨部門合作時,你的情緒反應就變成一種阻礙,得花老闆更多時間安撫,動輒針鋒相對,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耗損。 第3種情況,若老闆真的私心很重,刻意培植親人或自己的愛徒,你幾次爭取都無善意回應,一旦確定沒有學習的餘地,就請不要客氣,大方的去尋找自己的伯樂,以免浪費寶貴青春! 【欲念 Lust】 職稱比現在好,對我未來升遷有利? 渴求權勢的欲望,自古皆然。若能步步高升,換個響亮的頭銜,當然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不過,該思考的是,你要的職稱究竟是個人頭銜(personal title)還是職位頭銜(position title)? 前者是為了業務推展便利,名稱經過「美化」,不能掌握實權,後者是企業職位架構的設計,擁有相對的權責與舞台。 大部份的人會看到頭銜,而忽略背後的意義,美商宏智企管顧問公司事業發展暨行銷處協理李岳倫觀察身處金控業的朋友,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一位在外商投信公司掛的是「經理」、堪稱超級業務員的朋友,被本土公司祭出的「副總」頭銜所吸引。 放下外商的光環,本以為從此一步登天,進到辦公室,才大驚副總早已人滿為患,而他手下也只有兩個人。 劉玿廷指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常會拘泥在職稱與薪水,若跳槽後不如所願,立即會有情緒反彈,結果多半以草草走人收場。反之,若思考的是職稱帶來的舞台,因現有職務的權責限制了學習的空間,想挑戰自己從「低責任到高責任」或「單一部門到跨部門」,藉著職稱改變,不消是規畫能力的好方法。 【傲慢 Pride】 我是Super Star,到哪都能呼風喚雨? 傲慢的人,多半抱持「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英雄主義。他們總仰首前方簇擁的人群,卻忽略了後面默默支援的團隊。 李岳倫觀察,像是一些擁有技術、業務戰功的人,通常對人際十分生疏,又不願意犧牲自己。 一到新的公司,為求表現,多半選擇高調,到處大鳴大放,批判眼前同事時,又會緬懷過去的輝煌。眼高手低的結果,幾乎與所有的部門都吵翻。 剛開始老闆面對「新歡」與「舊愛」衝突時,多半會刻意抽身,不評斷任何一方,讓彼此自然磨合。 「老闆可以給你很多的錢,但無法強迫別人真心與你合作,」面對同事有一搭沒一搭地應付,無力獨撐大局的你,時間到仍交不出成績,批判的聲音便會出現。 若老闆耳根子軟,難敵資深同事「三人成虎」的傳言,你要成功的機會就愈來愈渺茫。 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音樂專案辦公室委員陳韋忠認為,個性不見容於企業,跳出來自己創業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不過,創業的試煉比受雇於人更為艱難。舉凡靠著明星光環出來自立門戶者,若沒有在過去從基層做起,彎下腰摸清企業經營的細節,被掌聲沖昏頭,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十之八九都會敗在自己不切實際的自大。 【暴怒 Wrath】 老闆不是東西,老子非走不可? 盛怒之下離開,對剛工作2、3年的人,可以看作摸索、開竅的過程,老闆多半不會追究。但中高階人才,若控制不了突如其來的情緒,一句「老子不幹了!」,代價可能是賠上十幾年辛勤耕耘的資歷。 王至中舉出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一位知名資訊公司的總經理,長期隱忍老闆的草莽風格,即使會議上人身攻擊、滿嘴粗口,都能相安無事。 就在一次會議上,老闆對總經理靠人脈租借多時,價值千萬的機器,只是敷衍幾句,就要以「賴帳」吃定下屬的方式處理,直覺「太離譜」,讓他一時新仇舊恨湧上心頭,難抑怒火,當下即拍桌子走人。 離開後,那位業界知名的董事長也非省油的燈,為了保住面子,運用自己的影響力,放了許多對他不利且不公允的傳言,封殺的意圖十分明顯。 另外,縱然有再多的委屈,因情緒因素而斷然離開,事過境遷,除非你後來一飛沖天,證明當初的堅持是對的,否則別人只會記得你莽撞的行為,忘記你當初衝突時的是非對錯,凸顯你自己「格局」的不足。 此時,不妨試著找人資部門談談,因為從流動率居高不下,他們一定也知道這個主管問題,只要你是人才,公司為了留人,或許可以轉到適合你的部門,不必以走言志。 【貪婪 Greed】 不趁年輕撈一票,以後想賺都賺不了? 追求金錢不是罪惡,該思考的是高薪背後的要求,「老闆給你愈多,就會想從你身上拿回更多!」 「企業敢給你,問題是你的心臟夠不夠強,要不要得了?!」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協理劉小筠強調。 她指出,曾有一位不到40歲的業務主管,被一家剛到台灣發展的外商軟體設計公司,以年薪十幾萬美元,超越市場行情的高薪挖角,條件是別家訂兩年要成長的目標,他半年就要達到,可惜風風光光大轎子抬去,不到5個月就黯然下台。 這樣的打擊,讓他在職場上流動一陣子,遍尋不著工作後,就此銷聲匿跡。 李岳倫也舉例,5年前,投信業的基金非常好賣,光是賣連動債,一筆佣金就可賺上百萬,吸引不少朋友轉換跑道投入。但由於錢太好賺,每天紙醉金迷,忽略了學習。 等市場一下來,什麼都沒了,奢華的習慣卻怎麼也改不了。 另外,企業以高薪挖角,不一定真的要重用你,背後還可能有其策略性目的。 【饕餮 Gluttony】 貪小便宜跟能力無關? 企業無論內部或外部,都有一些規範不到的資源,這些規範不到的灰色地帶,考驗的正是個人的integrity(誠信)。 陳韋忠在之前的外商公司任職高階主管時,就曾遇過下面業務主管自己在外投資卡車公司,裁判兼球員,專門插手公司的載貨生意。 「這樣的行為,即使公司被矇在鼓裡,但在同行總會傳開來。乍看佔了一時便宜,一旦要換工作,就會被自己的貪心給害了!」 劉建志認為,老闆會擔心的是能力還不錯,但誠信不好,防不勝防,一旦成就愈大,可能由「小偷變成大偷」,對公司造成的損失也會愈大。 梁興南進一步指出,有的主管明知下屬操守有問題,仍願意縱容,表示缺點還在容忍範圍,組織尚需用到他的才能,但是「夜路走多總是會碰到鬼,難保哪一天主管不會把你掃地出門。」有些明明專業能力十分傑出的人,本可到手的好工作,卻敗在操守的瑕疵,或一些枝微末節的小事,往往得不償失。 綜觀以上7項人性的試煉,哪些是你現在內心的寫照?無論如何,在決定下一步時,仔細審視這些可能阻礙你發達的盲點,明年換工作時,自然可以做出正確判斷!

拓展人脈的遊戲規則

2010年11月22日
公開
41

(轉載) 拓展人脈的遊戲規則 跟初次見面的人交談,應該掌握什麼要訣,才能讓這個關係延續下去,成為你的人脈網? 文�莫乃建 編譯 2002年7月 Cheers雜誌 在現代商業社會裡,人脈關係是工作者愈來愈重要的資源。在許多聚會、社交團體或研討會裡,有些人會卯盡全力想認識每一個在場的人,甚至努力沾親帶故地想跟重要人物建立關係。這種做法是否真的能有效建立關係?還是反而會造成他人困擾? 近期的《財星》雜誌(Fortune)提到在許多場合,建立人際關係是必須有所節制的,不能期望立刻就讓彼此成為朋友,而是先認識,然後才在下一個更適當的時機與場合,發展真正的關係。 該文介紹由安妮.巴柏(Anne Baber)與林妮.魏蒙(Lynne Waymon)兩位人際專家合作的新書《讓你的人際接觸達到效果》(Make Your Contacts Count),列出十幾條成功建立人際關係的遊戲規則,以下是幾個常被忽略的原則: 1.別當講話瑣碎又言不及義的無聊者。 有些人或是天性過於認真,天生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了,於是新認識的人只是禮貌性的問一句「你最近好嗎?」這些人可能嘴巴閉不上的講一大堆。有時候別人禮貌性的問候,就該簡潔回答。 2.別唱獨角戲。 如果你一直講話,卻發現周圍沒人願意參與,或許該停止自言自語,丟一些問題讓他們有說話的機會。 3.交談不要像是在審問犯人。 「堅持」有時是種美德,但是在一般閒談時,忌諱打破砂鍋問到底。當發現對方對你的問題失去興趣時,最好趕快閉嘴,免得逼著他找藉口離開。 4.不要太吹噓自己。 謙虛是種美德,至少聊天時是如此。如果你總是吹噓自己在工作上驚人的豐功偉業,別人見到你會只想轉頭。 5.交淺不宜言深。 如果交談時雙方有觀念上的差異,不要試圖逼對方接受你的意見。此外如果在談話中,對方提出自己某些困擾,可能只是發發牢騷,若想要分享自己類似問題的經驗,最好先禮貌性地問:「你會想瞭解我是怎麼處裡這種狀況嗎?」 6.別試圖發表社論性言論。 在許多場合裡談話是很輕鬆的,沒有幾個人會有興趣聽陌生人做心得報告或批評時政,那真的很無聊。 7.別以為認識了就是朋友。 有時候在多個場合跟同一個人對談愉快,不代表對方就已經把你當朋友。作者表示,通常女性比較容易忽略常接觸的人與真正的朋友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8.別貪圖白吃的午餐。 如果你真的想建立人脈關係,遇見專業人士,就不要試圖當場得到對方的專業建議﹔碰到潛在客戶也該避免當場做生意。而是簡單的陳述自己的問題或建議,然後再約時間碰面,不過到時候當然生意歸生意。而有時候幸運得到對方慷慨的回應時,也要懂得投桃報李,適當時機給予回饋,否則關係不會長久。

管理職場憤怒 火大時該怎麼辦?

2010年11月21日
公開
46

(轉載) 管理職場憤怒 火大時該怎麼辦? 作者: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380期 2007/09 在職場中,如何避免情緒失控?怎樣恰如其分地表達憤怒?火大時又該怎麼辦? 藍色星期一走進辦公室,還沒坐下來,主管卻氣急敗壞地拿著報表,對著明明就不是該自己負責的東西劈頭責罵。 已經是第五次開會了,但團隊中的同事卻總是不把數據準備好,每次會議只能不斷重複相同的對話。 在封閉、密切合作的職場環境,情緒很難不起波瀾。 「職場常是壓力的來源,」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也是台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周勵志點出。「大家都拿理智來武裝,硬碰硬,很容易出問題。」 而萬芳醫院臨床心理師陳恩誠更觀察到,職場中「對自我憤怒」的人愈來愈多,因為職場中愈來愈多「沒有軌道」的競爭,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專業,在下一刻還有沒有用,還能不能提供保障。 「不安全的威脅感,有時造成憤怒是針對自己。因為討厭自己,進而討厭現在的環境,」陳恩誠說。 他的門診中,無法處理憤怒情緒的病人,長期累積,造成對工作的恐慌。有位病友甚至在經過上班必經的隧道時,抗拒心理就讓他無法踩下油門,只任由車子自然滑行。 壓抑儘管不健康,然而,當情緒一來,若是隨意爆發,可能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在同事或下屬眼中失去信任;憤怒之下做出的決策,偏差的風險也會更高。 到底職場表達憤怒的藝術如何拿捏?情緒爆發時,又該如何自處? 面對別人的憤怒 「憤怒常是被誤解的情緒,」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瓊瀛說,人常以負面思考解讀對方的憤怒:例如他是不是故意惹我的?他是不是輕視我? 林瓊瀛建議,對方憤怒時,不要先對號入座,不妨抽離情境,例如到陽台喝杯咖啡,或者上個洗手間,給自己買一點時間,用比較全知的角度,思考憤怒者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可以避免掉一些衝突。 陳恩誠也說,衝突發生時人常急著馬上辯解。但這樣的表達常不夠清楚,或是在誤解對方的意思的情況下進行,兩邊會更衝突。最好還是適時給自己打紅燈或掛免戰牌。 處理自己的憤怒 面對自己的情緒時,林瓊瀛建議,一定要「慎怒」。 他表示,直接發洩的怒氣,短時間反而會讓情緒的強度更強、時間更延長,甚至失手傷害了別人。 更可怕的是,發怒會養成習慣。當被認定為一個容忍度不夠、容易被激怒的人,在 如戰場的職場上,很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弱點。 陳恩誠點出,衝突發生的當下,要學會不情緒化的表達,點出是事件的哪個部份違反了自我的極限。 要做到這一點,周勵志認為,平時就要做「果斷訓練」:觀察對方的個性與特質,以事情的脈絡為焦點,運用豐富、婉轉的詞彙,但堅定表達自己底限的說話方式。 這不意味著壓抑情緒。陳恩誠提醒,要接納自己會有情緒。心情先處理好,才有可能處理好事情,不要強迫自己馬上投入工作中。 他建議當下把自己和憤怒的情境隔離,轉移注意力;如果當下無法離開,也不妨在小紙條上寫下來,藉由和自己對話的方式調適自己。 如果真的不小心發洩了情緒,林瓊瀛提醒,特別是主管,事後的補救很重要,要能盡快地去面對自己的失控、愈快讓人理解你的歉意與剛剛的狀況。 只是,事後的補救不如事前的管理。 林瓊瀛建議,平時就要多認識自己 ,一方面是知道自己的「地雷」在哪裡,不會沒原則的發怒,也不會事事說不,失去彈性;一方面也是了解自己明亮的特質,給自己建立自信,減低情緒波動的可能。 「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價值,就不會一直覺得自己被欺負、被欺騙,」林瓊瀛說,衝突發生時,有建設性的對抗是源於對自己和對方的理解,能這樣理解,就不容易掉入負向思考中。 甚至,在憤怒爆發前,如心跳開始加快、胃開始抽痛、或者覺得快沒有空氣時,控制自己,先提醒自己抽離情境;或是預期可能遇到難相處、根本立場相左的人,就和他事先溝通,開個「會前會」,會比在所有人面前發生衝突更好。 像這樣的功課,陳恩誠提醒,是要重覆、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 「不要一兩次不成功就覺得挫折,要告訴自己,新慣性、新習慣是需要培養的,」陳恩誠說。

別再為小事抓狂!

2010年11月14日
公開
46

別再為小事抓狂! 你是否常自覺為了職場上雞毛蒜皮的小事難以控制情緒?甚至頭痛、胃痛,早(轉載) 上起床都不想去上班。小心,這可能是焦慮症前兆!本文告訴你如何脫離焦慮邊緣,開心上班。 文�王曉晴 2008年1月 Cheers雜誌 越來越多上班族處在焦慮邊緣,很多小事都能令他們抓狂,例如影印機卡紙,就焦躁不安,很想踹影印機,或因為趕不上公車,氣得滿臉脹紅,這都是焦慮情緒。 焦慮是人不時會有的感覺,它是人對某些可能會引起危險的情況做出的情緒反應。通常會感到不安,嚴重者會感到害怕,事情還沒有發生就預期不好的結果。 所以處在焦慮邊緣的上班族,對許多事情總是過度擔心,也自覺難以控制情緒,經常為小事抓狂、無法靜心、浮躁不耐煩、注意力很難集中、腦中一片空白、易疲倦、發怒、頭痛、胃痛,甚至越來越沒有自信心。 這些人面對突然其來的變動,常會有底下反應:不行、做不到、我不會、這樣太強人所難,全是負面情緒與思考,不僅影響工作績效,累積過多更會引爆焦慮症。 面對職場壓力,個個擊破 追根究柢,上班族的焦慮感來自不確定感與工作壓力。若想脫離焦慮邊緣,便要先認識職場壓力,再針對逐項個個擊破。 綜合整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盈如,與長期從事職場心理輔導的知名心理師黃怡翔的臨床經驗指出,一般常見的職場壓力包括: 1.工作過重: 旁人要求的超過你能做的,例如工作量、效率、達成率、跨領域能力等。為了達成超過自我認知的要求,人必然會產生壓力,導致身心失衡。 雖然面對工作要全力以赴,但人要知道自己的極限,適時向同事求救或說不,否則「無法負荷」的情緒將持續成為焦慮來源。 2.人際關係: 這是影響上班族情緒最重要的一環。 豬頭老闆、機車同事,是很多人面對工作夥伴的負面心態。明明老闆只針對你的企劃案提出評語,你卻解讀成老闆故意挑毛病,認為你能力不足。於是越來越退縮,越害怕與他人合作或相處,工作情緒也越來越低迷,形成惡性循環。 大家不如學王建民,比賽過程只注意那顆棒球,也就是把眼光放在工作目標,過程耳語先不去理會,會發現人際相處並不難。 而且擁有完善人際支援,面對壓力或挫折的調解力也比較好,因為這些人可隨時找到資源。尤其大家對工作夥伴的評價並非全然真實,極有可能是一次合作不愉快後,存在既定壞印象。 一定要勇於溝通,不管面對喜歡或不喜歡的主管、同事都要溝通,並且保持良好人際關係。 3.工作不確定感: 現今商業與職場變動很大,公司何時要遷移?你何時要外派?要不要接受外派?家人要不要跟著外派?這些未來可能發生、但現在尚未發生的重要議題,常引發上班族的焦慮情緒。 期待與擔心是焦慮與壓力來源,很多人尚未等到結果,就耗去許多能量,對事情發展毫無助益。建議調整工作心態——無所期待,為一切做好準備。俗話說:「藝高人膽大」,也就是藝高的人,對未來比較不會感到害怕與不安,機會降臨也比較不會臨陣退縮。 別再為了小事而抓狂,上班族也可運用「說唱作寫」4字訣,幫助你擺脫焦慮情緒: 1. 向人說出焦慮與不安。 2. 用唱歌或大聲喊叫抒發心中不滿。 3. 做減壓操、運動、腹式呼吸來調解情緒。 4. 將心中的壓力與煩惱用筆寫下,同時藉此整理個人思緒,找出解套方法。

滿水之杯,裝不進「水和智慧」!

2009年02月04日
公開
42

滿水之杯,裝不進「水和智慧」! ─學習活得好,勝過功課好! 快樂,是可以選擇的! 當我們跟不同的人相處, 我們試著看他的長處, 也秉著「肯定自己、接納對方」的心情, 我們就會更加快樂! 千萬不能「埋怨他人、封閉自己」啊! 最近有一位大學女生告訴我說,她的英文被老師「當掉」了。 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那個英文男老師很色,第一次來上課就一直聊天,又開黃腔、講黃色笑話,真是很無聊,一看到他就很討厭;所以她很不喜歡這男老師的課,最後,就被老師當掉了! 唉,這是多麼可惜呀!英文被當掉,明年還要重修一次,多划不來呀! 記得我在美國念碩士時,我知道我的功課不夠好,也沒有辦法和其他美國同學一樣地搶答、辯論或是談笑風生;而且,有一男教授很嚴格、很有權威,打起分數,更是不留情面。怎麼辦呢?我不能讓教授覺得我程度不好,而把我「當掉」呀!我必須「主動打開僵局」! 於是,我決定「主動親近教授」。在教授的「office hour」,也就是「在辦公室指導學生的時間」,我一定準備問題去請教這名教授,讓他知道,我是十分努力、用功的外籍學生,只是英文表達能力不夠好而已。 而且,在教授上課前,我常陪著教授從辦公室,踏著白雪,走到教室,一路請教他;而在下課後,當全班同學已經鳥獸散時,我又陪著教授,踏著白雪,走回辦公室。您想想看這幅畫面——「縮著身子,陪著老師、踏著白雪一起走路、一路請教老師」,那是多麼難得的「師生之情」啊!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很狗腿」、「很噁心」或「很虛偽」,可是,這些舉動,會讓老師看見學生的「虛心求教」和「尊師重道」呀;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老師的心和我的心,也都會覺得無比溫暖呀! 後來,那最嚴格的一科,我得了「B」,過關了。可是我們班上另外兩名老中,他們的命運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拿了「F」,被教授當掉了!我問他們:「我不是已經從助教那兒硬拗來一些考古題,事前拿給你們看了嗎?」 我印象很深刻,那兩名老中回答我說——他們也曾去請教教授,可是那教授的態度很「歧視台灣學生」,在對他們講話時,教授的雙腳竟「蹺在桌上」,還「咬著蘋果」,一副很不屑的樣子。 我不清楚那教授是不是會「歧視台灣學生」?根據我的經驗是「不會」!或許,只是他們自己的感覺吧!可是,即使老師有一點歧視,我們為什麼要「擴大老師的缺點、縮小他的優點」呢?我們可以「主動接近老師、多欣賞他的優點」,讓師生的關係逐漸改善啊! 有句話說:「當我們看不順眼的人愈來愈多時,看我們順眼的人,就會愈來愈少!」的確,假如我們看不順眼老師、看不順眼老闆,相對地,老師或老闆也會看我們不順眼呀! 因此,「角色扮演」很重要。一個學生或部屬,都沒有資格瞧不起老師和上司,畢竟他們的經驗都比我們豐富,也都坐上了那個位子;他們即使沒有真才實學,但多少都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啊!我們絕不能「恃才傲物、憤世嫉俗、孤芳自賞」,否則,就會像許多天才的命運一樣,斷送在「自認為自己很天才」之上呀! 我認識一女孩,國立大學物理系碩士第一名畢業,連男生都不是她的對手。後來,她獲得「全額獎學金」到紐約攻讀博士,系上的老師們相信,她一定可以在三年內(二十八歲前),拿到博士學位。 在紐約念書時,這女孩的成績幾乎都拿到「A」。可是,當她在做實驗研究時,與教授起了衝突。她堅持,是教授的見解有錯,結果,兩人水火不容;最後,博士資格考時,被教授當掉、退學了。 後來這女孩回台一陣,又申請到加州的一所名校,繼續攻讀博士;可是她在寫論文時,又批評教授的看法有誤,也嫌教授雜務太多、不專心做研究、懂得沒有比她多,實在「不夠格」來指導她。最後,這女孩又黯然離開了那加州大學。 您知道嗎,這天才型的女孩、物理頂尖高手,在美國念了「四所大學博士班」,到了現在四十歲了,都沒有拿到學位。她總是在越洋電話中告訴家人——我的指導教授「很爛」、「沒什麼程度」、「沒資格指導論文」……如今,這女孩,噢,不,應說是「女士」,孤獨地回到台灣,天天窩在家裡,看書、看電視、睡覺,也不出去找工作,讓年邁的老爸頭痛不已。 事實上,我們的人生不能是一個「滿水的杯」,別人隨便一拍,水就滿溢出來;我們每天必須是個「倒空的杯」,虛心學習,讓更多的「水」和「智慧」,都能放進我們生命的「空杯」之中啊!

糟糕,我變成窮忙族了!

2008年10月07日
公開
42

糟糕,我變成窮忙族了! 其實,成為富閒一族不難 2008/10/02 文�師瑞德 「缺錢嗎?」、「累了沒?」,答案都是肯定的話,你就是窮忙族了。 實際上,窮忙族不是真正一無所有的窮人,而是工作瞎忙,不會有效理財,又不懂投資,即使兼了好多分差,到了月底還是入不敷出。更糟糕的是,在這一波仍在進行中的全球金融風暴肆虐下,勢必更多人會掉進又窮又忙的黑洞。 窮忙浪潮直襲台灣 「窮忙族」是社學家給這個族群的稱號,「窮忙族」的英文是「Working Poor」,根據歐盟對的定義是:「有在工作卻入不敷出,甚至淪落到貧窮線以下的受雇者,主要的標準為每周工時低於平均工時的三分之二以下、收入低於全體平均60%以下者。」以及「本身有工作,但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們。」 也就是說,窮忙族不是真正一無所有的窮人,而是工作忙碌,甚至兼了好多分差,但依然在平均水準下的族群。 為何變得又窮又忙 為什麼有人會淪落到「窮忙族」的行列?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因為工商社會,競爭激烈,加上這幾年景氣不好,失業率節節高升,但物價居高不下,通貨膨脹嚴重,讓多數民眾感受到生活大不易,想要藉由不斷忙碌安撫不安全感,但問題是忙的漫無目的,忙的沒有焦點,就好像在汪洋大海中找不到方向的小船,漂啊漂地,永遠不知道何時有靠岸的一天。 正因為充滿不安全感,所以工作上用大量加班、兼差填補時間,投資理財的行為上,也用眾多標的來滿足需求,一位財富管理部門的理專形容的貼切:「我常常看到一些客人,捧著大筆銀子,要求我盡量把資產分配到獲利成長,風險又相對低的標的當中,但他們很少關心到底買的標的的內容。」 於是乎,追高殺低、為人抬轎的情狀不斷發生,「窮」的窘境無法解決,只好用不斷的「忙」安慰自己遲早能夠跳脫惡性循環。 尋找解套方法 我要變身富閒族 與「窮忙」對立的是「富閒」,要從「窮」變身「富」,從「忙」轉化到「閒」,需要動點腦筋,採取更積極的作為,而不是更忙、更忙! 到底該怎樣從「窮忙」轉化到「富閒」,吳睿穎表示,方法有三: 一、做好小事 遠大的目標不容易實踐,不妨就從小事開始著手吧! 比如說,你希望兩年內存到100萬元,但是以現在的薪資水平,不論怎樣省吃儉用、積極炒股,還是很難達成,一旦你發現實際情形與理想出現落差,心情一定大受影響,所以目標一下子不要定太高,你不妨從一個月省1萬元開始,定下簡單的目標後,再累積成為大目標,感覺就順手多了。 二、終身學習 學校畢業到進入職場後的三到五年,是整個職業生涯最重要的時期,是累積工作經驗、得到認可的關鍵時刻,但是忙碌太久之後,可能出現動力不足,續航力喪失的情形,與其沒有目的地瞎忙,不如補充一些專業知識或進一步深造,這也能為工作的升遷和薪水的上漲增加籌碼。 三、正確理財 很多把自己歸類到窮忙族的人,不是真的窮,也不是真的忙,而是沒有調整好金錢與生活的關係,應此不妨先建立起理財紀律,養成理財觀念,比如從記帳開始,創建良好的開端後再進行儲蓄投資,制訂合理目標。越早開始,就離目標越近,也就有機會從窮忙族翻身成為富閒族。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10月號財富人生月刊)

你嫁給工作了嗎?

2008年09月05日
公開
49

你嫁給工作了嗎? 賣命工作與幸福婚姻似乎永遠是互相衝突的,但是有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工作並不是戕害夫妻感情的殺手,不懂得聰明經營婚姻關係,恐怕才是成為雙薪無性生活夫妻DINS(double income, no sex)的元凶... 文�藍麗娟 2004年4月 Cheers雜誌  結婚8年的李琦(化名),在一家外商醫療器材公司擔任業務員,她的先生是軍人,原本在馬祖服役,去年調回台北的國防部,為了彌補過去長年在外對太太的虧欠,他下班後總開著車來接李琦。但已經習慣將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李琦,每次一接到先生打來的電話,總是忍不住冒火:「你不要來接我好不好?你這樣我壓力很大!我的報表都還沒做完!」。  最近一年,李琦為了要接下國際業務,報名了美語補習班,「學費這麼貴,我一定要拼了命上完,多上就是多賺!」她說。結果,每天下課回家,已經是深夜11點鐘,當先生想跟她說話、想要性生活,「我真的累到什麼都不想做,」她說。 在台灣,像張忠雄或李琦這樣把工作當作生活重心,缺乏深度溝通的夫妻比比皆是。 雙薪無性夫妻——DINS  一個主因是新經濟之下的新工作方式。 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萊奇(Robert B.Reich)在《賣命工作的代價》一書中指出,科技與新工作型態使得家庭成員很難相聚在一起,社會學者甚至發明了「雙薪無性夫妻」(DINS, double income, no sex)來形容這種下班之後累得什麼都不想做的夫妻。  而主流的價值觀也讓現代夫妻把工作當作重心。 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彭懷真發現,這種想要過更好的物質生活的驅力,往往讓人們無法在工作與婚姻品質間作出好選擇。 「高品質的工作跟高品質的婚姻要付出的代價是一樣的。這是一個選擇,你要高品質工作加上普通婚姻?還是普通工作加上高品質婚姻?」他反問。 更令人驚愕與擔憂的是,工作取代了配偶,成為情感需求的來源。  心理諮商師菲麗普森(Ilene Philipson)在《我們嫁給了工作》一書中指出,愈來愈多人嫁給工作,工作給他們情感需求與人生渴望;生活以工作為重心,用成就感填補空虛,辦公室取代家庭的地位,好友往往是同事。  嫁給工作的人,精力在工作上耗盡,回到家,跟配偶沒有互動與交集,於是,感情不睦、隔閡感漸漸出現。 「沒辦法,公司的事情,我老公又聽不懂,如果要講一個小點,我還要解釋整個面,很煩,」李琦寧願跟同事分享工作上的心得。她跟先生成長的方向不一樣,關心的議題不一樣,兩人的距離愈來愈大,「我同事跟我很了解,但是我老公一點都不了解我,」她覺得。  當家變成房子(house),而不是家庭(family),當最親近的人不再是配偶,而是工作的夥伴,當嫁給工作的上班族,懂得向上管理、專案管理,業績直線上升,回到家裡,與配偶的感情卻是直線下降,每下愈況。 如何找到相同的頻率與韻律?  耳鼻喉科醫師黃國欽與皮膚科醫師魏麗婷夫妻也面臨同樣的外在壓力,卻找到相處的頻率與韻律。 看診時間從早上9點鐘到晚上9點半的他們,關在各自的診間,燈號一亮,門開了,人們一個個進來訴說病情,日復一日,他倆的工作與生活既重複又封閉,而且因為科別不同,經驗無法互相分享,話題也缺乏交集。  為了克服問題,黃國欽與魏麗婷沿用談戀愛時互相寫信的招式,把想要講、不好意思講的話,寫在信上,上班前交給對方。每個星期,兩人會看兩部到三部電影,而且,診所打烊後,才去看午夜場。「我們本來就很喜歡講話,看了電影,就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討論,也可以溝通很多對事情或人生的觀念,」黃國欽說。 他們的做法,與彭懷真的建議不謀而合。 夫妻情趣管理4原則  怎麼做好夫妻的情趣管理?彭懷真建議,第一個原則是:增加更多的溝通與協調。「把約會、相處的時間排在時間表裡,」他建議。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魏永篤儘管工作再忙,每天都跟太太散步一個小時。 第二個原則:有效分配時間。「把電視關掉就有時間了!」彭懷真指出,看電視不僅不能讓夫妻休養身心,而且被動地接受負面的訊息,夫妻可能會吵架。「我一直想要推動一個中華民國不看電視協會!」彭懷真認真的說。  第三個原則:做對方喜歡的事。比如太太陪先生看NBA球賽,先生看太太喜歡看的書,創造討論的話題。 彭懷真自己也是這個原則的奉行者。他與太太討論出對方喜歡的活動,規劃好每天晚上一起從事,比如逛街、游泳、看電影、打桌球,活動的順序可以不同,但是每兩個星期一定要輪一次。  不過,彭懷真指出,如果真的不喜歡做對方喜歡的事,一定要適度的調整,找到最好的方式。 第四個原則:不要改變對方的習慣。「工作的前提是改變,這是為了產生績效;但是生活的重點是相處,不應該強勢要對方改變,」他提醒,應該找出對方的節奏,增加相處的時間量,讓量變產生質變,提升婚姻的品質。「有人說重質不重量,問題是,沒有量,哪裡會有質?」彭懷真質疑。  他提醒,情趣管理不可以操之過急或要求高標準,既然大家都是平凡人,就該過平凡的生活方式,「不需要best,只要better就好。有進步就是好的開始,」他說。 儘管自省與各種原則都可以增加夫妻的相處與互動,但是,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萊奇(Robert B.Reich)在《賣命工作的代價》一書中還是語重心長地指出:「要決定改變什麼,並且確實地執行才是最困難的事。」看來,持續不斷的執行力正是夫妻情趣管理的癥結。

你的婚姻存摺還剩下多少?

2008年09月02日
公開
40

(轉載) 你的婚姻存摺還剩下多少? 2008年7月 Cheers雜誌 TVBS主播 岑永康 當時,我們都剛開始各自播新聞,因為準備尾牙的緣故,她常來我家排練,沒想到幾次對台詞當中,就這麼擦出了火花。更重要的是,我外婆看在眼裡,鼓勵我去追她,我鼓起勇氣,打電話跟珮珊表白,當時她已經答應了別人的求婚,也收了對方的訂婚戒指,半路卻殺出我這個程咬金,我們只談了4個月戀愛就結婚,迄今將邁入第7個年頭,生了一男一女。 把彼此的禁區講明白 另外,男人容易忽略的事情,就是忘了當初熱戀的「悸動」。我得承認,絕大多數男人都是視覺性的動物,有個朋友曾跟我形容步入婚姻,就好像下半輩子只讓他吃同一盤蛋炒飯,怎麼可能?換作你的另一半跟你有同樣的想法,那一定會醋勁大發,氣爆了! 我想我沒有以上的念頭,是因為我娶了一個在各方面都跟我勢均力敵的老婆。 她曾跟我約法三章,說我只要出現外遇的動作,完全沒有轉圜餘地;盛怒時,不能動手砸東西或動手打人,否則絕對離婚。她把自己的禁區說得很清楚,碰都別想碰。 當我們吵架時,會主動去刷牙,提醒自己不要口出惡言。過去我們負責晨間雙主播工作,每條新聞的順序都有爭執,我們都知道角色分際,一出了攝影棚,回到夫妻的角色,我會跑去跟珮珊說話,問她剛才到底在想什麼? 我很喜歡濤哥(李濤)說過一句話:「夫妻兩人相處就像一本存摺,感情好的時候,多存一點,吵架的時候,才有得扣。」所以在我們家,男女非常平權,如果我要做一件可能會讓珮珊生氣的事情,事前我就會想到:她做同樣的事情對我,我的反應會是如何,如果我會不爽,那這樣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 關於記住婚前的「悸動」,我們喜酒請客的DVD,我已經反覆看了70多次,深夜配一杯whisky看著畫面,到現在還是感動不已。 分享隨時的感動 或許是新聞工作的訓練,我跟珮珊講話都很有重點,絕不會讓對方去猜自己講的是什麼意思。就連在熱戀期,我們講電話也很少超過1分鐘,有效溝通要「快、狠、準」,我們從交往到求婚只有4個月,說實話,現代男女哪個婚前沒交過男女朋友?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伴侶,難道還搞不清楚嗎? 在工作上,我們的夫妻角色,讓我們的默契與責任更緊密。譬如我一次去斯里蘭卡採訪,畫面傳回台灣時,照理說交給剪接與攝影人員就可以,但珮珊會自動留下來加班,找人幫忙盯口白,確定無誤才走。當我出去連線,臨時有突發狀況,手邊一點資料也沒有時,她會緊急在辦公室幫忙收集,利用電話溝通。互相支援的角色,加深了我們在工作與感情上的信任。 由於24小時生活在一起,我的行蹤她都能掌握,我的生活也盡量過得單純,你問我沒有私人獨處的時間,不會覺得快窒息? 我想我們有工作上的革命情感與生活上聊不完的話題,我已經把家人當作我身體的一部份,要我出差去風光明媚的馬賽,我寧可與家人一起逛士林夜市。 雖然珮珊在辦公室就坐在我身邊,我還是會寫小卡片給她,只是短短幾句話,上面寫著我想跟她分享某個時刻的感動。 像我們去年決定放下工作,一起來紐西蘭,過著1年放空的日子,她不僅支持我,還跟著一起存錢準備,讓我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所以,我最近寫給她的一張卡片,就是:「簡單踏實的快樂!」 這是我在婚姻裡心情的寫照。 **************************************************************

10個提醒,讓你管理老闆更有效率!

2008年09月02日
公開
38

10個提醒,讓你管理老闆更有效率! 文�劉鳳珍 2007年10月 Cheers雜誌 1.不要期望改變你的老闆。  向上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如何透過溝通或適當的策略去達成你的目標,不是要去改變老闆的行為。 2.從主管或公司角度去思考整體利益。  「獲利」是組織競爭最核心的關鍵,也是主管的壓力,在表達意見時,應從這個角度著眼才會比較有說服力。 3.提出說服時,將風險控制在老闆或公司可承擔的範圍內。  尤其規劃的是長期目標時,也要想出短期可能獲利的方案,提高老闆的安全感,並注意可能引發的風險危機,提出應對之道,讓主管放心。 4.注意老闆的禁忌。  有些老闆很討厭員工遲到、服裝不整、開會不準備,甚至小到報告內容出現錯字,都會令他抓狂不已。碰到這種可以避免的小事情,絕對不要讓自己冒風險。 5.善用e-mail工具。  和老闆面對面機會少,就應善用e-mail溝通。但要兼顧效率,每次溝通內容在A4格式內完成。遇有重大決策,「一次完整地」將訊息整理清楚,方便老闆做決策。 6.不要冷眼旁觀,也不要像向日葵一樣一昧仰望順從,應主動給老闆回饋。  老闆決策也有盲點,發現時立即反應,不要一昧順從或抱著看笑話心態,才能與老闆建立夥伴關係。 7.提高自己在組織裡能見度。  適度的包裝自己是溝通的必要方式之一,除了讓老闆注意到你外,也要讓自己在老闆的同儕心目中,留下好的專業印象,因為他們對老闆的意見也有影響力。 8.降低犯錯的機率。  尤其與新主管相處時,前半年一定要把自己犯錯的機率降到最低,否則一旦被主管歸類、貼上標籤,要翻身必須花更多力氣證明自己。 9.向上管理,也要向下管理。  如果向上管理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直向」授權空間,向下管理則是為了贏得「橫向」的更多支持,支持來源包括同儕、也包括你的下屬,因為缺乏團隊支持,主管給你再大的空間也無助於目標達成。 10.讓你的主管抬頭挺胸。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主管影響你,也要依賴下屬幫他成事,用你的長處補他的短處,讓他在他的老闆面前抬頭挺胸,你的影響力便產生了。

有人扯後腿,該怎麼對付?

2008年09月01日
公開
37

有人扯後腿,該怎麼對付? 主講:賴龍駒(惠眾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曾任HP業務經理,在電腦產業超過30年,至北京、上海、澳洲等地工作,具10年獵人頭及管理經驗。 文�張詩芸 整理 2008年7月 Cheers雜誌 通常喜歡「扯後腿」或「放暗箭」的人,多半是本身績效較差、對他人嫉妒心較重、愛講八卦,或是碰到空降部隊,認為阻礙到自己的機會,藉著這些方式打擊競爭對手、看笑話。當老闆不明究理帶頭打探八卦,又不去求證,也會讓辦公室充斥這種不健康的風氣。 要預防這種情況,首先部門的職掌責任一定要明白劃分,包括SOP作業流程和個人的job description(工作說明)都要定義清楚,避免出現模糊的灰色地帶,讓有心人可逾越本分或打混仗。 此外,績效管理制度也應客觀數據化,摒除過多人為主觀因素的干擾,增添公信力。在這種公開透明化的環境中,想暗中扯人後腿就不是那麼容易。 在管理上,要以團隊合作代替對抗,制定明確的共同業績目標,凝聚向心力,鼓勵對公事的意見一律在檯面上談論。對主管或專案負責人而言,更要了解團隊裡每個人的個性、能力和工作方式,才能將人才放到適合的位置上。一位100分的人選被安排到80分的團隊,若他較高傲,自覺大材小用,團隊又一時跟不上,無法馬上發揮相乘帶動的效果,雙方都感到不平衡,很可能就會出現故意或非故意性的拖累情況。 第一時間冷靜以對 如果自己被扯了後腿、聽到暗箭流言,瞬間產生負面情緒在所難免,但仔細想想,辦公室也有所謂的80�20法則:有80%的人喜歡你,就有20%的人不這麼想,因此不如把它視為一種常態,有8成同事認同自己的能力,差不多可以知足了。 面對那20%延伸出的各種狀況,我建議以包容和關心的態度來面對,冷靜下來了解事實真偽。甚至自我反思,平日就多關心他人,面對能力或績效較差的同事,要培養傾聽的技巧,也可在適度的範圍內伸出援手,而非總是不等對方話說完就打斷:「笨!這不可能!」 若確信對方並非故意、不小心地拖累到你,應該第一時間馬上就處理,公開表示:「沒有關係!」、「沒事,他不是這個意思!」重新修復彼此的關係和團隊士氣,也杜絕往後流言的產生。 理性向上報告或雙方私下對談 然而,當扯後腿引發的工作負面後果,已嚴重影響到團隊運作,甚至形成小集團的對抗,或是自己的情緒真的受不了、無法忍受,我建議就將事情拉到檯面上,盡快到主管面前,雙方把話說清楚講明白,尋求解決之道。 很重要的是,當你向主管提報此事時,一定要將過程的來龍去脈描述清楚,並以理性的態度分析原因,客觀提出有哪些狀況會影響團隊或個人工作情緒和進度。必要時,可找信任或態度較中立的同事一同前往,當佐證的第三者,以示公開透明,免得瓜田李下,讓人以為你跟主管偷打小報告。但也要提醒,若非當事人,就不要去向主管報告,因為這不是你的問題,反而變成「不必要的第三者」。 或者,如和對方本無深仇大恨,也可採取私下直接對談的方法,並藉此更全面了解事件真相和問題癥結點。不過因為這種事情本就有不確定性,建議不要指名道姓,而是旁敲側擊,技巧地表示現在發生了工作延誤或混亂的問題,或聽到什麼風聲,請教他認為該怎麼解決比較好?記住,要謹慎冷靜,並針對問題來討論,不要再參雜個人負面情緒、指桑罵槐,免得又造成不必要摩擦,甚至錯怪了人。 批評誰都會,但太過計較會打擊到團隊氣氛,我勸大家要學會多看人的優點,甚至幫助降低其缺點的曝光。如此一來,不僅減少自己被妒忌的機會,更避免自己也陷入不健康的情緒,甚至成為扯人後腿的一員。

10個提醒,讓你管理老闆更有效率!

2008年07月07日
公開
36

10個提醒,讓你管理老闆更有效率! 文�劉鳳珍 2007年10月 Cheers雜誌 1.不要期望改變你的老闆。  向上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如何透過溝通或適當的策略去達成你的目標,不是要去改變老闆的行為。 2.從主管或公司角度去思考整體利益。  「獲利」是組織競爭最核心的關鍵,也是主管的壓力,在表達意見時,應從這個角度著眼才會比較有說服力。 3.提出說服時,將風險控制在老闆或公司可承擔的範圍內。  尤其規劃的是長期目標時,也要想出短期可能獲利的方案,提高老闆的安全感,並注意可能引發的風險危機,提出應對之道,讓主管放心。 4.注意老闆的禁忌。  有些老闆很討厭員工遲到、服裝不整、開會不準備,甚至小到報告內容出現錯字,都會令他抓狂不已。碰到這種可以避免的小事情,絕對不要讓自己冒風險。 5.善用e-mail工具。  和老闆面對面機會少,就應善用e-mail溝通。但要兼顧效率,每次溝通內容在A4格式內完成。遇有重大決策,「一次完整地」將訊息整理清楚,方便老闆做決策。 6.不要冷眼旁觀,也不要像向日葵一樣一昧仰望順從,應主動給老闆回饋。  老闆決策也有盲點,發現時立即反應,不要一昧順從或抱著看笑話心態,才能與老闆建立夥伴關係。 7.提高自己在組織裡能見度。  適度的包裝自己是溝通的必要方式之一,除了讓老闆注意到你外,也要讓自己在老闆的同儕心目中,留下好的專業印象,因為他們對老闆的意見也有影響力。 8.降低犯錯的機率。  尤其與新主管相處時,前半年一定要把自己犯錯的機率降到最低,否則一旦被主管歸類、貼上標籤,要翻身必須花更多力氣證明自己。 9.向上管理,也要向下管理。  如果向上管理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直向」授權空間,向下管理則是為了贏得「橫向」的更多支持,支持來源包括同儕、也包括你的下屬,因為缺乏團隊支持,主管給你再大的空間也無助於目標達成。 10.讓你的主管抬頭挺胸。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主管影響你,也要依賴下屬幫他成事,用你的長處補他的短處,讓他在他的老闆面前抬頭挺胸,你的影響力便產生了。

從投名狀看職場

2008年06月06日
公開
36

自從「投名狀」上演後,有不少上班族朋友熱烈討論!我看了兩遍,還打算去買DVD收藏。我認為「投名狀」的故事就是在講「職場」,這讓我很有感覺。 「投名狀」談得最多的,是「領導」。身為一個主管,要如何驅動一群人跟著其步伐走?顯然,是找出「跟隨者的需要」,並以此驅動他。在「投名狀」的時代背景裡,人的需要只是最底層的「生存、食、色」的基本欲望!所以,領頭的大哥光是用「搶錢、搶糧、搶娘兒們」的口號,就可以讓一大群人用肉身抵槍砲,以小搏大攻城。而且,要人拿命來拼,賞以「重利」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 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需要給他更高尚的「願景」才更能驅使他。這如同當三弟姜午陽聽到大哥龐清雲的理想,是讓「大家都有飯吃,窮人不再受人欺侮」,這種高遠、利他的理想,讓三弟心中悠然神往!姜午陽說:「如果未來我可以因為這樣的理想而死,該有多好?」現在許多企業以「創造某種人類的幸福」成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讓員工為了其核心價值而奮鬥,就是這種領導概念的延伸! 另外我也從片中情節感受到,為何「團隊不能朝同一目標前進」的重要關鍵。人往往有「一廂情願的想法」,於是就有「不夠瞭解的危險」,特別愈是身邊的人,你可能更疏於瞭解他。片中的三個男主角都是英氣勃勃的勇者,可惜他們格局大小不同,也不夠瞭解對方,所以埋下了後來拆夥的命運。 片中「一廂情願」的代表,尤以二哥「趙二虎」為代表。他「一廂情願」的英雄主義,還包括了他如何對待他最愛的女人。蓮生是二虎小時候的玩伴,本來要賣給有錢人作妾,但二虎硬是把她搶過來,他以為救了她,卻不知道蓮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嫁到有錢人家過好日子。後來打完仗終於可以得願,二虎卻又想回到原本的窮鄉僻壤,難怪蓮生覺得二虎死不足惜。 蓮生愛上了大哥龐清雲,其實也是愛上了大哥給予的「願景」:龐清雲承諾,「如果我沒死,回來娶妳!」做官夫人的願景,恐怕是讓蓮生愛大哥的重要理由,但這個重要事實,卻是枕邊人二虎到死都沒發覺的事情。 你真的考慮過身邊的人要什麼嗎?很多人在職場離職的理由,往往不是那個自認「認真做主管」的上司所能理解的!所以如果做為一個領導者,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我對你已經夠好了」,而沒有多加溝通或瞭解,往往就埋下曾經志同道合的夥伴日後分道揚鑣的因子。 看來龐清雲是片中最聰明,能力最好的人,但戰功彪炳的他,為何最後卻被朝廷暗算至死呢?當我看到他上任當天,從「下轎子到大位子」那麼短的距離都走不到就被殺了,我覺得他真的很可憐!也為他背後那些已經犧牲生命,「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山字營兄弟覺得可憐! 我認為,龐清雲最大的錯,先在於「跟錯主管」。他從來就沒有遇見真正欣賞他能力的人,他疏於經營管理階層,管理階層也不認同他。他暫時活著,只是因為他便宜又還有用!就跟一般上班族一樣,如果跟錯了主管,努力往往仍然一無所獲!其實,「功高震主」這種故事,在職場上也經常看得到。你可別以為你功勞大,你就一定站得穩,有時候功勞大反而死得更快。 龐清雲另一個喪命的原因是:他不瞭解組織的終極目標就是「獲利」。所以,當他被慈禧太后封為兩江總的當下,他馬上就要求「免兩江三年賦稅」,這個要求馬上就為自己埋下了殺機。因為,如果免了兩江賦稅,他的戰功帶來的地和錢將對朝廷毫無意義!聰明如他,沉浸於戰功的快感,卻不理解組織的需要!但如果他坐穩了位子,再慢慢運用權勢實現理想反而較有可能! 三弟姜午陽擁有最單純的人格。因為單純,所以專心又勇敢。在職場上專心又勇敢,的確有很大的機會成功,不過如果一直單純下去,只能在專業上成功,卻無法在複雜的組織上成功。姜午陽單純「大哥是對的」的信仰,讓他來不及長大就死亡。這讓我想到,過去很單純的我,也是經歷了種種複雜的人心及鬥爭,才慢慢痛苦的適應及生存下來!自從漸漸懂了職場,我不但比較快樂,也比較有機會發揮了!我想「懂職場」,是職場生存唯一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