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o^)┘頭好壯壯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心情要好到笑出來

2010年12月28日
公開
28

心情要好到笑出來 笑這樣的事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笑是可以被訓練的。 文/醜兒  喜樂的心是良藥,每天要大笑三次,平時嘴角保持往上翹。「得了癌症,沒哭就不錯了,哪還笑得出來?」你當然會覺得很困難,不過,你回想一下,當你大笑之後,心情得到多麼大解放,你一定就會想去追求再來一次。  現代人想笑是不容易的。有無數的人已經忘記如何笑。在老蘇聯,心理學家為人們準備一些手冊在中小學、大學和醫院裏教人如何笑,因為他們發現笑是最好的醫藥之一。它同時也是一種很棒的「靜心劑」。他們很深入地去研究,想要找出當人們笑的時候會有什麼事發生。結果發現,發笑的人的血液循環改變了,他們的腦細胞變得更活躍,他們的心跳變得更有節奏。  科學家發現,笑這樣的事非常重要,原本大家都認為他們的做法非常愚蠢,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家認為笑是可以被訓練的,據說在蘇聯每一家醫院裏都必須有特別的一區幽默區,所有的病人可以在那裏講笑話和笑。他們認為,可以預期的有許多醫藥做不到的事,笑可以做到。  也有科學家認為,如果笑是來自訓練,或許它有某些效果,但不可能和真的開懷之笑一樣,在一個片刻,整個人都會很興奮、很寬廣、重新被賦予活力,而且沒有副作用。  有一位也是癌症病友的病理學家說,在實驗室培養癌細胞,如果加氧,癌細胞就養不好,如果加二氧化碳,癌細胞就養得很好。這表示,我們自己把體內環境弄到缺氧,細胞才無可奈何變成癌細胞來適應環境,如果把環境裡的缺氧因素刪掉,補充氧份,其實癌細胞是會回歸正常的。  她說,那些肯聽我話而去爬山,甚至天天爬山的人,身體的改善都很明顯。 「每當我透過顯微鏡看到病人或友人的細胞顯出缺氧的狀況時,我都會提醒對方。」他會說:「你的細胞缺氧,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  她指出:「學習笑是一項很特別的功課。 因為我知道,笑的時候,尤其是大笑的時候,身體內的細胞是放鬆的。 細胞只有在完全放鬆的時候, 才能圓圓潤潤,充滿活力,足以應付外侮。」

抗吸血小黑蚊!專家的不花錢除蚊妙計

2010年06月07日
公開
44

抗吸血小黑蚊!專家的不花錢除蚊妙計 五到七月是小黑蚊攻擊人類的高峰,該如何擅用防蚊利器,安全、有效防蚊而不傷害健康?蚊子專家教你聰明防蚊。 ●[最新] 「找對醫生」不必再大海撈針!康健網站最新搜尋服務上線,操作簡單,一次上手 >> ●[重要] 加入【康健粉絲團】,獲得最新健康生活資訊! 文.林貞岑 2009/05 康健雜誌 5月份網路專欄 夏天,蚊蟲活躍的季節開始。從DDT殺蟲劑、除蟲菊精到DEET防蚊液、捕蚊燈,面對各式各樣的防蚊產品,你知道該怎麼用,才能有效防蚊,又不傷害健康?有哪些天然植物,可以用來防蚊? 電蚊香 電蚊香的原理是將殺蟲劑(除蟲菊精)吸入紙片中,利用熱氣蒸發出殺蟲劑,一般藥效可維持6∼8小時。 缺點是剛使用時藥效良好,可能有「超量」之餘,但4∼5小時之後,殺蟲劑揮發殆盡,藥效變差,防蚊效果變弱,曾任職環保署12年的王正雄提到。 利用毛細管原理,持續加熱釋放殺蟲劑物質的液體電蚊香,正好可以彌補電蚊香的缺點。液體電蚊香可以連續長時間使用,約60天左右,甚至可定時釋放。 但目前各家廠商所宣稱的有效防蚊天數,缺乏實證,環保署現已要求各家廠商提出相關證明報告。 此外,根據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做的報告指出,電蚊香除釋放出亞列寧、甲苯等化學物質外,尚有許多未知的,具危害性的化合物。如在密閉室內使用,可能會產生嚴重過敏的現象,如喉嚨痛、鼻塞、頭痛等。因此建議使用電蚊香時,應保持空氣流通。 睡前半小時,是使用電蚊香的好時機。使用時門窗緊閉,人及寵物都要離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病媒及昆蟲病組組長,曾參與過多次登革熱防治的林鼎翔提出方法。  防蚊液(又稱忌避劑)  防蚊液中的成分DEET(待乙妥、又稱適避),被公認為40年來最有效的防蚊產品之一。防蚊液可以直接作用在蚊子的觸覺器官及化學感受器,驅趕蚊蟲。  通常蚊子在100公尺以外,便可以聞到人呼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塗抹防蚊液在皮膚上,藥劑會隨體溫蒸發,形成保護模,使蚊蟲不敢靠近。  研究發現,塗抹防蚊液可以在8小時內阻撓99.9%的蚊咬。且毒性低,不需要高濃度便可驅蚊,一般來說含10%DEET已經有相當效果。專家建議,最好外出時再使用。  一般而言,防蚊液並無太大副作用,多是使用不當造成傷害。研究發現高濃度的DEET會造成皮膚不適,像是起疹子,甚至也有神經方面毒性、昏迷,抽搐或誤食致死的案例發生。  因此小孩使用防蚊液要特別小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孩童應使用少於10%DEET的防蚊液。嬰兒最好不要使用(容易舔食中毒),蚊帳及長褲保護是最好的方式。  使用防蚊液時,避免直接噴在傷口或是起紅疹的皮膚上;不要直接對臉噴擦,容易刺激,可以先噴在手上,再擦在臉上。也不要讓小孩自己塗抹,家長最好先噴在手上,再擦拭在孩童身上。  此外,DEET的缺點是容易傷害塑膠、人造纖維、羽毛或漆器繪畫等,類似材質的眼鏡架、牆壁、手錶或家具等,最好避免接觸。  如對DEET過敏,也可使用由植物提煉的天然DEET防蚊液,「但是效果維持較短,大概少於2小時,」美國驅蚊專家馬克.佛瑞丁博士提醒。  此外,防蚊液中DEET的濃度與防蚊效果無關,濃度愈高停留在皮膚上的時間愈長,也愈容易造成過敏反應。  一般成人建議選用濃度含10∼30%DEET的防蚊液。長時間待在蚊子叢生地區,使用40∼50%DEET的防蚊液已足夠。  至於美國環保署最近通過不傷衣料、毛料等,最新專利如KBR等,藥效維持較長,但長期使用安全與否,仍待觀察。 蚊香 歷史優久的蚊香,是最早被使用的殺蟲劑,遠在數千年前的南宋時期,便出現過中藥製成的類似驅蚊香棒。 蚊香是利用高溫燃燒作用,將殺蟲劑緩緩釋放到空氣中,「驅蚊效果大於殺蚊效果,」王正雄指出。 但晚近的研究發現,以木屑、米糠等合成的蚊香,點燃氧化後會產生多環芳香烴物質,如同烤肉和拜拜用的香一樣,燃燒後所產生的煙,可能導致癌症發生。 因此,專家建議蚊香最好放在戶外使用,比如居家周圍、門口或空氣流通的區域。傍晚時分、天黑前點蚊香,驅蚊效果最佳。 捕蚊燈 捕蚊燈是利用蚊子的趨光性及對特殊波長的敏感性,以燈管誘捕蚊子接觸網面,並用高壓電擊網瞬間使蚊子燒焦,電蚊拍也是類似原理。 捕蚊燈對於夜間活動的蚊蟲效果不錯,如熱帶家蚊等。「但不是所有的捕蚊燈效果都一樣,」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科長黃基森表示,以光線波長為關鍵,捕蚊燈波長集中在370mm誘捕效果最好。他建議選擇光度較強,如8瓦以上或雙燈管的捕蚊燈。 另外,捕蚊燈擺放的位置,攸關捕蚊成效。 捕蚊燈最好擺放高於膝蓋的地方,且離地面不要超過180公分,「這是蚊子經常活動的範圍,」林鼎翔提到,最好常常改變放置地點,隱閉的角落、桌下是最好的地方。  使用捕蚊燈時,其他室內光源要關掉,因為蚊子被干擾,就無法感受捕蚊燈的光源,捕蚊效果大減;同樣的在白天使用,效果也會差些。  每星期用毛刷清理捕蚊燈,因為蚊子看到其他夥伴的屍體,也不易靠近捕蚊燈。  「也可在捕蚊燈的集蟲盒加點水、再加點醋,捕蚊效果更好,」黃基森利用蚊子喜歡酸性的特質,強化捕蚊功效。  殺蟲劑  這是最後「非不得已,才使出的招數,」對殺蟲劑研究徹底的黃基森說。安全使用殺蟲劑的方法,是適時、適地、適量。  適時,是要趁蚊子休息時。「蚊子有翅膀,你追不到他的,」王正雄笑說,看到蚊子再噴藥太沒效率,要按照蚊子的習性噴灑才是上策。  蚊子晝寢夜伏,在白天時只要往蚊子棲息處噴幾下,效果立現。  適地,是指蚊子喜歡躲藏的地方。蚊子多半喜歡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白天時可針對樓梯間、水槽下、陰溝、浴廁、櫥櫃、桌腳下等噴灑殺蟲劑。另外,蚊子也會躲在窗簾、布幔及弔掛的衣物內,噴灑殺蟲劑時,可以先抖抖這些地方,使蚊子盡出。  利用箱子或桶子,放些抹布在裡面,布置成一個陰暗潮濕的「人工陷阱」,白天蚊子飛進去歇息,往裡頭噴幾下殺蟲劑,「就可以輕鬆滅蚊,」這是王正雄的絕招。  掌握滅蚊的時間與地點,殺蟲劑不需要太多,也可以達到效果。  另外,部份合成除蟲菊精會對魚產生毒性,因此最好不要在水族箱附近噴灑。  「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達到完全防蚊的目地,」黃基森提到,蚊子也會有抗藥性,所以平常應該輪流使用不同的驅蚊方法及產品。 專家的不花錢除蚊妙計 當然,專家們也有不用花錢的除蚊法。 比如選擇光亮及淺色的家具、或是降低室內濕度,尤其梅雨季節時,最好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左右最理想,「因為蚊子喜歡陰暗、高溫和潮濕,」非常了解蚊子習性的王正雄表示。 利用蚊蟲趨光性,傍晚時關閉室內燈光,在室外燈光較明亮的情況下,打開門窗,讓蚊蟲飛到室外,室內只需要用一點蚊香或殺蟲劑,便可捕捉剩下的蚊子,這是環保署的建議。 至於晚上叨擾人,常在耳邊嗡嗡叫的熱帶家蚊,通常生長在水溝邊,傍晚太陽下山前後一小時,便成群結隊飛往住家,王正雄建議,此時需將紗窗紗門緊閉,才可減少蚊子的騷擾。 另外,在鄉村肆虐的台灣特有種台灣鋏蠓,俗稱小黑蚊、小金剛等,專家們至今尚束手無策。小黑蚊雖不會傳染疾病,但叮人痛癢難消,目前城市裡也看得到小黑蚊的蹤跡。 含DEET的防蚊液可能對小黑蚊有些驅避效果,但最好的方式,是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小黑蚊出沒高峰時,儘量不要靠近青苔和藍綠藻等小黑蚊聚集的地方,王正雄建議。 防蚊總動員,大家一起來  然而,再有效的捕蚊燈、殺蟲劑,對防蚊工作而言,只是治標。「改善環境才是治本之道,」台灣防蚊權威連日清說道。  蚊子的生長需要水源,只要把水清除乾淨,「蚊子可以少掉一大半,」黃基森信誓旦旦地說。  「蚊子是人養出來的,」民國89年登革熱在南部流行,帶領大學生挨家挨戶清理的防蚊專家王正雄,就曾碰過民眾放任水盆積水不管,勸阻無效的窘境。  研究發現,台灣最多的蚊子是躲在人工容器、水盆、冰箱底下的白線斑蚊和躲在水溝的熱帶斑蚊。  也許你可以試試這個辦法—─在水溝、水池、儲水桶養些吃專蚊子的魚。  研究發現,蓋斑鬥魚、孔雀魚、大肚魚、土虱等,吃蚊子的效果最好。「一般社區的消防水槽、田裡澆花儲備雨水的水箱等容器都適合」,黃基森科長邊建議,邊指著桌上圓水缸裡,嬌小活潑的孔雀魚說。  睡前半小時,是使用電蚊香的好時機。使用時門窗緊閉,人及寵物都要離開。  蚊香最好放在戶外使用,比如居家周圍、門口或空氣流通的區域。傍晚時分、天黑前點蚊香,驅蚊效果最佳。 被蚊子咬到如何止癢? 雌蚊吸血,是為了得到血中蛋白質滋養卵巢,因此雌蚊的唾液會分泌一種類似抗凝血劑的有機酸,使血液不會凝固,但是留在人皮膚上的有機酸是外來物質,有些人便會產生過敏現象,像是癢、腫。 此時可用鹼性物質中和,像是塗點氨水止癢。 萬金油和鹽的塗抹,可讓局部麻醉並舒緩神經,減輕癢的感覺。 將阿斯匹靈藥丸磨碎或水塗抹在傷口上,也有消炎消腫功效,王正雄建議。 如果對蚊子叮咬較敏感的人,不妨在外出前,吃一粒抗組織胺藥物。 最近芬蘭報告指出,抗組織胺藥物阻斷免疫反應,可以減輕蚊蟲咬的癢和腫脹。 但抗組織胺的副作用是想睡覺,開車者避免服用。 驅蚊產品停、看、聽  你花幾分鐘閱讀驅蚊產品的標示說明?  根據高雄醫學院「高雄市居家病媒防治用藥調查」報告指出,民眾平均每月使用殺蟲劑超過一次以上的人佔63.1%,且有33.2%的人曾抱怨感到頭暈、想吐等不適症狀。結果發現是因為民眾使用殺蟲劑時,防護措施不足所致—─僅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噴灑殺蟲劑時會戴口罩。  不懂、不問,因為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危害,遠甚過殺蟲劑本身的毒性。  「一定要按照標示使用,」任職環保署數十年,王正雄經常接到因殺蟲用品使用不當受傷的案例。  幾年前有位年輕的阿兵哥,把用完的殺蟲劑噴罐丟到火堆裡,結果爆炸受傷,幾乎送命。「因為噴罐裡的脫臭劑、煤油與壓縮空氣一旦碰到火花,就會立刻引爆,」王正雄解釋。他也提醒癮君子們不要一邊噴殺蟲劑一邊抽菸,同樣會產生爆炸。  另外,使用任何防蚊產品後,一定要用肥皂洗淨雙手避免藥物殘留。塗抹防蚊液的部位,回家要清洗乾淨;噴灑防蚊液的衣物,也要另外洗滌,美國環保署提醒。 (文章摘錄自康健雜誌第31期-「超級防蚊計劃」一文)

寶寶出生 產房禁攝影 準爸爸好失望

2010年04月20日
公開
38

看到新聞,深有同感 想到在生toro時 還特別選在母嬰親善的大醫院 沒想到要生的當天 因為我是剖腹的 而爸比不能陪我進來 醫院給的理由是怕細菌感染 當下..我竟然哭了...結果只有我一個被推進去 完全跟生丸仔時不一樣 診所有診所的好處 看到很多明星也說他們進產房有攝影之類的 但是..我想..能不能拍要經醫生同意沒錯 推廣老公陪產的用意是減輕產婦壓力沒錯 但事實上在裡面護理人員的態度真的很重要 你能想像全身光滑滑的躺在手術台上 被消毒到很冷...又緊張 打了麻醉又痛... 真是很像一頭豬被宰的感覺 肚子大大的.. 一旁的護士開著音樂很優閒又聊天 心裡的OS是...專心點...別一直聊天 很怕他們忘東忘西 政府的規定...有時就是很制式 完全不會考慮到人性 幸好..我都生完了~ ****************** (轉載) 寶寶出生 產房禁攝影 準爸爸好失望 更新日期:2010/04/20 04:11 〔記者潘杏惠、林相美、王昶閔、洪素卿�綜合報導〕不少準爸媽們渴望在寶寶哇哇落地時,拍攝記錄生產過程,希望留下珍貴回憶,不過,多數醫院均須主治醫師同意才行,有些醫院甚至禁止在產房內攝影或錄影,事先溝通清楚,才不會錯失孩子出世最寶貴的一刻。 遺憾…出生瞬間不能拍 準媽媽洪太太月前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生產,洪先生既緊張又興奮,帶著DV進產房想完整記錄生產過程。當他站在太太後方屏氣凝神就定位時,醫師、護士突然告知希望不要拍攝,等生產結束,把小嬰兒血淋淋的身體清洗乾淨後再拍,令他錯愕。 洪先生坦言,無法記錄下女兒出生過程有點遺憾,他私下揣測,會不會是院方擔心在生產過程間有醫療糾紛會留下證據;有朋友安慰他,拍照容易讓醫師、護理人員分心,才讓他釋懷。 限制…考量安全及隱私 另一位已當了爸爸的湯禮源同樣滿心期待帶著DV,陪太太在台北縣三峽鎮恩主公醫院生產,雖然折騰四個多小時,不過,他幸運地全程皆以DV記錄下來,他認為,孩子長大後看到影帶,一定也會對媽媽的付出更加感激。 其實各大醫院對此限制不同,台大醫院表示,若產婦採取自然產,丈夫可陪產,但不能在裡面攝影或錄影;至於剖腹產則基於醫療安全、感染管控等因素,禁止陪產。台北榮總、馬偕以及長庚醫院則規定,自然產丈夫可陪產並攝錄影,剖腹產則不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醫務長林陳立表示,目前院內規定生產過程拍照、錄影須經主治醫師同意,且僅限親子接觸畫面,不能拍攝整個生產過程,也不能拍醫護人員及儀器設備,一個月內將公布相關規定,這主要是考量生產過程安全、產婦及醫護人員隱私。 陪產…安撫產婦非攝影 林陳立解釋,過去鼓勵準爸爸陪產,主要希望先生在產房安慰太太,不是為了紀念或拍照,但越來越多家屬要求錄影、拍照,問題反而多了。林陳立強調,產程變化大,醫護人員「戒慎恐懼」,例如胎兒心跳急遽變化、媽媽產後大出血需要縫合,都需要醫護人員專心照護;以往甚至曾發生過陪產的先生昏倒,醫護人員反而還要照顧先生。 另外,全程拍攝生產過程,鏡頭可能拍到產婦的隱私部位,若影片或畫面外流,外界又怪罪醫院管控不嚴格,而拍攝過程難免拍到醫護人員,醫護不見得願意被拍,也要顧及醫護的隱私。 事先溝通 可以避免誤解 署立台北醫院副院長、婦產專科醫師王炯琅指出,許多生產過程很緊急,醫護人員多半以命令式口吻要求產婦,但許多陪產、攝影的家屬聽了,常會覺得被粗魯對待;又或是手術過程常須在小嬰兒的口腔、鼻子插管抽吸羊水,也引起許多家屬質疑是不是小孩出了問題。事先充分溝通,可以避免誤解。 有醫師指出,過去曾遇過在竹科工作的新貴,拿著錄影設備進產房後,整個生產過程當中幾乎都在拍醫護人員,鏡頭對準產婦的時間反而少。若民眾的拍攝別有企圖,醫院人員還是會適時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