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rtemis(*☻-☻*)

我所知的詩人---寒山

2012年03月22日
第一次知道唐朝有一位鮮為人知的大詩人--寒山
是在"鍾玲"的書上發現的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白話詩人,亦為禪宗一代高僧,他不只聞名中國,在日本、美國也享有極高的聲譽
他的詩有明顯的佛家思想.照理說一個基督徒怎會欣賞?
呵呵..不過在我認識寒山的時候.是還沒受浸的.純粹是欣賞他的思想
詩中: 今日巖前坐,坐久煙雲收。
一道清谿冷,千尋碧嶂頭。
白雲朝影靜,明月夜光浮。
身上無塵垢,心中那更憂。」
誰的身上沒有過去
驀然回首
那身上的塵垢
以成百年身了...
----------------------------------------------------------------

<<網路文章賞析--鍾玲>>
原來「巖前坐」就是坐在山洞前那塊大磐石上,「一道清谿」就是這灑在我臉上的飛泉。原來時間可以壓扁,1200年可以像一滴飛濺的泉水,原來我與寒山那麼貼近。

寒山是謎一樣的人物,我們不知道他的姓名、年代、生平,他只留下3百多首詩。由詩的內容,學者考據出他大約是中唐人,安祿山之亂後、避亂到天台山隱居。我在威斯康辛大學讀研究所時,對他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因為1200多年來他在中國正統文學中沒有什麼地位,然而在美國居然成為青年人的偶像、成為唐朝的重要詩人。


寒山在中國的文學際遇,也常時來運轉,機緣巧合。雖然他在正統文學上沒有地位,歷代詩僧卻喜歡他的詩,許多宋朝、明朝的詩人和學者也好讀他的詩。到了五四運動時期,胡適把寒山作為古代白話文學的代表人物,之後寒山又乏人問津幾十年。1970年我把碩士論文的一章寫成〈寒山在東方和西方文學界的地位〉,登在台灣《中央日報》副刊上,當時引起相當大的迴響,不少論文、研究專書、寒山詩集出版了。但到了1980年代,寒山又被人遺忘了。我感到正統文學到底是不接受寒山的。

沒想到了21世紀,寒山在大陸竟受到重視,2008年5月在浙江省天台縣舉辦了「寒山子暨和合文化國際學術會議」,我應邀去宣讀論文。這都是因為大陸剛好提倡「和諧社會」,寒山、拾得又正好是和合二聖,所以才會召開這次會議。我開始研究寒山詩的流傳,是1968年的事,沒想到40年後我居然有機會去探訪他的故居——寒巖。


開完會第2天,浙江大學的何善蒙博士邀我、韓國學者李鍾美及記者陳翥一同驅車去寒巖。何善蒙與寒山的緣分也很深,他是天台人,老家離寒巖只有幾公里,學哲學的他,不僅跨界替寒山寫傳記,還參與策畫這次國際會議。半個多小時後,前面出現橫在地平線上長長的一列岩石山崖,像是一群列陣的巨人。何善蒙說那就是寒山,寒巖是其中一座山崖。


我們經過一道寬而淺的溪流,何善蒙說這是寒山詩句「或向前溪照碧流」中的那條「岩前溪」。深圳大學的錢學烈教授考據出中唐詩人徐凝的一首詩〈送寒岩歸士〉中的歸士就是指寒山;這首詩也提到岩前溪:「不掛絲纊衣,歸向寒岩棲。寒岩風雪夜,又過岩前溪。」我們望著翠綠的山林、清澈的流水、寒山映在流水上一列岩崖的倒影,心中想像,在白雪飄飛中寒山、徐凝二人雙雙立在岩前溪畔。

我們在路的盡頭下車,抬頭一看,寒巖就在半公里外,真是一座巨崖,有30層樓高,一塊方整的大岩石。何善蒙指著崖下一道黑縫說那是寒山住的山洞。寒山過世後,相信有一千年周圍都是荒無人煙的深山,而今農地已經開發到山腳下。我們一路上山,山徑旁長著晶亮的、豔紅的野莓,比桑椹甜。我們一路摘、一路吃。寒山詩曰:「棲遲寒巖下,偏訝最幽奇。攜籃採山茹,挈籠摘果歸。」他摘的果有沒有這種野莓呢?


寒山詩曰:「折葉覆松室,開池引澗泉。」他在洞口外挖了池子,引來山泉,大概用來灌溉他的果園。寒山最喜歡在這個洞口外打坐:「巖前獨靜坐,圓月當天耀。萬象影現中,一輪本無照。廓然神自清,含虛洞玄妙。因指見其月,月是心樞要。」由這首詩我們知道,寒山不僅常在山洞前打坐,而且把他打坐、修佛法的心得,用詩記錄下來。

何善蒙指著洞口外一塊平坦的、圓形的大石頭說,寒山就是在這塊磐石上打坐,他有句詩說:「或向巖邊坐磐石。」看來他說得不錯,岩石有可能千年不變。可以想像寒山的兩位知己之交,國清寺廚房雜工拾得和豐干禪師,雙雙由國清寺來探訪寒山,他們三人就在和風煦日中,同坐在這塊大磐石上論佛理、打坐。

緊貼寒巖左邊有一座山崖,景觀與寒巖完全不同,山路崎嶇、奇石嵯岈,群岩競起。我想寒山會那麼喜歡住在寒巖有其道理,他不需走遠,走出山洞3分鐘,就可以徜徉在比美天下名山的佳景中。而且這座山崖的峰頂還有飛泉灑下來,清涼無比。這一陣子天台附近沒有下雨,想像下過雨後,就會有飛瀑如玉帶垂下。寒山有一首詩我一直很喜歡。1977年跟著胡金銓去韓國,為《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兩部電影看外景,在南韓白羊古寺一座殿的八根柱子上,寫的也是這首詩:「今日巖前坐,坐久煙雲收。一道清谿冷,千尋碧嶂頭。白雲朝影靜,明月夜光浮。身上無塵垢,心中那更憂。」原來「巖前坐」就是坐在山洞前那塊大磐石上,「一道清谿」就是這灑在我臉上的飛泉。原來時間可以壓扁,1200年可以像一滴飛濺的泉水,原來我與寒山那麼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