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rtemis(*☻-☻*)

好片.好文分享~從《三個傻瓜》到《印度以下.風景以上》

2012年06月15日
印度一直是讓我很驚奇的地方

最大的原因就是愛看電影的我很佩服印度有全球電影產值最多的之處
從美國的好萊塢到印度的寶萊塢...
構成了一張電影地圖

去年連續看了兩部超級賣座的印度大片,
一是《貧民百萬富翁》二是《三個傻瓜》

《貧民百萬富翁》的故事情節.描述男主角幼年光怪陸離及奇特的生活經驗.讓他在一個超高額益智問答的電視節目中脫穎而出.應戰期間還遭逢主持人輕蔑懷疑的態度對待.甚至還拉到節目後台欺凌恐嚇...最後主角還是衝破重重難關.得到勝利等等..我雖然沒那麼喜歡此片.總覺得在情節的安排上落入許多商業手法及刻意的讓人不可思議.有點兒譁眾取寵..不過值得嘉許的是.印度片大量充斥著熱鬧及華麗的背景音樂.在觀賞之餘還可盡情享受聽覺上的刺激.則又是另一種收穫~

《三個傻瓜》就不同了.我看了好幾遍~
很讚許這是部溫馨勵志又不落入俗套的好片,沒看過此片的朋友我一定大力推這部,不拘束是何種年齡及社會階層都可以好好來觀賞。

印度的種性制度及社會階層分明.是世界上貧富拉距最大的國家.

((貧窮的人持續在貧乏的環境中生存,而富人與世襲貴族仍舊過著奢華的生活,位階較低的人大多認命地接受不平等待遇,而高貴的菁英份子對於應有的優越待遇感到理所當然。這就是現在的印度。而我們身為外國的自助旅客,面對這樣的情境很多時候心情是矛盾的。好比說乘坐人力三輪車時,眼見身材乾瘦的車伕為了極低廉的收入而奮力踩著車子上坡道,心中實在感到不忍,但如果想要下車幫忙推一把,那可是有違常規的,因為這不僅干涉到他的工作本分也可能讓他遭致同行的鄙視。此外我們也經常遇到另一種狀況,那就是當我們沒有用比較高額的消費將自己擺放在「有錢人」的位階上,印度人就會以提供差勁的服務品質作為回報,甚至對我們尖酸刻薄。然而當我們想要花多一點錢安頓自己,最起碼得到基本的尊重而使旅途稍微舒適一些,不用老是跟勢利眼的印度人周旋時,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成了大爺,助長了貧富位階差距的社會現實。))《節錄》

在他們的觀念中.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也是鹹魚翻身一途.所以在《三個傻瓜》裡的三位男孩兒.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但是他們的人生目標都是一致的.進一流學府.回鄉之後造福家庭.脫貧變富.擠身上流社會...

但有趣的是.其中引發的"逆向思考"值得被討論.尤其在印度這個國家。劇中那位老古板又功利主義的教授.無不是東方學者的刻版代表。

而那位萬人迷的天才男主角.常有不同於他人的思考邏輯.他異於同儕的驚世舉動.往往是對威權體制下的反撲.這就是為什麼讓我一看再看.嘖嘖稱奇的好片~


********************************************************************


《以下有關印度的另一層風貌的介紹,隨興的我夾雜的一起放入本篇日記,看到的朋友就隨興的翻翻囉 ~》


《印度以下.風景以上》一書節錄

"內容簡介一段改變生命航向的旅程--

如果一生只能出走一次,我還是會毅然地選擇「印度」。

印度論壇上曾流傳著一句打趣的話:「只有被印度選上的人,才有機會踏上印度。」許多人,都將「印度」視為一生必去的聖地,就連被歐巴馬譽為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一的賈伯斯、以《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躍身為國際暢銷作家的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以及改編電影的女主角--茱莉亞羅勃茲都是印度迷。而知名作家澤木耕太郎,不僅選擇了印度作為他長途巴士旅遊的起點,更因印度帶給他的深刻體驗,進而完成了被譽為背包客聖經的《深夜特急》。

也許很多人會好奇,「印度」這個國家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能讓去過的旅人終身難忘,甚至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捩點;究竟那個印象中髒髒的、臭臭的、貧窮的、繽紛中帶點灰暗的「印度」要怎麼走,才能體會到最深刻的感動,汲取到最菁萃的靈動?

真實精神旅行達人--船橋彰這本新作要告訴你,其實印度從來不是你所以為的那樣。她有千年古今貫串,東西文明交融的街道巷弄、宮殿、廟宇及民居;她有性格可愛又可惡、天生就如頂尖模特兒般上相的上億居民;她有繽紛耀眼的文化與能舞動全身細胞的音樂;以及幫助旅人擺脫灰暗塵囂、重拾生活熱情的神祕魔力。

無論你是為了擺脫生活瑣事與焦躁,想出國散心卻阮囊羞澀;抑或單純想找個純淨之地淨化身心靈,到印度,你都能得到滿意的解答。

人,是旅途中最美的風景,特別是印度人……

背包前輩常告誡新手,若遇到印度人主動搭訕絕對沒有好事。嘴巴上關心你,心底卻在打你口袋裡頭鈔票的主意。前輩諄諄教誨縱然沒錯,但若因此而總拒人於千里之外,或是成天提心吊膽,那麼旅途就少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尤其是在印度。

印度人在鏡頭前總能擺出生動的表情和動作,那股天真流露的氣息,讓每張照片有了絕佳的模特兒,彷彿在印度只要會按快門的,都可以成為人像攝影師。印度人喜歡跟旅人搭話聊天,也許因為貧窮沒法越洋旅行,卻能因為交流神遊收集各國風景而大感滿足。

僅管騙術大觀裡標注的印度人足以讓你氣得牙癢癢,有時不免吃了印度生意人的悶虧,但旅途上總是好人比壞人多,雖然說在印度凡事小心,但切勿鑽牛角尖才能讓旅途保持愉快。畢竟到印度來,誰不拉肚子、不受騙?這些都是道地的印度體驗,就像泰姬陵一樣經典。

印度、英國、科比意

許多人也許知道印度有個泰姬陵,有粉紅、藍、白、金四色城市,但可能鮮少有人知道,印度有濃濃的英國殖民建築,還有一座由現代建築大師科比意畫的城市--香地葛(Chandigarh)。

無論你是建築相關科系的學生,還是對於建築設計有濃厚興趣的旅人,到印度除了走傳統推薦行程,不妨到香地葛來走趟「科比意朝聖之旅」。你會發現除了整齊街廓,每個建築、廣場、學校,小至公車亭,都有濃濃的科比意影子。隨機的垂直水平窗格分割,與柱脫開的混凝土陽台矮牆。不論是否為科比意所設計,這些準則都已寫入這座城市的風格中。有些甚至融入了印度在地風格,一個作品中同時可看科比意的手法,也垂掛著印度歌舞似的跳躍思考。

科比意、仿造的科比意、印度式的科比意,整個城市,就好比一張大師親筆繪製的藍圖,而你,就是跳躍於藍圖上的幸福旅人。

謝謝印度,許我們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在世界各地翻找,恐怕也難以找到有幾個國家有印度這般肚量,可以將土地分享給其他國家。

印度的達蘭薩拉自一九五九年起便是西藏流亡政府的所在地,咖啡店、餐廳、街頭到處都是喇嘛的身影,就如同一般市井生活,只不過市民都穿了紅色制服。而鄰近的曼娜里雖是外國旅人不熟悉的地點,卻是印度人心中的度假聖地,甚至被稱為「印度小瑞士」,許多藏人移民都居住在這裡。

流亡的藏人生活在印度、祈禱在印度,沒有雄偉的建築、沒有寬闊的廣場、沒有細膩的彩繪,這些都遺留在青康藏高原,帶得走的只有自由的精神寶藏以及依舊成列轉動的轉經筒。而隨風飄揚的五色旗與高掛天際的「THANK YOU INDIA 50 YEARS」旗幟,則是為印度獻上的最誠摯感謝與祝福。

享受吧!印度奶茶與Thali

看過《貧民百萬富翁》電影的你,千萬別被那瓶生水蒙混的礦泉水嚇到,而錯過了品嚐印度道地料理的機會。

先從印度奶茶「CHAI」試起,保證讓你從胃暖到心坎裡。再試著從習慣的炒飯、炒麵進步到Chicken Biryani,把飲料從可樂換成Falooda,用湯匙吃的米飯改成用手抓的Chapati;從熟悉的麥香雞堡改吃道地香料味的Mutton Masala,當Thali成為點菜時的萬用辭彙,明白Momo Cafe的Mutton Momo原來是西藏羊肉餃子時,印度飲食文化的豐沛生命力,也將源源不絕地流進到你的身體裡。

----------------------------------------------------------
作者簡介
船橋彰
  台南一中、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魔羯座O型台南人,不吃水餃,擅長做令別人羨慕的事。三十歲離開建築師事務所,旅行成為生活信仰,持續書寫文字風景──平面風景事務所/funabashi.pixnet.net/blog。
  好非主流價值下之亞洲人文風景,並以影像及文字創作重述旅行空間形貌。實驗亞洲旅行信仰倍增計畫,在生活中漸進擴張旅行比重,企圖以旅行維生。曾獲2009第四屆BENQ真善美獎二獎、2010第二屆旅行的意義首獎。現任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兼任講師及自由文字、影像、設計工作者。"

評語:

  ◎我喜歡讀建築人寫的文章,因為他們總能夠在小到一棟建築、大到一座城市的環境中,讀出比一般旅人更多的空間感受;而如果這位建築人的文字又能富有詩意、寫出旅行中細微的觀察與人間的體會,就更難能可貴。船橋彰筆下的印度,就是這麼一個具有詩般魅力的靈性空間,將喧囂、豐富、多彩、味覺,鎖在圓熟的文字中。--工頭堅(資深部落客、國際領隊、雄獅主題旅遊經理)
  ◎倦勤上班族的出走,說出你我的心聲。精彩的攝影,平緩質樸的書寫,不喧囂也不平凡,原來旅途即是生活。──阮慶岳(作家.建築師)
  ◎好久好久以前我曾走過這段經典路線:加爾各達到孟買,但在那個年紀還不懂得記下。這本書細心描繪的旅途風景,又帶我重回一遭如許奇妙國度──張子午(旅人作家)
  ◎每一句都寫到旅人的靈魂裡!!如果你自認擁有旅人魂,那你肯定會愛上這本書。──買買氏(《棄業日記》作者)
  ◎這書中照片的種種風景,有著一雙充滿靈光的眼瞼;而書中文字的謎樣印度,永遠帶著似近若遠的凝視。讀這本書,就像在賈樟柯的電影中,看到如記錄片的詩意,更讓人遊走在如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的想像之間。──龔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