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rtemis(*☻-☻*)

回覆網友---有關『普立茲獎』

2013年03月08日
原本是單單純純分享一篇"特別"的普立茲得獎作品
緣起在昨天及前天日記裡介紹小提琴手--Joshua Bell
普立茲獎與人性實驗---『早餐前的珍珠』

是藉由一個實驗來試探現代人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而做創意新聞。
一位網友根據個人專業的學科,認為這部影片實在不嚴謹,認為這部片沒啥得獎的價值!甚至類比歐巴馬得諾貝爾獎云云,我想是過於嚴重了些。

此片得獎的原因,除了原創性之外,還有它新聞報導的文學式內容,及一份完美的企劃案(ok~也許有人認為不完美),得獎絕非單一因素,它是絕對多數的加乘因素,另外還有評審的主流意識。

任何的國際級(諾貝爾、普立茲...等等)大獎,無論公平與否?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客觀或不公平,甚至會出現有對價的關係被人質疑或討論,但是時之所趨,任何人還是認為得到殊榮即是一生的桂冠,雖千萬人吾往矣~~

無論如何,質疑或追究也不在本人的初衷和分享文裡。
就只是單純的分享~~
不過,網友這個提出質疑還是有其建設性,也一併給有緣網友一個參考了!
******************************************************************
(本人回文)
正面地說,為傳統新聞業製造一條"生機"。...

妳說到部分重點了~
讓人們重拾對書報的閱讀樂趣
傳統企業重塑新聞的"價值"
本來文化產業就是要建構創新元素
給社會一些新的題材和刺激商機
無可厚非!

至於普立茲看重(得獎)哪個部分?
或是兩者之間有無任何關聯?
若真要追根究柢或是死纏爛打
其實不在我分享文的討論範圍

只是單純地告訴閱聽人
"新聞"也是可以這樣被形塑被實驗的
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向
當然,閱聽人也可以大膽質疑它的不夠嚴謹
人文科學和一般醫學和科學雖不能並列論究
但不能否認新聞它的實驗價值!

就只是"純分享"..

而已!

-----------------------------------------------------------------

(網友回覆)
無疑地這個《早餐前的珍珠》是很好的讀書會題材喔! ^^
之前也曾在阿里不達大哥的日記中看過《換個地方,也許你我甚麼都不是》 ,當時只是會去思考是否"鑽石擺在哪裡都一樣會發光發亮?"

看了您的分享文後,更令人好奇新聞業者策劃這項實驗的幕後花絮,以至於可以從一件新聞得獎的前因後果,多面向深入地分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