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rtemis(*☻-☻*)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分享--菁英們,你有冒險的特權,敢嗎?專訪劉安婷

2013年12月10日
公開
52

菁英們,你有冒險的特權,敢嗎?專訪劉安婷 這條很緊湊、很精采的人生道路,要回溯到安婷還在台中女中的時期。 當時,剛從加州高中營隊回來的她,對台灣教育感到不滿、失望,一心一意地想離開這裡,到美國過可以自由發揮的校園生活。 在大學學測及美國入學考試的雙重壓力下,安婷辦到了。 她進了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頓,展開她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涯。 但她不僅僅是待在美國而已。四年大學生活期間,她去了海地、迦納、柬埔寨、法國等地方擔任志工,因為,她心中一直懷有對教育的熱忱。面對孩子們一張又一張的燦爛笑靨,她常自問:擔任短期志工,究竟能為這些缺乏教育資源的孩子做些甚麼呢? 她不停地思考,尋找自己真實的歸屬感,同時,她持續和朋友談論台灣的教育問題。終於,兩條平行線交會了,她毅然決然地辭去在紐約的工作,回到心心念念的台灣,開始她的第一份 NGO 事業—— Teach for Taiwan。 1. 源自於甚麼樣的動力,能讓妳承受同時準備台灣的學測以及國外的考試 (SAT) 的雙重壓力,順利推甄上台大以及國外的大學? 如果想多了解這一部份的話,可以看我的書《學會堅強,我考上普林斯頓》。 高中的壓力很大。記得有天寫聯絡簿時,我邊寫邊哭,覺得自己為什麼要被這樣的系統束縛:每天穿一樣的衣服,用一樣的課本,目標是成為一樣的人。但從來沒人告訴過我們,究竟為何要成為那樣的人。難道,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去了一趟 Stanford 大學的英語營後,我發現,同樣都有課業壓力,美國的高中生卻還能擁有兩倍的精彩生活。個性比較強硬的我,開始覺得我為何不能在台灣過這樣的生活,到底是缺少了甚麼?這不公平! 於是,我決定去美國念大學。一開始大家不是很贊成,有些親戚對我說,大家都要考台大,憑什麼妳跟別人不一樣? 幸好我的父母願意放手,讓十六歲的我去嘗試。他們開了兩個條件: 第一、台灣的學測不能放棄,要達到可以進第一志願的成績。 第二、拿到國外的獎學金,才能支付昂貴的學費。 這兩件事機率加起來幾乎是零。 幸好我的數學不是很好,沒發現機率太低,所以只有拼命唸書,那時我一天幾乎只睡 3、4 小時,同時準備兩個國家的聯考。事後回頭來看,才發現當時竟然承受了這麼大的壓力。也才意識到,自己的當時真的很希望到國外,動機竟然強大到可以克服這些難題。 2.看起來妳是個很有執行力的人,那工作的第一年,對 NGO 有興趣的妳,怎會選擇到顧問業工作? 相較於別人,因為我一路都在 NGO 實習,它反而成了我的安全網,我對於純粹的商業組織、企業反而較有距離感。那時,我在日內瓦的 NGO 上司認為這樣不好,他反而建議我:勇敢踏出去,離開安全網,到營利事業上班。 我心想:嗯(挑眉),很有趣的想法。 我的確不了解商業性組織,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一昧否認跟拒絕,不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嗎?所以回去後,我掙扎了許久,最終決定,把我的未來工作志願通通改成一般的企業公司(大笑)。 在顧問業的這一年,我學會許多實質技巧。比方說,怎麼幫顧客解決問題,如何溝通、談判。 但我始終無法全力投入。 癥結點在於,我看不到這份職業的終點。如果說,顧問業的終極目標是幫顧客賺一大筆錢,我實在很難從中獲得成就感。顧問這份職業,幾乎是畢業時條件最好的工作了,很多美國同學沒有想太清楚就選擇下去。但我一直在想,人們是否過度將「顧問」鍍金了?其實還有許多的工作更值得挑戰。 每份工作適合不一樣的人,用身體構造來譬喻社會分工的話,就是有些人得當頭、有些人則應該去扮演眼睛、手或腳;顧問業這行,其實就是做頭腦,因為都在幕後幫人家策畫,是個比較間接的角色。我不是不愛用腦,只是我更喜歡當手和腳,親自到前線去執行。這麼一來,也許承受的風險比較大,但卻是更適合我。 3. 決心回到 NGO 工作後,為何一度對台灣教育失望的妳,會回來台灣創業? 過去擔任短期志工時,我可能對一個議題有熱情。出隊之前我所做的事前準備,不外乎上網查數據,看紀錄片、和朋友討論。雖然一下飛機就很想做些甚麼,但畢竟是外國人,是陌生人,需要幫助的對象通常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願意接納我,在那之前,我反而成了他們的負擔。 於是,我意識到最大的問題是,很少有外國人願意花足夠的時間,去充分瞭解一項議題。一個議題不僅包括了表面上的問題,還得對社會、社區,周遭環境、前後因果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才算是全面性地瞭解。我非常崇拜的德蕾莎修女,她也是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才能瞭解她所面對的問題在哪,進而帶給當地真正需要的幫助。 我的經驗是,來自國外的志工因為對問題或社會的瞭解程度不一,又牽扯到許多利益團體,想法常常不一致,反而造成場面混亂。在短期志工的服務過程,我發現受益最大的,到頭來其實是志工本身。因為當地團體必須讓我們認識問題、教導我們;到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還要顧及我們的健康,有些時候,反而志工成了被照顧的角色。 再者,對於這些家庭失去功能與信賴,極需幫助的孩子們來說,讓他們面對來來去去的志工,情感上也會造成傷害。因此,我瞭解到,真的在乎他們,就必須要做到超越現有的承諾——願意成為長期投入,並把這當成事業的人。 這是最不流行、看起來最不光鮮亮麗,但至少是我想到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回頭來看自己的角色,雖然我對台灣的教育有些不滿,但無法否認我跟這裡的連結。 談論他國教育時,很難避免地從由外向內的角度檢視;但說到台灣教育,我發現自己對於整個議題的思路完全不同,因為我就是這個教育體制下的成品,我就是自己曾想幫助的人之一。所以,我對台灣教育問題的親密度非常強烈。假如沒有這樣親密感,我認為能解決的問題都是表面或短期的。 繞了世界一圈,我發現,能夠帶領改革運動的,必須是自己國家的年輕人。 4.這些想法,還有妳的經歷,如何讓 Teach for Taiwan 逐漸成型? 在海外偏遠地區擔任教育志工時,我體認到這些偏鄉的孩子們,面臨的教育問題其實更深層:例如家裡無法提供足夠支持,學校缺乏基本的教學環境,有時候甚至連適合的老師都找不著。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讓孩子發揮潛力,有機會去做想做的事。當這個最基本的目標都無法實現時,就無法談更高一層的問題。 所以,Teach for Taiwan 的成立,是要讓台灣年輕人動手解決偏鄉教育問題。我們回歸本質面去探討,我們相信,最大的幫助來自於能夠真心做出承諾,願意長期給予幫助的人。當然,我們也會給予適當的薪酬。 這也是為什麼,Teach for Taiwan 規定至少要擔任兩年的偏鄉教師。 理想上我們希望找到一輩子都願意投身偏鄉教育的人,不過這個承諾太重,大概也很難找到人吧!因此,我們覺得兩年是一個基本的門檻,能夠有意義地與這些孩子建立關係,並做好教育規劃。兩年後,就算不想待在教育界,想轉往商業、政界等,基本上你也對這個議題有相當的了解,可以從你新的身分,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持續關心這項議題。 我們希望參與的人,能夠思考這份工作的挑戰性,不是只覺得自己犧牲兩年去做一件好事。做公益,不該僅止於當志功,更可以當作是一份 Career 思考。Teach for Taiwan 之所以想建立起品牌,一部份是因為我們清楚知道這是一份具有挑戰性與前瞻性的工作,希望台灣大學生畢業後,不要侷限於到大公司當儲備幹部,或是擔心變成 22K 一族。而是能有更廣的視野去思考自己人生的可能性,而在 Teach for Taiwan,你有機會面臨很多以往不曾接觸過的,價值觀的衝擊。 因為組織才剛開始,資源相對不足,除了品牌,還有很多東西更需要建立。然而,做非營利組織,一開始有前人留下來的資源固然好,但資源不足時,反而表示這個問題,從過去就沒有足夠的資源,所以更應該積極投入。 5.你覺得怎樣的人,適合進入 NGO 工作? 要瞭解整個過程中,你能給予的幫助在哪裡。 每個 NGO 組織的需求都不一樣,你的幫助必須能夠呼應你所看見的需求的大小,如此一來,志工也能從這樣的影響中得到滿足感。假設能適應較低的薪水、較不確定的生活環境,並能將他人需求看做比自己的需求還來得重要,那就會很適合這份工作。 另外還要具備一份認知:NGO最終目的是自我終結——當問題被解決了,組織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這跟一般公司企業總是想著越做越大,剛好相反。營利的技巧絕對可以把 NGO 做好,但用營利的心態經營,儘管組織規模會越來越大,但存在的意義就變成「維持組織和擴展業務」,反而遠離了想解決的問題。而當初那份投入 NGO 的感動與初衷,也很可能會在擴大組織的想法中消失。 儘管 NGO 存在的意義是讓自己消失,但是消失不代表什麼都沒有。在這裡工作,要能夠知道自己在過程中,所獲得的回饋是什麼?仔細考量評估,想想自己究竟為了甚麼目的來這?也許是對教育的熱忱,也許是對偏鄉孩子的關懷,甚至是想給自己一個挑戰都可以,然後,去檢視這個組織是否能滿足你的需求。其實就像結婚一樣,男女雙方都要情投意合才行。 呼應需求、有自我終結的決心,一個 NGO 工作者,必須能時時刻刻做到這些。 而真正令我敬佩的,是可以做到 Empathy(同理心) 這個字的人。 從事 NGO 工作,要意識到自己能站在這個位置,正是因為你很幸運,擁有相對豐富的資源。今天並非是你彎下腰去幫助別人,而是設身處地去理解別人的需求,跟對方交換位置,去站在他的立場思考。 讓我痛心的是,有許多自命清高的 NGO,在發展中國家假藉良善的名義,行當王之實。如果說,營利事業有醜陋的一面,那麼這些包裝漂亮的 NGO,裡面卻更為醜陋、更腐敗。所以我很強調同理心。唯有同理心,才能讓你看見受助者的真正需求。 6.從求學到工作,妳都很勇敢地追求自己所愛,有沒有甚麼想分享給年輕人的? 我在日內瓦非營利組織實習時的上司是哈佛畢業的,他覺得很奇怪的一點是,名校畢業的人應該要能勇敢跳出舒適圈才對,因為不管怎麼失敗,你都還有個名校學位。明明是最可以承受風險的人,卻選擇了最安全的路走,這可說浪費資源。 冒險不一定是對的選擇,但犯錯絕對不代表失敗。有時候,就是要在這些狀況下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時刻,或是更能夠幫你認識自我。 所以,我會鼓勵年輕人:放大自己的野心。所謂的野心,不一定得是印象中的華爾街那樣,更重要的,是確認自己工作的價值。在看起來不那麼光鮮亮麗的 NGO 工作中,找到它的前瞻性、挑戰性。一旦確定這是你想要的,就勇敢追求。 【後記】 安婷是一位勇敢追夢的女孩,她的夢跟一般刻板印象的成功很不一樣。 我以為 NGO 的人都是很善良、熱情,但可能就是這樣而已,一部分是我對這個領域不夠了解所造成的。 但安婷不是。 她很堅定,她很果斷,永遠在每個時刻,知道甚麼是最重要的事;我可以想像,一路走來,一定會被很多紛紛擾擾的聲音圍繞著。 成長的路上,有太多的建議,來自家人、朋友、網路,甚至是不用說話,卻最能左右我們的思想的,來自社會的觀感。 從考大學,找工作,到創業,她都有自己的想法。她說她不是整本課本讀完才去考試的人,她總是直接投入,在考試中學習錯誤。一旦有了決心,即使這條路再荒蕪、再崎嶇,她都會拚了命似的往夢想邁進,用她的行動說明一切。 這樣的劉安婷,雖然才 23 歲,已經散發著領袖魅力。 《轉載自網路》

News--李家同:廢指考 我欲哭無淚

2013年12月06日
公開
54

教改討論一直是眾多家長關心的話題,李校長常常的一席話總是讓很多無助的父母擔憂。 《李家同:廢指考 我欲哭無淚》 先說一個小故事: 朋友的女兒老大今年如願以償考取了大直一家知名的服裝設計系,也是她夢中理想的科系。 聽朋友描述,她女兒從國中開始成績差不多中上程度,從小也是琴棋書畫無役不與,極盡栽培孩子各樣興趣和喜好,唯獨成績一直未見十分理想的狀態,沒想到從高中開始,發現自己竟對設計這一科有莫大興趣,到了高二高三時,就十分確定日後所學必須要和這一行有關,於是很積極的準備應考和勤學畫畫。反觀她的二女兒,自小成績都相當優異,學習上皆自動自發,一旦發現成績落後,必定想辦法補強,父母根本不用擔太多心。 不過,近日聽朋友敘述,現在老大反而沒讓她太操心了,才開學沒多久,就發現這一所學校的好,能考進來的學生,每一個幾乎都是創意奇才、明日之星,校方提供讓人想像不到的教育資源和往後就業或升學的管道。從一開學,父母親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學到些甚麼?往後的方向?進修的可能? 學校常常和知名的服裝設計公司合作,讓學生們熟悉整個產學模式、如何經營品牌的專業知識、計算成本和支出、工廠織衣的技術和材質的挑選....已經有許多畢業的學生走創業之路,其風格都具有設計師級水準。 大家耳熟能詳的國際級大師-吳季剛,更是該校的服裝顧問和配合的專家。無論在學術上或是實用上,都能滿足學子的求知欲望。無怪乎,該校的設計系每一年都讓很多優秀的學生放棄名義上更好的大學,紛紛投入這塊肥沃的土壤經營吸收更好的能量。 我在朋友的FB上偶爾發現她女兒的創意作品,令人驚艷哪~~~並且從孩子自信的臉上看到充滿光明的未來! 這也剛好回應我在討論版的想法。大學畢竟不是義務性教育,廢除指考勢在必行!讓真正想在大學求學的孩子繼續讀書,適性揚才則是到了升大學才要開始的吧! 它跟十二年國教的情形又不太一樣。每一所大學原本就有其不同特色和領域專長,未來大學的走向只會汰弱留強,後端學校勢必面臨併校或滅校可能,讓質優的學府留給真正想研究學術的人繼續耕耘,而非讓你玩四年! (隨意的見解,沒甚麼太深入著墨,如果閣下有更好意見,歡迎不吝指教!!)

10種堅果益處多

2013年12月04日
公開
58

★1.板栗栗子對輔助治療腎虛有益,故又稱“腎之果”。 ■作用與禁忌:由於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患者也可適量品嚐。 但栗子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最好在兩餐之間把栗子當成零食,或做在飯菜裡吃,而不是飯後大量吃,以免攝入過多的熱量,不利於保持體重。新鮮栗子容易發霉變質,吃了發霉的栗子會引起中毒,所以,變質的栗子不能吃。 ★2.核桃核桃堪稱抗氧化之“王”。 ■作用與禁忌:美國飲食協會建議人們,每週最好吃兩三次核桃,尤其中老年人和絕經期婦女,因為核桃中所含的精氨酸、油酸、抗氧化物質等對保護心血管,預防冠心病、中風、老年癡呆等是頗有裨益的。 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否則會影響消化。有的人喜歡將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剝掉,這樣會損失一部分營養,所以,不要剝掉這層皮。 ★3.葵花子保護血管彈性。是瓜子中的佼佼者,營養相當豐富。 ■作用與禁忌:每天吃一把葵花子,就能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E。葵花子所含的蛋白質可與各種肉類媲美,特別是含有製造精液不可缺少的精氨酸。常嗑食葵花子對預防冠心病、中風、降低血壓、保護血管彈性有一定作用。醫學家認為,葵花子能治失眠,增強記憶力,對預防癌症、高血壓和神經衰弱有一定作用。 ★4.開心果可謂心臟之友。 ■作用與禁忌:主要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所以開心果不像其他堅果容易酸敗,可降低膽固醇含量,減少心臟病。 一次吃10粒開心果相當於吃了1.5克單不飽和脂肪酸。貯藏時間太久的開心果不宜再食用。開心果有很高的熱量,並且含有較多的脂肪,凡是怕胖的人、血脂高的人應該少吃。 ★5.甜杏仁調節胰島素與血糖水平的作用。 ■作用與禁忌:含有50%的脂肪、25%的蛋白質、10%的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E和鈣、鎂、硼、鉀等元素。常食杏仁的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生的機率要比不食者減少50%。杏仁有調節胰島素與血糖水平的作用,也是糖耐量低減與糖尿病的食療品之一。杏仁富含的硼與鈣質,對預防更年期婦女骨質疏鬆也有一定益處。 ★6.榛子榛子營養豐富,人體所需的八種氨基酸樣樣俱全,其含量遠遠高過核桃。 ■作用與禁忌:榛子中鈣、磷、鐵含量也高於其他堅果。由於其營養豐富,味道甘美,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作為珍果,榛子性平味甘,有補氣、健脾、止瀉、明目、驅蟲等功效。 ★7.南瓜子具有殺蟲和治療前列腺疾病的功效。 ■作用與禁忌:美國的研究發現,每天吃50克左右南瓜子,可較有效防止前列腺疾病和前列腺癌。南瓜子含有豐富的泛酸,泛酸可以緩解靜止性心絞痛,並具有降壓作用。 但也要注意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曾有食用南瓜子過量而導致頭暈的報導。最適合高血壓病人食用,胃熱病人宜少食,否則會感到脘腹脹悶。 ★8.花生花生富含優質的蛋白質和脂肪及多種微量營養素。 ■作用與禁忌:在調整人們,特別是孩子營養平衡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新近科學家發現,花生中含有大量精氨酸及白藜蘆醇,前者有潛在抗結核作用,後者能抑制癌細胞浸潤與擴散,因此是結核病人及腫瘤患者頗佳的食療品。 但花生衣有增加血小板數量、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故高黏血症者宜去皮食用。花生消化吸收率較低,過量食用會加重胃腸負擔,需引起注意。 ★9.松子 被譽為“長壽果”。 ■作用與禁忌:松子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所含脂肪大部分為亞油酸、亞麻酸等有益於健康的必需脂肪酸,鈣、磷、鐵等含量也很豐富,常吃可滋補強身。 存放時間長會產生哈喇味,不宜食用。膽功能不良者應慎食。 ★10.腰果腰果中的脂肪含量佔47%、蛋白質為22%。 ■作用與禁忌:與其他堅果相比,腰果中對人體不利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要稍高一些,占到20%左右。因此,應避免吃得太多。 此外,腰果含有多種過敏原,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一定的過敏反應。因此,第一次吃腰果的人,最好不要多吃,可先吃一兩粒後停十幾分鐘,如果不出現過敏反應再吃。 ❤ ~健康資訊和大家分享~祝大家神清氣爽,健康滿分~ ❤

孩子的未來不能憑藉過去的「成功典範」(轉載)

2013年12月03日
公開
49

孩子的未來不能憑藉過去的「成功典範」(轉載) 現今的台灣教育(老師與父母親),大多還是停留在「跟隨型」的教育觀念-跟著過去與現在所謂的「成功典範」在學習。學習前人、成功典範的優點並不是不對,可是一味的跟隨,卻忘了教育的未來性與發展性,就容易形成教育停滯不前的現象,無法跟上時代的脈動。 我在「培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文章中(見www.mi-kmi.com ),提出了「社會與能力發展結構」的概念,下面的層次結構(因此處不能呈現圖形,詳細結構圖請見kmi網站教育專欄),是延伸上次發展階段所對應的職業工作發展進程。 顧問型 技術型 基本行政型 體力勞動型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未來有比較好的職業領域或工作模式,現在所教育孩子的內容與準備的方向就必須有所改變,而不是一味的只照以前的路來走。一般的跟隨式教育,會教出至少落後一個發展層次的未來機會,為了孩子未來著想與預備,老師與父母親們需要有所警覺。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為了適應工商業國家所形成的學習結構。傳統的工商業時代,工廠需要一群同模子製造出來的優秀員工,因為他不需要太有創意,他需要的是照章執行(體力勞動、基本行政型)。 作家黃春明有一個很貼切的例子來說明傳統教育:他形容傳統教育就好像「輸送帶」一般,各級老師就如同輸送帶兩旁的工人,學生就是等待組裝的基座。基座經過不同的工人處,就被組裝上固定的元件,所有經過這個輸送帶的基座,就會被組上相同的元件,最後經過品管人員的Q.C.檢驗後就完成了完整的商品。產品銷售時為了品牌區分,於是貼上了「T大牌」、「青大牌」、「F大牌」…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只能幫助孩子達到第二與第三階層之間,並不能把孩子推到最高層次。當中國大陸即將進入「創意中國」階段,而我們(台灣)即將跳離「開發中國家」的層級,進入進步國家行列時,所有的父母與老師一定要張大雙眼,讓自己的頭腦清醒。為了不要害到孩子,不要再只用過去的教育方式來教我們的孩子,因為他們跟我們生活的世代是完全不同的。 教育的本質與目的是要改變過去與改變未來,讓原本在較低層級的人,會透過教育的幫助與提昇,有機會進階到較上層的領域。我們想培養孩子成為未來的人才,並不是只著眼於賺錢、事業,也包括希望孩子能擁有正確判斷事物與學習新知的能力,並能運用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別人、幫助社會。 培養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是所有老師與父母親的責任。我們先領悟到了,所以透過各種媒介 - 文章、網路、教材、教具、教師研習、親子講座……等來宣導與協助老師與父母親。這是我們的使命與熱情所在,希望大家能一起為孩子的未來盡一份心力,讓孩子的未來真的是充滿了七彩炫麗的生命色彩。 傳統的成功典範與軌道已經消失了!繼之而起的將是能預備未來的新教育觀。我們的孩子需要的是未來式的教育方針與能力養成,不要繼續再一味的依詢傳統成功典範來訓練出一批批落後一個層次的過去人才。我們不要再沿用過去的成功典範!老師與父母的教育觀念需要新典範!

轉貼--台灣智育掛帥 有能力的孩子選擇出走

2013年12月02日
公開
50

【想飛的十五歲】台灣智育掛帥 有能力的孩子選擇出走 儘管台灣即將進入12年國教時代,但是傳統「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卻沒有太大的改變。這讓許多不善於唸書,但是在其他方面表現優異的孩子,很難發光發熱。這也迫使經濟能力足夠的家長,紛紛思考,把孩子送出國,離開台灣的教育體制。TVBS與天下雜誌合作,製播的「想飛的15歲」系列報導,今天要帶您看兩個選擇出走的孩子的故事。12年國教即將上路,智育獨尊的天空,還看不出有改變的跡象,有一群孩子,他們的專長並非唸書,是這片天空當中的孤星,但幸運的是他們有能力出走,父母親幫他們鋪設了一條,到國外學習的路。李其叡是知名作家,楊照的女兒,5歲就開始練琴,在鋼琴大賽中奪得過無數次,全國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兩年前還順利考上,國內首屈一指的國中音樂班。其叡的同學,個個都是音樂資優,但他們在學校,仍得應付琳琅滿目的學科考試。記者:「妳會擔心9年級,壓力更大嗎?」李其叡:「會,因為我已經看到他們,他們現在都在排,暑假也有暑期輔導,吼,會有很多的複習測驗,我想那個複習測驗,應該就是全校要排名。」 作家楊照:「台灣整個教育,最嚴重的一件事情,是我們社會老是想要教全才,這個孩子你要教他,在音樂這個領域上面,有任何一點點的成就,但你又不願意放棄他的數學,他的國文,他的所有的一切,我不知道我們能怎麼做,最後就準備著,讓它變成一個平庸的,每一樣東西都會的庸才。」九年級孩子的父母,領受過一試定終身的殘酷,新世代的父母,已經開始懂得讓孩子主動探索,尋找合適的舞台。林伯叡是私立復興國中的學生,他的父親是一位建築師,從伯叡2歲開始,父母就帶著他旅行,到目前伯叡已經,遊歷10個國家,見識到不同於台灣教育制度的多元。林伯叡:「之前去瑞士的時候,聊天的時候就講到,他們3、4點就可以放學,除了課業上面,也會讓我們參加很多課業以外活動,不會一直悶在考試的氣氛裡面,那個環境跟氣氛,是比較放鬆的。」反對教條,渴望國外活潑多元的學習環境,伯叡媽媽還找來有經驗的老師,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一堂地質考察課,讓孩子從實地接觸觀察,學習活的知識,伯叡自己也苦練大提琴,到醫院義演。林伯叡:「這樣的表演,讓我學音樂更有意義,就是學了大提琴之後,可以向大家表演,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當別人停下來觀賞的時候,你獲得的成就感會很開心。」 不過李其叡跟林伯叡,在12年國教正式上路的關鍵時刻,最後都選擇離開台灣的教育體制,李其叡決定提早1年,飛離台灣,遠赴德國漢諾威音學院追夢。李其叡:「如果可以的話,當然還是要唸書,但是不要那麼緊,讓我們可以有比較多時間好好練琴、專心練琴。」林伯叡則決定不拼建中,轉到復興國中雙語部,希望3年後出國留學。林伯叡:「目前我就是…,不會去考會考特招,那方面的升學方式,就要朝國外,像是美國大學的方向去努力,理想想要上的大學,是麻省理工學院。」讓孩子探索勇敢做自己,是大人們的願望,離開12年國教的體制,是一種選擇,但絕大多數的孩子,沒有這樣的選擇機會,只能留在體制內,面對與適應新制度,繼續戰鬥。 作者: TVBS – 2013年11月27日

恐怖的一氧化二氫

2013年11月29日
公開
60

轉貼網路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 一氧化二氫(DHMO、Dihydrogen Monoxide),這個化合物危險至極,因為: 又名氫氧酸,是酸雨的主要組成部分。 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 氣體狀態下可引起嚴重的燒灼傷。 是土石流的主要原因。 加速許多金屬的氧化過程。 使電器陷入癱瘓狀態。 降低電器開關的可靠性。 吸入少許即造成生命危險。 固態下長期接觸會傷害身體組織。 已在晚期惡性腫瘤中發現... 而且常用於: 工業溶劑及冷卻劑。 原子能發電。 製造泡沫塑料。 控制火力。 動物試驗。 噴灑農藥(而被噴灑過的蔬菜和水果在多次清洗後也難以消除)。 日常生活食品製造... 工廠大量排放一氧化二氫到河川與海洋中,而政府卻坐視不管,令一氧化二氫污染水體,罪大惡極∼∼∼   看了以上的罪狀之後,是否覺得一氧化二氫應該被禁止使用呢? 在你向環保局告發一氧化二氫的危害之前,請先拿出紙筆來... 氧原子的元素符號是什麼呢?噢∼很好∼是「O」! 氫原子的元素符號是什麼呢?噢!沒忘記真是太好了,是「H」! 一氧,就是一個O;二氫,就是兩個H..... 很眼熟的符號哩...OH2...H20... 那不就是水嗎! 搞了半天一氧化二氫竟然是水....(’囗‘) 而且你還可以發現上述的「害處」除了「危險至極」是假的以外通通都很符合水的性質,而這也就是鹿鼎紀主角韋小寶的撒謊技術「九分是真,關鍵處通通虎爛」。 這種說辭源自四個年輕人,他們在1997年美國賓西凡尼亞州匹茲堡散發「一氧化二氫」有害的傳單,竟然造成恐慌,而且還騙了不少人... 甚至出現了網站: http://www.dhmo.org/ 「一氧化二氫」不過是化學的初階笑話,真正用一下腦袋的人都能輕易發現其惡搞,但是世界上卻還有更多類似的謊言,有些是刻意製造的,有些只是開玩笑卻不小心散播開去的,無論原始型態是什麼,這類包著科學外皮的惡搞都存在於人間。 例如高壓電和電磁波會致癌就是一種雖然已經證明「查無實據」卻仍然為人所篤信的例子.

牛奶駭人???

2013年11月26日
公開
69

繼油品後,和諸多市售食品出現檢測未過的疑慮,這場食安風暴,一而再再而三連環爆!短時間,人心恐難安定,衛福部現在正嚴陣以待。不過我相信,這反而對大眾來說是件好事.... 在討論版也出現呈現兩極化的標題,有支持者(商周報導),也有反對者(媒體誤導)。 閒聊區--強烈要求台灣媒體對爆料負責!!!氣!!! 閒聊區--牛乳:請大家支持商周,不要去買還有疑慮的鮮乳! 請先參考: 1.《商周》牛奶駭人解讀:原始檢驗者陳良宇v.s.師大化學吳家誠 2.衛福部要求《商周》補件,吳家誠:《商周》非惡意,但檢驗報告可信度低 3.書--牛奶,謊言與內幕 任何新聞事件,我總會習慣看個兩三份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來補足對於專業的無知。這次牛奶事件,我也不意外,食品種類那麼多,下一個會出包的食品不知又是哪一樁? 可能我從小就愛喝牛奶,甚至每天都當水來喝。自從幾年前發現奶精是化學添加物,從此喝咖啡只加鮮奶,不加奶精或白糖了(除非是黑糖或貳砂)。但是朋友有勸告牛奶不宜喝太多,所以目前也只有喝咖啡時,當作意思一下添加鮮奶,中和一下咖啡苦味。小孩子的早餐,或多或少加一些鮮奶配麥片,說實話,早餐少了牛奶的風味,真的不像早餐了耶~XD 討論區回覆: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42679/ 在氣憤之餘,請看看這一篇較為公允的報導! 媒體是有骨牌效應的 越聳動、越勁爆、就會締造更好的銷售率 食問題關係者大,藉著連環爆的影響 反而對大眾是好事! 現在的媒體令人失望,這與財團和廣告業主的魚水生態息息相關 有理想的媒體人在這個圈子活不下去 而閱聽人慢慢習慣腥羶色的辛辣報導 所以說呢? 我們還是要多多鼓勵像公視、原視、客語這類電視台繼續生存下去啦! 市售的牛奶還能不能喝?我是照喝啦! 不過以一個新聞的專業角度來看 「商周」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就是提供的資料報告不夠全面客觀 因為媒體是有第四權的功能,是有義務教育大眾之責,何況是這麼大的媒體呢? 個人並非反媒體 祇是覺得社會大眾普遍不多加思考、也不多作功課 祇憑媒體片面之詞以訛傳訛,搞得人心不安! 節錄一小段新聞學的內容供參! 「社會大眾對社會新聞的適當性及功能性,爭議亦多。歸納之,有如下數點討論或爭議: 1.報刊是否過分強調犯罪和色情新聞? 2.犯罪新聞的報導,是否直接或間接帶壞社會風氣? 3.不管是以往的「事件取向」,抑或近年流行的「主題取向」,犯罪和色情新聞的處理,是否為所欲為? 4.社會新聞的採訪和社會新聞記者操守,是否值得質疑? 5.社會新聞通常涉及社會黑暗面或個人壞事 (WrongDoing),故在 「道聽塗說」、「繪聲繪影」和「加油添醋」之餘,甚或法律或「4業」考慮之下,經常以「據悉」、「據了解」或籠統地指出」等為訊源,誠信度不足。故而二十世紀中頁所衍生的「自由而負責」的報業倫理,大部分皆係針對社會新聞而發,可見識者對社會新聞的「覆舟載舟」的功能,充滿戒慎恐懼之情。」

News--代課老師沒教師證? 家長質疑 - 教職師資 -

2013年11月25日
公開
61

代課老師沒教師證? 家長質疑 2013/11/23 【聯合報╱記者余佳穎�樹林報導】 李媽媽的小孩就讀國中一年級,這學期到現在國文老師已經換第2個,「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考試怎麼辦?」後來發現,原來孩子班上的老師是沒有教師證的代課老師,因此找上民代陳情。 李媽媽說,12年國教正式來臨,平常成績攸關升學,「學校這樣亂搞,才2個月就換老師,成績怎麼會好?」 由於擔心少子化減班效應會有超額教師,教育局不聘足額學校教師,加上101學年度開始實施課稅配套、老師減課務等,導致教師人數與授課堂數有落差。教師不足,學校只好任用代理代課老師,甚至聘用大學畢業生授課。市議員陳世榮表示,依據教育部規定,各校未聘足正式教師比例不應超過全校教師員額編制數5%,但據統計,新北市國中有8成的學校超過,其中近5成的教師都是沒有教師證的代課老師,「希望各學校停止聘任無教師證的代理代課老師,以確保教育品質。」 教育局中等教育科長王泓翔澄清,教育局規定,鐘點教師以領有合格教師證為優先,三招都聘不到,才可以聘無教師證的大學畢業生,加上有學校聘用童軍、藝文等業界教師,也有可能沒有教師證,才會產生無照師資多的現象。 至於有些鐘點老師不夠專業,王泓翔說,教育局會定期開課做培訓,依教師法輔導,如教師教學狀況仍不佳,也有淘汰解聘機制,盡量不影響學生受教權益。

News--學者建議:小學師加註數理專長

2013年11月25日
公開
59

學者建議:小學師加註數理專長 2013/11/15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國小的數理教育快垮了!」台師大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處主任林陳涌昨指出,以往國小教師檢定都只考死背的文科,刷掉很多理工科考生,連帶拖累了台灣的國小數理教育。明年起教檢增加情境題、國小教師檢定加考數學,的確是較進步的作法。 林陳涌說,目前教檢只考四科筆試,分別是國文、教育原理與制度、發展與輔導、課程與教學,都是偏重死背的文科,由於不考數學與專長學科,導致理工科考生的平均教檢通過率明顯低於文科生,連教師證都拿不到。 林陳涌指出,文科生當上老師後,很多人不會教比較難的小五、小六數學及自然,連帶拖垮小學生數理能力。林陳涌認為,不只教檢要加考數學,教育部還應推動小學老師加註數學、自然等專長,小學高年級文、理分科教學,文科老師只教國語、社會,理科老師教數學、自然。 國小代理教師黃宗賢表示,許多師範、教育大學的學生,高中讀文組,數學較弱,現必修數學課,未來教檢加考數學,教起來較得心應手;但對沒修過數學的教檢重考生,恐怕較不利。 黃宗賢說,目前國小教檢雖不考數學,但甄選國小教師時,很多學校不但考數學,甚至考大學程度的微積分,這根本沒必要,文科生很吃虧;盼教育部信守承諾,教檢數學只考國中小程度。

網友回覆

2013年11月22日
公開
69

近日跟諸多朋友聚會時 皆不約而同提到有關同志議題和多元成家話題 實在有些厭煩了 厭煩的不是討論內容 而是似是而非的法條和背後的有心人士運作 唉?∼我們的富國利民政策呢? 應該比什麼多元更重要吧! ---------------------------------------------------------------------------------- 2013-11-15 17:24 您在 ooo留言 您用的姓名(暱稱):阿緹蜜絲 感謝妳用心分享的這兩篇.... 早上也是跟幾位老師談到這方面的問題 心情頗為沉重~~~ 原本我是單純認同同志也有追求愛情和婚姻的權利 因為我的好朋友和同學深陷其中,痛苦萬分.... 基於人道立場,我願意在任何可能的地方為他們發聲。 那個甚麼多元成家也跑來攪局? 目前的氣氛不對了~ 原本落實中小學的性教育課程慢慢變質了,教育部印了一本給教師教學資源用的手冊,教導孩童墮胎是合理合法的選擇,不懂這是在考驗老師還是考驗學生阿? 如果是有心人士利用這次的同志話題打混仗,真的是模糊焦點!也非常可惡! 他的回覆: 其實這樣不適合的性平等教材會發放給教師參考 背後有一個團體已經暗中運作很久了 背後隱藏的是"性解放"思想 這團體在立法院有一定的勢力 以致於讓這樣不合宜的教材 或這次的"同性婚姻 多元成家"法案悄悄地通過一讀,很多民眾都搞不清楚狀況被蒙在鼓裡(我周邊也有朋友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很多人把焦點模糊到同性戀身上 但朋友認識的同志朋友也不贊同"多元成家"的方案 通過一讀的內容也不代表所有同志的心聲 教會所能做的是更多包容關心同性戀者的需要 而非去定罪 也為國家合一禱告 讓台灣能有聖潔的婚姻價值觀 這樣我們下一代才能活在神祝福中 2013-11-15 16:49 您在 oooo 的留言 您用的姓名(暱稱):阿緹蜜絲 現在的社會氛圍很詭異... 多元成家法案即將用包覆式跟著同志法案綁在一起,一讀通過了~另外,我近年聽了不少國中小老師在教師性平研習會上,主講人不斷宣導開放式性教育,例如:教導孩子如何追求性高潮?如何享受性愉悅?.....@@ 連我這個自認觀念很開放的人都覺得嚴重不妥了,是我變古板了嗎?還是風氣變了? 還好我早已從學校性平會卸職了,不然我遲早會變成恐龍家長! XD 他的回覆: 主講人不斷宣導開放式性教育,例如:教導孩子如何追求性高潮?如何享受性愉悅?.... >>>>>>>>>>>>>>>>>>>>>>>>>>>>>>>>>>>>>>>>>>>>>>>>>> 是呀 在研習當場的我 也很傻眼 我覺得以中小學學生的生心理年齡 那都不該是性平教育的重點 如果那些內容用在我的孩子身上 瓶子可能會是第一個被嚇暈的 我可能是第一個去陳情抗議的 來得不是時候的知識 是暴力!! 回覆時間:2013-11-15 17:32:25 2013-11-20 15:25 您在 oooo 的留言 您用的姓名(暱稱):阿緹蜜絲 依我的個性 在那場性平會上,我會毫不客氣問那位講師: "請問,你當過母親嗎?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無數性伴侶? "再告訴她,沒關係,全程要使用保險套喔! 若是不小心懷孕了.... "沒關係,墮胎是合法合理的選擇!" XD 他的回覆: 那個講師是校內的專輔老師 不好意思砸同事的場啦 不過 當她說了以下這段話後 我就把她的話當屁 沒在聽了 她說 "導師是卑微的 如果你問我願意去當導師否 我一定火速告訴你 我不願意" 她甚至在會場直接表明她對個案都是虛情假意 很多時候也只是因為基於工作 所以必須將個案的話聽完 我不認為這樣的話應該停在我的心上太久 這樣的專輔老師 她的演講 我當笑話聽 回覆時間:2013-11-20 15:40:57 2013-11-20 15:13 您在 oooo的留言 您用的姓名(暱稱):阿緹蜜絲 我也來說明一下目前的性平會好了~ 自2011-2013年,他們確實做了許多努力,最為顯著的是校園性暴力、性騷擾、性侵害...等,他們提供快速有效的介入處理(我曾經參與一場校園風暴,跟教育單位裡面幾位性平老師有過接觸),對於性平法案中的處分案例十分嚴格,有性騷擾事由,幾乎用嚴法處置,一則以喜。 但是說到他們的組織成員,如同所知的婦運團體、同志團體等等,他們也積極在教師研習上鼓吹性知識(?) 重要的是,這些所謂的"講師",幾乎是不婚或是未婚的女性,我真不她們如何說服這些為人母的觀念?一則以憂啊~ 現在在台灣的女權主義(女權運動),我覺得過頭了~去看看何春蘂寫些甚麼吧!!女性的性自主權,不是今天我想跟A女,明天就可以跟B男的...大學女生也不是每個都頭腦清楚吧?!那...國高中生呢? 更何況,校園老師有男有女,我真不知遇到有孌童症的男老師,是否可以把這本"教師性教育手冊"奉為教學圭臬?? 今天話說重了,還請包涵啦!! ^^ 他的回覆: 重要的是,這些所謂的"講師",幾乎是不婚或是未婚的女性,我真不她們如何說服這些為人母的觀念?一則以憂啊~ ........................................................ 我也覺得這個問題很大 我擔心的倒不是她們如何說服這群為人母的老師們 我擔心的是 他們看待教育的角度和這群為人母的老師們落差極大 是不是個母親 在看待孩子的教育方向上 有極大的落差 學院派的人 很難想像實務經驗裡 孩子真正的狀況和需要 讓為人母的我 十足擔憂 現在在台灣的女權主義(女權運動),我覺得過頭了 ......................................... 點頭如搗蒜中 回覆時間:2013-11-20 15:32:23

轉貼--周明文醫師(教授性教育課程)

2013年11月18日
公開
50

轉貼一篇,以前在當學校性平會委員時,我們邀請一位專門在北市新北市學校,教授性教育知識課程的專業醫師--周明文。 他特別強調:學校的老師大多數無法也無能力教授孩子性知識,教育性知識也是有其專門領域的。尤其從國小孩童更要循序漸進且按部就班告訴他們何謂性器官名稱?何謂性交?小寶寶是如何到來的? 註:我就不懂?教育部發給各學校老師人手一本"性知識"手冊,請問:是要教育老師?還是學生啊??? -------------------------------------------------------------- 壹)教"性教育"緣起 朋友好奇地問我:「你當醫師,非常地忙碌,怎麼有時間教性教育呢?」言下之意,頗有大材小用,不務正業的感慨。 記得我的青春期,正是雲州大儒俠叱吒風雲的時候。在那個時代,根本没有性教育。健康教育第十四章,老師只是劃劃重點而已。私下看了好幾回,總不免臉紅心跳。或許那是個較單純的年代,或許從小就是乖乖牌,也或許運氣比較好,我的成長過程,一路走來,倒也安然無事。但有時,也會為了一些疑惑,傷透了腦筋。求助於同儕,得到的答案又令我疑信相參。於是心中不禁浮起了一個大問號? 為什麼這些重要的知識,學校不教呢? 當時的我就立下了一個心願,將來若有機會,我一定要推廣性教育,免得青少年們像我一樣的迷惘,一樣的徬徨無助。 歲月飛逝,我成了醫生,為人夫,為人父。轉眼間,女兒就快要進入青春期。當年的心願,並未忘懷。但性教育要怎麼教,卻渺無頭緒。買了許多書來研究,依舊是不得要領。而且時隔數十年,目前學校的性教育是否已大有進步,而無須我庸人自擾? 正在大惑不解之際,突然發現了杏陵醫學基金會的存在。它是個以推廣性教育為主的民間團體,而且正要開辦「輔導專線/性教育講師培訓初階課程」。當下二話不說,立即報名,從此一腳踏入了性教育的領域。 貳) 學校性教育的現況 修完了初階課程後,我又參加了第二階的課程。此外又加入了台灣性教育協會,參加相關的研習,以收集更多的資料。同時也對目前台灣性教育的現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來時隔數十年,台灣學校的性教育仍舊無法步上正軌,因為: 一) 在升學掛帥的台灣教育界,性教育是不被重視的。 二) 學校裡,合格的性教育老師不多。也就是說,很多教性教育的老師,並没有受過完整的訓練。 三) 學校的性教育,較偏重於生理知識,兩性平等,以及性的黑暗面,如性侵及性騷擾。比較少觸及性的光明面,性價值觀的建立,以及青春期乃至戀愛中,各種情境的應對進退之道。所以學校教的性教育是不夠的,不完整的。 四) 學校是大班教學,只有單向傳輸,無法討論互動,學習效果較差。 五) 社會上的色情資訊,到處泛濫,無孔不入。學校教得太晚,太少,無法取得先入為主的優勢。 參) 家庭性教育的現況 那麼家庭性教育是否可以補學校性教育的不足?答案是否定的。比起學校的性教育,家庭性教育更是乏善可陳。根據師範大學衛教所一篇博士論文的資料,青春期孩子主動找父母談「性」的比例極低。有91.3%不曾和父親談過,有64.5%不曾和母親談過。而父母主動找孩子談性比例也不高。有82.6%的家長坦言害怕和孩子談性,而52.9%的家長坦言不知如何啟齒。所以家庭性教育的現況,更是慘不忍睹。 肆) 自求多福的青少年 所以在前述的環境下,青少年遇到情愛的問題,只能自求多福。他們唯有求助於同儕,網路,甚至於A 片 及 A 漫。收集到一些良莠不齊的資訊,再用直覺作取捨,從而建立自己的性價值觀,作為情愛世界中應對進退的參考。難怪有些青少年稍有不慎,即可能鑄成大錯。而袖手旁觀的父母,除了祈求上天外,卻往往愛莫能助。但現在您有另一個選擇,就是讓您的子女參加周醫師教育課程。 伍) 周醫師性教育課程 為了完成當年的心願,為了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兒女,為了年齡相若的青少年,我終於排除萬難,開辦了第一期的性教育課程。歷經一年的努力,也在上學期順利地結束。總共有十來位的學生參加了第一期的課程,我的女兒也在其中。 上課時,除了內容講解外,我們會穿插討論,角色扮演,及情境演練,遊戲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我相信經過上述課程的洗禮,同學們對於成人複雜的情慾世界,已有基本的認識。日後若能好自為之,則不但不會輕易犯錯,更能夠從容自在,追求人生的幸福。 陸) 展望 像我這樣私塾般地教授性教育,每次十來個學生,上十多堂課,影響力畢竟是有限。充其量只是自力救濟,有點像愚公移山。上完課後,還是得靠父母在小朋友,繼續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所以我的課程很希望親子同上,進而開啓親子間討論性問題的契機,將來小孩子若有這方面的問題,才會向父母請教或求救。而父母多年的人生智慧,也得以傳給子女。未來,如果各級學校的正規教育,能注重升學以外的重要知識,如品德教育及完整的性教育,那才是國家之幸,學子之福。

轉貼--李濠仲:挪威幼稚園裡的同性戀教育

2013年11月11日
公開
57

挪威新科閣員上任之初,首要面對的是各界對他們大翻舊帳,少數幾位還被列為「爭議部長」,例如挪威兒童、平等暨社會包容部(Barne-,Likestillings-OgInkluderingsdepartementet)部長霍娜(Solveig Horne)即是榜上有名,2010年她曾在個人的Twitter上留下一段文字:「我不知道讓幼稚園兒童閱讀有關同性戀內容的童話故事,是不是十分正確的事?」挪威同性戀團體認為霍娜當年的言論有歧視意味,今天如何勝任以反歧視為職志的部會首長?因此要求她得先為這句話道歉。 霍娜的發言起因2009年,歷經長年激辯的同性戀婚姻問題,終於在挪威取得合法地位,法律且允許男男婚姻申請領養小孩,女女婚姻則可借精生子,挪威兒童、平等暨社會包容部未雨綢繆,希望早一步透過學校教育,讓挪威人從小就能理解人與人之間性別認同的多樣性,縱使同儕中有朋友出身同性戀家庭,也不該對他們投以異樣眼光。 挪威政界、學界認為,若要去除整個社會對同性戀者及其子女的歧視,不讓既有男女婚姻組合獨佔社會道德觀,便有必要讓小朋友從幼稚園階段就開始學習以平常心看待同性戀關係。在此之前,挪威校園裡同性戀家庭子女遭到欺凌的事件已時有所聞,甚至導致許多同性戀父母在無法承受外界干擾下,放棄了自己領養的孩子,2009年挪威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是反歧視陣營的一大勝利,當地同性戀者總算撥雲見日,緊接而來,就是超過上千本不以既有性別關係為素材的童話故事,相繼傳入挪威各地幼稚園.霍娜當時在Twitter上所言,正是對此發展表示個人深感疑惑。 挪威幼稚園裡反片面性別模式(男女之戀)的學童讀物,包括一本名為《國王與國王與家庭》的荷蘭翻譯童書,故事內容講述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國家的王后準備退休,於是煞費苦心替自己兒子安排和其他國家的公主相親,偏偏王子沒一個看上眼,最終坦誠自己其實已愛上了其中一位公主的弟弟,王后只好成全所愛,讓兩位王子結婚,日後並由他們一起治理國家,皆稱國王,結局完全跳脫「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此類制式結局。 保守的反同性戀陣營當然不贊成這類童書在幼稚園裡流傳,他們深信學校教育的責任應該是「導正」同性戀者,讓他們重返異性戀的世界,況且任何一個孩子,都該擁有一名父親和一名母親的權利,最根本的顧慮,無非擔心將同性戀堂而皇之搬上枱面,會對挪威傳統核心家庭造成衝擊。 結果是支持同性戀權利的一方獲得更大的社會共鳴,不少家長紛紛發言肯定《國王與國王與家庭》這本童話故事實則用心良苦,因為儘管「王子+公主」是較為常見的組合,但故事的鋪陳卻提醒了小朋友,就算同性戀是少數,但少數者也有少數者應得的人權。 《國王與國王與家庭》2004年翻譯成英文版,在美國發行時,一度被指為離經叛道,挪威人倒是選擇了不同眼光欣賞,何況其他童話故事即使符合傳統兩性互動,卻也不乏負面人性的劇情,例如多數挪威小朋友都知道綽爾(Troll:挪威民間傳說中的巨魔)將麋鹿開腸剖肚的殘忍事蹟,或者也曾聽聞國王的新衣裡那位沒穿衣服的國王,以及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竟然病死在冬雪之下,也知道白雪公主曾和七個小矮人同室而居,大野狼吃掉了小紅帽的奶奶,這些內容皆有暴力、血腥和不雅之嫌,但從沒有人質疑小孩子適不適合閱讀它們。 挪威人所持立場是,如果那些故事能夠存在,且日後對兒童不至於造成不良反應,那麼,為呈現人類社會多樣性的《國王與國王與家庭》有什麼理由必須禁止?或者大人們不該低估幼稚園小朋友理解周遭事務,並做出適切反應的能力,比方說藉由這本故事書,他們可以學習面對王子(男人)和王子(男人)間的感情問題,同時不讓「歧視同性戀」沒來由地成為個人潛在的主觀意識。 挪威同性戀團體為了霍娜當年的言論,特別在霍娜上任第一天,捧著一束彩虹花束(具同性戀符碼的七彩顏色)拜會這位新科部長,終究取得霍娜絕不損害同性戀權利的承諾,且一同誓言打擊社會上各種歧視,同性戀團體暫且對霍娜「留校察看」。 許多外來移民初來乍到,總覺得挪威幼稚園老師對學童基礎知識、生活技能教授得太少,成天只知道玩耍,上小學了竟然連基本的算術都不會,進而憂心忡忡小孩未來的競爭力不足,但對一個現代公民所該具備的平等、反歧視修養,這個國家倒是很早就開始淺移默化、默默養成。 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英格爾哈特(Ronald F. Inglehart)研究發現,「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愈低時,就愈不希望同性戀成為自己的鄰居。」他的調查對象包括全球43個國家,挪威也是其一,並且是同時落在「高生活滿意度」和「低同性戀排斥度」座標的社會,在同性戀議題上,英格爾哈特的報告於是又提供了我們另一種有意義的觀察。

推薦---看見台灣

2013年11月05日
公開
74

一部值得推薦的紀錄片電影「看見台灣」,聽到這部片拍攝的過程,簡直是嘔心瀝血之作,值得身為台灣人細細品味的好影片。 看見台灣首周票房破千萬 吳念真:太屌了! 自由時報 – 2013年11月5日 上午6:11 記者�台北報導 紀錄片「看見台灣」上周五在台上映至今,全台票房已達1100萬,成為第1部上映首周票房破千萬的台灣紀錄片!擔任該片旁白的吳念真感到非常開心,驚呼:「票房破千萬,這真的是太屌了!」 打破紀錄片多項紀錄 「看見台灣」截至目前已打破多項紀錄,它不但是耗資最鉅(成本9000萬)、上映規模最大(全台44家戲院)的紀錄片,還在上映首日以台北市163萬的成績,創下台灣紀錄片影史上映第1天的最高票房紀錄。總計首周前3天的票房,在台北市累積572萬,全台則有1100萬,北部和中南部的票房比例約1比1。 吳念真很關心「看見台灣」的票房,上映以來每天都和製片曾瓊瑤通話詢問狀況。對於此片上映首周破千萬,他興奮表示:「這比我本來預期的票房還要好!我在網路上看到『看見台灣』的口碑非常好,希望這部片的映期可以像口碑一樣無限延伸!」 導演齊柏林:好不真實 對於首周票房告捷,導演齊柏林外表雖淡定,內心其實很感動,甚至覺得這一切「好不真實」。具有23年空拍經驗的齊柏林,認為「看見台灣」只是個開始,因為關於台灣的故事很多,光拍1部片是不夠的,觀眾對「看見台灣」的支持,將化做動力讓他繼續拍下去。

盧蘇偉努力不懈的故事(轉)

2013年10月22日
公開
51

讀書會分享人物--盧蘇偉 現在正立志考博士的一位精勤不懈的中年人。 他在小學求學階段的時後,因學習不佳被測出智商只有70, 再加上曾經發高燒學習變的很慢理解力很差,空間概念很不好, 學英文時d和b總是弄不清楚,常被別人嘲笑是豬,但是, 他的父親却很有自信的告訴他說:「就算你是猪,也是全世界最聰明的豬」。 父親的話影響他很深,只要不會的總是一遍又一遍的練習, 背書總是背了又忘,有一次他的老師等放學時同學都回家了, 將盧蘇偉留下來個別教他數學,一遍一遍教盧蘇偉還不會, 老師就說:「我再教一次後,再不會一題打一下」 就這樣打完了盧蘇偉還是教不會,老師放下棍子坐在位子上放聲大哭, 盧蘇偉看老師哭也跟著大聲哭了起來, 這時却聽到教室門口傳來第三個比他們還大的哭聲,好像牛在叫一樣, 盧蘇偉和 老師一起走到門口看,原來是盧蘇偉的父親看見兒子教不會所以放聲大哭。 父親和老師說謝謝教導後,便牽著盧蘇偉走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的父親告訴盧蘇偉說: 「老師教導你很不容易很辛苦,你要加倍的敬重尊敬老師」 所以盧蘇偉比別人還要努力,相信自己是最聰明的豬, 再如何困難都深信自己可以做到。 在高中時期,受到軍訓教官的鼓勵參加作文比赛, 盧蘇偉不相信自己竟然得了名次,回家時姊姊開門看著盧蘇偉邊走邊跳的回家, 全家人都以他為榮。 高中畢業後,總共考了四次大學才被盧蘇偉考上。 第一次差200多分,所以再重考;第 二次差20幾分; 盧蘇偉心想差一點而己下一次一定會考上;所以又準備了第三次考大學, 但是這次的成績竟只差4分就可以上大學了,盧蘇偉反而有些想放棄了, 此時父親告訴他說:「你看,你從200分進步到只差4分只要再努力, 下一次一定可以上大學」。就這樣的努力不放棄,第四次的大學考試考上警察大學。 在大學時,教授給學生作智力測驗,盧蘇偉成績不好, 教授以為他不專心寫所以請他再测一次,結果還是一樣不好; 盧蘇偉告訴教授說:「我的智商本來就不高」, 教授再為他作一次測試發現他左腦比右腦發達, 看他讀書態度努力認真便很樂意指導他功課, 警察大學畢業後,去教導一群失學、單親、管訓的小孩, 他用自己從小到大努力的故事去鼓勵需要愛的孩子, 鼓勵孩子學任何事,要有信心、毅力、勇氣,更要奮發向上、堅持到底, 盧蘇偉曾經為了學騎獨輪車,每天練習每天至少摔100次, 最後終於找到技巧可以騎上獨輪車。 後來,帶著那些失學、管訓的孩子學騎獨輪車。 盧蘇偉決定帶著這群孩子挑戰自己-騎獨輪車環島一周。 因騎的路途長身體重心又全部要放在車子座墊上, 下車休息時下半身全是麻的、其中也有孩子帶頭罷騎,因為實在是太難了, 但這群孩子被盧蘇偉感動決定不放棄堅持到底,完成騎獨輪車環島一周的創舉。 完成行程後,盧蘇偉將刻有孩子名字的獨輪車送給孩子, 告訴孩子說:「當你做事情遇到困難想放棄時, 請看看你騎過非常困難的獨輪車環島過, 再有其他的困難都不算什麼了,只要努力」。 (轉貼網路)

讀書會一日遊--碧山巖 白石湖

2013年10月20日
公開
61

上週,讀書會辦了一個戶外活動,地點是內湖碧山巖、白石湖吊橋...等景點。隨行帶隊的有天母禮拜堂的牧師和牧師娘,讀書會的同好等等...隨行有十來個人。 當天細雨霏霏、天色濛濛,但是一點也不改我們的遊興。大夥兒一邊拍照一邊聊的天南地北,由於多數是以媽媽們為主,所以盡是聊一些孩子們的狀況和媽媽經~ 我們先前往達人女中附近的碧湖遊湖一周。碧湖好美啊~~我許久未來,沒想到此行讓我有重新回味的新鮮感! 散步時,剛好和牧師牧師娘談到我最近對孩子學習的困惑,這學期開始狀況多了,我也不便在日記說太多,心情總是起伏不定,剛好他們適時給予我一些方向和鼓勵,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還好,我蠻看得開,女兒雖然學習偏食,這個習慣總是要慢慢引導她,很多事也是急不得的.... 中午我們在湖邊一家「象園咖啡餐廳」用餐,餐廳的設計是我喜歡的鄉村風,環境相當乾淨舒適,對於有些潔癖的我來說,真是極為對味~~~ 下午,我們驅車到最近的內湖白石湖吊橋,有興趣請參照官方網站(台北小溪頭主題網) ,部分說明如下: 白石湖吊橋位於內湖碧山巖停車場旁,全長116公尺,是臺北市第一座大跨距的吊橋。吊橋以環繞白石湖周邊的龍形山脈為設計理念,以龍骨意象形塑,造型為全臺所少見。一節一節突起的龍骨階梯銜接著兩岸,彷如巨龍盤飛越過山谷。 白石湖周邊山形從東邊「龍船岩」連接白石湖山、大崙頭山、忠勇山、鯉魚山,至圓覺瀑布而止,從空中俯瞰,就像是一條巨龍盤據,守護著白石湖地區。而吊橋橫跨於忠勇山及大崙頭山系間,「龍頭」忠勇山前方的圓覺尖,狀似龍珠,有龍搶珠的姿態,而「龍口」位於吊橋下方,為龍穴之地。白石湖吊橋的位置就處在龍穴之上,走過此橋,就如同魚躍龍門一般。 達人女中附近的碧湖: 極有特色的「象園咖啡餐廳」,戶外還有許多親子遊樂設施,假日吸引許多人客帶著孩子特地到此用餐! 著名的白石湖吊橋 下午,在草莓區附近的《莓 圃 觀 光 休 閒 果 園》 享受田園風光,和品嘗果園夫婦自製的南瓜栗子手工披薩,簡直是人間美味,好吃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