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rtemis(*☻-☻*)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今日社論---特招之後 特色皮、升學骨?

2014年07月13日
公開
65

【聯合報╱吳原榮�高中校長(竹縣關西)】 2014.07.12 02:00 am 特色招生本意是學校經營特色課程品牌有成,所以想要透過此管道招收認同且想要往此特色發展的學生。如此,學校必然要在招生前,透過不斷地滾動修正,找尋校本特色課程的定位,並且獲得家長學生的認同。 目前新北市、台北市、教育部分別推動的「旗艦計畫」、「領先計畫」、「特色領航計畫」皆對高中職特色課程的建構,提出資源支持,符合申請資格的高中職,莫不努力匯聚校內教師共識,以教師專長及校本特色,提出校本特色課程計畫書,希望帶給學生新世紀的關鍵能力與擦亮學校的課程特色品牌。 但因為計畫提出時程與十二年國教的實施相距過短,所以高中職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實驗發展證明特色課程的價值;另一方面特色招生的考生,絕大多數不太清楚自己志願學校開設什麼特色課程,考生只是把特色招生當作一個入學管道,特色招生與特色課程的連動關係令人憂慮。 高中職學校可能校舍老舊、交通位置偏遠導致招生競爭力下降,所以特色課程的建構是高中職學校「躍變」很重要的軟體實力,唯有這樣的品牌軟實力獲得認同才可永續學校發展,並且增進孩子未來的競爭能力。 而今經過特色招生入學的學生,顧名思義學校當然要開設特色課程給予選修,要上特色課程,姑不論現今課綱有無時數可實現高中職特色課程大餅空間,實際上原來傳統升學考科的授課時數必得減少,在目前的升學競爭中,上特色課程比沒上特色課程的孩子少了一些升學考科時數的訓練,他們可以堅持多久?當這些孩子為了現實環境選擇不要特色時,高中職學校該如何因應? 也因此,有些學校的特色課程就發展為升學考科的協力課程,這種「特色皮,升學骨」的特色課程,並不是十二年國教發展校本特色課程的原意。另有些學校打算把特色招生和免試入學的學生一起混合編班上特色課程跑班選修,這雖然是比較好的運轉方式並有助於學校特色課程建立,但也會面臨學校特色課程教學師資是否足夠?及免試入學生對特色課程認知選擇等問題。 面對特招可能發生的教學與學習問題,教育主管機關應該設檢核機制,督核特色課程的實際運轉,給予最大的彈性支持滾動修正,並應把資源持續投注在高中職學校的特色課程經營輔導上。當學校的特色課程品牌建立時,孩子在免試入學時便找得到特色學校燈塔,當然就不用特招了。

一位英文老師的真心話

2014年07月12日
公開
54

轉自一位網友對於今年英文會考的説法: Q:有學生說特招英文比會考簡單,這是應該的,因為會考的英文根本就是來亂的。 會考的英文,身為老師的我也只能說真的比基測還要機車。說明:問以下哪一個答案是正確的,可以測試學生是否理解文章。不過會考卻偏偏問以下哪一個是錯的,學生必須一個選項一個選項看,(看太慢或看太仔細反而會寫不完)還要告訴自己現在對的答案(題目有提到的)不要選,要選錯的。這次會考出了四題這樣的題目。 還有一個有趣(諷刺性的趣味)的現象,聽力的難度和閱讀測驗的難度落差甚大。學生告訴我說聽力很「智障」我還不信,下載考題後發現Q13竟然問你剛才聽到是「543」,「453」還是「345」?從小三到國三學了七年的英文,全國性的聽力測驗居然問這種「五四三」的題目,真的讓人感到驚訝。 教育部看到聽力成績後又要引用一些數據,告訴家長台灣孩子的英聽能力真棒,所以資源不用花在聽力,應該多教文法,多考一些連外國人也不一定答得出來的陷阱題,才能顯示台灣學生的英語能力有多強,顯示教育部有多成功。 Q:今年會考的英文試題偏易,十分容易拿滿分,幾乎沒有鑑別度,您怎麼看? A:當然不可能像聽力那樣,簡單到滿分的滿街是。如果國中英語設定在一定的難度,有很多人考滿分表示他們的英語程度達到國中門檻的最上端,不應該為了怕有太多人滿分而不斷在題目中布陷阱。像您的孩子從小接觸英語,花了很多心思栽培,孩子本身也對英語很有興趣,考滿分是應該也是應得的。再例如國際多益滿分為990,有本事考990就是達到一定水平,多益也沒有因為擔心很多人考滿分就把滿分增加為2000分。還有,會考的滿分只是閱讀能力,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聽、說、寫)光看會考成績也沒有鑑別度。演講和作文比賽、或在面試中對答如流,才能真正鑑別英語程度。您的孩子不會因為會考成績跟別人一樣是滿分就無法分辨誰的能力比較強。

好文--作文定一生

2014年05月14日
公開
52

作文定一生 建中一叟103.05.14 林明進 最近一二個月來,作文演講的生態有了極大的轉變。 國中家長會與輔導室成為「作文研習」的新族群,過去以白天為主的教師研習,又增加了以晚上為主的家長分享,人數多在200到300之間,場面熱絡,場地幾乎都是爆滿的。這反映的是一個悲哀的事實,作文將決定孩子的一生! 老夫我開場第一句話:「外頭的補習班,過去是補全科送作文,將來會慢慢地變成──補作文送全科!」家長噗地大笑,其實也是苦笑,自己的孩子自己救,您說諷刺不諷刺? 大家都在想辦法,我們相信主其事的人都是在為教育而努力,可是他們的辦法為什麼和老百姓差那麼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這需要時間啊!不會種稻可以問老農,不會種菜可以問老圃,他們都懂自然而然的種植之道。 「橘逾淮而為枳」,一方土地一方果,去問問果園的作物專家,沒讀過書的都知道這個天然的道理,釋迦種在宜蘭行嗎?行,但品質不好;柳丁種在基隆行嗎? 也行,但味道不對;洋葱要陽光強,三星葱要水氣足,我們的土地最適合養什麼要先清楚,才能再發展怎麼養啊! 六十多年來教育政策都是仰賴進口,,我們的教育始終是嬰兒期,加上十年一政策,五年一教改,哺乳期間還經常換奶粉,所以常常拉肚子。別人的精華學不到,缺點全包了,一樣也沒少。我終於明白,當年晉惠帝聽說路有餓死鬼,會率性地說:「何不食肉糜?」 算了算了,說說實際的,自己的作文自己救,老師們、家長們、學生們,作文不要怕。每一種行業的專業技術,都有共同養成的原理原則,把這一套共通的原理原則拿來教作文學作文,您就會教得輕鬆,學得愉快。父母兄姐行有餘力,想要子女弟妹好,您也可以教作文。 像學種田一樣,像學裁縫一樣,像學做總鋪師一樣,像學寫字一樣,每一種技藝都有簡單的法門,都有一定的步驟,這個共通的原理原則,用在作文教學就是「培養自然而然的寫作力」。 拜託拜託,各個場域教作文的先生們,我們要趣味化教學不要機械化教學、我們要人性化教學不要考試化教學、我們要合理化教學不要膠囊化教學。不要再套公式了,這樣會「亡國滅種」呢!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要自然而然的努力學習,自然而然都可以有一頓又一頓美味的午餐。 作文定一生,沒這回事,也不應該這樣,可是社會人心的不安已然形成。領頭羊該想想問題出在哪裡?真不知道,旁觀者清,只要不恥下問,隨便在路邊問個路人,他都會給您──很精準的答案,很簡單的理由,還不懂就趕快收拾行囊好還鄉,及時享受「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諧趣。 不要再傷害自己的位置了。

轉貼評論--台灣距泰國式民主僅一步之遙

2014年05月05日
公開
51

台灣的民主,一直讓身在台灣的我們引以為傲!! 但,曾幾何時,「民主」變成街頭小丑的跳樑運動。 每一場運動,搞得像是鬥爭一樣,失序失控的行為變成越來越嚴重的顯學。 最大的問題,是否在於執政者都沒有好好說清楚、或是調查清楚,再公諸於世呢~~我真的是很疑惑哪~~~ 我們都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畢竟前人種樹,後人得以享受自由的言論和隨時抒發心中對時事的不滿。 台灣人有她堅毅不拔的韌性。雖然目前局勢混沌,從政局到教育都令人憂心,不過,我還是相信,心中持有正面力量,總會,雨過天晴的! ****************************************************************** 馬英九政府「封存核四」之後,反核四靜坐、絕食的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也開始進食了。這是馬政府在台灣學生為了反對簽訂兩岸服貿協議舉行的佔領立法院、行政院的行動,被迫部分讓步之後的又一次退卻。在接連的運動中,獲得勝利的似乎只有持有這樣訴求的學生、民眾以及為反對而反對的政客。最受傷的應該是台灣的民主。因為這另一種方式的暴力和專制,無論其訴求的主張多麼正當、方式如何溫和,也讓台灣素來引為自豪的民主,距離泰國式民主,僅有一步之遙。 所謂泰國式民主,就是黃衫軍和紅衫軍所屬的黨派,他們在野之後,會借任何正當或不正當由頭發起包括暴力抗議在內的,圍堵佔領政府部門或公共設施,干擾正常的社會既經濟秩序,來達到癱瘓政府職能、獲取政治利益的街頭運動形式。其突出特徵是脫離民主代議機制,違背民主選舉的遊戲規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台灣無論是稍早一些的學生飯服貿協議運動,還是以林義雄為代表的絕食靜坐「反核四」,抗議者儘管最終全部或部分達成了自己街頭運動的目標,但都應視為台灣民主的危機的先兆,學生運動在短期內糾集30多萬人,反對自己並不真正瞭解的兩岸服貿協議,其規模之大、動員之快,對執政黨造成的壓力十分彰顯,對代議機制是一種機構性的破壞,是利用民主自由的遊戲規則,成功地營造了壓制不同言論最壞的示範。 因為是學生,哪怕是藉以展開自己政治生涯和政黨傾向十分明顯的學生,因為身份是學生,其無論對錯,都會被給以更多的包容,事實上,台灣社會也給予學生了更多的包容。無論對錯,學生都是在給自己成長的過程一個交學費的過程。也因為這樣,馬政府對學生的出手才會猶豫不決,社會才會對學生的運動不敢和不願有過多的微詞。 假若學生發起的各類活動,即便被政客、政黨別有用心地利用,還可以理解和原諒的話,林義雄以以往民主運動的鬥士,爭取來今天太晚較為成功的代議制。以自己的影響力,不惜以死要脅馬政府在核四問題上進行讓步。已經是走到了民主代議政治的反面。其勝利的越徹底,台灣民主收到的傷害也就越大。 也許台灣很多人認為其抗議方式不同於泰國的暴力抗議。但對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的破壞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要說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的、相應林義雄絕食靜坐的僅僅是少數,即便其最高潮按照最多人數推斷35萬人,也不是代表了所有人。任何一個政黨積蓄力量,以學生的名義,任何一個可能的藉口佔領和癱瘓議事機構,圍堵阻斷交通都不是難事。 民主政治的可貴之處,不是能不擇手段、不受任何阻撓地,以自己的方式達成自己的訴求,而是能夠遵循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為了維護規則暫時擱置或通過正當管道表達自己的訴求。這種罔顧規則的表達訴求的方式循環下去,不比議場內的票數,只比街頭上的聲勢。這會逼迫沉默的一方也走上街頭。 今天民進黨在野組織自己的綠衫軍、黒衫軍,無法保證其執政後,國民黨不會去組織藍衫軍、紅衫軍也走上街頭。這種亂象,如果大家不能在議會佔優勢的時候,就上街頭,就都有了走上街頭的理由;如果走上街頭違法,只要以學生的名義組織運動就能夠逃脫法律,學生就會被越來越多的政黨滲透和操縱。惡性循環的最終結果,就是像泰國那樣,只有暴力升級。如果政黨間不能警醒惕勵,台灣距離泰國式民主也僅是一步之遙。 作者:畢殿龍,資深評論員,台海評論家,以寫國際時事和台灣評論為主。

作文相關新聞

2014年04月30日
公開
62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 國中及補教老師指出,首屆國中會考的難易度,雖比基測稍難,但因各科成績都只分成3級,難分高下,寫作測驗成致勝關鍵。國文考前3周除應把考古題做過一遍,加強字音字形等常考重點,更要勤練作文,力求創意、扣題、美感兼具,就有機會拿滿級分。 台中市大業國中國文老師賴宜芳指出,國中會考和基測一樣,都由台師大心測中心命題,各科難易由「中間偏易」,調整為「難易適中」,國文可能多2到3道較難的題目,考生可參考去年試辦的會考題目。 補教老師簡諍則表示,會考國、英、數、社會、自然等5科,成績都只分「精熟」「基礎」、「待加強」等3級,每科前15%考生可列為精熟級。依此原則,5科共約230題,全答對者與錯35題者的總成績可能一樣。 以基北區為例,若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總積分同分,先比多元學習表現積分,接著依序比會考總分、國、數、英、社、自及寫作成績,若5科成績都一樣,寫作拿滿分6級分者先勝出,如作作失常,可能與前三志願無緣。 簡諍說,近年來的作文命題多要求「以國中生的角度看世界,省思生活點滴及產生的觸發」,決勝點在「臨場創意、文意扣題,文字美感」。 賴宜芳指出,作文要拿到基本的4級分,一定要扣緊題旨,拿到試卷先審題,例如去年基測考「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一定要寫到透過哪件事、如何發現、自己前後有何改變等重點,要能具體舉例、寫出深刻感受,才能拿高分,且最好能寫到第二面,至少600字。 針對國文選擇題,簡諍表示,形音義最常考、最易準備、卻也最易失誤的地方,尤其常搞混的字音,一定要弄清楚,但考前也不必再多背艱深的字詞。 其他常考的重點,包括四大句型(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文字六書等文學常識,最多考一到兩題。冗詞贅語、倒裝句型、應用書信等,也是熱門題型。 至於閱讀測驗,兩位老師都建議,可先看題目、了解要問什麼,再從題幹找答案。 全文網址: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484&f_SUB_ID=5643&

轉貼--德國廢核 全民電費漲一倍!

2014年04月24日
公開
49

強推綠能、跟鄰國買電,電價卻全歐最高 德國廢核 全民電費漲一倍! 德國推「能源轉型」十多年來,不但倚重高污染的燃煤發電, 更花大錢補貼風力、水力發電,並向鄰國買核電, 廢核讓德國電價增倍,其中三分之二是稅捐,民眾苦不堪言。 德國高喊廢核、走向再生能源,燃煤發電量卻創新高,反而造成更大污染。 放棄核電要付什麼代價?問德國人最清楚。 從二○○○年起,德國政府推動「能源轉型」(Energiewende),逐步降低核電比重,以補貼方式提高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加速廢核,前後關閉八家核電廠,轉型之路走到今天,換到的卻是高污染燃煤發電量節節升高。 二○一三年,德國燃煤火力發電量達一千六百二十億度,創近二十年來最高水準,因為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是「看天吃飯」,電力供應極不穩定,既然不能再擁核,為確保電力來源,只好依靠傳統的燃煤發電,形成「再生能源多,高污染發電也多」的怪現象。 德國《明鏡》(Spiegel)週刊報導,電力大廠E.On有一家自一九六五年開始運轉的燃煤電廠,因設備老舊,發電效率低落,原本政府核發執照在去年一月到期後,該公司就打算讓電廠自然淘汰。然而德國政府卻下令要這家燃煤電廠繼續運轉,理由正是要它提供補充電力,以補再生能源之不足。 再生能源發電不穩 高耗電工廠停機,人民負擔 德國境內有許多像E.On旗下這種高污染又無效率的燃煤發電廠,都為了彌補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而被政府花錢請電力公司「資源回收」。此外,為確保電力供應,德國還從法國等鄰國購買核能發電的電力。 然而這些進口電力也有另一問題。即使太陽能及風力順利供電,進口核電也不能說停就停,於是就常出現電力供應過剩時,電力公司要付錢給消費者,請他們耗用掉這多餘的電,形成「負的批發價格」奇景。 此外,當無風無日照時,再生能源無法發電,一些高耗電的產業,如位於德國漢堡的ArcelorMittal鋼鐵廠,就須停止運轉。這些停機的損失不是廠商來負擔,而是德國政府以「附加捐」名義,加在一般德國民眾的電費帳單裡。 政府和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協議,二十年內用保證價格收購再生能源電力。這個保證價格二十年不變,然而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近年來卻不斷下降,中間價差全由德國一般民眾埋單。 家庭惜電如金 少洗衣服,廚房做飯不開燈 攤開德國一般家庭的電費帳單,一年約要繳二千三百歐元(約合新台幣九萬六千元),其中僅三成是電力成本,剩下七成是各種稅及附加捐,當中以再生能源附加捐最大宗。和二○○○年推動再生能源時相比,德國電價已漲了一倍,這些電價上漲三分之二是來自各種稅與附加捐。二○一三年每戶要繳的再生能源附加捐漲到每度五.二八歐分(約合新台幣二.二元),今年預估要再漲近兩成。 這些附加捐使德國電價在全歐洲高居第一,但德國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錢,窮人家庭因為住宅社區未更新,無法使用天然瓦斯熱水器,只能使用電熱水器。許多窮人即使領了政府救濟金,想在零下溫度的冬夜裡開電熱水器洗個熱水澡,這些救濟金支付的電費只夠他洗不到五分鐘。 二○一三年,德國有三十萬戶家庭因為繳不出電費而被斷電,這種「能源貧窮」的現象在德國首善之都柏林亦非罕見。若被斷電的家庭想要復電,還須支付一百歐元的「復電費」,《明鏡》稱「電在德國已經變成奢侈品」。 電價高漲使一般德國家庭「惜電如金」:冰箱只開幾秒就立刻關上,髒衣服要堆好幾天才用洗衣機洗,廚房做飯時幾乎不開燈,低收入家庭到晚上更是一片漆黑。許多德國民眾都抱怨,他們付的電價太高,工業用戶付的電價太低。 製造業想出走 南部業者沒電用,優勢不再 另一方面,企業也有苦難言,德國工業電價在二○○○年時是每度五.七九歐分,到二○一三年已漲到十三.三四歐分。據德國工商總會調查,四分之一的德國製造業因為電價太高而打算出走。 德國南部業者最有危機感,因為德國核電廠大部分設在南部,二○一五年起這些核電廠就要陸續關閉,而燃煤與再生能源電廠又多在北部,輸電網目前還在建置中,儲存電力技術也還沒開發成功。德國經濟部預估,光要建置這些電網和開發儲存電力技術,至少又要花三千億歐元。相較鄰國波蘭等地的低電價,「德國製造」的優勢,正因高電價而逐漸消失。 此外,在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政府迅速關閉八座核電廠,並非因為這些核電廠出了什麼安全問題,只因政治考量就被勒令停機,而德國政府卻未對這些核電廠進行任何補償。核電廠不甘損失,上法院控告政府違憲,光一家電力業者E.On就向德國政府求償八十億歐元,如果把其他業者損失計算進來,德國政府若被判敗訴,又要負擔超過一百億歐元的賠償,這最後當然又是要用一般民眾電費裡的「附加捐」來還。 當年推動「能源轉型」時,出身綠黨的德國環境部長特里登(Jurgen Tritten)曾對民眾說,再生能源讓一般人民多花的錢,不會高於買一球冰淇淋。二○一三年當時的環境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修正了前部長的話:德國民眾為再生能源多花的錢,「足夠把菜單上所有冰淇淋都全買下來了。」 如果還有人相信「不用付任何代價就能廢核」這種話,不妨先看看德國的例子。

自虐難道是強盛的代價?

2014年04月17日
公開
64

自虐難道是強盛的代價?韓國高壓教育不願人知的五大代價 以國家而言,韓國青少年的教育成果,可能是世界數一數二。 PISA,也就是 OECD所做的「跨國學生能力評量計畫」之中,韓國十五歲學生,在閱讀能力上排第五,數學能力排第四。世界各國也把韓國近年經濟上的成功,和它的教育成功相提併論。 但韓國的教育,真的可以算是成功嗎?深入韓國採訪的美國記者,以及美籍交換學生,提出以下觀察,讓我們看到韓國高壓教育的代價與危險: 一、韓國校外補習之風極盛,學生沒有生活可言 韓國學生的校園生活是這樣的:四點半之後是自習到晚餐,晚餐後自習到九點,九點之後許多學生到補習班學到十一點,學生說是他們真正學會課業內容的地方。補習模式和收入有關,最有錢的請私人家教,第二層則去大型聯鎖補習班,第三層參加學校的課後輔導或是自習。學生和家長普遍相信花錢可以學更多。 美國交換學生觀察,在韓國,寒暑假時,圖書館一位難求,K書中心全部滿座,附空調,許多K書中心有如監牢。韓國所有高中生都被剝奪了生活,其實什麼也沒做,沒有家庭也沒有父母,他們上課睡是因為真的累壞了。他們用在學校的時間「多到荒謬」。 二、父母相信:大學聯考一試定貴踐,終身難翻轉 韓國對頂尖大學的信仰,是古代科舉傳統遺留,加上過去五十年經濟發展經驗,好學校學歷在文化傳統和經濟成就上都被肯定。直到今日,韓國國人對大學聯考的信仰根深蒂固:成績決定一生的幸福和尊嚴,上了精英大學(全韓三所,百分之二的學生),就是「上帝選民」。 韓國面對升大學聯考,簡直成了全民運動:在考前,低年級幫高年級打掃,清除學校任何可能分心的東西,店家賣好運商品,寺廟教堂湧入信眾,電力公司檢查考場附近電路。考試當天,股市晚一小時開盤以淨空道路,計程車免費接送學生應考。學校教師與學弟妹到考場迎接考生時,舞旗吶喊。考試開始後,學校週圍禁按喇叭,有警車巡邏。英文聽力題目播放時,飛機禁止起降。 韓國的學生整體而言自殺率不高,比芬蘭和美國都低,但韓國的成人自殺率是全球第三,次於格陵蘭與立陶宛。很有可能是因為,在當學生的時候,大家一樣可憐;等到成人之後,社會差距極大,劣勢者感到永遠沒希望,因而輕生。 三、父母以嚴教表達關愛,往往毀了家庭關係 韓國父母仍是有慈愛的一面,但他們對孩子,常是用嚴管勤教、逼迫讀書這種方式,來表達關愛。父母像是教練對選手,而且從來不怕選手運動傷害。也因此,無論成績排名如何,韓國學生隨時仍自責自己不夠認真和努力,不夠優秀,自我要求極高,自我評價極低,這是他們不斷投入的原因。 這個教育環境已經造成慘案,曾有池姓單親高中生謊報成績,被發現後殺了母親,膠封房間藏屍八個月,後來案發,全國震驚。這個學生排名全國百分之一,全國約四千名。他過去成績若不理想,母親就用球棒毆打。國人多同情孩子,認為問題在虎媽。 四、次次教育改革,次次灰頭土臉收場 韓國每年都有集體作弊的醜聞,而補習班老師常常涉案。2007年,韓國補習班竊取SAT 考試題目,使當年有約900學生的成績被註銷。 韓國政府常試圖打擊該國補習文化,甚至曾立法禁止,但每一次都因家長團體抗議而打銷。現在韓國有設補習費用上限,但事實上,多有收2-5倍的補習班。韓國也訂出補習宵禁時間,設立10點之後不得營業。但許多補習班就以K書中心為名義,掛羊頭賣狗肉。 韓國師培體系的改革,造成了反效果。大專院校以師資培育為賺錢工具,將門檻設得極低,培育大量流浪教師,整體素質更差,教學成果更差。希望用互打分數的方式強化師資,設立再培訓機制,也被教師抵制。 升學制度改革(納入更多變項),出現許多負面結果:設立偏鄉計分優勢後,就有人謊報故鄉、設立單親優勢後,就出現父母假離婚。整體而言,升學制度每改革一次,補習班就再次大量增加。 五、補習班成致富產業,但連因此受益的補習班老師都希望改革 韓國補習班與學生和家長聯繫關係極為密切,學生到補習班,立刻簡訊通知家長,上課結束前會再收到簡訊告知學習狀況,每個月老師會打電話給家長2-3次。 補習班老師是完全的功績主義,沒有資格認證,沒有退休金和福利保障,沒有底薪,一切由教學成效決定,大部分補習班老師是低薪且高工時。補習班主任依網路評價、家長意見、觀看教學,決定誰是明星老師,補習班之間甚至互相挖角。2011年,韓國父母花180億美元的補習費,吸引跨國銀行集團投資補習業。全國知名的補習名師,2010年收入可以高達400萬美元。 連補習明星金老師,也不贊成韓國現狀,認為容易造成貧富的世襲。但他也認為,這是公立學校失敗所造成的,他們希望學芬蘭。金老師也願意幫忙培訓公立學校老師,他不希望自己六歲的兒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轉自fb) ------------------------------------------------------------------ 後記:台灣繼日本文化之後,緊接著跟風南韓! 無論是瘋韓劇(包括我)、迷偶像(我還好~~)、喜歡用三星手機、還是喜歡把孩子往補習班送(似乎東方社會的補習風氣從不褪色~~).... 三、四年前,我曾經到國韓國旅遊,說實話,韓國人待客並不太禮貌。服務業沒啥品質可言,比起日本是差很多~他們重視效率,當我在東大門逛街挑選衣服飾品的時候(韓系的絲織品品質相當好,車工和布料不輸有品牌的專櫃),正在左思右想考慮要買幾件時,店員的不耐煩會表現在臉上,甚至就不太招呼我這個客人了~學了一次聰明後,我索性把確定的衣物告訴店員我要購買,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購物程序,皆大歡喜。 不過,韓國成人(尤其是男性)的自殺比率偏高,真實反映他們社會現況是相當競爭又激烈!由此可見,競爭下的學校,尤其是公立學校如此不被信任,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又與台灣極其相似! 上述文章提到,有跨國銀行也來參與投資補習事業,可見這一塊市場有多大啊~ 會不會,有一天台灣的補習業也有這一番氣候? 如果是真的,個人實在不樂見啊~ 只因為家長不信任學校教學,或是只注重升學率和補教師資和學校師資的差異,大家只把子弟往補習班送,那麼,傳統學校的核心價值和養成訓練孩子的過程,即將慢慢摧毀無貽~

新聞轉貼--台灣的選擇-服貿協議非萬靈丹 也非一無是處

2014年04月16日
公開
47

台灣的選擇-服貿協議非萬靈丹 也非一無是處 2014年04月15日 01:01 工商時報 學運雖已落幕,但反服貿的聲音仍未止歇,服貿的國會審查順利與否,仍在未定之天。反服貿群眾的訴求,除了對國會監督機制不滿,對服貿協議的內容也高度質疑。社會上對服貿的評論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筆者擔任教職,親睹在校學生面對網路世界汗牛充棟的資訊,無所適從的困窘,適時「解惑」乃職責所在,學生們也因此有更深刻的認識。 學生們最不能理解的是,服貿協議兩岸相互開放「不對等」,台灣被當冤大頭。的確,純就該協議附件一「特定承諾表」來看,我方對大陸開放程度遠大於大陸對我方之開放,呈現不對等。不過,造成「不對等」開放的原因,不是我方協商代表失職,而是在協商時,是以兩岸加入WTO時各自做出的承諾為基準點,起始的開放水準不同所造成。 十多年前,兩岸先後加入WTO,我方當時被要求參照「已開發國家」標準做出市場開放承諾,而大陸是用「開發中國家」身分加入,做出的市場開放承諾較我方少很多,開放程度也較低。因此,閱讀服貿協議兩岸相互承諾市場開放清單,必須參照十多年前兩岸加入WTO時各自做出的市場開放承諾內容,才不致產生誤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加入WTO已超過10年,當年做出的市場開放承諾,一直將大陸排除適用,嚴格而言牴觸了WTO「非歧視原則」。談到兩岸「對等」開放,若訴諸WTO規範的「正常化」措施,台灣的處境可能更不利。 在服貿協議中,我方承諾對大陸開放的64項,絕大部分是把十多年前加入WTO時所做的市場開放承諾,尚未落實的部分,以及過去3、4年來已經開放的一些項目放入協議中,並未增加開放(有些項目如銀行業,開放程度甚至比原來的承諾少);而大陸承諾開放給我們的80項,大部分都比10年前他們加入WTO時所作出的承諾更多、更開放一些。外界不滿意這個結果,雖無可厚非,但也應理解,由於兩岸服貿協議是在WTO架構下簽署,我方的承諾不可能較加入WTO時已做出的承諾大幅退縮,而對岸是否願意做出更多讓步,也有自己的考量,要求完全的「對等」,幾乎不可行,強求的結果勢將破局。 其次,服貿市場開放是否衝擊中小型、弱勢企業生存,並衍生勞工失業問題,也是大家關切的。由於中小型企業的實力不如大企業,搶攻大陸商機有可能力不從心,而留在台灣又會面臨大陸企業來台投資的競爭威脅,對未來的處境感到悲觀,並非無理。不過,斷定服貿市場開放後,台灣的中小企業就經不起競爭而倒閉或歇業,從而進一步造成台灣大量失業,恐有誇大之嫌。 首先,服務業大都具有在地化的特質,其發展是建立在業者和顧客的「誠信」基礎上,不易改變,例如髮廊,早在加入WTO時即開放外資入境,但迄今外資髮廊很少;又如陸資餐廳開放入台已有若干年,但在台灣的業績表現平平,沒有發生排擠作用。台灣中小型服務業的競爭力不差,加入WTO後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藉著開放帶來的競爭,對強化企業體質,以及對提升消費大眾福祉,都具有正面意義。 其次,陸資企業入台,不但不會造成台灣勞動失業,反而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因為入台投資的陸資企業,只有負責人可以入境停留,投資金額超過規定的門檻,才可以攜帶經理人、主管和專業技術人員入境協助企業經營。這些大陸人才入台是因投資才衍生的,且根據相關規定,人數都有上限,只能取得停留證,沒有居留證,不能享有全民健保(除非「連續」停留台灣6個月以上);一般大陸勞工則迄未開放入台工作。因此,批判開放陸資企業入台投資,會排擠台灣勞工就業或造成失業的問題,其實邏輯上是不通的。 服貿協議涉及數以百計的行業,非常專業、複雜,一般民眾不易理解,加強溝通是化解質疑的不二法門,政府責無旁貸。服貿協議不是萬靈丹,但也不像部分人士批判的那般一無是處。其實,任何一個新的政策,實施之後一定是有利也有弊,負責任的政府應該確認利大於弊,並落實執行相關配套措施,使弊降到最低且使受害者得到適當的照顧。國際大環境在變,我們絕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以拖待變,政府的執行力是獲得主流民意支持的關鍵。

社論

2014年04月16日
公開
47

大陸房產泡沫化潛藏的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4.16 03:41 am 入春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逐漸顯露疲態。一般視為火車頭工業的房地產業,一旦出現泡沫化,將直接而連鎖反映在大陸經濟上。在大陸經濟面臨產能過剩、投資減緩、出口不振等不利因素下,如果房地產業再激烈調整,對大陸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2月份的資料顯示,在檢測的43個城市中,有超過八成的房市交易量下跌;70個主要城市住宅的銷售價格已連續兩個月下滑,原本只出現在杭州、常州、天津、南京等二、三線城市大幅降價求售的情形,已逐漸向一線城市蔓延。大陸房地產市場在持續九年蓬勃發展之後,可能已進入全面調整期,房市價跌、量縮的現象是否引爆更嚴重的經濟風險,市場上正瀰漫著不安的情緒。 事實上,大陸房地產市場景氣下滑,早自去年8月開始,房地產開發投資減緩即已露出端倪,而香港首富李嘉誠等物業大咖紛紛撤出中國大陸樓市,以及今年1月份臨近年關,是房市傳統的銷售旺季,市場卻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更是一葉知秋,愈來愈多的專家和開發商不再對大陸房市抱以樂觀態度。春江水暖鴨先知,部分銀行似早已感受到大陸房地產市道即將進入寒冬,自去年開始緊縮房地產開發商,以及其他房地產相關領域如鋼鐵、水泥和建築業等的貸款,高度依賴信貸支持的大陸房地產業面臨盤整,尤其三、四線城市可能陷入嚴重衰退,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市場上流動性資金偏緊、融資成本提高,不少開發商因亟需資金回籠而降價求現,是近月來大陸房地產市場景氣出現逆轉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因為人民幣匯率走貶,使得部分境外融資較多的房地產企業財務負擔加重,急於變現;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產生的資產價值重估效應,則導致房地產需求減弱。第三是政策因素,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加上「反貪腐」雷厲風行,促使部分囤積房產的民間人士拋售房地產。最後,過去四年來,大陸政府實施遏制房價上升的措施開始奏效,或許也是近來大陸房市景氣趨緩的原因。 房地產業一直是大陸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2013年的資料顯示,房地產業占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占政府收入的3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3%。房地產如此重要,如果出現停滯或衰退,又沒有其他的產業足可替代其地位,勢將拖累經濟成長動能,並進一步對地方財政、稅收、就業等產生一定的壓力,造成的連鎖效應不可小覷。 房價是建立在購房者的信心之上,這一波房市下行調整期會持續多久雖然還有待觀察,不過,各界擔心的是,一旦購房者觀望情緒增強,且房地產企業「促銷求現」的心態更趨積極,大陸房地產業有可能繼續向下探底,從而陷入整體衰退。由於房地產業是屬資本密集、高槓桿的行業,屆時或有可能引爆更嚴重的金融風暴。 過去多年來,房價迭創新高,已使得大陸房地產市場潛在風險不斷累積。不過,目前在「調結構」重於「促成長」的政策主導下,大陸政府透過流動性緊縮抑制房市投機、過熱,以及終結「土地財政」,已成為優先施政項目;而近來人民幣大幅貶值,也可能是大陸為了打擊國際熱錢流入炒作房產而使出的手段。影響大陸房地產市場景氣榮枯的三個重要因素,包括銀行信貸、房市預期和人民幣匯率等都在變化,短期內,大陸房產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影響所及不只在實體經濟,股市特別是房產相關股和金融股,將無法倖免遭受波及,而大陸經濟穩定成長的理想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文--「年輕人離棄台灣」 澳媒看台生未來

2014年04月09日
公開
48

「年輕人離棄台灣」 澳媒看台生未來 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生不逢時,因為台灣剛好遇到經濟瓶頸,大學剛畢業起薪只有2萬3,薪資普遍低迷,人才開始出現外流現象,去年澳洲一家電視台,就曾經來台製作專題報導,深度探討台灣的經濟困境,還下了一個標題就是:「年輕人正在離棄台灣」。 有點子,沒資金,想要創業怎麼辦?這兩名台灣年輕人透過新興的集資創業平台flyingV,達成夢想。旁白:「這是台灣人的網路集資平台,在此推銷創意獲得注意,突破長久以來薪資低迷的趨勢。」 受不了低薪,不想成為廉價勞工,年輕一代只能靠點子創業,找機會出人頭地。集資創業平台創辦人:「以往台灣是前進大陸的跳板,再早一點,台灣的製造產品物美價廉,現在這些優勢都沒有了。」 曾經是亞洲四小龍的台灣,這些年來薪資停滯,競爭力一落千丈,澳洲電視台特別來台深度採訪,找上台經院研究員。台經院研究員呂曜志:「其他國家也許會趁著經濟危機的契機,聘雇人才做投資,但是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它們的做法也就比較趨向保守。」 台灣企業不敢大膽花錢聘用人材,薪資水準當然也就抬不起頭來,人材外流成為台灣經濟的一大隱憂。澳洲記者:「有些台灣人寧可待在國外,也有台灣人考慮離開,到中國大陸香港或其他城市追求更好的就業機會。」 台灣民眾:「看是在哪邊吧,對啊,如果是在香港什麼的,我就覺得應該不會想回來,如果在香港的話。」記者:「為什麼呢?」台灣民眾:「因為那邊感覺比較不錯,而且賺的錢比台灣還要多。」 台灣青年爆發出走潮,澳洲電視台發現,台灣畢業生起薪大約台幣2萬3,畢業5年後,大概能增加到一個月4萬,但漲幅越來越少,直白點出台灣年輕人正離棄這個國家。台灣索尼副董江口達夫:「我在上海工作了3年,就自己的經驗,做了上海和台北兩地的比較,我們非常強調創造力,因為我們研發的是電玩軟硬體,台灣有很多人出國留學,重點是他們要能夠帶著專業回國就業,這才是台灣的優勢。」 台灣的大環境跟不上全球化腳步,政治內耗導致無法留住人才,海外學人不回台灣,白白把人材往外送,一消一長,以後想追都追不上。器研所創辦人孫崇實:「台灣人在自己國家感覺比較自在,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他們喜歡待在本國,如果能在這裡找到好機會、好的薪資收入、好工作,他們當然會選擇留下。」 一句話道破台灣面臨的困境,如果有好機會,台灣年輕人怎麼會想離開,看不到未來的台灣,實在留不下來。旁白:「台灣面臨大幅提升薪資的迫切需要,人才外流現象是必須進行改革的徵兆。」 馬總統自己也說,台灣人才外流已成國安問題,只是該怎麼解決,政府到現在還拿不出辦法來。

美術館知性之旅《徐冰回顧展》

2014年04月06日
公開
54

今年兒童節連續假期,女兒玩的很嗨~~ 每年的兒童月,舉凡台北縣市所有的公家遊樂區或半私人遊樂區,幾乎都有兒童免費的優惠!所以,更不能錯過大好機會囉~~ 女兒從學校回到家後便迫不急待的手拿著一本,由台北市政府發放的『小小背包客之歡樂地圖』認真研究,開始計畫這幾天想要去的地方。我還打趣著說,馬麻比較想去「立法院」一趟,讓妳看看甚麼是"學運"?那些大哥哥和大姊姊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餐風露宿的在那兒"抗議"!!不過,他的興趣當然不大,只有媽媽在"喊燒"而已啦!!! 後來決定第一天去木柵搭貓纜,晚上再去夜市壓馬路。說來慚愧,住台北那麼久竟還沒搭過貓纜呢~ 記得上次搭纜車是在日本的靜岡縣,而這次搭的木柵貓纜,感覺比上次的還過癮,有可能是太久沒搭了~而且貓纜有分四個站,沿途風光秀麗,鳥瞰而下,頓時有種「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哩!!貓纜全程約四公里,為全台首座集合了觀光和休憩的纜車,真是一個很棒的景點! 第二天多半是靜態活動,下午就捷運站簽了一台u-bike騎腳踏車,享受輕鬆的假期! 週日,女兒想到附近的北美館參觀。原來北美館近日有不少擴充和改變,還加入許多新的元素可供親子共覽共賞,真是讓我們耳目一新!兒童月每個周末日有不同場次的導覽活動,導覽員對於創作者的背景和創作概念解釋得非常專業詳細,讓大家收穫滿滿,女兒很滿足的聆聽和欣賞畫作。 一整天陶醉在藝術的殿堂裡,真是有說不出的幸福呢~ 美術館知性之旅《徐冰回顧展》

產業之爭與產業未來路線

2014年04月04日
公開
59

產業之爭與產業未來路線 台灣的產業是什麼? 說到底只是代工, 代工最在乎什麼? 產業補助與優惠、抬高我國關稅 降低他國關稅、讓我國貨幣貶值、降低生產成本。 台商要回來 都說什麼? 沒地 要政府幫忙, 要政府引外勞(還要跟基本薪資脫勾) 所以簽不簽這種協議對這些產業很重要 因為一但有了幾%的關稅 這些產業便會失去競爭力。 但年輕人呢? 下一代的產業跟你我想的不同 下一代的產業本來就無國界的創新產業 WHOSCALL幾個年輕人寫APP 公司成立不到兩年被韓國的LINE以五億台幣買走 對某些新興產業而言 什麼抬高我國關稅 降低他國關稅、讓我國貨幣貶值、降低生產成本沒有太大影響 也不會因為什麼沒簽 就走不出去 所以這真的要講 應該也可以包括世代之爭與產業之爭 台灣未來要什麼產業 真的自己要想... 網友 論《台灣的共業》 從表面上看,台灣好像百病齊發;經濟結構因為過度依賴大陸而失衡,GDP增長但未惠及勞工,薪資退回十四年前,物價上漲,政府高官貪瀆弊案頻頻爆出,軍公教勞保面臨破產壓力,政府政策搖擺變化,民間各式抗爭不斷,總統遭人丟鞋,學生在立法院羞辱教育部長,學生霸佔立法院,民意代表斥閣員如斥下人 ,這些迸發出來的幾乎讓人精神錯亂的局面,令人感到,台灣的攤牌時刻已經迫近。 過去有人說,這是藍綠惡鬥的後果,也有人說,這是民主化過程的代價,還有人說,這是台灣在中國打壓之下無法以主體性凝聚社會的結果。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我相信,各方人士在心平氣和之時,也都會同意台灣亂象中確實有上述幾方面的因素。 但是,為什麼在大家都有若干共識的情況下,台灣沒有往前走一步,反而亂象越演越烈呢? 事實上,亂象激蕩中的每一方,沒有一方是為了搞垮台灣,他們都希望台灣更好。 但同樣也是事實的,每一方都在擔心,台灣可能會被搞垮。這真奇妙,幾股善意放在一起,最終的結果卻是大惡,這真是台灣式的悲劇。 各方的善意卻變成惡果,這其中必然有某種共業,某種台灣人至今還未浮出意識表層的心理共業,面對它,討論它,台灣人的價值觀才會理清。

轉貼--理智的叛逆

2014年04月03日
公開
54

台灣黑色學潮,陳文茜寫下長文「理智的叛逆」 理智的叛逆 理智的叛逆,並不容易;當多數學生走回理性時,也該是眾人反省為何自2011年起全球包括台灣年輕人成為憤怒的世代? 如果理解2011年起的全球性學潮,不會對台灣此次抗爭意外。2011年初起「阿拉伯之春」,30年獨裁統治的政體半數被推翻;2011年8月,民主的文明古國英國青年街頭暴動,起因只是一位警察執法過當打死一名黑人小孩,但已然不滿體制的年輕世代湧上倫敦街頭燒毀歷史建築、Sony大樓、公然搶奪商店物品、並且開車撞死三名保護社區的巴基斯坦後裔無辜英國公安。 一名青年開車撞巡邏員,第一次巡邏員倒下;第二次,再碾過他的身體,當巡邏員腦漿流出身體破裂時,這名白人英國青年於車內以黑莓手機發了一個簡訊:「達陣、成功」。此事件於英國首相倫敦市長下令警方全面鎮壓,五天後,事件結束;留給衰退又悲傷的英國,深深的痛苦與疑惑。 2011年9月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開始,他們控訴政府體制為少數銀行家把持,「1% vs 99%」。僅管運動名稱為「佔領華爾街」,他們始終維持和平法治,沒有衝進放任華爾街廢除金融監管機制的聯準會、或者佔領美國證交所及闖禍的投資銀行。這群學生沒有領袖,事後也沒有人靠此出名從政;感恩節後,紐約市長彭博以警力及水柱車要求他們離開。 2013年下半年,當美國經濟開始復甦,聯準會減少購債資金回流美國,類似的抗爭潮席捲新興市場。他們的經濟開始衰退、貨幣貶值、政治進入混亂期;包括土耳其、阿根廷、委內瑞拉,以及最近的烏克蘭。 這波以青年為主的運動,與全球60年代運動相比較,有三個特色(1)以網路尤其Facebook串聯;(2)發生的時間不在2008年金融海嘯最高峰,而是經濟最危機後3至5年,也就是年輕世代已經耗盡了他們的耐性;(3)由於Facebook串聯的力量欠缺組織,也沒有明確的訴求,除了美國「佔領華爾街」外,最終運動成果大多為特定政治力量、軍隊甚至蓋達組織掠奪收割。埃及最初以Facebook串聯反抗的青年領袖,看到後來運動的發展,於半島電視台訪問時痛哭:「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切會變地如此?」 台灣面對經濟大衰退,政府拯救的以及兩岸讓利的都是某些特定產業,而非青年熟悉的產業。年輕人為22K痛苦那麼久,政府視若無睹:房價漲到不可思議,政府如植物人:洪仲丘事件白衫軍和平依法申請上街頭,法院給他們的答案如同賞他們一個耳光,而且沒人告訴他們為什麼⋯⋯於是他們決定相信「懶人包」、他們不再信賴體制、他們提起戒嚴時代的抵抗權,串聯公民不服從運動,攻佔政府機構。整個體制在失落一代的身上先切割了他們的手,於是他們決定反擊。不要只有點出發動者都是蔡英文身邊的人,沒有這些早已等待的火苗;一百個蔡英文再有陰謀也發動不了今天學生的抗爭。 尤其當彭淮南決定站出來以專業談服貿、解釋服貿挺服貿時,年輕領袖仍不肯退讓,仍然選擇相信「懶人包」。這代表服貿只是一個導火缐,真正的問題在政治,其中除了複雜權力因素外:馬英九所組成的政府,已經失去多數年輕人的信賴還是主因。所謂聚沙終成塔,塔垮了也灰㓕成沙。馬英九與王金平的政爭,還有馬政府的正當性已成為台灣憲政體制的危機。即使此次危機能解除,未來只要是馬的政策可能都淪為空轉。 我仍相信除了少部分權力意識很深的人外,大多數年輕運動者有其理想初衷,但請記住這塊土地的未來是你們的,不是教授的,也不是我們老一輩的。現在權力在你們手中,你們跟隨而支持的每一個訴求、行動,都會決定台灣尤其是一般辛苦平民的未來。這一刻,年輕人正在改寫歷史,但請寫下令台灣未來更好的歷史。引用齊邦媛的話:「再也不要用激情決定國家的命運」。把生命的機會抓回自己手中時,也請清醒地為國家選定可以和平且發展的下一步。 最後,我想語重心長的表達為什麼我認為學生佔領行政院反對黨絕不可鼓勵。 1,台灣會變成泰國無政府狀態,國家經濟更崩潰,年輕人尤其平民更受害。2,學生已經成年,依法佔領行政院非常可能被起訴,除非他們未來志在出名從政,否則人生會付出代價。3,馬英九執政失敗,大多數人對他不支持,包括我。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癱瘓國家,因為未來台灣可能政黨也輪替,此例一開,任何人只要對執政者不滿皆可以「無政府狀態」攻擊政府機構,這個國家即失去和平憲政原則,淪為第三世界民主國家。而此事件若成為國際台灣印象,很少人願意投資台灣,全民尤其年輕人更將因此受害。

news--擋服貿已無意義 歐盟挺中國參加服貿談判

2014年04月02日
公開
50

擋服貿已無意義 歐盟挺中國參加服貿談判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首個訪問歐盟的大陸國家元首,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中歐發表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聯合聲明,其中一項就是:歐盟大力支持中國儘快參加《服務貿易協定》談判。雙方認為中國參加談判是《服務貿易協定》未來實現多邊化的重要一步。 目前台灣已加入由美、歐盟牽頭組成的促進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非正式談判組織RGF(真正之友Real good friend,WTO會員於杜哈回合談判時,為推動全球服務業市場進一步開放,組成的集團),在美歐點頭下,中國已準備加入。中國加入後,台灣對該組織成員開放的項目,也要對大陸開放,屆時兩岸還有沒有服貿協議這個協議,已無意義。 2002年WTO會員啟動杜哈回合談判,服務業與農業、工業同為談判三大支柱,由於杜哈回合採「單一套案」(single undertaking)方式進行談判,服務業談判必須與農業、工業談判之成果,作為套案承諾,彼此牽扯,服務業談判迄今進展有限。 在美國、澳洲、歐盟等主要國家主導下,部分WTO會員國組成「服務業真正之友」(Really Good Friends of Services,以下簡稱RGF )非正式集團,共同會商如何推動服務業進一步自由化之方式,如何促進TISA(國際服務貿易協議)。 大陸前商務部長、非常熟悉國際多邊談判的海協會長陳德銘在去年接受訪問時,就強調,所謂RGF談判是,所有在世貿組織承諾的服務業開放須加進去,所有的成員,已在雙邊對其他國家開放的服務貿易也要納入。兩岸及其他發達國家,都是RGF成員。 「在此結構下,如果台灣做不到對大陸開放,那麼只能選擇退出,退出的話,多數國家服務業不會對台開放,那台灣只能被邊緣化!」陳德銘坦承地說。 若台灣接受TISA條件,陳德銘說,那麼TISA要求開放的條件高於現在兩岸的開放,所以台灣現在遇到這個問題(兩岸服貿協議爭議),這問題也將在台灣參與其他多邊、區域合作中重演。 ------------------------------------------------------------------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3月31日 另一個反省:服貿可以反對,但是原本反對黨所控訴的「黑箱」,只要了解立法院者,除非政黨傾向濃烈,還原追究,應知並非事實。此文為民進黨立委於美國投書遭反駁的新聞。蕭氏立委長於美國,受美民主教育薰陶至碩士,她卻無法帶著文明的語言訴求「反服貿」的主張。以洗練的英文投書美國尼爾森報,反而被美國權威教授及AIT理事點出:「她的敍事,省略了大多事實」。意思等於客觀且客氣點出蕭沒有「說實話」。這可能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悲哀,一個執政黨無能除了與外國簽FTA以及依賴中國讓利,沒有核心產業政策:一個即使領導者或者幹部留學英美仍經常選擇以掩蓋操縦事實,進行政治鬥爭,對如何治理國家,則一片空洞。如果3/30和平50萬示威人潮代表超越藍綠,並帶來兩個政黨的反省,那是一場非常成功對體制失靈的控訴。如果原來製作「黑箱」謡言的政黨,以為她們終將收割一切,台灣只會繼續回到沈淪的原點,一年一年沈淪,終於淹沒多數充滿抱負的人。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8581476.shtml

好書--《教出最聰明的孩子》

2014年04月01日
公開
57

《教出最聰明的孩子》這本書的價值與信息 比較各國教育,一本深入淺出的著作 作者:亞曼達.瑞普立 (時代雜誌撰稿人) 譯者:葉怡青 出版社:天下文化 在 2011 年八月,「高分低就」爭議之下,台北市教育局長康宗虎辭職。台北市與新北市、基隆市進行的教育政策「北北基聯招」,本來的口號是「減少學生升學壓力」,最終受到各方指責,跌了灰頭土臉的一跤。 2014年中,十二年國教機制下第一批國中生將進入高中職。到現在為止,各方的焦慮不止,疑慮仍深,進步的改變仍不明顯,而在升學的階段,批評和怨言更易隨之而來。而各方的預估是,這次制度改革,在運作成果上,出岔子、惹民怨的機會相當高。而民怨,將會集中在:「我的孩子要進名校,怎麼這麼麻煩?」「已經這麼努力了,還進不了名校,這不合理!」 社會大眾關心教育,父母關心孩子的未來,這非常好。然而,若在意的焦點,只放在升學制度,放在孩子在哪個學校學習,是一個廣闊、具前瞻性的思維嗎?在這個時間點,《教出最聰明的孩子》這本書,用極為特別的方式切入教育課題,正可以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反思。 《教出最聰明的孩子》這本書有三大價值,教師、家長可以參考: 1.比較跨國經驗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孩子未來的生活圖像裡,不只和同班高中生,更有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高中生。在這本書中,作者比較了美國、波蘭、與台灣有點相近的南韓、全世界教育模範生芬蘭。 2. 以學生視角切入 這本書是報導文學的佳作。作者跟隨數個交換學生的腳步,理清他們在各國,見到哪些不同於以往的教育方式,帶出體制、風氣,文化的討論。非常生動、感人,易讀。 3. 兼顧誠實與深刻 在比較各國教育的過程當中,作者清析描繪出了各國得失;即使眾所盛讚的芬蘭,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例如,作者寫到,芬蘭也有吸毒的青少年;奇怪的是,芬蘭學生即使吸毒,也還是用功! 在內容上,《教出最聰明的孩子》這本書讓我受益最深刻的是以下六點: 1. 韓國學生在各種量測之中所得到的優異成績,來自艱苦長時間的讀書 韓國家庭和學生在教育和考試競爭上,付出的心力、資源、承受的壓力,會讓所有外國人驚訝。韓國學生補習到十一點,乃是常態,補習費是家庭大宗支出。近年,韓國甚至發生,為了怕母親發現成績,因而殺母的悲劇。韓國成年人極高的自殺率,與之是否有關,目前尚未證實。 韓國最大補習班,有十五萬名學生,主打教師 Andrew Kim 年收入四百萬美金 韓國補教業非常有利可圖,外商銀行都加入投資。 2. 對教育成果影響最大的,是師資遴選、教育、訓練的方式 師資的素質,決定一個教育體系的品質。無論韓國或美國,降低教師資格門檻,增加符合資格人數,讓教師訓練更為鬆散,都令教育體系趨於弱化,教師個人的能力、使命感、滿足感,也都日低。芬蘭則走相反的路,讓教師資格極難取得,有嚴格而正確的訓練過程,幾乎比照醫生。芬蘭制度下,一線教師對教材、教法有高度的決策權,是芬蘭教育成功重要原因。 3. 芬蘭教育不但有考試,而且難度極高 好的教育體系下,沒有考試嗎,不一定。美國學生到芬蘭,被其考試的難度震驚了。美國高中生考試常是選擇題,芬蘭高中生的考試,往往是申論,學生要寫三、四頁的答案,不但回答,而且要證明自己知道為什麼。芬蘭高中升大學考試,更長達三個星期,作答時間實際上超過五十小時,學生要寫長篇文章,表達複雜的想法。 4. 「人品」不但是可教育的,而且該是教育的重點之一 「認知能力」,絕不是一切。人品,包括與人互動、面對困難,自制力,這些特質,不但可以培養,而且應該要培養,老師應該花時間和力氣雕塑。 5. 若要觀察一個學校、班級、教師的教育品質,重要的觀察方式包括 .實際觀察上課狀況,學生是否樂在其中,主動思考,或是無聊、抄筆記、死氣沉沉? .詢問學生這些問題:正在學的是什麼,他是否能說明?是否收獲良多?上課是否在浪費時間?若有不明白的地方,該怎麼辦? .詢問校長以下問題:如何遴選教師?如何提升教師能力?如何量測教學成效?如何讓學生在正向氣氛中札實學習? 6. 不見得是教育品質影響原因的因素 教師薪水、父母是否參與學校活動、班級學生人數、對每學生投入的教育預算、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體育活動、教室是否有高科技設備。 《轉自網路文章》

孩子--摘錄「先知」

2014年03月31日
公開
50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先知』中的段落『孩子』,寫著關於親子的論述。 這是為人母的我們,可以拿來勉勵自己的。讓自己當一支稱職的弓,同時信任著偉大神聖的射者(或高層心靈),接受著他的愛,給予我的愛,滋養我的孩子,同時貢獻自己的母性能量,回饋給這個世界。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乃是生命本身的企盼。 他們經你們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與你同在,卻並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建造房舍蔭庇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心靈, 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 你們可努力倣傚他們,卻不要白費力氣讓他們像你。 歲月無法倒流,生命也不會停滯於昨日。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之箭。 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用力將你彎曲,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也愛穩健的弓。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s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