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瑜媽媽

節氣大搜尋-「驚蟄」

2009年03月05日
昨天看到報紙~今明二天要吃韭菜跟菠菜
(好像是利用春天顧肝的意思)
若有太陽,要出門晒晒(趕走春困)
有的人春天懶洋洋、軟綿綿、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要利用這二天來趕走.....


~~~~~~~~~~~~~~~~~~~~~~~~~~~~~~~~~~~~~~~~~~~

「驚蟄」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那些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

   這個時候,正是農夫們忙著插秧的時節。不過,如果在這個節氣前就發生打雷的現象,表示可能會出現雨水連綿的異常天氣,而且容易發生災害,所以才有農諺「未到驚蟄雷先叫,四十九日暗天打」的說法。

   這個時節正值春暖花開時期,不妨趁著週休二日或假期,全家人一起到陽明山賞花,沉浸在花海的美景裡,享受一下春天的氣息。

◎節氣小農夫

  對農夫們而言,這個時節必須忙著插秧、播種,期待這一年能有好收成。農夫常依據「驚蟄」這一天是否打雷來預測收成的好壞,如果打雷,表示這一年的收成會很好;如果沒有雷聲,就表示可能會是個饑饉之年。

◎節氣小漁夫

   由於魚群的洄游和水溫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魚群進駐海域。到了這時節,台灣西部海域的等溫線逐漸向北移動,屬於鯛類的魚群會隨著水溫的上升而向北洄游,而鰹魚群在每年的三月會進入台灣的南部海域,所以漁民們可以有不錯的漁獲喔!

◎節氣小園丁

  有首歌是這麼唱:「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旁,多美麗呀...」。三月份正是杜鵑花盛開的時候,白色、桃色、粉紅色的杜鵑花將春天點綴得更美麗了。

◎節氣生活

  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鎚,就是他用鐵鎚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植樹節」也是在這個時節裡,你可以在這春意盎然、展現生命力的時節裡,動手種株自己喜愛的植物吧!

◎節氣俗諺

1.「二月初二彈雷,稻仔卡重過秤錘」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農曆二月初二大約在國曆三月初,如果這時候打雷,表示節氣正常,今年也會風調雨順,稻穀粒粒飽滿,稻穗彷彿比秤錘還要重喔!

2.「驚蟄鳥仔曝翅」這句諺語的意思是:驚蟄之後氣溫升高,不只是冬眠的動物會出來活動,連鳥兒都會飛出鳥巢,停在樹枝上曬太陽呢!
~~~~~~~~~~~~~~~~~~~~~~~~~~~~~~~~~~~~

(春困)其實是緣於氣候轉化,因冬天寒冷,使得皮膚和四肢血管收縮,以增加大腦、五內血流,而春天氣溫提升,毛孔舒展,四肢血流增加,使得大腦的血流量相對變少;有人因此懶洋洋、軟綿綿、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在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肝盛脾(木克土),脾失運化,水濕內停。


冬天沒養藏,春困來報到

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脾陽,引起氣血營運不暢,經脈不通,人體就會感到疲乏、嗜睡,所以脾虛困濕是春困的主要原因,於是稱為「春困」;這是健康的人順應自然界正常季節交替的能力,雖然不是疾病,但容易致人情緒不穩、疲勞和暴躁。

受春困所擾的族群,以不太運動的上班族群尤其明顯,顯示身體出現了肺陰虛、肺燥熱、濕痰、肝陽上亢、腎陰虛等病証。

冬天如果沒做好養藏,到了春季,人的陽氣相對不足而導致精神不佳,困意頻至;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加上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不可能按季節調整作息時間表,所以春困症候群愈來愈明顯。

春困不是病,而是一種自然現象。春天氣壓低、濕氣較重,容易讓人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因此有人認為,只要春天多睡就不會發困了,其實不然。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結果是愈睡愈睏。


運動+飲食=緩解症狀

透過運動及飲食調養可緩解春困現象,緩解春困可以進行適當運動,如跑步、散步、晒曬太陽等,但不宜過量運動;另外,還要注意飲食調養,飲食宜清淡,少吃甜食,肥膩和難消化的食物,適量辛、甘、辣類食物如韭菜、蒜苗等,都對人體春季陽氣生發有好處,而富含維他命A的黃綠菜蔬可恢復精力,消除春困。

飲食上,張家蓓表示可吃辛甘發散食物,如韭菜、棗、花生、春筍、胡蘿蔔等富含維他命B群的食物,或是一些有益於補脾的中藥材,如薏仁、黨參、黃耆等等;但不可多食寒涼、油膩、黏滯的食品,更不可過多飲酒,最好每天多吃些綠色菜蔬和水果,因為多吃菜果對改善春困非常理想。

現在很多人不吃早餐,其實不吃早飯造成大腦供糖不足,注意力不易集中、昏昏欲睡;因此,一定要吃早餐,1杯牛奶、1個雞蛋、1片麵包、一些菜蔬或水果,能很好地保證上午的營養供應,而吃得過飽會加重腸胃負擔,人易犯困。

此外,經常按摩太陽穴及曬太陽等,亦有益於解除春困,當出現困倦時,可利用音響、觸碰等方式,給自己一定的刺激,這樣能改變人體內在節奏,使大腦中樞神經迅速進入清醒狀態,從而使困倦得以消除。


【常春月刊3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