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香香海綿

電影筆記

2018年06月27日
影片:我名字叫可汗
因為兒子在學校看這部影片,但是沒看完,他要我租回來給他看,於是我就去租
電影分析

愛與分別正是這部電影所欲探討的核心議題,透過「可汗」這位罹患亞斯伯格症的印度人,他所表現出來的行徑,不禁讓人深深地儆醒著。我們究竟都用什麼樣的角度來面對周遭的他人,我們又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付出我們的愛。當然,這會兒未必想要強求,所謂無差別的愛,那是難的,甚至可以說那是違背人性的。只是當分別無可避免,那我們是否能反覆地檢視,內在的那顆分別心。

電影最讓人難忘的一幕就是可汗小時候,剛巧面臨印度境內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的殺戮。不明就裡的可汗,跟著其他的伊斯蘭教徒一起詛咒怒罵印度教徒,此舉被母親聽聞後,旋即嚴肅地糾正他。母親透過簡單的圖畫告訴可汗,關於人的分別,僅在於做好事的好人與做壞事的壞人,而不應該因為信仰上的不同而予以差別的對待,甚至歧視。這一段話,說得簡單卻讓人震撼。這一段話,也著實為這部電影下了最棒的註解。
如同前述,可汗是一位罹患亞斯伯格症的印度人,他最幸運的地方在於他的一生遇見了兩個深愛他的女人:他的母親與他的太太曼蒂拉。所以即便他的人生比別人坎坷,即便他總得面對旁人異樣的眼光,但是他仍擁有旁人所欽羨的幸福。亞斯伯格症,這幾年不斷地成為眾人所關注的焦點,也成為電影所著墨的主題,舉凡早期的《雨人》到近期的《心靈鑰匙》,都精彩地詮釋著他們的執著與單純,也細膩地刻畫著他們內心的在乎,即便他們並不擅長表達,但是他們心中的愛卻絲毫不打折扣。而當有些人以疾病的角度來貶抑他們的同時,透過這些描繪,當能深刻地反省著單純與複雜,絕不等同於愚笨與聰明。複雜在很多時候,正是導致分別的關鍵,而也正因為這樣的分別,讓愛有了不同,甚至讓恨有了滋長的機會,甚而逐漸取代了愛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