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妮妮&小薰媽

讀書會報告

2013年09月08日
教養孩子就像放風箏,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愈飛愈高,但是隨著風勢、風向和其他種種因素的改變,什麼時候該牽著它跑,什麼時候該放線讓它自由地飛,收放之間要怎麼拿捏,是每個父母都會經歷的難題。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生命不再是以父母為中心,朋友及同儕關係的比重逐漸增加,加上越來越多的課業壓力,他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情緒等都會不斷地改變,這時親子雙方都需要努力去適應這些改變,學習在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很多父母到了孩子青春期,面對他們各方面的改變會感到措手不及,這一點我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父母自己先做好心理準備,並逐步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把孩子當成青少年甚至成人一樣的給予尊重,相信面對青春期的種種變化,我們都可以更處之泰然。

1.將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有交友、感情、和生活方面的種種困擾,有些或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有些卻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影響。如果孩子願意跟我們分享,我們就應該儘量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而不要只以家長的身份做出反應,如果可以回想自己是青少年時的想法,客觀地提供自己的經驗讓孩子參考,孩子會更樂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困擾或難關,也可以減少親子間的代溝與距離;如果孩子不願意與我們分享,我們可以先從旁觀察,並適時地告訴孩子,無論有什麼困難,我們都願意聽他傾訴或提供支援,耐心地等待孩子打開心房,比窺探孩子的隱私更可以獲得認同與信任。
我們也曾經年輕過,也曾經有過莫名的叛逆與無厘頭的堅持,也曾經因為同儕的壓力做出自己也無法解釋的事情,或許是因為不夠成熟或不健全的價值觀造成,但我們還是要正視這段成長必然的過程,認真地思考如何陪伴他面對挫折與難關,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陪他走過這一段。

2.讓孩子了解成長就要自己學著負責任: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行為能力和判斷力不足,很多事需要我們的幫忙或主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開始想要自己做主,或自己去完成一些比較困難的挑戰,這時我們應該適當的交回孩子主控權,讓他們學習自己做判斷與做決定(如參與社團與否,時間管理等),並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不要因太怕孩子犯錯而亦步亦趨地去左右孩子,讓孩子學習從錯誤或失敗中成長,對孩子可能反而是另一種成長的契機。
然而在享受更多的權利同時,也該讓孩子學習盡更多的義務,就像想要得到自由的前提,就必須先學會自律一樣。然而自律也是需要練習的,父母可以向他們說明,因為信任他們的能力與成熟度,所以我們會慢慢放大他們的自主空間,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這也表示他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我們發現他們還沒有相對的自律或負責任的能力(如果可以條列式、具體地寫下來更好),可能就必須調整他們所謂的自主空間,這樣的事前協調可以讓孩子知道,權利與義務、自由與自律本來就是一體兩面,而在過程中我們雙方是可以隨時協調與調整的。

3.用溝通、討論代替指責與批評,用陪伴、聆聽代替命令與干預
與孩子意見相左的時候,我們可能會不經意地用批評、指責的語氣去命令和干預他們的決定,但這樣往往會造成反效果,造成孩子的叛逆與偏差行為。如果我們可以用溝通、討論的方式,多聽聽孩子的意見想法,用引導的方式鼓勵孩子自己去判斷與應對,可以幫助孩子心平氣和地思考,而減少為反對而反對,為叛逆而叛逆的情況發生。
在與人交談時,我們會斟酌自己的語氣與措辭,但往往我們在對家人說話時,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許學習對孩子說話的藝術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發言之前先給自己幾秒鐘的時間思考,試著用委婉和客觀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意見,修飾過後的建言比較讓人聽得進去,也唯有尊重孩子才能獲得孩子的尊重。

很多人都是當了父母後才開始學著要怎麼當父母,其實以上也是我自覺做得不足的地方,所以這些也是我接下來要努力的幾個方向,雖然教養這回事說來簡單做起來難,但願在不斷的努力與調整之下,我們可以找到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的最佳模式,期許這些孩子們可以像我們手中的風箏,自由地飛得又高又遠,想找避風港時只要延著我們之間牽掛著的這條線,隨時可以回到爸媽的身旁,休息一下再出發∼

太感動了...哈哈哈哈!我終於寫完了T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