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亞利安寶媽

訓練寶寶如廁

2008年01月09日
訓練寶寶如廁

訓練寶寶如廁,絕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務,除了要考慮寶寶的發展是否適合之外,照顧者也要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如廁環境,當然,適度的鼓勵與讚美也是如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謝雅蕙 指導老師�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 參考資料�《跟尿布說拜拜.幼兒的大小便訓練》台灣麥克出版.《新手父母的2歲孩子》.信誼出版
寶寶ready.訓練才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布列茲頓,曾觀察2,000名小朋友發現,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等待寶寶具備足夠的條件之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
6大徵兆,寶寶ready go!
徵兆1:寶寶一天當中至少有2個鐘頭以上尿片是乾的。
徵兆2:如果照顧者或父母親有發現,寶寶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大小便,這就表示寶寶已察覺自己的身體正準備要大便或小便了。
徵兆3:當寶寶能瞭解並遵守簡單的命令時,或者是有時候寶寶會表現給妳,尿片濕了的訊息。
徵兆4:當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如:想要刷牙或使用刀叉……)。
徵兆5:寶寶可以持續3∼5分鐘的時間乖乖坐在小椅子上聽妳講話或說故事。
徵兆6:寶寶情緒平穩,不是處於情緒大幅起伏的階段。
破解迷思.如廁延後有原因!
1997年,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醫學院針對健康的學步兒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寶寶學會上廁所的年紀有延後的現象。這個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以下3點會導致寶寶如廁成功的年齡隨之延後。
如廁延後的3因子
1.紙尿片的發明:幫助照顧者在換洗尿片與清洗大小便的麻煩減到最低。
2.如廁地點不固定:雙薪家庭的增加,使得現在的寶寶,白天當父母親上班時就是由保母或長輩照顧,到了晚上才由父母親接回,寶寶可能不是一整天在家,就沒有一個固定且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寶寶學習如廁。
3.家庭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使得寶寶缺乏可模仿與學習的兄姊,如此一來,寶寶缺乏可模仿的對象,也就會延後寶寶如廁的時間。
開始訓練的第1階段
當妳發現,寶寶有以上6個徵兆占了大部分時,就代表著妳將可以開始準備訓練寶寶如廁。不過,當寶寶準備好時,妳也應該確定至少可以有幾個星期穩定又規律的生活,可以訓練寶寶如廁,這樣將可提高效果。
1.選對穩定時機.增進學習效果
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會出現大變動時訓練寶寶如廁。由於如廁訓練期間,寶寶必須學習並且習慣新的生活模式,所以當他可以不必一再調整自己,以適應不同的環境、不規律的時間、不一樣的人時,他的學習效果會比較好。
【tips】:對於平常忙於工作的父母親而言,可以把握度長假的時光,訓練寶寶如廁,因為此時大家都處於輕鬆的心情,寶寶如廁成功的機率也將會增加。
2.訓練坐小馬桶
小馬桶寶寶坐起來是否舒服,可以觀察寶寶坐下去之後雙腳是否能踩到地板。小馬桶坐得是否舒適,對於寶寶如廁的成功率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tips】:水蓮山莊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認為,因為有便意,帶著寶寶坐在馬桶上,可以幫助寶寶將大小便與馬桶輕易地做連結,讓寶寶知道,有便意時就可以蹲坐在馬桶上。
開始訓練的第2階段
如廁訓練是一項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計畫,特別著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如廁訓練並不求「快」,目的是要訓練寶寶獨立,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1.固定時間坐馬桶
盡量選擇輕鬆的時段(如:用餐後、上午10點多、午睡起來或是洗澡前……),無論選擇哪一個時段,都應要讓寶寶感覺到坐在小馬桶上是很自在、愉快的。
【tips】:若寶寶對於每天蹲坐小馬桶沒有多大的興趣時,照顧者或父母親可以先暫定1、2個星期,每一次坐小馬桶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而且最好也避開寶寶正專心於一項遊戲的時候。
2.把握如廁的絕佳時機
抓住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機,對於訓練寶寶如廁可是一大助力。例如:當寶寶早晨起床或是午睡起來時,尿片是乾的,這就是帶寶寶去坐小馬桶的絕佳時機。
【tips】:在如廁訓練中,父母親的鼓勵與讚美相當重要,可以讓寶寶有自信心與成就感。
3.不包尿片訓練法
為了讓寶寶可以迅速坐在小馬桶大小便,不包尿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要讓寶寶穿著方便穿脫的衣褲。一旦不包尿片,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約2個鐘頭)提醒寶寶去坐小馬桶,提醒寶寶如廁的目的,是要幫助寶寶建立成就感。
【tips】:如果妳必須常常催促寶寶蹲坐小馬桶,或是寶寶拒絕聽從一切的提醒,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暫停如廁訓練,就先順應寶寶的發展,待寶寶有意願時再開始。
4.適度的讚美
讚美對於寶寶學習如廁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適度的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他會坐馬桶是一件很棒、很能幹的事。鄭世儀所長指出,充分的讚美,對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是有相當大的助益。
【tips】: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以緩慢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幫助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是一件比較省事又省時間,又可以培養寶寶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如廁小幫手
上班族父母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1.保持生活的規律:寶寶若是知道每天的生活節奏都是一樣的,並且都在他的預期之內的話,對於寶寶如廁的訓練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訓練寶寶一早先如廁:當如廁訓練正式展開後,第一次練習坐馬桶最理想的時間,就是早晨起床解開尿片之後。當寶寶了解早晨起床後要先上完廁所,才能開始一整天的活動時,如廁訓練的成功率也會因此提高。
3.把握晚上重聚的時間:接回寶寶後,可以先陪伴寶寶15分鐘,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再找出適當的時間讓寶寶蹲坐馬桶。
4.週末也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週末假期是大家身心較為輕鬆的時光,假如寶寶發現,週末在家蹲坐馬桶能贏得父母更多正面且沒有壓力的關注,就能更早幫助寶寶達到如廁成功的目標。
【專家開講】
訓練如廁.父母應知道的4件事
鄭世儀所長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理論基礎,認為當父母親與照顧者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有以下5點,是需要知道的。
1.「大便」對寶寶的意義: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幫助寶寶將馬桶與大便之間做個連結,也就是當寶寶有大小便的需要時,就可以帶著寶寶坐上馬桶,讓寶寶瞭解,馬桶與大便之間的關聯性。
2.家長應陪伴孩子成長:鄭世儀所長強調,在寶寶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應要懂得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訓練的過程,並且與寶寶一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當寶寶已經學會如廁,但是偶爾還是會尿濕褲子或尿床,家長就應帶著寶寶一起收拾,並且去深入瞭解原因(如:正專注於一個有趣的遊戲、寶寶2歲前的括約肌還沒發展成熟的生理因素……)。
3.馬桶的選擇:鄭世儀所長指出,根據經驗,大多數父母親使用寶寶便盆的時間較短,當寶寶長大,隨著自主力的增強,很快就會不想使用小馬桶,因此,可以利用坊間販售的小型馬桶蓋或是在馬桶前擺放凳子,不但具實用性也省了一筆花費。
4.大寶寶的退化問題:當家有新生兒來臨時,較年長的寶寶會以尿濕褲子或是發脾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親的注意。這個時候,父母親應讓寶寶了解父母親仍然很愛他、重視他,以解決寶寶的退化問題
抓住寶寶脫離尿布期Timing 0000-00-00 Page:1/1

文�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周弘傑醫師
幫助寶寶脫離尿布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如廁訓練,一直是父母有些頭痛、又有些難以啟齒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不同,對於小寶寶如廁訓練的觀念也有很大的改變。
當然尿布的材質是其中一項重大的改變。而一直沒變的是來自於長輩的壓力,爺爺奶奶通常較急於訓練孫子女大小便。到底要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地脫離尿布生活,底下就醫學的部分做些探討,希望能提供現代父母一些參考。
寶寶身心要有一定成熟度
在臨床執業的當中,常常被問到「何時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才適合?」這個問題與時代、文化、環境背景息息相關,因為旁人或同儕的壓力深深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
2000年有一項觀察研究發表,細數過去一百年來嬰幼兒如廁訓練的轉變,其中生在1920到1940年代的父母,他們寶寶如廁訓練通常開始於12到18個月大時;而生在1960到1980年代的父母對他們寶寶的如廁訓練則通常等到18個月大以後才開始。
這樣子的轉變主要是了解寶寶的如廁行為就如同會走路一樣是一種發展的過程,它的完成需要寶寶動作方面(坐穩、走路、清楚表達自己的慾念、拉下或穿回褲子、括約肌的收放控制等)與心智方面(自我意像、興趣、保持乾淨的慾念、模仿能力、了解便尿意的訊息等)成熟的配合才能達成。
愈早訓練,訓練期愈長
有人研究這些能力在一歲半左右開始,而到三歲左右逐漸發展成熟。既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每個小孩的發展速度不一,所以1962年即有劍橋學者提出「以小孩為主的如廁訓練」理論,就是說當小寶寶有某方面的成熟度、準備好了才開始訓練如廁,而不再是以父母的認知來決定開始訓練大小便。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父母開始訓練他們小寶寶如廁集中在兩歲左右。80%左右的小孩在平均兩歲四個半月大左右可完成白天的訓練,到了三歲約有80%的小孩完成了夜間訓練。
這研究也發現男孩完成訓練的時間較女孩來得長些;而老大也稍晚於接下來的小孩,父母對老大的如廁訓練也顯得較憂慮。
2003年小兒科知名的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有趣的研究。一項對406個在17到19個月大的小孩開始的觀察研究,發現越早開始介入如廁訓練則越早能完成訓練;但也發現越早開始訓練,其訓練期也較長。而對大多數在27個月大之前的小孩而言,加強性的訓練,指的是每天要求小孩如廁三次以上是無效的。他們的研究同時指出,在這樣的年齡開始介入如廁訓練並未出現反效果。
寶寶成熟度如何表現?
上面說到如廁訓練的開始,最好配合小寶寶的成熟度。過早的訓練除了挫折感大外,通常也有造成便秘、拒絕排便與上廁所等退縮反效果的疑慮,對小孩的壓力也會過大。而太晚訓練也會損及自我的意像。那麼有那些線索出現可以讓父母知道小寶寶已經可以著手大小便的訓練了?有學者提出底下幾點可供參考:
1. 小寶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2. 小寶寶可以將東西放置在它該放的位置。
3. 小寶寶可以獨立自由地表達說「不」。
4. 小寶寶表現出對象如廁的興趣。
5. 小寶寶可以走去坐好。
6. 小寶寶可以表達想要解便的慾念。
7. 小寶寶可以將衣服拉下與拉起。
結語
綜合言之,就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如廁訓練的達成是小寶寶發展的一個階段,他們本身的成熟與意願是最主要的考量,應該為他們量身訂做,而非以一概全。
不管外界的壓力,好好地陪他們走這段過程,即使是如廁訓練,你也將發現那成長的喜悅。當然,如果您的小寶貝到四足歲白天仍未能達成脫離尿步,也許可以請教您的小兒科醫師。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方法
●讓寶寶先熟悉馬桶的正確坐法,大人坐馬桶時,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看一看。
●帶寶寶到商店,選擇自己喜歡的練習用馬桶。
●把馬桶放在最方便使用的地方,剛開始訓練時,讓寶實在您面前坐馬桶,讓他先習慣。然後再讓寶寶自己選擇,要坐在自己的或是浴室的馬桶上,不要用強迫的方式,等他想坐的時候再去。
●用稱讚的方式,加強寶寶的信心,當寶寶沒有尿溼褲子時,就稱讚他,讓他知道您很高興他沒有尿溼褲子。寶寶會覺得很有自信,對自己有掌控權。媽媽用正面的稱讚方法,可以加強寶寶做「對」事的意願。
通常,寶寶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小女孩約在1.5到2.5歲時,小男孩則是 在2.5到3.5歲時,才能達到有便意或尿意後,還能再忍幾分鐘。所以, 在發展完成前,如果先做好準備,可以減少意外發生時的混亂。
幾歲訓練寶寶如廁呢
父母親時常煩惱到底要幾歲訓練寶寶如廁比較適合呢?一歲的寶寶可以如廁訓練了嗎?就兒童發展來看,一歲半以前的寶寶神經系統與受神經系統控制的肌肉尚未發展成熟,若此時訓練寶寶,寶寶也會拒絕學習;大約到寶寶快二歲時,效果會更加的彰顯。
教寶寶察覺自己的褲褲濕濕或髒髒了
其實寶寶要能擺脫尿布主動如廁是要按部就班來的,寶寶察覺自己的褲褲濕濕或髒髒了,這是學習如廁的先決條件。當寶寶會表示時,想必寶寶已經體驗到穿著濕濕或髒髒的褲子是不舒服的,這表示爸媽的如廁訓練已經邁進一大步嚕!接著就是寶寶能夠控制大便及小便的能力,寶寶能夠控制大便及小便的直到進入洗手間,且保持褲褲的乾爽。這對爸爸媽媽來說無非是個好消息。
爸爸媽媽要如何來訓練寶寶察覺褲褲濕濕的或是髒掉了呢?首先是教導孩子分辨尿布是「濕的」、「髒的」或是「乾的」。當寶寶用口頭或是以動作告訴你,他的褲褲濕濕或是髒了,靜快幫寶寶換乾淨的尿布以強化寶寶的表達能力。要是寶寶沒有發覺尿布已經濕濕了,你可以拉著寶寶的手觸摸尿布,讓他體會一下尿布濕濕的感覺,並且用你的表情或言語告訴寶寶尿布濕濕會讓寶寶自己與別人感到不舒服。記的一定要盡快?寶寶換上乾淨的尿布或褲褲唷,爸爸媽媽千萬別因為節省或延遲讓小娃習慣了濕尿布或濕褲褲的感覺,為了協助寶寶自己知道尿布或褲子是「濕的」或是「乾的」,你可以給寶寶一些暗示喔!例如,當你聞到異味時可以問寶寶,「誰的褲褲臭臭呢?弟弟 / 妹妹你有臭麼麼的嗎?」等等口頭暗示。
讓寶寶自己開口說「我要尿尿、我要便便、 GO POTTY !!」
爸爸媽媽要怎樣開口讓寶寶開口說「 我要尿尿、我要便便、 GO POTTY !!」?
首先當然是提供寶寶專用的小馬桶,讓寶寶進到浴室時有安全感,更可以在小馬桶旁邊為寶寶準備一些寶寶平常喜歡看的書或玩具,讓寶寶坐在馬桶上時有事做,不會急著想下來;當寶寶坐再小馬桶時,爸爸媽媽可試著將水龍頭打開,流水聲或許可以引起寶寶的尿意唷!(提醒您,剛開始時不要要求或期待寶寶長時間待在小馬桶上,等到寶寶習慣後,時間自然會慢慢加長)此外,可以在寶寶的食物中增加液體或纖維質的量,如此一來小娃就會增加上廁所的次數。
如廁的訓練對寶寶來說是一項新的技能,有時它還會造成親子間的衝突、影響親子間的情感。訓練如廁是不要給寶寶壓力,更應該避免責備與處罰。要是寶寶有反抗的行為時,不訪先將一些訓練的計畫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再進行。
經驗分享:
常常會發現寶寶已經學會如何控制大小便,可是怎麼突然又不會了,別擔心,最常見的原因是因為寶寶心理上出現了困擾與障礙。爸爸媽媽您得檢視一下周遭的環境,查出問題的所在,耐心的協助寶寶克服心理障礙唷!
獨立人格訓練『如廁訓練』 0000-00-00 Page:1/1

寶寶許多的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都是透過爸媽、保母及其他的照顧者,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慢慢示範、教導、引導養成的。『如側』訓練與其他人格訓練一樣,都是寶寶走向獨立發展重要的一個指標,也是其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
『如廁訓練』與人格發展有關
  寶寶的如廁訓練,是必須經過一段時間訓練的生活習慣,也是自理能力的訓練,更是未來生活快樂、健康的重要基礎,甚至對寶寶的人格發展也有著相關的影響唷!
  爸媽可能會認為有那麼嚴重嗎?訓練孩子自己上廁所,有那麼困難嗎?孩子怎麼可能會學不會呢?其實不然,對一些新手爸媽來說,『如廁』訓練簡直就是一場與POO POO的大?。
  打從寶寶呱呱墜地,大是小事全都依賴爸媽的照顧。老一輩的爸媽,生寶寶後,除了家務事之外,還得加上尿布的清洗工作,非常的忙碌。清理寶寶的排泄物、清洗尿布,是一件讓人非常厭煩的事,隨著時代的進步,免洗尿布為爸媽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也因為方便的關係,現代新新人類的爸媽或照顧者,常常錯過了寶寶如廁的訓練的最佳契機。
  再加上現代的爸媽生活型態忙碌與緊張,造成爸媽忽略對寶寶如廁習慣養成,舉例來說:爸媽一大早起床可能因為趕著上班,匆匆忙忙將孩子網保母家或幼兒園送。因為免洗尿布的發明,提供一個爸媽最便捷的方法。因此,寶寶的如廁訓練就因為種種的外在因素而延遲了。等到非要接受訓練時,年齡也過了,要改變如廁習慣的困難度相對的提高。
什麼時後是寶寶如廁訓練的最佳契機呢
孩子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有經驗的爸媽或照顧者,從第一次幫寶寶換尿片開始,就已為如廁訓練做準備了。寶寶的生理有規律可循,細心的爸媽只要稍微注意,就可以從寶寶的作息、表情、哭泣或發聲,辨別、預測、判斷孩子的需求,慢慢懂得寶寶的需求給予適當的回應,因而培養親子間的默契,有了默契,逐步進行訓練尿屎;寶寶在一歲半至二歲左右,就可以完成初步的如廁訓練了。?
  當寶寶發現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時,有了想要尿尿或便變的訊息、不會隨意說做就做,可以遵循其流程:進廁所、脫褲子、在便器排泄、擦拭身體、穿褲子、沖水、洗手、一連串的事情忙完了,除了建立寶寶的自信與成就感,更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奠定了寶寶人格發展的良好基礎。
爸媽注意事項
零歲到一歲三個月時
  要訓練他大小便,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到了一歲三個月大時他才比較能夠坐小馬統的事實。許多孩子到了這個年記也都能順從的接受訓練。如果小孩在坐小馬桶時排泄出來你該適度的讚美他,表示你的欣喜。但是這時後扔然不宜給孩子太多壓力。
一歲半到一歲二個月
  很多媽媽在孩子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後,便開始期待孩子能盡量自己照顧自己。但是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要獨力處理這些日常生活細節還要一段時間。 1. 生理方面 : 孩子會站、會走,直腸括約肌的功能發展比較健全。
2. 心理方面 : 由口腔期進入肛門期。
3. 語言表達狀況:是否能清楚表達需求及聽得懂指示。
4. 膀胱控制能力開始成熟。
5. 留意照顧者的抱姿與口語指示。
6. 以音樂、讀物等方式引導鼓勵孩子嗯嗯。
7. 以音樂讓孩子放鬆心情,再佐以相關的童話書,使孩子了解排泄重要。
8. 培養孩子固定的睡眠時間。
9. 孩子的飲食與環境:流質食物、固體食物、副食品、熟悉的環境與否
遊戲時間的長短 …皆會影響孩子的排泄狀況。
10. 父母必須有耐心、鼓勵、包容的態度。
  了解寶寶的發展,讓孩子能夠輕鬆愉快的如廁,爸媽對排泄物也不用太大驚小怪,對於尿庫子或尿床的情形也要耐心處理,不要因而造成孩子對排泄物一事的緊張、焦慮或罪惡感,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是孩子成長的大事,為人爸媽者可別輕忽了!
寶寶自己大小便 0000-00-00 Page:1/1

藥師張幸枝
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確實是耐心大挑戰,以下一些方法供您參考:
A.有以下的線索,您的小孩可能可以開始如廁訓練:
1.可以自行拉起即脫下褲子
2.模仿其他人上洗手間的習慣如(想穿內褲或喜歡看您去洗手間)
3.會提到便便或尿尿
4.能順從簡單的指令
5.不喜歡尿布有髒物
6.至少3-4小時是"乾"的(意味膀胱以適度發育)
7.了解物歸原位的價值
8.展現獨立的慾望
9.可坐下及站立
B.教寶寶大小便秘訣:
1.評估寶寶技能:
大部分父母在寶寶二歲半時,開始如廁訓練,但有些寶寶或許得等到4歲才能準備好。注意上述的線索並且不要給寶寶壓力。
2.正確購買輔助工具︰
寶寶用馬桶蓋、馬桶座、尿墊及學習褲都是訓練寶寶如廁的最佳工具,您也許可以加上圖畫書或錄影帶輔助向寶寶解釋。
3.日常化:
一天一次將寶寶裝坐在馬桶上。目的為讓寶寶習慣馬桶,而且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切記不勉強,此階段只是訓練日常化動作,不需要解釋為何需大大尿尿在馬桶。
4.脫掉紙尿褲:
脫掉寶寶的紙尿褲並將寶寶放於馬桶上,讓他習慣這種感覺。此時您可以開始解釋這就是Mommy和Daddy每天做的事。相同的,不強迫寶寶此時就要表現給您看。
5.解釋流程:
開始用行動解釋整個流程。當寶寶有意去如廁時,帶他去馬桶,讓他坐上馬桶,去掉他的尿布,幫助寶寶了解坐在馬桶及大大、尿尿的關聯性,順便可讓寶寶沖馬桶及教導如廁後洗手的習慣。
6.學習褲的功用:
有些父母選擇布料或拋棄型的學習褲。許多人說布料型學習褲較有真實感,但若出們在外,拋棄型較方便。不管您如何選擇,逐漸增加使用學習褲的時間仍有助益。
7.耐心處理意外:
訓練其並不是十全十美,訓練期間一旦寶寶不小心出錯,耐心處理大大及尿尿並教導下次記的使用馬桶。千萬不要責罵或處罰寶寶。適當的誇讚也可使寶寶覺得受肯定
何時進行幼兒如廁訓練是較好的時機,對許多父母來說是個問題,即使多數父母了解孩子太小可能不適宜訓練,但往往在長輩等不及、親友過度關心或是托兒所要求下,迫使父母早早訓練寶寶開始學習如廁。
訓練時機因人而異
通常一歲半到二歲左右是大多數幼兒學習如廁的較佳時間,太晚訓練,孩子得花較久的時間才能完成,太早訓練,等於期望才學會走路的學步兒就能自己意識到尿意或便意,然後忍住再趕緊搖搖晃晃的走到浴室廁所或大人事先指定的地方,坐到馬桶上,最後才能尿尿或便便,整個過程真是難為這些小人兒。
孩子太早訓練可能導致壓力過大、亂發脾氣、尿濕褲子、大便弄髒衣物或地板、憋尿或憋大便、尿不出來或大不出來,這些行為又形成父母的壓力,更迫使父母採取強硬的態度。
對孩子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依寶寶個別情況而定,父母應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否達到可訓練的狀態,在發展完成之際,寶寶也已準備就緒,才是訓練的最佳時機。
在評估孩子是否已到達進行如廁訓練的時機,可從孩子的幾項能力發展狀況而定,有:
1.膀胱控制能力:
尿布可以保持乾燥超過2小時;可從孩子的面部表情或肢體動作看出他想尿尿、大便,例如想尿尿會拉褲子、身體會打顫,想大便時臉部揪成一團、臉部可能因身體用力而脹紅。
2.生理發展:
會模仿大人坐馬桶的樣子,在自己的小馬桶上坐一段時間;有能力在屋子裡來回走動,表示可以自己走到廁所去;在孩子的協調能力部分,已經可以輕易地撿起地上的東西,就表示可以自己穿脫褲子了。
3.心智發展:
了解言語的概念及意義,會說出想尿尿、大便的字眼,或是在尿尿、大便在褲子後,會告訴大人,顯現出不舒服的樣子。當您發現孩子已經具備以上的能力,您就可以開始著手為孩子進行如廁的訓練了。
訓練的方法
家長訓練孩子如廁的方法包括:
1.脫掉尿布:
替孩子準備小馬桶,告訴他這是他的小馬桶,並放置在固定的地點。念個相關的故事書或唱歌給孩子聽,引領他了解上廁所這件事。另外,為孩子多準備一些鬆緊帶的寬鬆褲子,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把褲子往上、往下拉。
2.讓孩子了解尿尿、大便的意義: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舉動,當大人上廁所時,可以讓孩子看到大人是坐在馬桶上上廁所,孩子可以坐在小馬桶尿尿,並讓他試著脫掉褲子,坐在小馬桶上,體會坐馬桶的感覺,但不要強迫他馬上尿尿或大便。等孩子有尿意或便意的時候,再帶著孩子到廁所尿尿或大便,最後再讓孩子觀察馬桶內的大便,了解這是他的一部分,再沖掉大便,利用這樣的過程讓孩子了解尿尿、大便的意義。
3.觀察孩子尿尿的時間點:
準備流質飲料(牛奶、果汁等)讓孩子喝,記錄孩子喝完飲料多久後會尿尿,讓孩子再喝一次流質飲料,接著在時間點前五分鐘主動帶孩子去廁所,如果孩子順利在馬桶內尿尿,立即稱讚他,建立他的成就感,讓他覺得在馬桶上如廁的感覺很好,並不斷反覆練習這樣的步驟。
4.訓練時間減少外出:
在訓練孩子如廁的這段時期,減少帶孩子外出,以免在外到處找廁所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影響學習成效。也盡量避免再讓孩子包上尿布,混淆孩子的學習。
能獎不能罰
家長秉持的態度關係著如廁訓練的成果,每個孩子的進度都不同,先後可能差上一年之久,父母支持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如果發生孩子缺乏興趣或拒絕,先暫且作罷,耐心的等到孩子自己準備好,而嘲笑或責罵只會使如廁訓練時間拉長且效果不佳,請尊重以孩子為導向的如廁訓練,孩子多半很驕傲自己會上廁所,不要給孩子壓力,也不要給自己壓力,相信你的孩子可以順利擺脫尿布階段,養成自行上廁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