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正大神大道普賢菩薩

雞婆葉小媽基金

2007年07月19日
人生理財三四五各有大事步入四十階段教育金退休金兩頭燒
工商時報2007.07.18【李國煌/台北報導】

 人生理財三四五,不同階段各有大事,台新銀資深副總經理林尚愷昨天在一場說明會中指出,四十歲這個階段的人,最重要的兩件大事就是,子女教育經費、以及退休規畫。

 林尚愷說,三十歲左右的人,剛走入婚姻、成立家庭,這個階段的負擔較重,最希望儘快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手中可運用資金不多,大概五十萬元、八十萬元。

 這個階段的大事,一、定期定額投資,二、規畫足夠保險,三、儲存自備款購屋。

 進入四十歲的階段,林尚愷說,有自住的房子,房貸已經繳納得差不多,維持現狀還OK,不過,兩件大事要注意,一、孩子的教育經費,以及開始為退休生活做準備。

 到了五十歲一帶,事業有成、財富已經基礎,最重要的是將財富逐漸傳到下一代,最重要的就是稅務規畫、保本保值。

 林尚愷說,另外,超脫三四五年齡區分的,還有一個族群,可以稱之為悠遊樂活族,自主性高、生活自由,對理財、金融有一定的觀點,這一群人最適合利用網路ATM、網路銀行。

 針對各個特定客層的需求,台新銀全新架構財富管理服務系統,從年輕購屋一族就開始納入財富管理服務,到了往來資產達三百萬元就給世界卡、提供特定商店優惠。

 林尚愷說,成為台新銀貴客之後,持有世界卡,二萬年費可視情況全免,君悅飯店等特定店家,台新銀財富管理貴客買一送一,這項優惠必須有飯店會員卡才行,會費大約要一萬六千元。

 林尚愷說,這等於是一成為台新銀財富管理貴客,銀行就送數萬元的禮物。

--------------------------下一則-------------------------- 

刷卡買基金 限制多優惠少 一次繳清不送紅利 只能買發卡行代銷基金-蘋果日報960718
【廖珮君╱台北報導】

 拿聯邦銀行信用卡的小華,最近收到通知,從8月1日起,刷卡買聯邦銀銷售的定期定額基金,原本可打6~8折的手續費優惠全部取消。事實上,刷卡買基金現在除了要一次全額繳清,還沒有紅利積點,且只能買發卡銀行自己家賣的基金,優惠可說愈來愈少,投資人想撿便宜,最好多方比較。

 規定繁瑣
 聯邦銀行信用卡部資深經理陳明智說,依照金管會規定,信用卡買基金的款項(即定期定額及單筆申購),限制當期全額都要繳清,也就是信用卡買基金,不能滾入循環利息,若卡友沒一次全額繳清,該筆帳款就立即列入催收款,卡友不但沒投資、還壞了信用。

 用循環利息列催收款
 例如,小華8月1日刷卡1萬元,13日以信用卡申購基金3000元,申購基金手續費150元,若小華沒有其他消費款、也沒有積欠卡費,小華9月收到的當月最低應繳金額,是1萬元的10%,加上基金投資款3000元及手續費150元,總計是4150元,全部應繳金額則是1萬3150元,不論小華選擇繳最低款或全額繳,基金投資款項,都得全額一次繳清。

 另外,金管會日前也發函銀行,規定「各信用卡發卡機構,不得以紅利點數等優惠,與信用卡以外的業務相結合」,亦即,刷卡買基金時,銀行不能再綁紅利點數送卡友,令多家銀行對刷卡買基金促銷活動卻步,優惠也大打折扣。

 不僅如此,投資人刷卡買基金,現在也只限於買發卡銀行自己家賣的基金,如拿聯邦銀卡,就只能刷聯邦銀代銷的基金。陳明智解釋,由於基金銷售手續費低廉,若中信銀卡友買聯邦銀行代銷基金,聯邦銀還得付一筆1.5%手續費給中信銀。

 部分銀行也基於拆帳費用考量,限制卡友只能刷「境外基金」或「特定基金」等手續費較高的商品。銀行主管解釋,主要原因是銀行跟客戶收的一筆基金手續費,須拆給基金公司、銀行、收單行等,因此得多收一點錢才夠分。

 第一銀手續費享回饋
 不過,刷卡買基金還是有銀行積極促銷。例如,首次在第一銀行辦卡者,核卡10個月內,代扣一銀銷售的定期定額境外基金,且當期還有一般新增消費(依消費級距、按比例回饋),就有代扣基金手續費20~100%的刷卡回饋。另外,國泰世華銀行刷卡繳稅2萬元以上的大戶,9月28日前買特定基金的手續費可以打到5折優惠;聯邦銀行白金卡友買聯邦銀銷售的國內外基金,7月底前也享有6~8折手續費折扣。

--------------------------下一則-------------------------- 
台股定期定額 零手續費吸「金」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民眾瘋台股基金,基金規模大增,最近投信不僅趁勢趕募台股基金,更要搶拉生意,紛紛推出定期定額零手續費優惠,有的還打出終身免手續費的好康。

 群益投信最近推出「預約財富、夢想零距離」活動,即日起至7月底,只要定期定額申購台股基金,可享終身免手續費;新光投信則是網路申購旗下台股基金,8月底前可享有零手續費;日盛投信最近則推出「日盛三結義」活動,只要在7月底前單筆申購日盛高科技、日盛新台商、日盛小而美基金,可享有手續費五折優待。

 投信業者說,台股這一波漲得急,但盤中波動度加大,例如昨天就從下挫80點到終場上揚92點,彷彿洗三溫暖般,加上不少股民也擔憂台股會不會突然反轉向下,最近民眾買台股基金,不是選擇分批進場,就是選用定期定額。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6月分台股基金定期定額金額高達31.5億元,創下七年來新高。單月最受歡迎定期定額基金,國泰中小成長名列第一,單月扣款金額達1.3億元;群益創新排名第二,扣款金額8,600萬元。

 摩根富林明、建弘、華南永昌投信都趕著募集台股基金,而統一投信這幾天也向投信投顧公會送件申請募集「統一台灣動基金」;前天剛推出三支指數股票基金(ETF)的寶來投信,昨天也向證交所送件申請「台灣高股息指數」還有「台灣證交所未含金電股指數」兩檔指數的授權,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末或第四季初,將規畫相關ETF商品。

 統一投信基金管理部經理陳朝政建議,買台股基金還是要看個人投資屬性,積極者可選擇店頭、中小型基金,保守的可選投資標的為高股息的基金。 【2007/07/18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全球股優於債 趨勢不變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高檔震盪,投資風險亦隨之增加,投信業者認為,全球投資「股優於債」的趨勢不變,但指數來到高檔,風險也隨之增加,此時布局應以全球平衡型或亞洲平衡型基金為主,再以潛力國家或產業基金為輔,以收「攻守兼備」之效。

 今年以來,亞洲各國股市漲幅逾兩成,德國及拉美地區漲勢也不落人後,根據彭博社的資料,亞洲包括台、港、泰、馬、菲、印尼等市場股市都有20%以上的漲幅,其中韓國及中國股市漲幅更逾三、四成以上,而德國及拉美地區,也漲了不少。

 德盛安聯投信認為,全球股市在企業盈餘持續正向成長的推升下,仍具上漲空間,但受到利率及價值面的影響,波動性也將增加,建議投資人可配置固定收益資產以持盈保泰、降低波動風險。

 歐洲及亞洲區域維持成長力道,其中德國與日本受惠內需經濟結構改善,前景最為樂觀。德盛安聯投信表示,德國因投資的成長力道將續強,加上會計方法自明年起,將由加速折舊法,改為直線折舊法,將促使資本投入較大的公司,提前於2007年進行投資計畫,以享有較大的稅負優惠。

 在產業面,德盛安聯投信認為,新興國家與工業化國家持續性的基礎建設計畫,以及新礦開採緩慢與產能缺口擴大的疑慮下,將使原物料相關產業獲利持續成長,而生技產業在市場利空逐漸消化及併購題材出現下,落後行情可期。

 台灣股市,也在外資持續加碼與2008年總統大選題材下,深具補漲空間,是亞洲最看好的區域。 【2007/07/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荷銀:全球股市大多頭 買什麼都可以
工商時報2007.07.18【許瀞文、黃怡錦/台北報導】

 不只台股漲翻天,現在全球股市到處熱烘烘,空手的投資人最想問,漲了這麼多,現在是否還可以進場?會不會被套在高點?外商銀行財富管理部門表示,年底前,是全球股市大多頭,投資人怎麼買都漲。

 荷蘭銀行財富管理部門歸納出全球市場,在今年下半年五大預測,分別是美國降息不易、日本市場溫吞起漲、新興市場亞洲最棒、國際油價持續飆升、歐洲經濟成長至明年仍勁揚,而全球市場中,年底前,仍以亞洲最看好,尤其是台灣、泰國、韓國。

 荷蘭銀行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李盈芳說,看好亞洲市場,是因從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以來,亞洲整體GDP成長幅度高達一一四%,佔全球的比例也由十一.七%上揚至十四.六%,已經超越七大工業國的一○%,這數據顯示亞洲占全球經濟地位越顯重要。

 荷銀財富管理副總經理孫可基表示,台灣、韓國、泰國這幾個國家的本益比低,自然起漲幅度、空間都大;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說,這三大國家股市仍具有價值面優勢,且預估台灣今明兩年的企業獲利,皆可望維持兩位數以上成長。

 孫可基指出,十年難得一見的大多頭,空手的投資人,想要進場,一定要掌握分批、分天進場原則,但分批進場並非三天連著買,而是分周找買點,不管哪一次買到高點或低點,都能攤平成本,同樣的出場,也是把握相同原則。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尤其是在新興市場,更應採取分批布局策略,防範下檔風險。畢竟就長期而言,新興市場具備景氣擴張、內需蓬勃、債信升等、獲利強勁與降息頻頻等利基撐腰,再加上從歐美延燒至新興市場的併購熱潮,輔以基礎建設支出加速、公開上市發行熱烈的政策面利多,仍是下半年投資人資產組合不可或缺的攻擊要角。

 其中像是拉丁美洲的巴西,降息及內需增溫的趨勢明確,東歐又有歐盟整合效益、油價降價不易等利多背書,短線如有震盪整理,都是空手投資人分批加碼拉丁美洲與東歐股市的機會。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 搶搭台股熱 【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台股熱、台股基金持續發燒,也帶動大中華基金同步增溫,近一個月來就有三檔大中華基金同時成立,預計吸金近200億元,此波大中華基金潮不同於以往,均將台股視為重要投資標的,預計可為台股再挹注新資金動能。

 近期包括富邦、金復華及日盛均成立大中華基金,其中以金復華精選中華基金募集上限100億元最高,富邦大中華成長基金則僅募集30億元,不過,由於通路額度已經額滿,預期很快就會進行追募;日盛大中華基金募集上限則為60億元。

 觀察大中華區股市今年以來表現,可發現新加坡在經歷一段漲幅後,目前漲勢有趨緩跡象,近一個月僅上揚2.11%,香港恆生指數及台灣加權指數,則都有超過9%的漲幅,不過,大陸的上海A股、深圳A股及滬深300指數,由於上半年漲多,近一個月出現漲多回檔,指數均下挫,其中,今年以來漲最多的深圳A股,近一個月跌幅最深,短線跌幅高達14%。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黃素麗表示,新加坡漲勢趨緩但仍穩健,香港受惠於大陸外資機構投資人(QDII)開放政策,資金持續流入,台灣落後補漲行情甫啟動,後勢可期;面對漲多回檔疑慮,黃素麗認為,只要中國方面無劇烈回檔或大動作的股市降溫政策,預估三個市場下半年仍有機會交出漂亮成績單,產業布局以消費內需、金融地產、電子以及原物料為優先考量。

 在新加坡方面,新加坡政府公布的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季增率為12.8%,超乎市場預期的7.7%,也比第一季的8.5%來得佳,新加坡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超越政府預估目標的5%至7%,良好的基本面可望支撐新加坡股市下半年表現。

 在台股部份,黃素麗認為,台股近一個月雖漲幅明顯,但從本益比來看,還是大中華區相對便宜的區域,且預估股利殖利率將維持3%以上水準,仍具投資價值,在資金買盤不墜的前提下,短期若有拉回,是可考慮逢低布局的時點,並以中小型電子類股預估有較大表現空間。

 中國股市近期受到政府調控政策影響,都未突破今年以來高點,但港股反而成為QDII政策下最大的受惠者;反映QDII利多,自從中國銀行監理會於5月11日首次允許QDII(國內機構投資者赴海外投資資格認定制度)投資境外股票及其結構性產品後,港股近一個月漲幅即達9.22%,在H股與A股間價差仍大的情況下,香港市場仍可望持續成為此波資金流動的最大受惠者。

 金復華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趙建彰表示,亞太地區無疑是近二年最具成長爆發力的市場,估計今年整體企業盈餘可持續成長14%,在經濟成長動能強勁下,吸引外資流入投資,進一步刺激貨幣升值,並提高人民消費力,形成良性的經濟循環,預期下半年股市仍有不錯表現。【2007/07/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12檔優質基金 4年積百萬 每月1萬 買年報酬3成新興市場基金-蘋果日報960718
【李亮萱╱台北報導】

 對於即將踏入社會的新鮮人來說,不僅工作不好找、平均起薪低,想存錢還得對抗吃喝玩樂的誘惑及通膨侵蝕。據統計,今年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從2.6萬元起跳,比10年前不升反降,想賺大錢看似遙不可及,但隨全球股市攀升,基金業者指出,積極型投資人可布局新興市場12檔年報酬率30%的基金,每月花1萬元買基金,4年就能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
日盛投信總經理于蕙玲說,對新鮮人而言,在薪資不高、開源有限下,節流成為理財首要之課。于蕙玲強調,新鮮人一定要先懂得控制消費,才不會成為月光族俱樂部一員。不要有負債產生,才能談投資。

 新興歐洲市場有賺頭
 于蕙玲說,新鮮人在薪水入帳第1天,就要強迫提撥薪資1/3至1/4作為理財用途,剩餘資金再拿來作為日常生活開銷支用。定期定額就是效法龜兔賽跑中小烏龜的投資方法,透過耐心累積,創造出人意表的豐收。

 按照年金複利表計算,每個月拿出1萬元,分別投資年平均報酬率10%、20%及30%市場,只要不間斷,約4~6年就能存到第1個100萬元。換言之,只要選對年報酬率約3成的市場,最快4年就可達成目標。

 據彭博統計,過去4年股市平均每年上漲3成區域,多集中在新興市場。其中,新興歐洲過去4年平均年報酬達41.4%,居新興市場之冠,其次為拉丁美洲37.21%、亞洲24.38%,整體新興市場4年平均股市報酬率則有28.17%。

 新興市場基金表現,明顯超過大盤,且不少新興市場基金過去1年的報酬率超過5成,新興亞洲及拉丁美洲甚至高達6、7成,在如此驚人報酬下,即使新鮮人收入不多,只要每月花1萬元投資基金,隨著薪資提升、每年增加投資金額,甚至3年多就能達陣。保守者可考慮平均1年漲幅約2成全球股票型基金或歐、美等成熟市場基金,以同樣金額計算,不到5年一樣可以擁有100萬元。

 長期投資可分散風險
 富蘭克林投顧協理羅尤美建議,長期投資是面對短期波動風險升高的優質策略,首次投資的新鮮人,應慎選具有成長潛力投資標的,以穩健且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方式投資。投資新手千萬不要被短線利空消息影響,資產配置的適當與否才是影響投資獲利關鍵,例如,全球性資產配置不但可以均衡分享各個市場經濟成長成果,也能達成分散風險目的。

 理財專家分析,定期定額要發揮時間複利、平均成本的效果,至少要投資3~5年以上,但不少定期定額投資人,碰到股市修正時便停止扣款,宜先看大環境狀況,若市場不佳導致基金賠錢,建議繼續扣款,超漲則降低扣款額度,搭配定時不定額彈性理財,可節省資金成本、爭取高獲利。

--------------------------下一則-------------------------- 
下半年展望》亞洲新興市場 荷銀看好 【經濟日報╱記者許維真�台北報導】

 荷蘭銀行昨(17)日發表下半年全球投資展望,雖然全球股市迄今已經走了四年的多頭,但在利率環境仍低的情況下,預期今年全球併購金額將再度寫下歷史新猷,下半年依舊是股優於債,整體呈現中性偏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表現將優於美國、日本等成熟國家。

 荷銀財富管理部副總李盛芳表示,最近美國公債殖利率波動度頗大,日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提高到5.3%,目前又回復到5.05%的水準,主要仍是考量到美國景氣似乎從谷底第一季的0.7%復甦,市場預估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的機率大幅下降,甚至在考量通膨的狀況後,將不排除升息。

 日前大型信評機構Moody's和S&P相繼調降美國次級房貸債的評等,Feddie Mac也預估美國今年新屋銷售量可能創下2001年以來的最低紀錄,投資人不禁擔憂房市是否繼續惡化,甚至影響美國消費市場,對此,荷銀認為,只要油價石化或食品價格不大幅上揚,讓通膨因此惡化,進而影響美國利率大幅上揚,美國房市惡化現況將漸漸受到控制。

 至於歐洲的部分,歐洲央行(ECB)昨天公布歐元區6月份的CPI通膨,較去年同時成長1.9%,已經相當接近ECB設定的2.0%,預期今年ECB可能繼續提高目前4%的利率水準。

 李盛芳說,雖然歐元漲多,但德國今年以來經濟似乎不受影響,主要就是因為歐元區域內的貿易活動大幅增加,抵銷美國經濟成長趨緩的效應,加上歐盟國家競相調降企業稅率,至去年底歐盟區平均稅率已降至28%的歷年最低水準,有助於歐洲企業獲利上揚。

 不過,新興市場才是荷銀今年下半年最看好的投資區域,其中又以亞洲為最。李盛芳表示,亞洲在中、印兩國的帶動下,未來仍可望維持8%以上的成長,相較於新興歐洲的5%~6%以及拉丁美洲的4%~5%,亞洲的成長速度將是新興國家中最高。 【2007/07/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能源基金 募集熱爆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全球資源日漸枯竭,傳統能源、替代能源和天然資源等產業市場前景看好,致使能源、綠能、天然資源等相關基金也趕著遞件申請募集,根據統計,今年以來,申請遞件的基金規模,已高達650億元,連去年成立的德盛安聯綠能趨勢基金,也在今年內申請追募了兩次,市況頗熱。

 地球能源大量被消耗使用,礦源又逐漸被開採殆盡,致使全球日益關注如何妥善運用有限的資源及能源。隨之而來的是,不論是能源公司、發展替代能源、再生能源的企業或是以礦物開採為主的產業,均成為各國投資的焦點,台灣也不例外。

 台灣投信業近來興起一股能源、綠能、天然資源等相關基金募集熱,以投資替代能源或再生能源為主的企業的德盛安聯綠能趨勢基金,自去年9月核准成立後,今年初第一次追募120億元,5月又申請第二次追募80億元,現正由主管機關核准中。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6月底,德盛安聯綠能趨勢基金規模已成長至新台幣322億餘元。

 德盛安聯投信綠能趨勢基金經理人陳嘉平指出,2005年為新能源產業起飛元年,就像1996年時的電腦科技產業一樣,進入技術成熟、成本降低和需求快速成長階段。為了擴廠資金需求,能源產業陸續辦理初次公開發行(IPO),選擇此時投資新能源產業,可享受與產業成長同步的利益。

 另外,看好關鍵資源的成長性,滙豐中華投信也將於將於8月10日起,對外募集國內第一檔涵括傳統能源與替代能源為投資標的共同基金──滙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以掌握能源商機。

 滙豐中華投信總經理陳如中表示,近年來,全球資源耗竭的速度加快,愈用愈少的關鍵資源,將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投資項目之一。

 此外,國泰、保德信、華南永昌、元大和日盛投信等均陸續遞件申請募集能源、天然資源等相關基金,檔檔規模都在100億元。

 日盛投信指出,該公司申請中的「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將尋找從事全球抗暖化議題相關產業投資機會,包括:再生能源、水資源、節能、環境污染控制及其他抗暖化新興產業。

 日盛投信認為,全球暖化問題益發嚴重,使得相關議題,引起各界關注,從事再生能源、水資源、節能、環境汙染控制及其他抗暖化的新興產業因而受惠,在已開發及新興市場各國的政策帶動下,再生能源等相關產業利多,可望在日後發酵。 【2007/07/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投資能源基金 為荷包加油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油價漲不停,高油價時代正式來臨,值此油價狂漲,物價蠢動之際,投資人該如何投資保值?投信投顧業者建議,在油價維持高檔震盪、後續股市長線行情看佳的情況下,投資人可適度調整投資組合以為因應,例如布局能源或替代能源基金,以參與油價上漲的獲利。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原油期貨價格橫盤整理近三個月後,於6月底時突破每桶70美元關卡,昨(16)日更飆破每桶74美元,今年以來,油價漲幅已逾兩成,美國汽油庫存偏低及奈及利亞供給疑慮是造成短線油價走勢強勁的主因。

 目前美國汽油庫存仍低於過去五年的平均值,加上煉油廠停工事件時有所聞,整體煉油廠產能利用率維持在低檔水準,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這使市場預期,汽油在夏季旅遊旺季時,恐有供給緊俏的情況發生,汽油價格持續走揚,順勢帶動了原油價格的表現。

 油價漲勢強勁,台灣開車民眾也大呼受不了,為了節省40、50元的油錢而努力奮戰。自從中油公司實施浮動油價措施以來,通常在每周二下午宣布油價調整結果,並於周三凌晨開始實施。

 因此,如果中油宣布油價上漲,星期二就會出現龐大的加油車潮,反之,如果宣布調降油價,民眾就撐到星期三凌晨才去加油,加油站附近的車潮,形成「星期二現象」。

 滙豐中華投信表示,未來在加油站大排長龍的現象,勢將持續上演。傳統能源的供應商隨著油價上揚,盈餘也將跟著水漲船高,是油價的最大受惠者,而生產成本較高的替代能源,也將在油價拉高後,拉近與傳統能源的價差,將是高油價時代下另一群重要的受惠者。

 高盛公司日前發表的報告指出,如果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石油產量繼續維持目前水準,美國原油價格今年秋天可能漲破每桶90美元,並在年底前漲至95美元。

 另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出爐的中期石油市場報告也預測,由於全球原油需求強勁,未來五年內全球將面臨供油短缺,可能使油價再創新高,IEA並預估,2009年每桶原油可能飆上100美元。

 隨著油價上漲,石油公司已是荷包滿滿。根據加拿大能源總署估計,目前石油生產者每桶開採成本約為15美元,以全球石油製造商每天生產8,600萬桶石油、每桶70美元價位計算,每天就有高達47億美元的差額利潤落入這些石油製造商手上。

 滙豐中華投信表示,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能源的高價格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相關企業的股價後市,卻值得期待。 【2007/07/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搶加油 不如投資能源基金
工商時報2007.07.18【魏喬怡/台北報導】

 受到國際油價飆漲,全台加油站逢周二也出現加油潮。隨著油價每周漲一次、開車族也就每周痛一次!不過,與其每周二排隊加油只為了省一點錢,還不如掌握天然資源的投資機會,大賺能源財。法人指出,不論是併購或是庫藏股買回,都將是能持續刺激資源產業股價上揚的利多消息,中長線看來,資源產業仍將是市場最熱門的投資焦點之一。

 摩根富林明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伊恩.亨德森(Ian Henderson)表示,油價因美國氣溫不斷創新高及夏日用油旺季,近日屢創今年新高,天然資源相關基金近日漲幅不小。不過油價仍未到達去年高點,且冬季修正可能性高,預估今年油價仍將落在六十到七五美元區間。

 除了能源價格大漲,礦業表現也不差。截至七月十三日止,MSCI全球礦業指數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三三%。德盛安聯投信指出,在邁入下半年之後,因外資券商陸續上調銅、鐵礦砂等工業金屬目標價格,以及企業可能的併購案陸續傳出後,即使近期歐美主要股市漲幅趨緩,天然資源產業仍得以維持其強勁走勢。

 油價高漲,天然資源基金還能介入嗎?如何布局?伊恩.亨德森(Ian Henderson)建議,油價與黃金仍看漲,不過波動性較大,且近日有較大漲幅。長期看好天然資源類股但擔心短期波動風險的投資人,可以布局著重在基本金屬的基金,近年來新興市場崛起,對礦產需求大增,相當看好煤礦及鐵礦股的成長性。而在石油跟天然氣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之下,對核能的需求持續增長,鈾礦價格亦可望持續攀升。

 德盛安聯投信表示,整體而言,隨著全球基礎建設狂潮的推動之下,基本金屬的市場需求維持高檔,充沛的現金收入一方面有助於追求寡占優勢的企業持續進行產業併購整合,或是成為買回庫藏股的資金來源。

 匯豐中華投信總經理陳如中亦看好天然資源的投資趨勢。他指出,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高,不論是傳統能源或替代能源,都成為全球資金競相追逐的熱門投資標的,這股投資熱潮亦席捲國內市場,且全球資源耗竭的速度有加快的現象,越用越少的關鍵資源將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投資項目之一。

--------------------------下一則-------------------------- 
高盛:原油 年底飆到95美元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國際油價持續走高,逼近歷史最高點七十八點六五美元。國際投資業巨擘高盛公司更預言,產量若不增加,油價年底可能飆到每桶九十五美元。

 原油價格與今年一月的一年新低相比,已大漲百分之五十一。高盛公司十六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目前石油需求正強,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每日產量卻比去年少一百萬桶,若夏季結束前再不增產,油價可能持續上漲,今年秋季就會漲到每桶九十美元,年底更可能飆到九十五美元。高盛指出,以OPEC產量不變且今年冬季氣候正常估計,今年底前石油總庫存量可能減少一百五十萬桶以上,使油價漲到九十五美元。

 美國國家石油委員會一分報告初稿也指出,未來廿五年原油、天然氣會供不應求,需以生質燃料、液化碳、瀝青砂所採油品等非傳統油品彌補不足。該會十分罕見地強調油源必須多元化,呼籲發展乙醇燃料、生質柴油、開採頁岩油等,並要求注重環保。國家石油委員會一百七十五位委員十八日將審核這份初稿,通過後上呈能源部長,作施政參考。

 產量佔全球四成的OPEC拒絕增產,指油價居高不下是煉油產能到達瓶頸所致,月報仍堅持全球原油市場十分健全。OPEC預測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只會小幅成長,沒有必要增產。去年兩度減產的OPEC指出,要減少石油需求,得靠提高能源效率、增稅等措施。【2007/07/18 聯合報】@ http://udn.com

…………………………………………………………
專家說法》油價狂飆 炒出來的 【聯合報╱記者林韋任�台北報導】

 若國際油價站上一百美元,依浮動油價機制推估,國內汽油價格每公升還要漲近五元。

 九八無鉛汽油零售價每公升漲破卅一元,國內油價從今年一月廿四日的廿六點六元低點,至今半年已漲價一成七;如果國際油價站上一百美元,依浮動油價機制推估,國內油價還要再調漲百分之廿八。

 去年七月國際油價站上七十八美元新高,中油當時還未實施浮動油價機制,當時的九八無鉛汽油每公升為卅點一元;這陣子國際油價還未攻上七十八美元,但今天起九八無鉛已達卅一點二元。兩相對照,目前油價比一年前國際油價創歷史新高時,足足多了一點一元,消費者負擔加重。

 去年九月試辦浮動油價,雖然市場普遍認為今年國際油價應該在五十美元到七十美元間遊走,但近一個月來國際油價已漲破這個區間,短期內國人恐難盼到油價調降。

 中油董事長潘文炎預期,今年國際平均油價會降到六十美元以下。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認為,近三年來國際原油供給大於需求,國際油價飆漲主要是對沖基金為主的國際金融炒家進場炒作,未來兩年國際油價應維持在五十至七十美元間。 【2007/07/18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金市淡 買金正是時候 【經濟日報╱記者陳宥臻�台北報導】

 股市行情強強滾,國際金價卻面臨盤整修正期。專家建議,7、8月是最好的切入點,下半年國際法人機構預估金價可站上720美元大關。

 據彭博資訊統計顯示,國際金價從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初,漲幅已達25%,今年前五月漲幅也達15%。表現不輸同期的國內股價指數。

 臺銀貿易部資深襄理楊天立指出,台股大好,黃金市場的資金出走,加上目前為淡季行情,金價面臨盤整修正,依照技術線型來看,國際金價在每盎司635到640美元之間是絕佳的支撐價位,投資人適合在此價位進場。

 此外,國際法人仍看好高油價與偏弱的美元趨勢將支撐國際金價,待年底黃金購買旺季到來,金價可望一舉衝高。目前瑞士銀行、滙豐銀行與摩根大通等,相繼看好金價,預測下半年金價可望達每盎司690美元到720美元。

 若依照昨日國際金價在每盎司665美元的行情來看,距離年底高點最多尚有55美元的價差。若國際金價在這兩個月內回檔至640美元時,投資人再進場,甚至可能賺到80美元價差。

 國內與國際金價同步的投資商品就屬台灣銀行與兆豐銀行推出的黃金存摺,同時也受投資人青睞的黃金基金,則並非隨國際金價同步波動。

 目前台灣銀行的黃金存摺開戶數約3萬多戶,預計年底可增加至5萬戶。

 富蘭克林投顧公司表示,黃金基金的投資標的可能包括礦業、能源、資源產業和黃金等,因此多連結於基礎金屬原物料與油礦等相關產業股票。

 為避免發生金價上漲,但黃金基金卻走勢不一的情況,理財專家建議,投資人可選擇與金價相關性較高的黃金基金,有效掌握黃金漲升題材。 【2007/07/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海外高科技基金 漲聲響起 19檔報酬超越Nasdaq基金任你挑-蘋果日報960718
【謝富旭╱台北報導】

 過去幾年績效一直很「悶」的海外高科技基金,是很多投資人心中的痛。然而,隨著代表高科技股的美國納斯達克指數(Nasdaq)站上2700點關卡,創下6年多來新高紀錄,海外高科技基金似乎已蠢蠢欲動,值得投資人留意抓緊下一波高科技狂潮的時機。

 蠢蠢欲動
 目前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和S&P500指數不斷同步改寫歷史新高紀錄,只有納斯達克指數還在緩步爬升階段,目前雖站上2700點,但只在2000年網路泡沫化高點5048點時的半山腰。

 納斯達克漲幅勝道瓊
 不過,若就今年漲幅來看,納斯達克指數表現比起道瓊或S&P500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彭博資訊顯示,今年至7月12日止,納斯達克漲幅達11.86%,比道瓊11.73%和S&P500 9.12%還高,顯示科技股有積極奮起的態勢,投資人不妨將眼光轉移到科技股基金,尋找優質投資標的。

 相較於漲翻天的原物料股、綠能概念股或大型傳統產業龍頭股,高科技股雖然今年開始撥雲見日,但股價還是相對便宜很多。根據瑞士信貸證券統計,亞洲高科技股目前平均本益比僅14.3倍,正處於歷史低點,同時低於亞洲股市平均本益比的16.6倍。

 再根據美林證券估計,日本科技股今、明2年營業利潤將分別成長20.5%與12.5%,高於全球高科技產業的12.3%與9.5%的營業利潤平均成長幅度。顯示現在正是撿全球高科技股便宜的良機,而布局全球高科技股最方便的管道莫過於買海外高科技基金。

 台灣電子業先行指標
 身為全球高科技產業製造與代工重鎮的台灣電子業,最能充當全球高科技產業回春「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代表。

 翻開台灣獲金管會核准銷售的75檔高科技股票型基金中,過去1年來獲利最佳的前30名,幾乎由投資標的以國內電子業為主的國內高科技基金囊括。

 相對之下,投資標的鎖定海外高科技股的國、內外基金則敬陪末座。

 不過,由於台灣電子業與全球高科技產業具有密切的連動關係,而且往往是領先指標,因此,台灣電子股紛紛大漲正預告海外,尤其是全球高科技產業的中心美國與日本的高科技股振衰起蔽的機會到了。

 美日科技股可望轉強
 在進場時機方面,摩根富林明JF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認為,歷史經驗顯示,科技股指數下半年旺季效應明顯,以MSCI亞洲科技股指數為例,過去4年下半年皆有正報酬表現,從2003年至2006年,科技股漲幅分別有6%至24%不等,因此,科技股下半年的行情是很值得期待的。

 葉鴻儒說,第2季以來市場正面消息陸續釋出,包括DRAM價格觸底、半導體設備定單/出貨比上升、LCD面板價格開始回穩、半導體產能利用率增加,種種因素帶動科技股擺脫第1季弱勢,自底部展開回升行情。

 不僅是高科技產業景氣訊號開始轉強,具有殺手級產品架勢如任天堂的Wii、蘋果的iPhone、液晶電視的普及化,無線網絡產品的世代交替、微軟Vista引發的PC換機潮等,皆可望為高科產業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押寶國內高科技基金獲得甜美回報後,不妨將關愛的眼神延伸到漲幅迄今依然平平的海外高科技基金。

 新手看招
 科技基金風險高 賠20%即須停損
 高科技基金是屬於高風險的基金,這類型基金淨值腰斬,甚至遭到清算與合併的不在少數。因此,建議投資高科技基金必須嚴設停損點。

 停損方式可從2方面著眼。第1、如果該基金的績效已經連續3季排名都在同類型基金倒數3分之1,就應考慮更換其它基金操作。第2,如果虧損達20%以上,也建議認賠停止投資。

 高科技產業景氣波動劇烈,產業環境變化快速,所以並不適合長期投資。因此,除了對停損執行應較嚴格外,也應抱持比較靈活的操作方式。一般穩健或保守型的基金,專家大多建議投資時間應在5年以上。不過高科技基金因產品生命周期短,投資應以3~4年為一周期或更短。

 高科技基金募集的上一波狂潮為2000年網路泡沫之時,目前台灣公開販售的75檔海、內外高科技股票基金,高達25檔均在2000年募集的。但2000年以來迄今,專以高科技產業為號召募集的基金僅有12檔,顯示熱度已經明顯降下。不過,正因冷門,或許給高科技基金重新奮起製造一個好機會。因為,歷史證明,基金募集最火熱的產業或地區,往往就是盛極而衰的開始。

--------------------------下一則-------------------------- 
REITs基金翻身 布局正是時候-蘋果日報960718
【李亮萱╱台北報導】

 今年來全球股市牛氣沖天,連續走7年多頭的REITs,表現卻相對疲弱。由於全球不動產市場受到升息壓力的影響,回檔幅度頗大,讓許多投資人對於不動產市場甚至REITs基金都感到憂心。不過,7月開始,全球房地產已出現反彈,基金業者認為,投資價值已經顯現,現在是中長期投資的布局時點。

 牛氣沖天
 富邦全球不動產基金經理人官湘玲認為,過去幾年來REITs漲幅大,造成溢價幅度比一般股票高,不少投資人開始獲利了結換股操作。另外,全球利率走高,融資成本上揚,投資人擔憂未來REITs獲利成長受到壓抑,而市場也擔憂次級房貸風險擴大,更進一步打壓REITs走勢。

 ING投信投資管理部執行副總劉益銘則指出,這波不動產市場的修正,主要是從事高度槓桿融資的「BEARSTEARNS」避險基金,在次級抵押房貸的投資失利,造成市場恐慌,及各國短期長債殖利率上升所致。

 7月是長線布局時機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利率與REITs股價指數相關性不明顯,元大全球地產建設入息基金經理人徐靜霞表示,次級房貸主要影響中低價住宅市場,對商用地產無直接影響,雖然商用房貸信用利差因此而擴大,但A級信評利差擴大情形並不顯著,對資產品質佳的REITs影響有限,而一些經營出租公寓的住宅型REITs,反而因為租屋者增加而受惠。

 全球商用不動產景氣的基本面並未改變,劉益銘指出,不動產基金自5月以來的回檔,部分優質標的折價情形擴大,長線投資價值反而顯現。

 7月香港房產漲3.81%
 因此,7月開始,全球房地產已出現反彈,光是7月第1周就上漲2.38%,上漲最多的是香港3.81%,徐靜霞說,由於多檔地產股如長江實業、嘉理置業等,獲券商調升投資評等,其次是美國因黑石集團併購希爾頓刺激旅館業上漲,也帶動REITs的漲勢。

 劉益銘表示,在全球經濟基本面的良好下,租金收益相對穩定,REITs的營運現金流量持續增加。根據SNL Financial預估,今年北美REITs平均每股營運現金流量可達2.32美元(約75元台幣),優於去6年的1.99美元(約65元台幣),明年目標更上看2.54美元(約83元台幣)。

 資金回流REITs更穩健
 官湘玲也指出,優質的商用不動產供給有限,在全球各大都會區低空置率與供給有限下,租金與房價還是有漲價空間。另外,全球專業投資銀行機構也陸續募集不動產基金,增加商用不動產投資,因此,只要資金回流,REITs將持續穩健成長。以美國REITs而言,目前折價幅度約10%,如果REITs能真實反應建物價格,未來至少會有10%的漲幅。

 因此,劉益銘建議,投資人在進行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的投資,應該是著重在有效分散資產配置風險、提供配發穩健收益能力上,現階段的價格修正,反而提供中長線布局時點。

 官湘玲則認為,REITs一直是除了股票、債券及現金以外的第4類資產,是投資人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投資人最好選擇以全球布局的不動產基金,有效降低區域風險。

 何謂REAT與REITs?
 不動產原本具有昂貴、不可分割、缺乏流動性等特性,透過證券化把不動產轉成證券型態,可使不動產細小化、流動化,讓一般民眾可以間接的方式投資或經營不動產,享有不動產投資的好處。

 台灣不動產證券化包括不動產資產信託(REAT)及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其中,REAT(Real Estate Asset Trust)受益憑證是將大樓切割成一張張「債券」,以債權的方式,由證券化的發行機構支付本金及利息給投資人,到期後再把本金償還給投資人,是屬於長期固定收益的投資工具,例如嘉新萬國、宏泰世紀、新光松江、國泰敦南等。

 而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則是向投資大眾募集資金後,去購買不動產,受託機構再將營運管理的不動產收益分配給投資人(採配息機制),通常在集中市場交易,投資人除了賺取孳息之外,也可享有資產價值波動的資本利得,例如富邦R1(01001T)、國泰R1(01002T)、新光R1(01003T)、富邦R2(01004T)等。

 不過,市面上的不動產基金多以全球市場為投資標的,而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商品主要標的多在商用不動產,諸如辦公大樓、購物中心甚至是觀光旅館等等,與一般的投資大眾所認知的住宅市場有所差異。

 ING投信投資管理部執行副總劉益銘認為,在全球整體經濟仍屬強勁樂觀的狀況下,商用不動產需求暢旺,租金處於上揚態勢,利於增添收益動能,以辦公室為首的REITs前景並無疑慮。

--------------------------下一則-------------------------- 
美國房地產跌跌不休 連結看空房市連動債 獲利大補
工商時報2007.07.18【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房市利空消息不斷,雖然有些法人認為其跌勢在下半年可望減緩,但不少法人認為美國房市復甦遙遙無期,讓有握REITs基金的受益人相當感傷,不過,這段時間只有持有連接看空美國房地產的連動債產品投資人笑呵呵,預計這些投資人都可以提前獲利出場。

 美國房市利空消息:包括一、美國住宅營造商的財報表現不盡理想。二、房屋銷售情況不佳:新屋�成屋銷售持續衰退且待售房屋短期內難以消化。三、房屋售價持續下滑:依據標準普爾Case-Shiller房價指數,截至四月份,美國去年十大城市的房價出現十六年來最大跌幅。四、利率持續攀高: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於六月上旬相繼攀升至二○○二年四月以來的高點。

 分析師認為如果該市場利率持續升高,意味房貸與企業融資成本也將增加。此外次級房貸風暴還持續蔓延中,非但未止息且次級房貸風暴愈演愈烈情況,因為貝爾斯登兩檔基金近乎倒閉之下,讓市場更加擔心銀行次級房貸損失漏洞愈破愈大。以上種種的利空消息也讓多位分析師紛紛認為美國房市下跌尚未觸底。

 在五月的時候就已有銀行推出看空美國房地產的連動債產品,產品的架構是一年期的短天期投資,並於第一季季底發放高額固定配息,若於季評價日時,表現最佳連動標的收盤價小於等於其進場價,產品即自動提前到期,投資人可以領回百分之百本金。該產品發行至今二個月,所有連結標的走勢持續走跌,因此投資人極有可能在發行後的第一季季底就提前贖回產品並領取高額配息,大為該檔連動債績效佳,使得近期出現了不少類似看空美國房地產的產品,投資人的詢問度及接受度都大為提高。

--------------------------下一則-------------------------- 

抗通膨債 幫你看緊荷包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國際油價勁揚,國內油價也跟著創新高,中油昨(17)日又宣布調高汽柴油價格。「麵粉漲價了!牛奶漲價了!汽油漲價了!」最近民生物資漲價消息不斷,對於想對抗通膨的民眾,銀行業者建議,投資通貨膨脹債券或這類商品的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可以補貼多出來的開銷。

 1997年以來,美國開始發行一種與通貨膨脹指數連動的公債(TIPS, 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稱為抗通膨債券,期限分為5、10、20和30年不等,利率是固定利率加上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動率。換言之,抗通膨債券的收益分為兩大部分,即債券的利息加上通貨膨脹升值,每半年配一次。

 永豐銀表示,抗通膨債券最大優勢是在通貨膨脹疑慮發生時,物價上漲了,民眾購買力相對下降,而抗通膨債券利率是隨著物價指數加碼的,具有補貼通膨損失的特性,會出現比一般公債更好報酬率;但在通貨緊縮、或是利率上升,物價卻未跟著上漲時,抗通膨債券的優勢就無法發揮。不過,投資人也可以用持有到到期日領息的方式,來降低這部分風險。

 不過,債券的投資門檻較高,小額投資人可以投資ETF。近年來隨著新金融商品的日新月異,有些資產管理公司推出由多種抗通膨債券所組成的抗通膨債券指數TIPS ETF。永豐銀行指出,透過ETF包裝可進一步的降低抗通膨債券的風險,提高報酬亦增加操作彈性,同時操作的費用也較低,約投資金額的0.2%。

 永豐銀行分析,TIPS ETF與一般債券或股市的連動性低,可分散資產配置組合的風險,屬於穩健型的金融商品;而每月分配收益的特性,讓債券的收益跟通膨升值的報酬歸為投資所得避稅,加上一籃子抗通膨債券並沒有具體的到期日,因此由本金所衍生利息的部份不計息,具節稅的效果。

 對投資人來說,抗通膨債券可確保本金不縮水,投資TIPS ETF更有避險獲利的雙重優勢,永豐銀行認為,在物價高漲、實質所得下跌的年代中,TIPS ETF不失為相對有利的投資工具。 【2007/07/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觀察通膨 隨時調整資產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近來抗通膨話題備受關注,對於想趁機分一杯羹的投資人,永豐銀行建議,隨時注意主要國家的利率與通貨膨脹率,有助平時調整資產投資組合的決策。

 「其他國家的利率調升、調降,跟我有什麼關係?」有些人覺得利率跟他毫不相關,卻不知這想法可能讓他錯過投資機會。銀行業者表示,利率與物價指數猶如蹺蹺板的兩端,若發生通貨膨脹時,利率政策成為抑制通膨的工具之一,但若升息過速,卻可能壓抑經濟活動;因此通貨膨脹過速,政府便可能升息因應,投資人可以觀察通膨狀況來推測利率走勢,進而決定投資策略。

 銀行業者強調,只要資產達一定規模,投資一定要有資產配置,以分散投資單一商品的風險,利率走勢除左右存款的利息高低,對於股票市場的大盤走勢也有相當影響力。

 就全球性原物料高漲趨勢而言,永豐銀行認為,在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內需及出口雙重需求龐大的狀況下,油價及原物料價格隨時可因政經,甚至是季節性等的各項不確定因素而走揚,讓先前物價攀升、通貨膨脹的的可能性增高,因此,民眾最還好是未雨綢繆,將部分資產分散在抗通膨的產品。 【2007/07/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