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2公主的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家庭教育誤區,嬌縱了孩子

2010年02月25日
公開
48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無疑比過去多得多,也比前輩們更講民主,但總的來說,孩子卻比過去嬌縱、難管了。 原因就是,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但父母並未及時調整教子方略,另外,各種育兒書刊充斥市場,很多父母生搬硬抄,操作起來似是而非。所以,家庭教育中的一個個新誤區便出現了。 誤區1:孩子應該放到首位 幸福指向 → 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近些年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可悲的是,一個家庭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為中心。力力的媽媽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每次吃蝦她都是把蝦剝給兒子吃,自己從來不吃,當她有一次隨意地把一個蝦仁塞進自己嘴裡時,沒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臉,又哭又鬧,還逼著她吐出來!很顯然,像力力這樣自我中心的孩子將來是很難融入社會的。 事實上,一個家庭中最為緊要的是夫妻感情的經營。不妨告訴孩子:媽媽最愛的人是爸爸,爸爸最愛的人是媽媽,你雖然沒有得到最愛,但你同時擁有雙份愛。我們還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下班後半小時內不可以打擾爸爸媽媽」。結果你會發現,以前越關注他,他的要求越多越難纏,現在你把他的位置放對了,他反而變得禮貌和獨立。不要給孩子他是家裡的特權階層的印象。好東西大家要分享,人人有份,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懂得關愛別人。 誤區2:現在的孩子都很幸福 幸福指向→ 讓孩子學會體驗快樂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據調查,在三種情況下孩子最不開心:一是父母吵架離婚時,孩子很驚恐,不知所措,又擔心自己沒人要。二是沒人玩時。特別是喬遷新居後,父母給孩子很多限制,牆上不許畫、地板上不能拍球、衛生間裡不許玩水,更不能領著同伴來胡鬧,到最後,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三是做不想做的事。被父母逼著哄著學畫畫、彈琴、上各種興趣班。 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兒童期的合理需要,這些需要沒有被滿足,那麼即使錦衣玉食、玩具豐富,孩子也不會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童年是讓孩子過孩子的生活。 童年的主旋律應該是快樂無憂的,但孩子也會有孩子的小小煩惱。父母應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體驗,肯定、鼓勵他表達情緒,幫助他調整情緒。 誤區3:吃飯穿衣不要緊,大了自然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很多父母帶養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飯追著喂直到跑不動,結果是長大以後生存適應能力差,中學生父母鋪床墊褥、大學生父母全職陪讀大有人在。 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其實像穿脫衣服、洗腳洗臉、學具整理這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幹,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從示範到手把手教到只動嘴不動手,逐步放開,只要你堅持一個月兩個月,沒有培養不出的生活能力。在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識的「懶」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時候肯放手,長大了才放心。 誤區4:盡量滿足孩子的願望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克制需求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拒絕會挫傷了他們的心靈。其實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們把自己嚮往的東西列一張表,然後,在今後三年內可能滿足的願望上打勾,其中打勾的能佔20%,我們多半就很滿足了。而現實是多數孩子75%以上的願望都能如願以償。許多父母善於克制自己的物慾,卻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了了,這一點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更糟糕的是,孩子從中學會的是不勞而獲,高消費不是靠努力與犧牲得來,而是靠抱怨、要挾、強求得來。 所以,父母應善於對孩子說不,要他學會克制與承受。一項實驗表明,幼年時面對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克制自己攫取慾望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就要遠遠高於不能克制的孩子。 問題是很多父母缺乏臨場說不的處理技巧。典型的過程是這樣的:上街前說好今天不買東西,但到了街上,面對誘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後撒潑,大人覺得很丟面子就屈服了,當然嘴上還是要惡狠狠地說,下不為例否則就收拾你之類,顯然這種空洞的威脅永遠都不會兌現。另有一對夫妻是這樣處理的:孩子撒潑,夫妻倆一商量,決定由媽媽出面說,你願意賴在這兒就呆這兒,我們先回去了,說完掉頭就走,孩子見勢不對,拔腿就追。回去後吃完晚飯,父母鄭重地和孩子交談,讓他自己反省今天的行為,並主動作出行為承諾。 誤區5:家務活父母干就行了 幸福指向——讓孩子承擔勞動的義務 我們小時候都被家長安排著承擔一定的家務,但輪到自己做父母時幾乎沒人指望孩子能幫家裡做事。調查顯示,各國兒童平均每日勞動時間分別是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中國0.2小時,德國甚至將6歲以後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寫進法律。 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脫離父母走向獨立,成功地構築自己的生活,而家務活正是增強他們能力與自信的途徑。比如3歲可以端板凳、遞用具,4∼5歲可以疊衣服、理床鋪,6歲可以收拾桌子、整理房間,10歲的孩子就該固定地承擔家裡的某項勞動了,如收飯桌、倒垃圾。總之,孩子是家庭成員,就應該讓他對家庭盡義務。 誤區6:板凳絆倒了你,我打它! 幸福指向——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板凳絆倒了孩子,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對待方式,而不同的對待方式又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徵:中國的家長是打板凳,安撫孩子,孩子學會的是推卸責任,抱怨他人;美國的家長是「沒看見」,不去干預,孩子學會的是爬起來走,獨立性強;日本的家長是批評指責,孩子學會的是承擔責任,尋找原因。 其實很多事情大人是不必急著擋在前面的,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的責任讓他自己承受,比如玩具弄丟了,不要急著給他買,讓他承受丟三落四的後果。把小夥伴的東西弄壞了,不必掏錢給他賠,讓他自己出零花錢。只有承受了他才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這遠比家長過後反覆嘮叨效果要好得多。 誤區7:完全講民主 幸福指向——民主要慎用 從前的家長容易簡單粗暴,而現在的家長容易太講民主。父母作了一個決定,孩子尖叫為什麼,你解釋,他再問為什麼,你再解釋。其實他並不真的想尋求答案,而只是引誘你進行一場辯論,而無論你表達得多麼清楚,孩子總會有自己的理由。 其實民主是為了瞭解孩子的想法,並鼓勵他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並不意味著可以討價還價,甚至遷就退讓。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只要不帶歉意與威脅地說明,「因為我是父母,所以做決定是我的責任」。大人想成熟的意見應該要求他做而不是希望他做,當你以懇求、交易、賄賂、威脅、講理的方式去對待他的不合理要求時,其實就是在鼓勵他不講理。 誤區8: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幸福指向——家教要求一致連貫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輩寬容父母嚴格,爸爸性急媽媽心軟或者爸爸豁達媽媽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於是就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更有甚者媽媽重罰過後,爸爸悄悄帶孩子去飯店美食以示慰勞。長此以往,孩子產生投機心理,知道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爸爸,要上街找媽媽,教育功效相互抵消。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預先協商,達成一致,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彼此都要主動維護對方的尊嚴。 還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是看心情,高興時孩子犯再大的錯也能原諒,不高興時孩子一點小錯也能無限上綱,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時間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一段時間又事無鉅細、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關注教育的內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長的情緒。須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養成好的態度習慣的,它需要親子雙方共同的意志努力。

猛爆型肝炎

2010年02月23日
公開
55

猛爆型肝炎常給人來勢洶洶、致死率極高、多攻擊壯年男性的恐怖印象。 到底什麼是猛爆型肝炎?它真的是壯男殺手嗎?該怎麼預防? 輔仁大學講師陳希聖因猛爆型肝炎離世,除了引發器官移植爭議外,最令人欷歔的,是他37歲便英年早逝。 陳希聖並非特例,猛爆性肝炎奪命的個案經常發生,給人「來勢洶洶、致死率極高、多攻擊壯年男性」的恐怖印象。到底什麼是猛爆型肝炎?它真的是壯男殺手嗎?該怎麼預防? 不是「積勞成疾」! 陳希聖昏迷時,新聞報導他教學認真,對學生視如己出;台北地方法院庭長林孝誠因猛爆型肝炎辭世,媒體也提及他盡忠職守,臨終前還念念不忘手邊有案子沒結。這些對個人的描述和報導,使得許多民眾想到猛爆型肝炎的病因,直覺反應就是「積勞成疾而累死的」。壓力大、工作累似乎成了猛爆型肝炎的禍端。 這觀念是錯的。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陳健弘指出,病毒性肝炎(包括A、B、C、D、E 型)、藥物、補品或偏方、酒精等才是引發猛爆型肝炎(Falminant hepatitis)的常見原因。 所有病毒性肝炎中,B型肝炎有1%會發生猛爆型肝炎,A型肝炎則有0.1%會發生,其他型肝炎的機會則更少。台灣的猛爆型肝炎最常見原因是慢性B型肝炎的急性發作。 除了病毒性肝炎外,藥物會引起猛爆型肝炎的原因有兩種,一則是體質所致,前不久日本有幾位痛風患者,因為服用降尿酸藥物「本布麻隆」(Benzbromarone)不幸引起猛爆型肝炎而致命。原因是病人本身的特異體質,使得藥物代謝和一般人不同,與藥物無關。 另一種就是藥物具有肝臟毒性,譬如常用的解熱鎮痛劑 Acetaminophen(常見商品名稱為「普拿疼」),當使用劑量過大時,就有引起猛爆型肝炎之虞。 還有國人嗜吃補品或偏方,從蛇膽、草藥到X肝丸,以身試藥結果導致猛爆型肝炎死亡也時有所聞,「勸都勸不聽,甚至到民間去宣導不要迷信偏方補品的觀念時,還有黑道干預,」一位醫生搖頭嘆息。 為何常在英年發病? 另外,許多猛爆型肝炎患者是在精神體力正值顛峰的壯年發病,為什麼? 「這和B型肝炎的自然史有關,」國泰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李嘉龍一語點出癥結。 台灣的B型肝炎帶原者,多是從母體垂直感染,出生時B型肝炎病毒就已在嬰兒肝臟裡繁殖,但青春期之前人體免疫系統不發達,會把病毒當成自己人,所以沒有症狀,醫學上稱20歲前是免疫忍受期。 20∼40歲時則是免疫廓清期,不知道什麼原因,身體免疫系統在這時候認出B型肝炎病毒不是自家人,盡全力想把它掃地出門,可是從小病毒就躲在肝細胞裡,要消滅它常常得玉石俱焚,下場就是連肝細胞一併被殲滅,於是引發肝炎。 有的人是一次急性肝炎發作,就把病毒壓住,40歲之後變成健康帶原過一輩子;有的人和病毒死纏爛打,間歇發作,成為慢性活動性肝炎,也是將來肝硬化、肝癌的高危險群;最慘烈的代價就是免疫系統反應太強,變成猛爆性肝炎,肝臟衰竭無法再生,甚而犧牲性命。 肝炎為什麼會在20∼40歲猛爆發作,醫界至今無解。臨床上常見到猛爆型肝炎多半發生在既高又壯的年輕男人身上,主要因為這些壯男體格強壯,免疫系統也發達,戰況激烈下,肝細胞全軍覆沒的緣故,「和壓力、過勞無關,」李嘉龍醫師再次強調。 B肝急性發作≠猛爆型肝炎 雖然醫師大力澄清壓力和疲勞不是誘發猛爆型肝炎的主因,但社會大眾甚至肝炎患者對這病知識還是一知半解。 有著運動員體格,31歲的廣告業務專員謝耀昌最近大病初癒,卻仍然對自己的病心存疑惑。 他說,雖然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可是平日都沒有症狀。這次生病一開始是呼吸喘、吃不下、連喝水都想吐,以為是工作太累,拖了兩星期才去看家庭醫學科。驗血發現肝功能指數(GPT)高達1700,醫生認為他可能是猛爆型肝炎,轉到胃腸肝膽科,但是這位醫生只幫他排三天後做超音波。 超音波結果是沒有肝硬化、肝癌,醫師開藥後說一星期後再追蹤。 回家後病況急轉直下。每晚冒冷汗,大滴大滴汗水從胸前、額頭滲出,衣服棉被都濕透。吃不下,沒有力氣,臉色很黃,小便和糞便都帶血。親友趕快為他換另一個腸胃科醫師。 這時肝功能指數已經飆到2200多,醫師馬上安排他住院打點滴,並給予抑制B型肝炎病毒繁殖的拉美夫錠治療。兩星期後他病情緩解,恢復正常生活出院,現在繼續門診追蹤。 謝耀昌納悶的是:1.他得的是不是猛爆型肝炎?2.在他肝功能指數1700多的時候,第一位醫師不安排住院,病情是不是被延誤了? 國泰醫院醫師李嘉龍、台大醫院醫師陳健弘一致認為,謝耀昌的正確診斷不是猛爆型肝炎,而是「B型肝炎急性發作」。 臨床上,所謂猛爆型肝炎的定義,除了肝功能異常外,還應包括: ■血液凝血A原(PT)時間延長 ■血清白蛋白值下降 ■腹水 ■黃疸 ■在黃疸出現兩週內,或症狀出現八週內,出現第二期以上的肝昏迷(從失去時間方向感到昏睡、重度昏迷)。 謝耀昌的症狀不完全符合猛爆型肝炎的定義,並且住院兩星期內症狀就有改善,隨即出院,加上他是B型肝炎帶原者,所以應該是B型肝炎急性發作。 其次,肝炎病人是否該住院,需視病人的臨床症狀決定,而不是以肝功能指數做為判準。 陳健弘醫師指出,GPT值的高低並不能用來判斷肝炎的嚴重程度。急性肝炎嚴不嚴重,是要看肝炎是否嚴重到使得肝臟沒辦法發揮原來功能而定。所以臨床上需不需要住院,主要看病人的症狀,包括是不是吃得下飯?有沒有倦怠感?是否有黃疸?凝血A原時間、白蛋白檢驗值是否異常等因素決定。 謝耀昌是在做完超音波之後,回家才開始出現黃疸、出血、血糖太低而冒冷汗等症狀,第二位腸胃肝膽科醫師安排謝耀昌住院,主要是觀察他會不會出現猛爆型肝炎,並給予他支持性治療,因此第一位醫師要他回家休息和繼續追蹤的處理沒有太大的問題。 洗肝不能治癒猛爆型肝炎 就如輔大講師陳希聖的例子,猛爆型肝炎沒有仙丹妙藥,醫師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性治療,靜候肝細胞自行再生。若肝臟已經衰竭,就要靠移植新肝臟才能重生。 支持性治療指的是補充因為肝衰竭所失去的功能,以及治療因肝衰竭而帶來的併發症。肝臟衰竭,白蛋白、凝血因子製造不出來,所以必要時要補充白蛋白與凝血因子;肝臟無法儲存肝醣,容易有低血糖現象,因此要常檢測並補充血糖;還要矯正體內電解質和酸鹼平衡,以及預防感染;預防猛爆型肝炎致死主因腦水腫,所以需監測腦壓,若腦壓太高,則必須做降腦壓處理,好幫病人爭取等待換肝的時間。 或許有人會問,腎臟衰竭的病人,可以藉著血液或腹膜透析,俗稱「洗腎」的方式取代腎功能,「洗肝」(肝臟透析)可以取代肝功能嗎? 「不行。洗肝只是向上帝多借幾天生命而已,」陳健弘醫師說。 因為肝臟功能比腎臟複雜得多,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但肝臟除了排泄、還有解毒、製造膽汁、凝血因子、蛋白質合成和各種營養素的吸收儲藏等。因此,洗肝的技術比洗腎困難,也沒有辦法取代肝臟功能。 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表示,洗肝機器費用昂貴,洗一次費用高達4萬元,而且患者只能延續5天生命,因此洗肝只能用在猛爆型肝炎、嚴重肝硬化等待肝臟移植的過度橋樑,並不能治療猛爆型肝炎。 如何預防猛爆型肝炎? 病如其名,猛爆型肝炎的確是來得「猛」又「爆」,一旦罹病,死亡率高達7成,連醫生都束手無策,該怎麼預防? 生活作息規律、正常飲食、不要亂吃藥、不要抽菸喝酒、知道自己是否為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定期驗血監測肝臟功能,就是最好的保肝之道。 1.生活作息正常 這是最基本的健康要求。 2.正常飲食 因為沒有什麼食物可以吃下去之後,肝臟就能強壯起來。多吃新鮮蔬果和均衡營養才是最基本的。 3.不要亂吃藥 包括西藥、中藥、補藥、草藥、偏方都是。幾乎大多數的藥物代謝都和肝臟有關,補品、草藥,並不能把肝「補」起來,甚至可能弄巧成拙,造成猛爆型肝炎或藥物毒性肝病,台大陳健弘醫師表示。 4.忌菸酒 酒精會加重肝臟負擔,造成酒精性肝硬化外,也有喝酒導致猛爆型肝炎的例子。至於香菸,曾有研究顯示,在同樣條件下,癮君子得到肝癌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3倍。 5.監測肝臟功能 由於病毒性肝炎是引起猛爆型肝炎最常見的病因,所以了解自己是不是肝炎帶原者、肝臟功能如何,就是預防猛爆型肝炎的基本功課。 國泰醫院李嘉龍醫師建議,民眾應先確定自己是不是帶原者。若是,應該每半年至腸胃肝膽專科醫師追蹤肝功能,醫師會依據個別檢查結果,建議患者持續追蹤或者需要治療。譬如慢性活動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現在臨床上都有藥物(拉美夫錠、干擾素等)可以控制,但需視個別病情投藥,千萬不可以自作主張服藥或停藥,反而會引發反彈性猛爆型肝炎。 (審稿專家:國泰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李嘉龍)

給女孩的小貝殼故事

2010年01月05日
公開
41

•給女孩的小貝殼故事 文�黑皮媽 黑皮媽 http://www.babyhome.com.tw/bb/179855 在我們女生的身體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小貝殼,小貝殼是幫助保護我們尿尿的地方,不會被蟲蟲咬到、不會在溜滑梯的時候受傷的好幫手。(此時請正確的告訴娃娃小貝殼的位置) 如果有一天小貝殼受傷了,那麼小貝殼會流血,我們尿尿的時候也會好痛,好痛,有多痛?比跌倒的時候痛、比被小朋友不小心打到的時候痛、也比蛀牙的時候痛,真的是好痛喔! 如果有一天小貝殼生病了,那麼小貝殼會紅紅癢癢的,有時候還會長出紅色的小斑點,小貝殼會很傷心的一直流眼淚,小貝殼的眼淚會讓小褲褲濕濕的,這時細菌蟲蟲最喜歡了,因為小貝殼一直流眼淚就不能保護我們了,所以細菌蟲蟲就會跑來搗蛋,讓小貝殼更不舒服,我們不管是尿尿還是不尿尿的時候,都還是會覺得又痛又癢的很不舒服......。 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小貝殼,平常不可以常常用手去摸小貝殼,因為指甲裡面好多細菌蟲蟲會欺負小貝殼,這樣小貝殼就會生病了。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拿衛生紙把小貝殼從前面輕輕的擦拭到後面,讓小貝殼上面不會有臭臭的尿尿,每天洗澡的時候請媽媽幫忙洗乾淨小貝殼,也要記得穿上小內褲保護小貝殼。 最重要的是小貝殼是我們的心肝寶貝,只有自己和媽媽才知道小貝殼有多麼重要,所以不要隨便讓人摸小貝殼,萬一不小心讓小貝殼受傷了,我們會痛得哭了也沒用的。 小貝殼對我們那麼重要,所以妳要好好的照顧小貝殼,和小貝殼做好朋友,小貝殼不生病、不受傷,我們也每天都能很舒服、很開心的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喔! 故事說明: 這是黑皮媽最常對女兒小蓁做的簡易性教育入門,相信對很多媽媽來說,幼兒性教育真不是件輕鬆的工作,尤其是幼兒在兩歲起開始對性感到好奇,有探索的需求,甚至觸摸自己的身體想多些瞭解,這時請媽媽們稍安勿躁,這表示您的寶貝非常聰明、敏感,我們只需要適當的開導就能夠幫助幼兒解決心中的疑惑,進而懂得保護自己。 這個故事,從小蓁兩歲起,黑皮媽就開始說這個故事,通常都是在洗澡的時候說這個故事,效果非常不錯,只可惜黑皮媽不繪畫插圖,現在只能靠媽媽們唱作俱佳幫幫忙啦!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媽媽們在幼兒性教育的啟蒙上多一些靈感,也歡迎媽媽們有任何教養上的想法與經驗,在這裡共同交流分享。 最後,這篇故事是黑皮媽的幼兒故事創作,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歡迎引用交流,但是一定要註明作者與出處,謝謝大家啦!

父母對子女的講話態度..

2010年01月04日
公開
42

**父母可以是兒女祝福的天使,也可以是兒女咒詛的鬼魔 父母罵兒女笨蛋,他至終成為笨蛋。 父母罵兒女沒出息,他至終成為沒出息。 父母罵兒女頑固,他至終成為頑固。 父母罵兒女懶鬼,他至終成為懶鬼。 父母罵兒女寄生蟲,他至終成為寄生蟲。 父母罵兒女好吃懶做,他至終成為好吃懶做。 父母罵兒女優柔寡斷,他至終成為優柔寡斷。 父母稱讚兒女能幹,他很可能變成能幹。 父母稱讚兒女精明,他很可能變成精明。 父母稱讚兒女有愛心,他很可能變成有愛心。 父母稱讚兒女肯努力,他很可能變成肯努力。 父母稱讚兒女會做人,他很可能變成會做人。 父母稱讚兒女意志堅強,他很可能變成意志堅強。 父母稱讚兒女富有創意,他很可能變成富有創意。 **普通的父母說:-------------卓越的父母說: 你怎麼那樣懶惰?---------你努力些可以做得更好。 你怎麼那麼會搗蛋?-------你的聰明可以用在適當的地方。 你怎麼那麼笨?-----------找到了訣竅你會進步。 你真是敗事有餘!---------成功之路還需花點力氣尋找。 你真是騙子!-------------你所講的不是真實。 你真是自私!-------------你可以試著為別人著想。 你真是頑固!-------------別人的意見常有可借鏡之處。 你真是浪費時間!---------你可以更有智慧地運用時間。 你是人見人怕!-----------你可以與別人相處得更好。 你怎麼那麼愛現?---------你需要別人的注意,爸(媽)愛你! 妳真是長舌婦!-----------妳講話可以精簡些,我會更喜歡聽。 你真是沒出息!-----------你能從別的角度找到自己的長處。 你的脾氣真暴躁!---------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是個膽小鬼!-----------勇氣是需要經過鍛鍊的美德。 你真討厭!---------------你不那樣作我會很高興。 不可咒詛,只要祝福。(羅馬書12:14) 凡事說造就兒女的好話。(參考以弗所書4:25) 凡罵兒女是笨蛋的,家庭會變成地獄。(參考馬太福音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