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蘋果媽

板橋華德福讀書會(筆記)

2009年12月25日
讀書會的日子總是忙忙忙
準備東西 搬運東西 打點小孩
一忙起來常就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
下午回到家 頭痛了起來
也才把早餐午餐一起解決
要改進阿~~~

****************
今天是值日生媽媽
雖然能坐下來聽講或是討論的時間幾乎沒有
不過現在很能享受帶孩子的樂趣
秋香老師一開始就佈置了好幾個情境
幾個大孩子很快的就進入狀況了
我自己也練習前一天就做好要帶孩子的內在功課
想著每個小朋友的名字 臉孔
想到她們天真無邪的笑容 內心是很喜悅的

也許也因為較有經驗的
一些小細節注意了 也沒有平日容易出現的問題
像是小孩子最後都容易把不板當成玩具踩在上面玩 易危險
現在隨時會擺上一些小動物 佈置一些情境在木板上
或是就先跟孩子把不板架好成一個情境(例如農場 小床等)
孩子便不容易有機會想到要踩上去

吃點心時間
最後就只有我與霏霏媽兩個值日生陪著十一位小朋友
突然想到還沒當媽前最討厭小朋友吵吵鬧鬧的我
今天竟然帶著這群小朋友一起唱歌 吃點心
真是不可思議阿
一切 都要感恩
感恩上天 賜予如此一群可愛的小天使陪伴著我
感恩孩子 讓我擁有一顆更溫暖 慈悲 同理 喜悅的心



*******************************************
讀書會筆記 (老師已校稿)

幼兒的工作與遊戲 第二章 Review 紀錄:夏珍妮

第一章的最後一段是本章的重點總結,最重要的部分。讓孩子們在他們的童年時期完全且健康地經驗自己的發展步伐,是最美好不過的事;讓他們得到適當的挑戰工作,以鍛鍊並加強他們的『內在力量』,進而達到身體的『塑造成形』,而完成第一段成熟期(學齡成熟)的任務。

勿過度讚美或稱讚孩子的行為,而曲解孩子的表現真意是對自己已有能力做事的愉悅滿足感,以肯定、認同、理解的方式讓他知道他已有能力,幫忙工作、爲別人服務、貢獻自己的心力,不同以往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只為自己而做的事,如此增加孩子內心的滿足感、增加內心的力量,使身體得到成長,健全的架構它(身體) 。

引導加強孩子內在的力量,是幼教師及父母最重要的任務。

孩子經驗工作、爲人服務,如麵包師作麵包給人吃、廚師做菜給人吃一般,讓孩子知道用雙手工作,才有物品,不是隨便就有的,才會重視東西的價值,懂得愛惜。

帶著溫暖話語的要求會讓孩子感受得到心靈的溫暖,而只重物質化的環境或嚴苛的話語規定會讓孩子感到冷漠,空虛。

父母對書中孩子的每個階段的發展重點,要多複習思考,可增加記憶與了解,幫助父母面對及處理不同年齡孩子的問題

讓孩子看到媽媽在家裏的工作、如何分配一天的作息工作,是孩子最佳的模仿榜樣,因此媽媽有意識的安排工作,讓孩子自由自主的全心模仿。

以前的父母是無意識的讓孩子學習與模仿,與現在有意識的工作是不同的。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療癒工具,當孩子心情不好,在戶外玩玩跑跑,就可放鬆孩子的心情。

幼兒的發展需求重點3R: Reverence(崇敬 敬虔)、Repetition(重覆)、Rhythm(節奏) 。

對大自然、上天、神明等的態度就是敬虔的態度,對事物環境的愛惜、對儀式的恭敬就是敬虔的態度,懷有感恩的心、溫暖的心也是敬虔的表現,影響往後孩子人格的成長。

呼與吸的節奏,如用餐是吸,遊戲就是呼,配合呼與吸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平衡。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做手工,讓孩子看到從無到有,看到一個作品的出現,看到手可以做出什麼,會知道去“愛惜”東西.工具不是玩具,要讓孩子知道界線,不是任由孩子的意識做不合宜要求。

孩子最大的興趣就是看著大人如何做事情的方式與架構。

孩子可以 “安心的”看著手工一步一步的發展完成,內心也隨著媽媽的手工發展而成長、學會愛惜、不挑剔、自己動手做、富有創造力。
孩子的胡鬧及不合理的行為,是孩子要求父母去教導他,要父母盡到應負的教導責任,直到他明白了才會停止,不再胡鬧。

當孩子要求做能力做不到的事如吵著縫媽媽手上的東西, 不嚴厲拒絕孩子,可引導孩子讓他知道他可以做什麼,或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他幫忙照顧別的東西.

拒絕孩子或是反轉孩子太多:意志力的扼殺者,亦會造成虛弱性消化系統的作用。(R.S)


事物太多的變動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

避免給孩子的價值觀是凡事用買的就好,只有物質化、冷漠的情感、沒有溫暖的心。

節慶的活動不對幼兒說明意義與目的,以說故事,藉由感官的經驗讓孩子去理解,透過準備節慶的工作,讓孩子期待節慶的來臨,是很重要的。

父母做任何事需要“意識”到孩子的存在,孩子會自由自主的模仿。

孩子會從重複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發展所需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