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蘋果媽

板橋華德福讀書會(筆記)

2010年04月09日
2010/04/09 小樹苗讀書會 紀錄︰芝如 (老師已校稿)

幼兒的工作與遊戲 第四章 兒童生命力的『保護膜』

討論孩子行為的三個原則︰
轩 不安全的行為。
轩 不損壞物品。
轩 不干擾別人。
大家討論到餐桌上的禮儀,孩子無法乖乖坐在餐桌前吃飯的問題。
老師提到︰保護膜其中之一是大人開創的保護環境,安全、有規律、平穩、有模式可依循,若大人可以找到孩子干擾行為背後的原因,就可降低孩子那些不被接受的行為。大人可試著變花樣,或是開創機會,讓小孩願意接受,光是嘴巴講沒用,大人要用身體表示,例如︰把孩子抱回餐桌吃飯。
大人要把孩子與食物的連結拉回來,吸引孩子回來吃飯,讓孩子對食物產生的興趣,例如講蔬菜、水果的故事,大人可以說︰『好好吃喔!』大人充滿興趣,孩子自然也會有興趣。讓孩子從小對食物產生興趣,對未來身體健康有幫助,不光是為了吃飯而吃飯。享受食物的當下,也當成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感恩、靜心活動。
生活上許多細節大人要注意,例如大人如何擺桌、上菜、是否有愉悅的心情,把很好的質帶出來,孩子的生活品質就會越細緻,內在就會越豐富、滋養。
我們日常生活必須要做的事情,為何不轉化一下,讓自己很快樂的做。
立文分享義大利人的生活,我們過去的生活模式也許不是這樣,但我們從現在開始可以重新創造出來,例如餐桌的準備、好的儀式。

權威的建立,是要用身體舉止與態度來建立,大人要堅定、確定。
大人要明確的講,讓孩子了解一件事情的必然性、當然爾,若是了解了法則,孩子就不會反抗。
大人是否自己建立出想法(背後思考的準則),無形中會表現出來,如果大人放鬆了, 孩子也感受到,也會跟著放鬆。思考準則的建立,則是要透過讀書,建立對人真正的了解。

大人常會為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開心。例如孩子喜歡吃某種東西,就常做給他吃,但要注意︰大人應該多開放不同的機會讓孩子嘗試不同的事物,不增強孩子的興趣,但也不刻意壓抑。

小孩只要不是嬰兒,可以有行動能力了,就可以開始讓他練習做事,所有她們能力可以做的,要讓她們自己做。可以對她們說︰『你的手已經很有能力去做很多事,所以我們把他做出來。』

孩子自由遊戲玩得不好,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
1 內在不平衡。例如兄弟姊妹間的紛爭大人沒有處理好。
2 缺乏想像力。大人可以給孩子童話故事,或是讓孩子多看一些身邊的生活經驗。例如各種職業、工作。

孩子搶東西的問題。
孩子爲搶玩具而爭執的時候大人要先觀察,可以先抱離情境,等孩子安靜了(哭完了)再說。
大人可以說︰『讓我來看看怎麼回事,你想要玩那個玩具,我們可以來問問他。他在玩,你把他搶走,他會很難過,我們不這樣做,你可以問他,借我玩好嗎?』
若是搶奪一個玩具,可以說︰『我來處理』,若是要拿走爭執的玩具,要事先告知︰『你不給我,我就要自己拿囉,還是你自己要給我。』
小孩卡住了(例如兩個僵持在那,或是不停的哭),大人要提供解決的方法。大人要常做給孩子看,讓孩子模仿,才可以幫助孩子。
事後可以給孩子一個美的、正面的圖像/經驗,例如說︰『今天我看到你跟誰玩,玩得很好。』這可以讓孩子內心趨向和諧,可滋養孩子的內在;真實的描繪,有溫暖舒服的感覺,但切忌不要是教條式的語言,例如只是說我們跟小朋友要相親相愛,孩子聽不懂,也不會產生作用。
給孩子這種美的、正面的圖像事實上就如同我們大人做的正向思考的練習(史代納的六個練習之一) 。

有父母常常在孩子放學回家後會問︰『今天在學校學什麼?好不好玩?開不開心?』孩子會很努力去想,究竟學到什麼?但這對孩子容易會有挫敗感,尤其是小小孩,都是活在當下,不會眞的很清楚究竟學到什麼或是開不開心。
況且我們大人提這個問題,背後事實上帶著你一定要開心、一定要好玩、或一定要學到東西的預期心理,但孩子不一定也不可能每天都很開心。
大人太過強調感覺、感受,孩子會花太多時間在情緒上。
若孩子有情緒,當下可帶離情境,適當安撫即可,若有需要事後再與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語氣要平穩,不帶情緒。

收玩具的問題。
現在大人多半是開始唱歌,再帶孩子收玩具。但老師建議應該是大人先下去做,孩子才會跟著做,讓孩子學習觀察,否則唱歌只是一種制約;小孩會知道,大人背後的意圖,如果大人沒有意圖,小孩如何反應大人就不會生氣,大人自己要看我們背後是否有期待,要去了解,為何會有情緒。
大人可以對孩子說︰『小馬要回到籃子裏,我們大家一起來工作。』讓孩子進入情緒情境後,再開始唱歌,此時的歌是一種描繪。

生活節奏的建立。
若是用命令的方式,通常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如此培養出來的習慣是被動式的。讓孩子有時間去接受,再養成習慣,孩子自己結束某個階段,在自然狀態去結束他的東西,如此再進入下一個階段,心裡會很舒服。

若孩子容易玩過頭而很high,大人在一旁要注意孩子玩到哪個階段,要趁孩子還沒進入過high的情境時,就要讓他停下來,否則孩子會習慣性容易過high。大人要用身體的接觸讓他回到當下,或是帶開。

老師分享的蠟燭之歌

蠟 燭 光 | 蠟 燭 光 | 帶 來 光 和 溫 | 暖 |
5 5 3 - | 5 5 3 - |5 5 6 5 5 | 3 - - - |
蠟 燭 光 | 蠟 燭 光 | 帶 來 光 和 溫 | 暖 |
5 5 3 - | 5 5 3 - |5 5 6 5 5 | 3 - - - |
分 享 你 的 | 光 和 溫 暖 | 給 我 | 們~ |
2 3 5 6 | 7 6 5 3- | 2- 3- | 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