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蘋果媽

板橋華德福讀書會(筆記)

2010年04月16日
20100416 小樹苗華德福讀書會紀錄 紀錄︰芝如 (老師已校稿)


老師手工建議︰
關於笛袋的材料,在台灣亞熱帶地區,比較適合用棉線來做器具,且耐用,羊毛比較適合冬天。
學毛線要從最基本的開始學,例如手指編,之後再開始用棒針。

問題︰父母如何在限制與約束中,保持平靜,不會失控。
真心的愛可保持平靜,可分三個層次來看︰第一個是本質上最基本、最純粹的愛與恩慈。我們要自問自己,真的是愛孩子嗎? 愛到哪裡?愛了幾分?愛是內在最美、最善的部分,若真有愛,會有無限的包容,但人往往會受到外在的因素或從小身處環境的生命經驗影響,而沒有自信,無法信任,因而無法全然的給予愛;不像新生兒,很有耐性,願意接受大人的所有行為,若深深的了解孩子也是在忍耐包容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恩慈便會出來。大人要去辨識,我給的是愛、或是期待、或是想法。
若愛得不夠真純,可能是因為不了解.
這裏就談到第二個層次︰對孩子的了解不夠,包括孩子的發展、特質與能力。因為有許多不正確的期望、方式,就會產生很多的失望,大人的愛與耐心跟著往下減少,所以我們要練習多觀察才會有更多的理解。唯有帶著理解,愛與約束才能同時作用,愛與限制之間,是沒有衝突的。

第三個層次是大人的方法與處理方式,要去了解什麼是適合他的,何種方式他可以接受。方法又可分三種︰
第一是語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適當的語言溝通,要清晰、明確、不尖銳.
第二是身體力行,大人用身體去帶著她們尤其是較小的孩子。例如吃飯跑來跑去,我們用身體去把他抱回來不要只是不停的喊。
第三是榜樣模範,大人要做好孩子的模範,不希望孩子養成的不當行為,自己也不能去做,例如大人心煩不安時,會出現情緒,孩子自然也會如此學習。

在建立孩子行為常規時,大人要在一旁觀察,特別的留意,首先大人要有明確清楚的界線,要先辨識,孩子可以如何玩或做,先心裡有圖像,再帶給孩子。與孩子溝通時不用『媽媽說』或是『我說』,這背後有不可以反抗我的想法,但若是真理,不管誰說都一樣,可以說︰『我們知道這樣做會危險,所以不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為,大人自己要先調整,很多事情並非世界末日,不需要看得很嚴重,就算是末日,也是有他的意義。大人自己內在的練習很重要,練習平靜。
若孩子會不斷出現同樣的不當干擾行為,並不是要挑戰大人(孩子從不會故意要去挑戰大人) ,有可能是因為尚未進入孩子的內在規則,或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有其他兄弟姊妹,或是大人忙於自己的事情),或是為了要確認父母對他的愛,或是確認他的言行是否得當。

關於語言的例子︰可以對孩子說明︰『這是玻璃杯,要小心,』如果一直重複︰『不可以拿!』 這樣就會有太多的『不』孩子不能理解也難接受,況且長大後還是會用到玻璃杯.又如對三歲以下的孩子講︰『這是…誰的東西,不要碰。』,可轉化成,『你可以玩.... 。』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就不會抗拒。

若面對孩子的行為而有情緒時,有媽媽分享練習自己的修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老師提醒,情緒的爆發通常就只在那90秒鐘,如果渡過90秒爆發點就變弱了,孩子會學習你如何安頓自己的情緒,大人若生氣可以練習專注在深呼吸,但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體上的反應,而非抑制或是壓抑生氣;也可以直接跟孩子說,『這樣讓人很不舒服, 或是很難過』,若氣憤逃走離開現場,只是表示我們的無能處理,把情緒丟給別人,這是情緒的毒藥。

作為一個孩子的陪伴者(例如姑姑),要尊重孩子的父母,看待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我們有機緣才能來陪伴他,要珍惜這樣的機緣,看成是一個很好的禮物,愛就會無限,我們要不斷的提醒自己,心就會越來越寬廣,這是內在態度的建立。

關於收玩具︰
延續上次的討論分享,大人先下去收玩具,孩子自然會跟著一起來收,並主動唱歌,但要注意我們收玩具背後的心態應該是︰大家一起收玩具,是要讓整個家庭很舒服,為了讓環境更美好,這是大家的責任,讓孩子經驗到收拾好的舒服環境,並感到次序感、滿足感與愉悅,可以再次深呼吸,大人可以說︰『哇!好整齊!好舒服喔!』這與要求孩子該把她們自己的玩具收好是不一樣的,大人若認為這是孩子玩的玩具,孩子該自己去收,孩子也會學著分你我推託,但我們應該是要把家庭看成一個整體的單位每一個人有責任一起維護。真正的習慣,是可以發自內心的深層,變成身體的一部分,不光是在家裏要如此做,否則只是威權下產生的動作。去人家家裏,也要帶著孩子一起把玩具收拾好再與孩子離開。

平時不帶孩子去採植物花朵,否則會讓她們養成習慣,可以跟孩子說︰『讓花留在那裡,別人也可以一起欣賞!』偶爾因節慶或活動去採摘時,要帶著孩子感謝這些植物與花, 若孩子採來送媽媽,也要帶著孩子一起感謝花(不光是謝謝孩子送我花) 。

上次提到讓孩子與食物產生連結,媽媽可以試著講一些青菜水果的故事,例如小種子如何發芽,雨精靈、水精靈又如何滋養小種子、小植物,記得萬物有情,媽媽自己內在的情要先點燃。

讀書會流程︰
è 一到先拿出杯子、水
è 佈置環境
è 值日生帶孩子
* 不用一次所有的人都下去帶,也不用太多的引導,否則太多注意力在大人身上,大人會離不開身。
* 值日生輪流帶孩子,一次約20分鐘。
è 收玩具 (尤其在地上的)
è 洗手
è 吃點心
* 食物放在中間,帶孩子一起感謝(不說唱歌) 。
* 感謝完後可以告知並致謝誰帶來的食物,然後再開動。
*帶的媽媽要一起吃,與孩子融合在一起,不站在一旁觀看,也不做其他事情。
* 吃完後收起來,餐具放在中間,或是交給媽媽。
è 洗手
è 外出散步
* 每次拜訪不同的路徑,觀看四季變化欣賞小動物昆蟲,不干擾小動物昆蟲、不摘花,對大自然心懷讚嘆感恩。
è 進來喝水
è 晨圈
è 媽媽講故事
* 給孩子圖像的滋養
* 一個月三次,由同一個媽媽負責。
è 再見歌,結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