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張無忌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

2019年10月14日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095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

圖中為群暉董事長翁英暉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

Web Only 文   

許多台灣人沒有聽過「群暉」,更沒聽過翁英暉。但當年是他,讓宏達電賺了第一桶金,他創立百分之百MIT的「Synology」品牌,年獲利已媲美華碩,更是繼群聯之後,近10多年以來台灣第二隻貨真價實的科技獨角獸。翁英暉怎麼做到的?

 
 

台灣科技業一直有個論述:自從2000年,26歲的馬來西亞華人潘健成和幾個交大同學一起創立了群聯電子,台灣這10多年來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家「獨角獸」等級的科技新創。(延伸閱讀:就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前!獨家專訪潘健成:美光可望攜手紫光,向中國示好

獨角獸的定義是,創立不到10年,市值便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企業。

其實,在擠滿上市櫃公司的科學園區之外,台灣還有一家堪稱為「獨角獸」的未上市公司:由兩名微軟人翁英暉、廖群在台北長安西路一棟股票號子樓上所創立的群暉科技。(延伸閱讀:群暉科技 台北後火車站的吸才基地

同樣於2000年成立的群暉,靠著賣一台宛如烤麵包機大小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儲存伺服器),在歐洲拿下逾五成市占,曾連續超過7年成長達60%。(延伸閱讀:雲端隱形冠軍:我們是「台大資工幫」!

一台台貼上「Synology」、銷售全球的NAS,是百分之百台灣在地研發與製造組裝的科技品牌。

8月31日,群暉舉辦開發者大會,週六早晨上百名IT人員擠滿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會議室。首先登台的,竟是一身白色襯衫、灰髮、身材削瘦的董事長翁英暉。

這位從不曾在媒體曝光,以神祕低調著稱的創辦人首度在自家開發者大會現身,台下員工議論紛紛,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翁英暉,但他開場完立即把舞台還給員工,低調離場。

打造亞洲最大的軟體生態圈

目前群暉營收約120億台幣,已經是國內NAS品牌龍頭廠。其他台灣競爭者都有集團奧援,例如,威聯通有母公司威達電、華云科技最大股東為華碩。相較之下,群暉只有翁英暉夫妻、另一位創辦人廖群以及員工持股。(延伸閱讀:威聯通 製造到品牌,全都一手掌握

「營收不是最重要的,」群暉科技董事長翁英暉接受《天下》獨家專訪時話鋒一轉,「獲利更重要。」

他不願透露群暉的獲利數字,只低調說和華碩2018年獲利數字約莫相同。

2018年華碩營收超過3千億,稅後純益42億元。以群暉營收120億來算,超過30%的獲利率,已經是台積電等級(台積2018年稅後純益率34%)的超強獲利能力。

若以美國NAS同業Netapp的13倍本益比、台灣雲端同業緯穎的14倍本益比推算,群暉的估值的確超過500億台幣,可列入獨角獸等級。

這位低調的董事長,今年不但回鍋任執行長,更大手筆把分散在長安西路與承德路上的3處辦公室、超過600名員工,全整合到板橋遠東T-Park內廣達4,500坪的新辦公空間內,對面就是Google正在興建的未來亞洲最大研發大樓。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_img_1

群暉董事長翁英暉希望公司能和國際一流品牌一樣有價值,打造出亞洲最大的軟體生態圈。(劉國泰攝)

由於群暉在科技圈之外知名度不高,當時遠東T-Park銷售人員不只沒聽過,還一度疑惑翁英暉能否負擔得起這麼大的坪數,這反而激起他的鬥志。

「我還有蠻大的野心,想讓Synology和國際一流品牌一樣有價值,」翁英暉說。

根據Gartner的分類,在NAS領域5千美元以上的高價品是翁英暉口中國際一級大廠EMC、NetApp等的天下。至於全球個人及中小企業所依賴的5千元以下產品,則幾乎都是台灣品牌的天下,群暉更是當中的佼佼者。

近年,群暉打算更上一層樓,將一台台猶如私有雲的NAS和自己打造的公有雲無縫結合,使用者用群暉提供的儲存、備份、分享的資料管理服務,和自己研發的商業軟體如mail、多媒體、社群通訊軟體等應用工具,說穿了就宛如打造一個台灣版微軟的雲端服務,只是群暉有自己品牌的硬體。

「我們不只是賣一台台的NAS硬體,而是想打造亞洲最大的軟體生態圈,」已經一頭灰髮的翁英暉講述心中品牌升級的願景,雄心不輸年輕創業家。

但外界好奇,這位作風比誰都低調,夢想卻比誰都大膽,能在台灣科技品牌一一受挫之時,讓Synology成為高含金量品牌的翁英暉,到底是什麼來歷?

台灣手機品牌hTC起飛的關鍵

台大森林系畢業的翁英暉,在網際網路起飛前的1990年進入微軟,那時微軟還沒有推出視窗(Windows)。他從DOS產品賣起,一路在台灣微軟做到OEM事業部副總經理,接觸的都是台灣一線PC品牌、代工大廠。

「後來windows衍生出windows CE,台灣會是大本營,微軟給我一個任務,準備帶一個team做adaptation(產品調適落地)的工作,」提起過去在微軟的事,他很低調。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_img_2

1996年美國微軟首次發表WinCE作業系統,當時擔任微軟台灣公司副總經理的翁英暉,打電話給在大眾集團的王雪紅,希望將作業系統授權給大眾開發手持式產品使用,無意間成為日後宏達電創業作的一顆重要星火。(王建棟攝)

宏達電大股東暨創辦人王雪紅在《上帝給王雪紅的十堂課》書中,詳細描寫了接下來的經過。

1996年,美國微軟首次發表WinCE作業系統,計畫搶攻手持式裝置市場。過不久,當時任職微軟台灣公司副總經理的翁英暉,打電話給在大眾集團的王雪紅,希望將作業系統授權給大眾開發手持式產品使用。

過沒3天,出身台灣迪吉多的卓火土也打電話給王雪紅,雙方不約而同都提到發展手持式裝置產品的計畫。

「我記得非常清楚,為了推廣WinCE平台,翁英暉以及吳勝雄(前台灣微軟消費通路事業群總經理)約我和陳文琦一起吃飯。我們在台塑大樓旁邊的宏國大樓樓下的會員俱樂部見面,這是我第一次看到WinCE,」王雪紅在《上帝給王雪紅的十堂課》中回憶。

王雪紅認為,以當時的環境,雖然WinCE平台的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手持式裝置市場有機會起來,成為市場主流。因此,當翁英暉向王雪紅遊說,微軟要授權WinCE給大眾集團時,王雪紅很心動。

那時,美商3 COM主導的Palm作業系統,在個人數位助理器(PDA)市場上已經是傲視全球的第一品牌,微軟為了和Palm一爭高下,積極推廣WinCE平台產品,並廣發英雄帖,力邀全球前10大電腦廠加入。

當時宏達電沒有正式成立,卓火土就常和王雪紅、陳文琦、周永明(前宏達電執行長)、陳文俊(前宏達電營運長)等人一起討論,宏達電成立之後的第一個產品要做什麼?

在90年代,PDA市場是Palm作業系統的天下──全球有九成以上是Palm系統,手機龍頭諾基亞開發的Symbian、Linux分居第二、第三,但是相較於Palm的市佔率,根本微不足道。

然而,周永明比較認同微軟手持式裝置(Handheld PC,HPC)的概念,雖然技術較複雜,但是未來發展空間更大,於是決定投入作業系統還不成熟的WinCE平台,並獲得王雪紅和卓火土的支持。

宏達電創立之後的第一桶金,為HP、Compaq代工的手持電腦(PDA),正是搭載微軟的平台。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_img_3(黃明堂攝)

「在微軟我不只是做sales,我非常喜歡新東西新技術,會很熱情去建議你要upgrade,去建議廠商可以使用這些,」回憶無意間成為宏達電創業作的一顆重要星火,翁英暉顯得輕描淡寫。

喜歡新東西新挑戰,加上當時接觸到台灣代工廠,深深覺得台灣廠都在幫外國廠打工,產品核心技術價值不高,賺的都是辛苦錢。

創業踢到第一塊鐵板:市場還未成熟

離開微軟之後,翁英暉靠著自己的積蓄,在2000年創業,但思維上仍深受微軟影響。一名了解群暉的NAS公司主管坦言,他們一開始是單純做一家軟體授權公司,如果微軟賣的是電腦軟體授權,翁英暉與廖群則是看到了伺服器軟體授權的利基市場。

翁英暉一開始就鎖定要做資料管理,「但我總要找個殼,就是NAS,那時候還不敢說要做到資料管理,只先專注在做儲存。」

翁英暉主攻的是browser based的儲存設備,但是要避免被微軟windows綁住。如果群暉的產品底層要跑windows,翁英暉很清楚自己就會落入台灣其他科技品牌及代工廠同樣的宿命。

「所以我們一開始就避開wIndows,」翁英暉說。只是現實很殘酷,剛開始群暉跌跌撞撞十分辛苦。

「做軟體授權,一個copy 25塊美金,加上軟硬整合又還不太成熟,」一名前群暉主管坦言,當時公司營收時好時壞,一度瀕臨關門的邊緣。

「一開始真的是吃足了苦頭,要做browser based的軟體,但是早期browser還沒有那麼成熟,連html上的工具都還很有限,」翁英暉當時一度很想回頭做window based的儲存,但死撐著不回頭。

「好險我們沒有回去做,」即便出身微軟,翁英暉卻下了創業以來極為冒險、卻意外正確的一步棋。

「那段時間真的是驚心動魄,」群暉科技開發部資深副總經理呂青鴻回憶。

呂青鴻於2000年台大資工系畢業後,就被群暉另一位創辦人、負責工程師招募的廖群應徵進群暉。呂青鴻記得很清楚,當時翁英暉為公司訂下的願景就是,「要做亞洲的EMC」。

那時群暉切入NAS的時間點,國際大廠EMC、NetApps都在做Fortune 500企業。

學習豐田企業打入北美市場的模式

翁英暉知道公司資源有限,也不可能以一個後進品牌攻入EMC、NetApp的高階市場。因此,他學習起豐田汽車當年打入北美市場的模式。

這些歐美大廠專門做高階市場,翁英暉決定避開這塊他口中「too crowded」的高階市場,從底層的專業級使用者(power user)以及中小企業市場開始切入。

「這塊市場美國企業沒有太大興趣,我們就從這塊慢慢往上做,慢慢把他們的底吃掉,這就是Toyota策略,」翁英暉說,因為你要開賓士住豪宅的人,去開小車住公寓,他絕對無法接受。

當年豐田汽車進入北美市場,必定會面臨大品牌通用、福特,豐田汽車的競爭,於是決定先切入600美金一台的小車市場,先把這塊吃掉,迫使通用和福特往更上層市場轉移,豐田再跟著慢慢往上吃。

除了NAS硬體另之外,以軟體起家的群暉,更發展一系列以NAS為核心的6大解決方案,包括「備份、檔案管理服務、生產工具,純儲存、監控、多媒體」。基本上買了群暉的軟硬體服務,辦公室所需要的內部軟體,從儲存、Mail、通訊等都可以包辦。

「我們當年一台機器大概才100美金,現在一台可以達到一萬美金,」翁英暉說。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_img_4(劉國泰攝)

Power user愛用群暉,覺得價格便宜但功能很好用,這群power user大部分都是各大企業MIS部門的員工,漸漸的把群暉的產品帶入企業,譬如美國羅氏藥廠就是這樣開始運用群暉的NAS。

好幾年,群暉在power user領域所向無敵,歐洲市占超過五成,連續7年成長率都達60%。「對我而言,競爭力的definition就是這樣,一層往上一層吃掉,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他說。

群暉逐漸往商業用領域走,但也因此遇到創業以來第二塊鐵板。

第二塊鐵板:企業客戶的要求不同

以前power user對產品的要求是快、新鮮感,一旦用了群暉產品之後覺得不好用或是發現問題,還會幫著解題、測試。但是,企業客戶不同,產品要耐久、穩定。

剛決定轉攻企業客戶,群暉上從翁英暉、下到產品工程師,晚上都不敢睡覺,email裡客戶的問題信如雪片般飛來。

「那真的是完全不一樣的mindset,從開發到測試產品、再到上市,對工程師的要求也不同,99%到99.99%的差距,我們就要花很大的力氣調整,」呂青鴻坦言是非常不容易的挑戰。

群暉應用開發部副總劉家宇記得,翁英暉幾乎每天帶著工程師,一起看客戶寄來的email、了解問題,也挖掘客戶新需求。

2009年進入群暉的劉家宇,目前負責群暉這兩年新發展的雲端服務產品C2,帶著團隊在遙遠的德國法蘭克福建了3座數據中心,等於建了群暉自己的公有雲來搭配NAS,對客戶推出混和雲的資料管理服務。這就是看客戶回饋信時,發現客戶希望不同裝置內的資料儲存與備份,能夠同步且不遺漏。

當時外從通路、到死忠的使用者都感覺,「群暉產品推出的速度變慢了,」翁英暉很清楚這些評語,但堅持這是必要的犧牲,產品沒有問題才能出去。

獨家專訪群暉創辦人翁英暉 他如何讓宏達電賺到第一桶金,打造百分之百MIT品牌?_img_5(劉國泰攝)

「我們真的是不斷測試,改到產品讓大家滿意,才出去發表,」留著小鬍子、一臉新新人類阿宅造型的劉家宇坦言,剛開始確實很磨人。

曾有一度高峰成長率高達60%的群暉,因為轉型做企業客戶,成長變得平甚至零成長。經過兩年多的調整,如今群暉成長率又恢復到雙位數成長,且企業客戶佔營收比重,已從5年前的三成,提高為七成。

以劉家宇正在負責的新雲端服務來說,2年來建了2座資料中心,第一座蓋好半年就賣掉超過一半,下一座佈建是前一座總量的2倍,也已經賣光容量,目前已經在蓋第3座,累積了3萬個客戶,需求強勁。

「我們當時就決定要建立一個以軟體為核心價值的公司,今天PC、mobile phone的價值也建立在軟體上頭,」翁英暉很堅持in house就要有打造整套軟體生態系的能力,這才是群暉的競爭力。

台灣版的Google,資工系人才夢想進入的公司

但低調的翁英暉每天早上班也早下班,很少在辦公室待超過晚上6點。這家聚集台灣頂尖學府資工系人才的公司,向來都充分授權,年紀輕輕的員工能全程參與從研發到產品上市的過程,十分有成就感,而不會產生只是組織中小螺絲的感覺。

翁英暉打趣的說,早年還名不見經傳的群暉因為徵才標準嚴苛,在資工電機人才全往科學園區科技大廠跑的年代,還被來應徵的人在PTT上寫下「生吃都不夠,還曬成乾」的評語,譏諷這家小公司的挑剔沒道理。

但如今在PTT版上,不僅流傳著應徵群暉的考古題,群暉更成了許多資工系人才夢想進入的公司,形同台灣版的Google。

「他們家流出來的人,還真的不多,挖角也不是那麼容易,」一名群暉競爭對手公司總經理坦言,群暉有其吸引人才之處。

「我們的團隊很聰明,要管理一群很聰明的人不能軍事化管理,你要給他們好題目,有了好題目每個人會搶著去解,我的功能就是找到好題目,」翁英暉坦言。

「他一直很有熱情,很多人做10年、20年可能就鬆懈了,但他很堅持,很有意志力,要這個品牌立足台灣,走向全世界,」群暉創立之後第一批進入公司的呂青鴻觀察這位共事近20年的老闆。

譬如今年邁入20年的群暉,決定要在世界各地辦活動,翁英暉非常支持,堅持要一直辦下去,每一年都要辦。

「這要花很多人力和堅持,但他很關注,他把你的mindset打開,要你走出去直接面對全球各地的客戶和使用者,不要只依賴email、電話,」呂青鴻說。

如今群暉百億的營收中,來自台灣的貢獻只有3.6%。

翁英暉堅持用技術能力打造有核心能力的品牌,雖然出身台灣,但更重要的是打入全球,成為世界品牌。這位低調的創業家,將自己的聲量灌注給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責任編輯:吳凱琳)


群暉科技Synology小檔案
創立/2000年
創辦人/翁英暉、廖群
員工數/全球共960人
主要業務/網路儲存伺服器(NAS)
經營成績/2018年營收約120億 台幣、獲利率約30%

翁英暉小檔案
現職/群暉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
學歷/台大森林系學士
經歷/群暉科技創辦人、微軟台灣OEM事業處資深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