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Fiona媽咪

尊重他,請不要摸他

2006年04月13日
感謝韻竹媽咪分享好文章

********************************************************************

尊重他,請不要摸他 鄭伊雯(寄自德國)

觸摸,從好的一面講是親密,從壞的一面講是侵犯,看到小孩可愛,大人們有沒有先問小孩:「我可不可以摸你呢?」要落實真正的尊重,得從小就培養起……

每當我推著我那二個混血兒雙胞胎出門時,一定是引起一陣小騷動,常有人過來就說:「哇!好可愛唷!」於是乎伸手就要一摸,不管是摸頭髮或是摸臉頰,總是毫不在意地就要「出手」了。

這時,我總是趕緊說:「不要摸,小孩會哭!」心中卻想小孩又不認識你,為何要讓你摸? 反觀,這種情況在德國是比較不可能發生的,這可不是德國民情冷漠唷,而是,德國人對待相處的方式完全不同。

對於不認識的小孩,大人們一定只會先口頭上說:「喔!好可愛」;若再想進一步的接觸,一定是大人們提出:「你幾歲?」、「你叫什麼名字?」、「可以握手嗎?」的問題,讓小孩自己選擇要不要回答。最常發生的情況是,我這推嬰兒車的媽媽在後頭微笑,由小孩們自己去決定要不要微笑回應;若是小孩們因不高興而哭泣,那熱情的陌生德國人就不斷地對我說抱歉,真的不是故意要來「招惹」小孩的。

等到小孩長大一些,約二歲多左右,我們的外出或是在街頭行走,遇到不管是陌生還是熟悉的朋友,每每與我握手,說完:「哈囉!日安」後。就一定是大人們彎下腰、伸出要握手的姿勢,說一聲:「哈囉,日安,小男孩。」我的孩子們也會跟著回個相應的握手禮。因為孩子們覺得被尊重到、被重視了,他們也被大人們正式行禮,而不是未經他們自己同意的亂摸。

假如我們真正把小孩當成一個個體,從小就尊重他的感覺與感受,我們怎會隨意就去亂摸他呢!也許你不知道,此一看似尋常的觸摸行為,裡面卻隱藏了一門大學問。

當醫師和病人在一起時,較常被觸摸的是病人;當警察和嫌疑犯在一起時,較常被觸摸的是嫌疑犯,「觸摸」事實上是表示「權力」的一種「行為語言」。當大人和小孩在一起時,較常被觸摸的是小孩;而當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時,較常被觸摸的則是女人。觸摸,從好的一面講是親密,從壞的一面講是侵犯,它多少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支配關係,大人支配小孩,男人支配女人,醫師支配病人。

假如我們因為孩子年幼可愛,就隨意地碰觸,那就是沒有去顧慮到小孩的感受,大人們也覺得「摸摸又不會少塊肉」、「小孩幹麼不給人摸」。 其實,大人們有沒有先問小孩:「我可不可以摸你呢?」要落實真正的尊重,得從小就培養起,就請各位大人們克制自己在不輕易間蠢蠢欲動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