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cky

我們要給孩子什麼? (給科園家長的第60封信)

2009年03月16日
親愛的家長您好:

我很榮幸被邀請參加家長委員的開會,在會議中學校行政團隊和家長代表們真誠的溝通和交換意見,共同解決問題,目標都是為了科園能更好、更棒、更有口碑,讓孩子有更優質和豐富多元的課程學習,在融洽的激盪氛圍中總是令我感動。尤其黃會長在開會前,總是身先士卒為了體貼剛下班的委員們,很用心細膩的準備熱騰騰素、葷色香味俱全的飯菜,熱忱招呼忙碌了一天,且饑腸轆轆的委員代表們。就因為黃會長的典範表現,實至名歸,讓他能在工作單位上屢獲大獎的肯定,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楷模!

今天要談的是「我們要給孩子什麼?」這個主題,首先我個人認為要給孩子做榜樣,父母們要能身教言教,做好典範:譬如我們口口聲聲的教寶貝呀!要遵守交通規則,要戴安全帽喲,但我們是否反身自問,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我們做到了嗎?我經常看到開車的爸爸媽媽為了心疼孩子,捨不得讓他多走一點,往往會不自覺的開到校門口,才讓孩子下車,事實上卻因為您的一念之差,造成後續大排長龍的塞車狀況,引發許多人的不方便;甚至更有神勇騎機車的爸爸媽媽乾脆在校門口對面就停,讓孩子自行橫越險象環生的大馬路,每天我在校門口都要不定時的捏一把冷汗,我想這對孩子並不是一個最適當的教育,何況還有安全上的考量。我非常感恩大部分的父母親會放手,遠遠的放下寶貝,讓他慢慢的步行到學校,讓校長為孩子的「獨立自主」感到驕傲呢!親愛的父母們您是否可以放手試試看!

其次我們要留意和孩子的溝通及對話少用反問句?前幾天到桃園一個新學校參訪評鑑,校舍新穎美觀,美中不足的是到處都貼上醒目的「請勿奔跑」字樣,但是你知道有什現象嗎?小朋友幾乎都在走廊上衝撞和奔跑,壓根兒無視這四個字的存在,失掉優雅這是一個很大的諷刺!檢討會時,有一個教授很有智慧的建議,請用正向語言「慢慢走!」來取代「請勿奔跑」。頓時,我感受深刻,也體會出我們不是也常常規定孩子不准在走廊上奔跑,但老師無論如何苦口婆心,仍然達不到我們的期待,原來我們也犯了同一個毛病,就是不會用「正向語言」。親愛的爸爸媽媽您仔細想想您跟小孩說話時,也常用到:「你為什麼不先做功課?」「你為什麼不把房間收拾好?」或「你為什麼還不去洗澡睡覺?」等質問語氣的反問句。這個反問已帶著發問者的標準,也就是「為什麼不」後面的內容--先做功課、收拾房間和快去洗澡睡覺的強烈語意,能夠給孩子平等表達的空間實在有限。這樣的問話方式得到的回應,大概就是孩子會不耐煩的說:「好啦!」這時您當然未必開心,孩子因為被勉強,也一樣不開心,像這樣雙方都不開心的事,親子為何總是一再的重演呢?我們可以試著以開放的問句,將「你為什麼不....?」換成「你可以....?」例如:「你可以先做功課嗎?」「你可以先把房間收拾好嗎?」或給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例如:「寶貝,我想,你該睡覺了」效果會更好一些。

最後我會提醒父母要給孩子「學習生活自理」之機會,當前的社會因為少子化及考試主義的影響,認為學業重於一切,忽略生活教育的重要,因而有父母為了讓孩專心念書,應付考試,體貼的代理孩子的日常應該自理的事務,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長大了卻無法獨立,衍生了更大的問題。生活自理能力個人認為可以從小在家庭中培養,從基本的家事做起。以教育的觀點而言,做家事不只是勞務的分擔,更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方式,不僅可以培養責任感,也可以學習人際關係的互動,做家事過程中,鍛鍊生活基本技能,也能強化問題解決的能力。

總之:俗諺說:「給他一條魚,不如給他一根釣竿」。父母身教固然重要,修練正向語言和孩子溝通也不容忽視,更要讓孩子從分擔家事做起,學習生活的知識和技能,進而養成獨立生活的自信,才是我們送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祝 擁有優質的好寶貝! 校長 黃美鴻敬上 9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