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劭恩媽咪

買基金是看績效 不是看淨值

2007年08月01日
資觀念:買基金是看績效 不是看淨值! 未訂閱 存到筆記本

.作者:小拐=小電爸爸 參觀網站
時間:2007-07-31 16:30


最近因為某支全球資源基金新募集 還蠻熱門的
於是會遇到有歐巴桑 拿我家的KBC替代能源&水資源來一較高下
然後說 這支才10元 鈴刀KBC 5XX 7XX 啊夠係歐元 貴到靠X..........
(心裡OS:歐巴桑 沒人這款比法在買基金吧 XX比雞腿!)
這個觀念跟大家分享一下
買基金 看的是績效 用績效表現來選基金
不是用淨值多少來選
很多人 認為淨值便宜 可以買的單位數多
所以買淨值便宜的 以後可以漲比較多
這觀念是大錯特錯

我舉最近最紅的台股基金來當例子吧!
老牌子的元X系列 淨值動輒3X元以上
這時一定會有人會想 (新手):
哇 這支這麼高 買了好嗎? 萬一跌下來 豈不大傷
另一支才1X元而已 買這支好了
或是有某新募集的基金出來 只要10元 手續費還大優待
結果一頭裁進用淨值買基金的迷思中

假設你用5萬 買了淨值50元的基金 可以買到1000個單位
買了10元的基金 可以買 5000個單位
如果兩支表現都不差 三個月後 都是10%
那不論你買哪一支 都是賺5000元

可是基金市場中 老吃新 是不變的道理
成立時間久的老牌基金 通常在趺勢中較能抗跌
績效會比新成立的要好一些(因為投入市場的基期不同)
當然經理的人 操盤功力 也是影響表現之一

另一點就是老基金會倒貨給新基金
像最近 投信面臨台股回檔變現的壓力
老牌的基金 多少會因應贖回壓力 而賣出部份基金持股
而新成立的基金 剛好去接"大便"
那未來在大盤表現不佳時 新基金下檔沒有"菜鳥"來接
就只能不計價砍出持股 來因應贖回壓力

所以新基金 為什麼在跌勢中 表現會比較差 就是這樣
好的基金 會用績效告訴你過去的輝煌故事
差的基金 才會用淨值告訴你 他為什麼一直在低檔(因為大便接多了咩)

大家不仿想一想 只是一個台灣市場 發那麼多基金幹嘛咧
同一家券商的台灣基金有好幾十支 你發一支 我也發一支
每年都有新基金投入國內股市 不覺得很奇怪嗎?

最近新基金募集蠻多的 可能搶著接"大便"
不知三個月 閉鎖期過後 這些新基金的績效如何
大家不仿注意一下 順便跟老牌的基金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