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劭恩媽咪

如何培養獨立自信的小孩

2008年06月06日
四歲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孩子通常喜歡重溫嬰兒時被照顧的溫暖感覺,在生理上雖然他已經具備各種自理技能,但心理上仍然不捨割斷親子臍帶關係,因此時常充滿「長大與還沒長大」的衝突矛盾。一般而言,四歲的孩子大抵已經具備各項自理技能,包括:自己吃飯、穿脫衣褲、穿脫鞋襪、洗手、洗臉、洗澡、刷牙、收拾等能力。這些能力透過觀摩、示範、教導來學習,並因反覆練習而成為習慣。
 根據艾力克遜的發展任務論,這年齡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積極進取」,孩子需要能力的被肯定來發展正面積極的自我概念;反之,倘若未能有正向發展,其不利的結果是產生「罪惡感」,認為自己是不好與無能的。然而自理能力也就是自助能力(self-help skills),當孩子能有純熟自主的自助能力,他就不需要大人的幫忙,這也是建立自信自立之鑰。

孩子依賴的背景
 通常孩子的依賴行為可分為兩類,一為工具性依賴:因為能力的不足而需要他人協助;另一為情感性依賴:透過依賴行為來表達內心的社會依附。究其原因,歸納下列因素包括:

1.父母方面:

容易緊張、急躁不耐或要求完美的父母,常給孩子太大壓力,讓孩子害怕做不好而甚至以「我不會」來回應。有時父母代勞的理由是「孩子太小還不會」、「大人幫忙比較快」、「弄得一團亂反而麻煩」,其實無形中已經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2.幼兒方面:

某些能力發展不足也會阻礙孩子的自理能力,此外,孩子本身的氣質如:「磨娘精」;親子互動關係如「黏巴達」,都會影響孩子主動自我幫助的獨立意願。平常表現很好的孩子有時會以自我跛足或耍賴的方式來呼喚父母的關愛,以父母的協助當作另一種型式的愛的保證。

3.情境方面:

情境設計不當或困難度較高也會影響孩子積極嘗試的意願。如:穿脫不易的衣褲,像吊帶褲、牛仔褲、繫帶鞋;使用不易的器材設備,如:台面太高的洗手台、開關不易的水龍頭;未經正確示範或教導的操作過程,如:穿脫衣方法、擰乾毛巾的洗臉步驟等,都會影響孩子成功的自理。


培養訓練的方法

為了培養獨立自信的孩子,父母在教導自理技巧時,宜把握下列原則:

1.提供機會,從旁協助

現代父母的通病不是幫不夠,而是做太多,反而剝奪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因此,愛之則適時放手,父母的寬心陪伴、耐心等候與細心協助正是為他開啟獨立自信之門。

2.具體示範,應用口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導師,當責怪孩子笨手笨腳時,應先想想是否有盡教導之責。自理能力的培養,可以用遊戲的方式或應用口訣、兒歌來協助孩子。例如小班以前以穿衣歌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但仍需父母從旁協助。到了中班,仍可利用穿衣歌或其他口訣輔助,但要讓孩子以獨立完成為目標。如先將上衣正面朝下,再以穿衣歌複習穿衣步驟如「首先穿過脖子上的洞,再穿過右手的山洞,接下來穿過左手的山洞......」,相反地,褲子褲頭正面朝上以方便坐著穿;穿鞋時先把兩隻鞋擺好,念「頭碰頭,好朋友」,並檢查兩隻是否擺反;洗臉擰乾毛巾時,唱「毛巾彎腰摺一半,兩手拉拉拿兩端,右手向前跑,左手向後轉」等。透過念口訣,唱兒歌,玩遊戲,讓孩子在輕鬆好玩的氣氛中自己完成。

3.由簡而繁,減少障礙
 訓練孩子自理能力,初始宜以簡單易成為原則,再隨其發展而增加困難度。如學習穿鞋應以方便穿脫開始,便鞋、魔鬼氈、拉鍊等都是適合的,隨著孩子的成長與成熟再選擇穿洞釦和繫鞋帶。

 此外,培養其它的自理能力時,父母應先設想是否有任何的阻礙因素,如未有收納規劃使孩子不知如何收拾、害怕弄髒地面或衣服而不敢放手讓他自己進食、洗臉台太高而每次盥洗都需要大人協助等,細心的家長都可以運用一些小設計來協助孩子完成任務。


4.適時鼓勵,正向誘導
 在鼓勵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當他初試身手時,需要時間和機會來試煉;當退縮裹足時,需要支持和鼓勵來讓他補足能量再出發。而父母就是他的安全堡壘,讓他有追求獨立自主的能量和勇氣。一句讚美,一個擁抱就是對孩子成長的最大支持。

 能力的學習不是一蹴可幾,而建立自信自立,追求獨立自主,亦非一日完成。
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里程碑,因為它不僅是能力的習得,更是意味著「長大了」,當心急與不耐時,不要忘了提醒自己:「讓孩子慢慢來」!


《摘自巧連智月刊成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