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就一家人

母乳六個月後沒營養 ~ 錯!

2005年11月02日
母乳六個月後沒營養 錯!
中華醫藥網《2005/10/29 19:35》記者王菁菁�台北報導

 「母乳六個月後就沒營養」、「母奶寶寶黏媽媽、難帶」、「母奶最好擠出來,否則不知寶寶喝多少」,這些都是一般民眾對母乳的錯誤迷思,也造成媽媽們對哺乳卻步。

 國民健康局與台灣母乳協會昨日宣布 2005國際哺乳週正式展開,並發表一項「母乳迷思大調查」,國健局副局長、台中榮民總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多位母乳媽媽還一起戴上拳擊手套,打破「母乳迷思」看版中的迷思兩字,呼籲破除成見。

 這次母乳迷思大調查中,前六名分別是「母奶六個月就沒營養」、「母奶寶寶難帶、黏媽媽、難獨立」,「喝母奶寶寶易餓,不能一覺到天明」,「母奶最好幾出來,才知寶寶喝多少」,「多數媽媽沒有足夠奶水」,「哺餵母乳乳房會下垂」。

 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說,任何配方奶都以母乳為模仿的黃金標準,許多媽媽們以為母乳六個月後沒營養,主要都受到配方奶廣告的影響,其實母奶中有許多成分如免疫球蛋白,配方奶都做不出來,所以母乳可以繼續喝下去,搭配副食品即可。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講師、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陳怡君表示,許多研究顯示,餵母乳提供寶寶安全感,孩子長大後反而獨立,許多媽媽覺得母乳寶寶難帶,這凸顯出上班母親哺餵母乳,需要家庭及社會的支援。

 至於喝母奶寶寶不能一覺到天亮,陳怡君說,的確,由於母乳是非常優質、容易被吸收消化的食物,需要較為頻繁的餵奶次數,但只要母親能夠學習躺餵的技巧,就可以解決。

 至於母奶一定要擠出來,才知道寶寶喝多少的迷思?陳怡君說,事實上,藉由直接吸吮,寶寶所得到的奶水比擠出來的多更多。把奶水擠出來,只能知道母親「擠得出」多少奶水,不能讓我們知道寶寶到底喝了多少。

 這項母乳迷思網路調查是於今年 10月 12日至 27日,透過台灣母乳協會網站網友票選,有效回收樣本 884份。

……………………………………………………………………………………
餵母奶 戳破十大迷思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母乳六個月後沒營養?喝母乳的寶寶較黏媽媽?台灣母乳協會昨天公布台灣媽媽餵母奶的十大迷思,國人有些觀念並不正確。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昨天舉行哺乳周活動,母乳協會在會中發表調查八百八十四位媽媽最常聽到的餵奶迷思,其中首推「母奶六個月後就沒營養」,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講師、母乳協會理事長陳怡君說,六個月後的母奶不是沒有營養,而是這麼大的寶寶原本就需要補充副食品。

 第二大迷思是,「母乳寶寶難帶、黏媽媽不獨立」,陳怡君表示,很多保母都用這個理由說服媽媽改用配方奶,國外研究指出,寶寶小時候越有安全感,長大後越獨立,寶寶喝母乳能貼近媽媽,反而有安全感。

 還有媽媽認為,「喝母乳容易餓、不能一覺到天亮」,母乳協會指出,母乳因容易化,相對於喝配方奶的寶寶,餵奶次數的確必須比較頻繁,但媽媽如能學習躺餵技巧,輕輕攬住寶寶,喝完可以繼續睡。

 至於「母乳一定要擠出來,才知道寶寶喝多少」的迷思,母乳協會指出,藉由直接吸吮,寶寶喝得到的奶水,比媽媽能擠出的還多,若擔心寶寶沒吃飽,聽喝奶有否吞嚥聲,或尿濕次數、體重正常否就知道了。

 也有人說,「多數媽媽無法分泌足夠奶水」,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說,只要寶寶喝奶姿勢對了,吸吮越多,身體會收到需要更多奶水訊息而自動分泌。

 其他不正確的迷思還包括,「餵母乳者乳房會下垂」、「母乳餵不成還有配方奶」「只要媽媽生病服藥、就不可以餵母乳」、「沒有脹奶就是沒奶水」「餵母乳很痛、很累又麻煩」等。

 昨天許多媽媽高興談著哺乳心情,章小姐四歲的兒子「強強」仍在喝母乳,章小姐的公司以前未設哺乳室,她都躲到廁所裡擠奶;在媒體工作的邱淑宜,兒子、女兒都喝母乳,她說,從未買過奶粉,省了好多錢。 【2005/10/30 聯合報】

……………………………………………………………………………………
把餵母奶當成給孩子的獎勵… 【記者張雅雯�報導】

 「兒子現在最大的處罰,就是不能喝我的ㄋㄟ ㄋㄟ。」

 台灣母乳協會推廣哺育母乳,許多成員身體力行,甚至持續哺育到三、四歲。一位方媽媽表示,兒子至今三歲多,每晚都要吸吮一下才睡,這已經成為母子間睡前的例行親密行為,有一次兒子在托兒所與同學起衝突,方媽媽罰他當晚不能喝奶,還讓他泛紅了眼。

 方媽媽記憶猶新,當初為了讓孩子有母乳可以喝,堅持不打退奶針,白天在公司,由於沒有哺乳室,還必須一天去廁所擠奶三次;至今哺乳三年多,方媽媽說,就是因為沒有讓孩子斷母乳,所以乳汁還能持續分泌,她表示只要養成固定的哺乳時間,乳汁不會突然分泌出來,造成上班時的困擾,她打算讓兒子喝到自己不想喝為止。

 有些媽媽擔心,哺乳時乳頭會被寶寶咬破,方媽媽說:「這可以教。」她指出寶寶長牙後,就會開始摸索「咬」的感覺,如果哺乳時感覺他在咬,可以輕輕捏他的鼻子,就會自然鬆口,幾次下來寶寶會記住「一咬就被捏」,自然改掉這個習慣。 【2005/10/30 民生報】

--------------------------------------------------下一則--------------------------------------------------
母乳 潤膚補身 還可澆花入菜
2005.10.30 中國時報 @黃筱珮/台北報導

 手工精油香皂、天然植物皂……不稀奇啦,「母乳手工皂」才夠酷!台灣母乳協會昨天展示母乳手工皂,用寶寶喝不完的母乳做成香皂,可以滋潤寶寶敏感的皮膚。一位母乳媽媽則把多餘的乳汁給阿公補身體,讓截肢的阿公早日康復。

 母乳媽媽也發揮巧思將母乳入皂,採用保存原料養分的「冷製法」,將母乳與橄欖油、椰子油、酪梨油、棕櫚油、乳油木果脂、荷荷葩油、米糠油等油脂混合後,加入氫氧化鈉,攪拌到濃湯狀,冷卻後置入模型乾燥即可。

 母乳媽媽林俐如說,母乳皂無香料、無人工色素,且營養豐富,洗完的感覺格外滋潤,給容易敏感的寶寶用最剛好。她分送給親友用,結果「供不應求」。

 林俐如也用她自己的奶汁敷臉,把面膜紙浸到奶汁裡,再敷到臉上,效果「很滋潤」,敷完後把油脂洗乾淨即可。

 喝不完的母乳,還可以澆花、泡澡,還有人把母乳當成「coffee-mate」,當成奶精使用,但聽說很香醇。

 近一年來,用過母乳手工皂的人都說讚,有人想向母乳協會訂購,母乳協會回說,這是非賣品,歡迎母乳媽媽來學。

 母乳協會推出「母乳創意副食品」食譜,把母乳入菜,加在義大利麵、稀飯給寶寶加菜,甚至做成布丁、蒸蛋豆腐、地瓜球。

 「母奶六個月後就沒營養?」「母奶寶寶難帶,黏媽媽,不獨立?」這些觀念是對的嗎?衛生署和台灣母乳協會昨天發表「母乳迷思大調查」,排序出十大母乳迷思,並且一一破解,希望更多媽媽加入餵母乳的行列。

 前五大迷思分別是:母奶六個月後就沒營養;母乳寶寶難帶,黏媽媽,不獨立;喝母奶容易餓,不能一覺到天亮;母奶最好擠出來,才知道寶寶喝多少;多數媽媽無法生產足夠奶水。另外,餵母奶乳房會下垂;母奶餵不成還有配方奶;只要媽媽生病服藥就不可以餵奶;沒有脹奶就是沒有奶水;餵母奶很累很痛又麻煩等,也是餵母奶給人的普遍印象。

……………………………………………………………………………………
過期母乳做香皂秘訣 【記者張雅雯�報導】

 台灣母乳協會建議,冰存在冷凍庫的母乳,如果超過六個月,最好不要再給寶寶食用,但是可以DIY方式,將這些過期母乳入皂,成為天然的清潔用品。

 協會建議製作流程,可參考坊間各式手工香皂DIY書籍,不過添加母乳,有幾個秘訣要注意:

 1.將原料冷卻到約室溫25~30度時再製作,才能保持母乳養分。

 2.避免氫氧化鈉的強鹼性太快破壞母乳成分,製程後半段再把母乳注入。

 3.母乳含水量豐富,因此必須減少溶解氫氧化鈉的水量,以免成品需要費時乾燥。

 4.加入母乳之後的皂化時間會縮短,必須及早將模具準備好,以免來不及入模。 【2005/10/30 民生報】

……………………………………………………………………………………
母乳手工皂
中華醫藥網《2005/10/29 17:40》記者王菁菁�台北報導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現在媽媽有發揮巧思,開發母乳另類好處,將庫存母乳 DIY成手工皂,呵護寶寶細嫩的肌膚,除此之外,母乳還能用來敷臉、入菜、泡澡、泡咖啡,甚至還能當成營養品孝順長輩。

 台灣母乳協會昨日在國際哺乳週記者會上,公布母乳媽媽製成母乳手工皂的秘方,並示範母乳副食品製作方法,母乳媽媽們則是互相分享哺乳經驗以及開發母乳使用方法。

 母乳媽媽林俐如因為庫存太多母乳,靈機一動,利用母乳與一些天然植物油如酪梨油、甜杏仁油、乳油木果脂、荷荷葩油混合,加入氫氧化鈉,採用冷製法製成手工皂,也保留母乳最多的養分。

 林俐如在現場也展示玫瑰、 Hello Kitty、星星等各種形狀的母乳手工皂,當初她原意是不要浪費母乳,加上母乳富含油脂, 150克的母乳可以做出 1.3公斤的手工皂,不用香精、防腐劑,使用在寶寶身上更放心,沒想到做出的手工皂廣受好評,身旁親友搶著要,現在可是傷透腦筋。

 除了 DIY手工皂,母乳還可以用來敷臉、泡澡,林俐如說,把母乳加在面膜紙上,就能用來敷臉,敷完後相當滋潤,也可以加入精油用來泡澡,另外,平時喝咖啡時,還能用母乳替換奶精或打成奶泡,都能讓咖啡的美味加分。

 還有位母乳媽媽陳鴻宜在生第二胎時,因為脹奶而冰存許多母乳,有回到花蓮看阿祖,順道帶些母乳,老人家也能接受,加上老人家截肢,身體比較虛弱,現在她定時把冰凍母乳冷凍快遞到花蓮,幫助阿祖補充營養、增加抵抗力。

 台灣母乳協會也提醒媽媽們,想要更全方面的應用母乳,學習母乳手工皂,都可以主動與協會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