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阿妞

幼小銜接文章分享-快樂迎向新階段 適應力是關鍵

2013年05月15日
快樂迎向新階段 適應力是關鍵
文�楊俐容
  日前去了幾所小學,為小一新生家長提供「快樂上小一」的講座,內容主要是談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學齡前與小學生活之間的變化。演講後,一位家長提問,說他的孩子暑假剛學會獨睡,但開學不久就吵著要和爸媽同房;也有家長問到,孩子咬指甲的頻率變高、上廁所的次數增多,或者原本活潑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個重要的課題——適應,也就是指「面對不同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人事物時,能調整自己使生活愉快的狀態」。任何人面臨環境轉換,例如換保母、出外旅遊,甚至新工作、新婚等狀態,或者面對每一個階段的轉換,例如幼稚園、小學、中學等,都必須調整身心以適應新環境。

適應性有個別差異

  有些家長說,老大都沒有這些問題,為什麼老二這麼麻煩?也有家長陪伴第一個孩子經歷種種適應課題之後,覺得適應性高的第二個孩子簡直就是天使化身。事實上,對於環境的變化是隨遇而安還是頑強抗拒,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調適,往往因人而異。

  適應性的高低受先天氣質影響頗大,嬰兒時期換環境就睡不好的孩子,到了幼兒期可能每天上學都要和媽媽上演哭哭啼啼、不忍別離的「十八相送」劇碼。然而,適應性低並不代表無法適應,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適;一旦適應之後,這些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不見得比適應性高的孩子差。

  再舉個生活上的例子,因為外婆來訪而必須讓出房間的孩子,有的立即拿起枕頭棉被,二話不說,就往另一個房間移動;有的則找盡理由拖拖拉拉,不肯接受這必須面對的改變;但是只要父母不因此責罵孩子,孩子最終還是會開開心心的歡迎外婆。

幫助孩子提升適應能力

  變動是生活的常態,適應是必要的能力,無論先天氣質如何,父母的了解、支持和協助,可以幫助孩子隨著年歲的增長,提升適應的能力,以下作法提供家長參考:

一、了解並接納孩子的適應性

  「不要這麼固執!」「你為什麼這麼麻煩?」等說法,只會讓孩子更緊張,覺得自己很糟糕;而像:「我知道改變對你來說不大容易。」「換了新教室,要面對新同學和新老師,你一定很緊張。」這樣的話語,則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與支持,而願意逐漸調整自己。

二、調節孩子的適應總量
  同時面對多項改變,對於適應度低的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比較理想的方式是避開一些不必要的改變,或者生活習性或行為只要在合理範圍,就接受孩子的小小放鬆。孩子一旦調適成功,許多好的習慣也會漸次恢復。

三、建立循序漸進的適應程序

  把適應的程序分成幾個階段或幾個部分,對於適應度低的孩子很有幫助。例如:習慣和爸媽同房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間後,父母可以增加具有安撫情緒的睡前活動,先陪伴一段時間,等孩子逐漸習慣新房間以後,就容易適應自己一個人睡了。

四、做好事前準備與預告

  許多父母會在孩子上小學前,先帶孩子到學校熟悉環境,這個作法的確有幫助。此外,多以正向的口吻和孩子聊聊學校生活,事先提醒孩子可能要面對的改變,可以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避免太突然而引發不能調適的狀況。至於無法預期的改變,更要儘早向孩子說明。

五、教導孩子應對的技巧

  某些社交技巧對於適應新環境很有幫助,例如:碰到喜歡開玩笑的同學可以怎麼回應、如何有禮貌的回答老師的提問等。父母可以透過角色扮演、沙盤演練,來幫助孩子熟悉這些技巧,孩子應對起來就更得心應手。

六、尋求專業協助

  咬指甲、頻尿、口渴、肚子痛等,都是孩子緊張的典型反應,一旦適應了新環境,許多過度期的行為自然會消失。如果孩子出現不適應行為的強度很強或頻率很高,例如咬指甲咬到皮開肉綻等,代表孩子的適應問題比較嚴重,可以尋求老師或其他專業協助。

  適應良好能讓孩子融入新環境、學習新事物;適應不良則會帶來情緒困擾、身心失調,甚至影響學習與人際關係。父母的陪伴與支持,能幫助孩子成功調適,快樂迎向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