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瓶蓋&小飯糰のmam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媽媽,你為什麼生氣?

2010年03月25日
公開
48

孩子動作慢、愛頂嘴、功課不好…煩不完的事。你搞不清楚為什麼老有一把無名火?總是把小事變大事,親子關係愈來愈差,整個家像壓力鍋。為什麼會這樣? 他們總是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而且從來不主動整理,一定要我恐嚇威脅、大發脾氣,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去整理。」(媽媽,兩個兒子) 「我要出差的前一天,忙得不得了,女兒卻跑來問東問西,還頂嘴,我就給了她一巴掌,那是有生以來我第一次打她……」(媽媽,一個女兒) 每天,很多家庭裡上演著類似的親子衝突戲碼。不論孩子大小、不論為功課、成績或生活常規,父母發現自己總是在生氣,事後卻又懊惱不已:為什麼要為芝麻小事發那麼大的脾氣?而且,換一個悠閒的時刻,孩子同樣的行為可能被允許。 只是下次,到同一個節骨眼,同一件事又讓你氣到爆。你發現,「教」養變成了「叫」養,親子關係變成惡性循環算舊帳。你自認一向愛孩子,根本不想當噴火龍,但就是沒辦法控制。你問自己,到底怎麼了? 情緒衝突變調成家庭暴力 小小的、日常的衝突不好好處理面對,家裡很容易變成「受到情緒污染的垃圾場」。在某些極端個案中,這樣的壞情緒衝突戲碼會變調。家庭暴力的案件逐年增加,其中婚姻暴力比例高達六成,「而且高社經、高教育水準的男性施暴比例越來越高。許多醫生、教授不見得打太太,但會長期使用言語暴力或精神虐待,」台灣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同時也是親職專家的盧蘇偉憂心的觀察。 經前症候群則讓媽媽們的情緒隨女性荷爾蒙擺盪。在女性生理期間,荷爾蒙讓人變得敏感、情緒起伏劇烈。儘管研究顯示,只有三∼八%的女性有嚴重經前症候群,然而,媽媽經常性的情緒波動,卻會影響家庭。長庚醫院婦女身心科醫師蕭美君有一個個案,父母都是竹科高階主管,念小學的兒子卻在某幾天特別容易無緣無故被媽媽打,他偷偷把日子記下來。半年下來,清楚發現媽媽就是在經期那幾天,反應特別激烈、沒有耐性。 回到日常生活,面對自己經常性的生氣,爸媽總覺得很罪惡、愧疚。 「好爸爸好媽媽不是聖人,也有情緒,爸媽不是不能生氣,但要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系教授高淑貞分析。 很多教養衝突表面看來是孩子行為的問題,其實背後反應的是父母本身的壓力和焦慮。 當父母自己累了、著急、趕的時候,耐性就會降低,口氣就不好,就容易對孩子任何一個小動作、小行為發脾氣。 壓力大,找不到出口 更往深層探究,有時候,父母的暴躁,其實是累積了許多日常壓力,找不到出口,而家中沒有反抗力的孩子,就成為最大的出氣筒。 長庚醫院醫師蕭美君觀察,愈來愈多媽媽因情緒困擾,前來求助。面對企業要求一個人做兩個人的工作,面對完美主義的自我要求,許多女性要求自己扮演好生命中的每個角色,卻完全不給自己時間和空間,沒有一分鐘休息。無法、無處紓解的壓力讓好脾氣、好耐性都不見了。教育程度愈高、一路優秀的媽媽,最希望在人前維持完美的形象。「剛開始的情緒失控還可以清理,但後來就亂成一團。 為了面子都在家中解決,孩子被打被罵成為代罪羔羊,」蕭美君觀察。 壓力也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擾亂了女性正常的經期。蕭美君分析,更年期的平均年齡提早到四十九歲,四十歲停經算正常,憂鬱症發作高峰期提早為三十八歲,很多女性更是整個亂經,連情緒波動的規律性都找不出來。很多嚴重的個案,都是看到孩子無助惶恐的眼神、聽到童言童語,人際、職業、家庭功能都不對了,才意識到嚴重性。 整個環境給爸爸們的壓力也不小。但是「台灣的男性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學習到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和壓力,很多人連自己的感覺都抓不到,更不用說去面對了,」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曹淑華表示。很多爸爸覺得男性的情緒要收起來,不能輕易吐露。有問題不能靠別人,要靠自己。不願尋求幫助、自己又無法紓解,壓力鍋效應只能在家裡爆發。 切割自己與孩子的成敗 家中充滿負面情緒的另一個原因,是父母認為孩子的行為、表現不如自己的預期。父母常用「一切都是為你好」當成自己對孩子惡行、責罵的合理藉口。但是這背後反映的是父母強迫孩子複製自己生命經驗的控制欲望。 人在成長過程中形塑出來的價值觀、理想、自我期待,都會影響自己當父母的角色。一般台灣父母最難拋開成績的魔咒。高淑貞分析,如果是重視功課的父母,就無法忍受看到孩子成績不好、或不努力爭取好成績,「因為那是你不熟悉的人生,你期望孩子走的是一個圓滿順利的人生,就是功課好、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但如果孩子的人生不照世俗社會或你的方向,你就會有很多災難式的思考,你就不放心、焦慮。那個焦慮會影響親子互動。」高淑貞點出很多親子衝突背後的一個迷思。 許多父母也不能切割自己與孩子成敗間的關係。「已經給他們最好的,為什麼還這麼不長進?」的抱怨裡,往往反映出父母自己的野心。「很多父母不自覺的想『透過孩子活出一個完美的自己』,當年不敢承受的挑戰,或已享有的榮耀,都希望在孩子身上重生,因為,『培養孩子』比『面對自己』容易多了。」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柯志恩在《哪個媽媽不抓狂?》中誠懇反省並提醒。 所以,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自己的問題。但如果反向思考,把親子關係當成彼此學習成長的歷程,孩子功課低落、不專心、掛在網上、晚歸等都不再是問題,只要處理得好,都是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因為是學習,容許彼此有犯錯空間,親子互動品質就會改善。 要能真正享受美好、健康的親子關係,父母需要從三個面向,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認知。 一、先做自己,再做好爸爸好媽媽 扮演爸媽角色的同時,永遠不要放棄做自己。當你願意為你自己的人生衝刺奮鬥時,對孩子也是一種心靈上的自由,他不用為你感到虧欠、遺憾。不要做完美的爸爸、媽媽,為孩子犧牲全部,「因為沒有人可以在委屈的關係中得到真正的幸福,」高淑貞說。 了解並接納自己的個性、極限、能力、缺憾及不滿足,調整自己的生命優先順序,想清楚自己人生選擇的後果。爸媽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量去給予、照顧別人。身心俱疲的狀態決不可能有好心情。每天給自己一點安靜的時間、空間去察覺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情緒是一種訊號,背後有一層更深的語言,去了解那語言,去接納、理解自己的憤怒和焦慮,」馬偕醫院諧談中心諮商心理師曹淑華建議。 如果可以,讓自己帶著笑容出門,帶著笑容回家。回家前,父母要以高度警覺覺知自己的情緒指數(從○到十),如果在五、六以下,就先不要處理任何事,不要去管另一半、孩子,先處理自己。累了就先去泡澡、喝杯花茶,或血糖低,吃點巧克力,讓自己的能量恢復。 二、欣賞取代挑剔、感恩取代抱怨 提醒自己,做親子關係正向循環的起始者。去欣賞接納孩子可以有他獨立的生命經驗,不須複製你的生命經驗,才能開始欣賞孩子跟你不同的地方;而孩子也會在你的欣賞中,找到他的獨特本質。 用感恩的心情去看自己扮演爸媽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讓你得以享受給予愛、單純做爸媽的快樂和愉悅,因此你是心甘情願、是為自己做的。抱著感恩的心,孩子也因此受惠。 在盧蘇偉家裡,任何服務都是一種榮幸、一種福分,都值得特別感恩和珍惜。做任何家事的那個人,都一定謝謝家人讓他有這個榮幸替他們服務。有一次他演講到很晚,回到家中已經很累,發現太太也已經累得睡著了,但洗衣機裡的衣服還沒有晾上。他難免抱怨的上陽台去晾衣服。晚風襲來,他突然想到,「能夠為親愛的家人服務,實在是很大的榮幸和福氣,這樣的機會也不會太多了,總有一天會是最後一次,就像孩子從小到大接送也不過到高中,大學就不需要了,」他的眼淚就流了下來。盧蘇偉不是教徒,但是他身體力行,用珍惜感恩的心來服侍自己的家人,就會簡單得多、情緒就不容易波動。 三、示範衝突過後關係修補的態度,以及人際智慧的學習 在親子日常衝突裡,重要的不是父母在當下做了什麼,而是事後做了什麼。高淑貞建議,父母在情緒平穩後,可以和孩子分享,為什麼自己那樣在意、生氣?親子相處也是在學習彼此對待的人際智慧。爸媽在生活忙碌時,也可以向孩子強調此時此刻不適合討論事情。孩子在重複的過程中,學習到關照父母的狀態。 最後,高淑貞提醒,除非處理的行為很表面,否則改善親子關係,沒有速成做法。任何專家給的建議,不能期待試一兩次就立即有效,要多給新做法一些時間,給自己多一些耐性。「如果你讓孩子在三年內對你失望,起碼也要給他一年時間重新認識你。你關懷他一次,因他沒有回應,就失望;但你打他十次巴掌,為何一次就要他立刻改呢?」高淑貞反問。 「親子關係是一種難得的緣分,是一輩子對彼此的祝福,是人生挫折時滋養的來源,」高淑貞說,「任何衝突都不要以付出親子關係為代價。」 要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還是要當壓力的來源?父母的選擇應該很清楚。但是要堅持這個選擇,就是父母一輩子的功課。 只能說寫的真是正中我心阿~~~

嫖白妙用

2009年10月21日
公開
32

去污目標:彩色筆、麥克筆 去污法寶:去光水或去污劑 彩色筆、麥克筆不含油性,建議用去光水沿著污漬擦拭,再用清水洗淨即可。 去污目標:原子筆 去污法寶:酒精或去光水皆宜 用棉花棒沾酒精去除時,建議衣服下墊塊抹布,以便吸附擴大的污漬。也可用去光水,若污漬嚴重時,可以在清洗時加含氧漂白水去污。 去污目標:蠟筆 去污法寶:洗碗精+肥皂或熱水也行 倒點沙拉脫或肥皂刷洗,即可清除。 蠟痕可被熱水分解,建議用50度C以上浸泡,效果才會好。 去污目標:墨汁 去污法寶:去漬油 建議在30秒內以去漬油清除,並在下面墊一層抹布擦拭。 後續可用漂白水淡化,淡色衣物用白色衣物用的漂白水,一般衣物用彩色衣物用漂白水即可。 下水前的髒衣服怎處理? 1.保護衣物:針織衣、單價高或手洗衣物,記得放洗衣袋或反過來洗。 2.拉好拉鍊:牛仔褲、一般衣褲的拉鍊要拉好,以免勾到其他衣服。 3.清空口袋:記得把口袋內東西清乾淨。 4.衣領打開:襯衫領口扣子不要釦,以免洗不乾淨。 洗衣步驟123 ★洗衣順序:先放水→放洗衣精→再放衣服 1.先放水,同步稀釋洗衣精(粉)。 2.再放衣服。 3.如果習慣先丟衣服,洗衣精稀釋後再倒入。 除污3個小撇步 1.重點去污:髒衣領、口紅、肉汁等,下水前先用衣領精噴一下。 2.測褪色:先用濕白布沾取洗衣精搓洗,褪不褪色立現。 3.除臭:洗衣時,加些蘇打粉,除臭又可增加洗淨力。

值得告訴孩子 ---梁繼璋給孩子的備忘錄]

2009年10月19日
公開
24

梁繼璋給孩子的備忘錄 我兒: 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因: (一)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二)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三)這備忘錄裏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 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 好,除了我和你媽媽。 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 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 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 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 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 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 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 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 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 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 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 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 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 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雖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 但並不等如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 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 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謹記! (六) 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 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 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對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 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八)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 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達, 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 (九)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你的爸爸 梁繼璋

轉貼:我不打孩子的原因

2009年05月29日
公開
13

如果我沒跟沒被打過的人相處過的話, 我想今天的我,也沒辦法知道原來打小孩是件多麼傷人的事情。 我發現被打過的孩子不會主動的來跟我 (或是大人) 說話, 喜歡避開大人,刻意跟孩子們躲在房間裡玩, 眼神跟動作裡缺乏了自信, 說話不大聲,要甚麼不敢講,心理有話也不敢說, 闖禍時會出現恐懼的眼神。 我認為打孩子最傷的就是連帶被打掉的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是個很費力氣,需要一點一滴去培養的東西, 對於將來的人生,自信是成功的必需品, 一但自信心沒了後,相對的自我評價也變低了, 被打罵慣的他們,久了後也習慣不尊重自己。 我身邊有幾個朋友,小時候經常被打罵, 現在成年了,每當遇到生活上的不如意時, 很難調適自己的心情,沒有自信的人很難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長久以來的貶低,讓他們很難去相信自我的存在價值。 美國的學校裡,在打罵教育下長大的小孩很容易被別的同學欺負, 因為他們通常都很安靜,習慣於逆來順受,就算是被欺負了也不太會反擊。 這些安靜乖乖牌的孩子們,通常都喜歡跟其他安靜乖乖牌孩子在一起做朋友, 在學校裡等於是個弱勢團體,所以被欺負了也沒有朋友會站出來幫忙。 特別是跟猶太孩子們比起來,打罵教育下的孩子顯得更是特別的嫩, 反駁跟自我保護的能力實在是差太多了,連開口都不必開口, 光是站在那裡氣勢上就輸掉了,猶太孩子被教育到天不怕地不怕, 需要爭取自己的利益時就全力以負,根本是打罵教育的完全相反版, 我在學校裡看到這兩種不同版本教育出來的孩子,真是天差地遠。 這些在家裡打罵孩子的父母們,教導自己的孩子不可以回嘴, 不可以沒大沒小,順從無聲才是乖小孩的他們, 殊不知這觀念些在美國的社會裡,根本是一點都不受用, 在美國生活必須要知道自己的權利,必要的時候要站出來為自己爭取權利, 工作上也是一樣,競爭是一定的,沒有敬老尊賢,沒有先來後到, 大家各憑本事,機會不只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機會是留給已經準備好,也會替自己爭取的人。 從小就只知道服從才是王道的孩子們,一但出了校園後, 才發現真實社會裡需要的不只是成績,而是如何反擊,如何競爭, 如何回嘴,如何跟不喜歡的人相處,如何被擊敗中找尋再勝的方法, 不過很可惜,這些他們都沒學過, 因為他們從小只知道要考好成績跟當個聽話的乖小孩。 其實教育跟作長期投資很像, 眼光要放遠一點, 不要只跟同班的孩子比,贏過自家人沒甚麼值得炫耀的, 現在很多台灣孩子都已經在學英文了吧? 我不懂,既然教科書已經走向國際化, 那為什麼教育方式還是停留在古老的打罵方式? 將來孩子眼前所面對的外國人,是從小在鼓勵與肯定之下長大的, 一個從小在打罵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就算可以說的上一口流利的英語, 但心態上呢 ? 觀念上呢? 光是會說流利的英語夠嗎? 有一陣子我發脾氣時喜歡摔東西,後來我發現每次孩子們在生氣時, 也會把東西拿起來丟,我看到後才知道原來孩子也在學我的發洩動作。 相同的道理;如果妳動手打孩子的話,也傳遞了同樣的訊息給孩子, 那就是: 動手 ~ 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大欺小 ~ 是個合理的辦法。 我看過一本書上寫,將來孩子在工作上出錯的話,老闆不可能把他打一頓, 或是將來孩子忘了繳信用卡,銀行也不可能來打他一頓。 這書的意思是,用 “打” 來解釋一切錯的行為是個很不實際的行為, 因為這跟真實的世界差太遠了, 每個錯的行為都有不同的後果, 怎麼可以用 “打” 來代替所有的後果? 就算是先 “打”再解釋的話, 也跟實際上差很多,書上是建議直接用 “後果” 來代替 “打”, 會來的有效的多,也更合理化。 另外一個我不動手打孩子的原因是,我要打斷輪迴。 小時候被打過的每一次,都牢記在我心理, 都已經二三十年了,回想起心理還是會難過。 想想過去被打的慘痛經驗,雖然不多次,但還是很難忘,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講同樣的話, 所以我絕對不動手打他們。 我認為一但打了後,想要不打,必須要花很長一段時間跟力氣, 因為口味已經調的那麼重了,下次如果不打的話, 很難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氣到頂點了,所以如果要把口味降低一點的話, 時間跟耐力是必要的。 打過的孩子有比較乖嗎 ? 乖的定義又再哪裡? 打 ~ 到底是教育,還是發洩私人情緒? 還是因為面子上掛不住? 下手前,請三思。 相關閱讀: * 猶太式的獨立 http//tw.my/....../... * 猶太式教育 http//tw.my/....../... * 媽媽中的狠角色 (一) http://tw.myblog.yahoo.com/crazy-mom/article?mid=28752&prev=28813&l=f&fid=29 * 媽媽中的狠角色 (二) http//tw.my/....../... * 媽媽中的狠角色 (三) http//tw.my/....../... 於 2009-05-28 01:54 的補充留言 不打,並不表示 放縱 ~ 有自信,並不代表 驕傲 ~ 於 2009-05-28 04:19 的補充留言 我不是媽媽,我目前仍是快樂頂客族 :P 這文章不是我寫的,是轉貼的 作者是 "紐約瘋媽", 紐約瘋媽是在家帶三個孩子的全職媽媽, 她的 blog 有很多好的文章,大力推建! http://tw.myblog.yahoo.com/crazy-mom 我的背景和瘋媽類似(13歲移民美國),我的父母對我也是打打打 雖然從外人的角度來看,長大後我的工作生活都不錯,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心裡就是有一個洞,補不起來 讀了瘋媽的文章,我慢慢在理解我的父母,也慢慢在原諒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