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2年05月24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水耕蔬菜含農藥 首次驗出2012-05-16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衛生署公布三月分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不合格名單,抽樣一九六件,廿件不合格。其中六件荷蘭豆、四季豆、甜豌豆等多項豆菜農藥殘留又超標,占不合格最大宗,大黃瓜、小黃瓜共四項不合格居次。而一項在桃園縣傳統市場抽樣的水耕A菜也被檢出農藥殘留不符規定。

消費者多認為水耕青菜溫室栽種,沒有病蟲害,無須使用農藥,但此次水耕蔬菜竟檢出農藥「得克利」,濃度○.○五ppm,是食品藥物管理局成立以來,水耕蔬菜首次被檢出含有農藥。

食管局區管中心科長蘇秀琴表示,經源頭追查,水耕A菜種植業者說沒有用農藥,初步懷疑是環境汙染,已移請農政單位輔導改善,暫不開罰。

豆菜類農藥殘留不合格率向來偏高,這次又檢出六件超標,在金門及宜蘭抽樣的四季豆,同時被檢出兩項農藥殘留不符規定。去年抽驗市售農產品,有八十件豆菜類農藥殘留不合格,但僅十八件開罰,比例明顯偏低。

蘇秀琴強調,農藥殘留不合格的農產品會請各地衛生局向上追查,但菜販常同時收購好幾戶農家產品混賣或貨源不清,追查、開罰難度頗高。今年起,直接到上游集貨場抽樣,在農產品進入市場前加強把關。

衛生署提醒,挑選蔬果最好認明CAS、產銷履歷、吉園圃標章;先沖洗蔬菜根部,摘除根部後,以水浸泡十至廿分鐘,再沖洗二至三遍才能吃的安心。

---------------下一則--------------- 
多吃魚 降低結腸、直腸癌風險【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

根據針對全球41項研究分析,攝取魚類或許有助降低結腸癌、直腸癌風險。
這分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的最新分析,研究攝取魚類可能帶來哪些健康益處。中國大陸西安市西京醫院消化內科醫師梁洁與研究團隊,綜觀1990年至2011年發表 的41分美國、挪威、日本、芬蘭等國衡量魚類攝取與癌症追蹤診斷的研究。

梁洁與研究團隊指出:「我們從這分統合分析發現,魚類攝取與腸癌風險呈現逆相關。」研究人員考量試驗對象年齡、酒精與紅肉攝取、家族癌症病史以及其他風險因子後發現,整體來說,定期攝取魚類,能降低12%罹患或死於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下一則--------------- 
高營養密度水果 助上班族紓解疲勞2012-05-16中國時報李盛雯�台北報導

近來物價上漲,許多上班族深感工作及經濟負擔沈重,有人選擇以吃來宣洩壓力,揪團訂購零食甜飲等,長期下來,蔬果攝取量嚴重不足。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提醒,高工時少睡眠的體力消耗,再加上蔬果攝取量過少,常常讓上班族感到疲勞易累,應該多多食用高營養密度水果,才能補充營養、吃出健康。

■蔬果量不足 罹癌風險增高
癌症基金會調查台灣上班族蔬果飲食習慣,發現高達55%的男性上班族午餐挑選便當,一餐就攝取了一天所需肉量,但蔬果卻吃太少。國民健康局「100年全國職場健康促進暨菸害防制調查」發現,六成職場員工每天食用水果不到兩份。

劉珍芳指出,國內上班族外食比率相當高,尤其中餐經常挑選高油、高鹽、高糖等餐盒便當。壓力一大,就想喝杯珍珠奶茶等含糖飲料。長期飲食不均,造成體內營養素不足,除了導致抗壓能力變差還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甚至增加罹癌風險,不可不慎。

劉珍芳建議應改變飲食習慣,採取低熱量飲食搭配高營養密度水果,而奇異果就是高營養密度水果的代表之一。美國飲食學會於2005年期刊公布營養密度計算公式,其中判定營養密度的必需營養素高達16種,包括菸鹼酸、葉酸、蛋白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B1、B6、B12、C、D、E等。

■改善營養不均 水果真奇異
研究人員實際檢驗發現,黃金奇異果、綠奇異果是營養密度最高的第一名、第二名。也就是在相同的熱量下,奇異果比其他水果能提供更多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等重要營養素。

吃天然水果營養最易吸收 提升健康有效率許多上班族習慣補充綜合維生素錠劑,但是劉珍芳建議,高營養密度的水果含有微量植化素及多種營養素,攝取後,體內吸收率及利用率都較高,好處遠比人工合成的維他命錠劑還要多。

劉珍芳強調,長期外食,容易營養失衡,變得疲勞易累及憂鬱失眠。如要改善,應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第一步建議大家從多攝取高營養密度食物開始做起。

---------------下一則--------------- 
研究:喝咖啡的人 長壽機率較高【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天喝二到三杯咖啡的人,無論喝的咖啡有無咖啡因,男性有10%的機率比不喝者長壽,女性有13%機率比不喝者長壽。

這項結果得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和美國退休人協會(AARP)長期的聯合實驗,對象超過40萬人,是歷來關於咖啡與健康關係的最大規模研究。

這項研究從1995至2008年,受測對象40萬2000 人,年齡50到71歲。排除有心臟病、曾經中風、有癌症者。每天攝取熱量過多和過少者也排除。

受測者4萬2000人不喝咖啡,15萬人每天六杯或以上,大多數人一天二到三杯。相較於不喝咖啡者,每天二到三杯的男性過世的機率少10%,女性少13%。大略而言,比起不喝咖啡者:

•男性死於心臟病的機率降低14%、死於呼吸道疾病的機率少17%、死於中風的機率少16%、死於糖尿病的機率少25%。
•女性死於心臟病的機率少15%、死於呼吸道疾病的機率少21%、死於中風的機率少7%、死於糖尿病的機率少23%。

只喝一杯也降低死亡機率:男性降低6%,女性降低5%。效果最好的是每天四或五杯的女性,死亡機率降低16%。

此外,身體健康,喝咖啡的效益愈強。總的看來,咖啡降低人死於心臟病、呼吸道疾病、中風、糖尿病、受傷、意外或感染的機率,只差降低癌症致死的機率。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流行病學名教授胡炳長建議,喜愛咖啡者要小心糖和奶精,因為多出來的熱量和脂肪可能抵銷咖啡效益。他也認為過濾咖啡勝過煮的咖啡,過濾手續能消除提高LDL(壞膽固醇)的成分。

---------------下一則--------------- 
每天2到3杯咖啡 死亡率少一成2012-05-18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美國一項四十萬人的大規模研究顯示,常喝咖啡的人死於心臟病、呼吸道疾病、中風、糖尿病、受傷、意外或感染的風險較低,喝咖啡可能有助延年益壽。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美國退休人協會(AARP)這項研究是歷來探討咖啡對人體影響的最大規模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參與這項研究的AARP成員從五十歲到七十一歲。受試者中約四萬兩千人不喝咖啡,一萬五千人每天喝六杯以上,大多數人一天兩到三杯。從一九九五年到二○○八年,約五萬兩千人去世。

研究發現,相較於不喝咖啡者,每天喝兩到三杯的男性死亡機率降低十%,女性降低十三%。甚至只喝一杯咖啡的男性和女性,死亡風險也分別降六%和五%。效果最好的是每天四、五杯咖啡的女性,死亡機率降低十六%。

總之,喝咖啡的人死於心臟病、呼吸道疾病、中風、糖尿病、受傷、意外或感染的機率較低,但無法降低癌症死亡風險;身體愈健康者,喝咖啡的益處愈顯著。約三分之一參與研究者喝無咖啡因的咖啡,但是否含咖啡因,結果並沒有差別。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炳長教授建議,愛喝咖啡者要注意糖和奶精的攝取,因為多餘的熱量和脂肪可能抵消咖啡對健康的好處。過濾咖啡可濾掉會提高體內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的物質,勝過煮的咖啡。

英國咖啡協會祕書長保羅表示,這項研究證明每天喝四、五杯咖啡是安全的,而且可能有益健康,孕婦每天的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兩百毫克以內。

………………………………………
1天3杯咖啡 死亡風險降13% 抗氧化物可清自由基 過量恐致骨鬆-2012年05月18日【邱俊吉、張翠蘭╱綜合報導】

愛喝咖啡的人可能較長壽。國外研究發現,每天喝二或三杯咖啡的女性,死亡風險比完全不喝咖啡者低百分之十三,男性則低百分之十;即使一天僅一杯,喝咖啡者的死亡風險也比不喝者至少低百分之五。國內醫師表示,這應是咖啡中所含抗氧化物,有助清除體內有害自由基,但因也含咖啡因等成分,攝取過多易致骨質疏鬆,建議一天飲用量不宜超過五百毫升。

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共同完成的研究,從一九九五年起對逾四十萬名五十至七十一歲民眾,連續追蹤十四年,結果顯示喝咖啡應該是利多於弊;有飲用習慣者死亡風險普遍較低,即使是低咖啡因也有相同效果。該研究已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研究發現,喝咖啡延壽效益最顯著是一天喝四或五杯的女性,死亡風險下降百分之十六,每天喝二或三杯咖啡的女性,死亡風險比完全不喝咖啡者低百分之十三,男性則低百分之十。

適量可保護心血管
即使一天一杯,喝咖啡者死亡風險也比不喝者低百分五。
該研究也發現,咖啡因並非影響死亡率的因素,而是咖啡中其他成分,例如一些有益健康的抗氧化物。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指,過去已有研究發現適量飲用咖啡可保護心血管、降低部分癌症發生率,推論是咖啡含抗氧化物質,有助清除人體內有害自由基有關。

每天最多5百毫升
但何一成也表示,咖啡含咖啡因,攝取過多咖啡因易致骨質疏鬆,建議民眾每天飲用量以五百毫升為限。
民眾張麗君說,曾因擔心喝咖啡會易骨鬆,而不喝咖啡,以後會開始重溫喝咖啡的習慣。

飲用咖啡 注意事項
●喝咖啡建議不加糖,也不加奶精;若須調味,宜加鮮奶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每日喝2或3杯咖啡的女性,整體死亡風險比完全不喝咖啡者低13%,男性則低10%;即使1天僅1杯,喝咖啡者的死亡風險也比不喝的人低5~6%
●胃潰瘍、骨質疏鬆、焦慮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患者,應減少飲用
●咖啡因利尿,愛喝者須多補充開水,以免水分過度流失
●咖啡因會加快心跳,每日攝取量最好勿超過500c.c.
資料來源:何一成醫師、綜合外電

---------------下一則--------------- 
甜食吃太多 思考記性變差 1天吃超過4.5個馬芬 糖分就過量-2012年05月17日【邱俊吉╱綜合報導】

吃太多糖,恐傷腦。國外最新研究發現,餵實驗鼠糖漿六周後,牠的思考、記憶力皆下降,但如有攝取Omega-3脂肪酸,可降低傷腦程度。 國內醫師以六十公斤成人為例,建議每天攝取糖分不逾兩百七十公克,即若其他食物不含糖分,一天也不能超過四點五個掌心大的馬芬。

外電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團隊安排實驗鼠跑迷宮,五天後把實驗鼠分兩組,一組每天喝糖漿,另一組也喝,但同時吃Omega-3脂肪酸;六周後再跑一次,未食用Omega-3脂肪酸組跑迷宮速度較慢。

補充Omega-3護腦
研究團隊檢視未攝取Omega-3脂肪酸的實驗鼠腦部,發現胰島素異常,推測這是導致學習能力下降與記憶損耗的原因。研究團隊相信此結果可應用到人體,「長期攝取高糖會傷害腦力,而Omega-3脂肪酸可降低傷害」。此研究刊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生理學期刊》。

國內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說,胰島素會調控血糖,血糖太低或過高,皆已知恐傷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建議,六十公斤成人每天不宜吃糖逾兩百七十克,愛吃甜點,就很容易超量,一個掌心大的馬芬即含糖六十克。

吃魚油可護神經
台北馬偕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建議,民眾想補充Omega-3脂肪酸,除可多吃魚,也可攝取營養補充劑魚油,六十公斤以上成人,每天吃一千六百毫克魚油,即有保護神經等作用。

民眾李淑娟表示,以後會少吃甜食,以免身材走樣、記性變差。另一民眾王志清說,自己有許多朋友愛吃甜食,反應一樣靈敏,日後也不會因此少吃甜食。

糖分攝取注意事項
每天來自糖分的熱量不宜超過一天總熱量的6成。以一名60公斤男性為例,其每日攝取熱量最理想為1800大卡,來自糖分熱量則不宜逾1800×60%=1080大卡,而每公克糖的熱量為4大卡,該成人每日糖攝取量不宜逾1080÷4=270克
資料來源:游能俊醫師、蕭敦仁醫師、蘇秀悅營養師

---------------下一則--------------- 
過半高血壓患 買食品不看鈉含量-中華醫藥網1010517《2012/05/16 19:16》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減鹽可降血壓,但根據調查,過半的高血壓患者買包裝食品時不看鈉鹽含量;國健局呼籲,要做好血壓管理應做到「減重、減鹽、多運動、多量血壓」 4項健康生活守則。

國健局分析民國 98至 100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調查」結果顯示,患有高血壓民眾購買包裝食品時,「從不」檢視營養標示鈉鹽含量的比率為 52.7%,比沒有高血壓的民眾 58.8%低。有超過半數患有高血壓的民眾在購買包裝食品時,從來不會注意其鈉鹽含量。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表示,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至 6公克以內,則血壓平均可下降 2至 8mmHg,相當於每日服用 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的成效。

陳志鴻表示,亞洲人飲食偏鹹,飲食要清淡一點,應從家庭主婦在家準備飲食時就要養成習慣,不要吃重口味。

陳志鴻並建議,政府對於食品中的鈉鹽含量應有所限制,例如便當裡的鈉鹽含量應有上限,有了容許量,民眾購買時就不用煩惱攝取過多的鈉鹽。

陳志鴻強調,調查顯示,國內 20歲以上民眾約有 430萬名高血壓患者,卻有 4成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以致有不少人出現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送醫,才發現原來有高血壓;所以, 3、 40歲就應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可以及早預防中風與心血管疾病。

---------------下一則--------------- 
牛肉強制標示產地 小吃攤也要2012-05-18中國時報邱俐穎、邱雯敏�台北報導

吃的牛肉究竟是美牛還是澳洲牛?為規範餐飲業者誠實揭露牛肉產地,落實「強制標示」政策,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強調,一旦《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通過,未來餐廳、小吃攤等場所,也強制要求標示牛肉來源,業者若未標示,將面臨罰則。

行政院對美牛瘦肉精政策定調「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十六字,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長蔡淑貞表示,衛生署專家會議已提出強制標示範圍及標示的建議,以「牛肉為主原料」的食品優先推動。她說明,牛肉乾、牛肉罐頭是牛肉為主原料的食品,但牛肉麵、牛肉餡餅等食品,有人認為主原料並非牛肉而是麵食。這些品名有牛肉的產品,是否要強制標示原產地,將採正面表列方式,讓業者有所依循。

另針對包裝及散裝食品,未來外包裝要增列「食品主原料」產地標示。例如,若台灣以澳洲牛肉加工製造牛肉乾,需同時標示製造地「台灣」及牛肉原產地「澳洲」。

蔡淑貞強調,若業者應標示產地而未標示,限期不改善,罰三至十五萬元;標示不實,面臨四萬至廿萬元罰鍰,得連續開罰。

對於「強制標示」,餐飲業者多表贊同。台北市西餐公會理事長張振民說,清楚標示是讓消費者掌握選擇權。不少餐飲業者目前已主動在菜單標示牛肉產地。晶華酒店表示,這樣能減少消費者疑慮。食品業者也表示支持,但要做到什麼程度,有待政府更清楚說明。新東陽食品表示,食材用量大的廠商,上游供應商同批貨中,可能同時混有紐、澳牛肉,對於一次開機就用到一噸肉的廠商來說,希望政府能有宣導期,讓廠商有機會調整因應。

---------------下一則--------------- 
飲食營養-每日3蔬2果 8成國人攝取量不足2012-05-18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年調查一萬多名國人蔬果攝取情形,發現8成國人沒有每日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其中以學生族群達成比率最低,另外也發現家庭月收入越高,日常飲食最能符合3蔬2果的健康原則。

國健局100年「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的1萬6985名受訪者中,只有18%的人每天吃到3份蔬菜及2份水果。每份蔬菜煮熟等於半飯碗份量,每份水果約等於一個拳頭大的食用量。

調查顯示各縣市民眾達到每日攝取3蔬2果建議量比較,以南區(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居民最高,不論男性女性,都有較高的3蔬2果比率。而所有族群中,學生達到建議量的比率最低,僅11%的學生能做到「天天5蔬果」。其中,家庭月收入新台幣8萬元以上的家庭,3蔬2果達成率最高,達21.8%,而收入不足2萬元者僅16.1%。

國健局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延芳表示,當蔬果變貴時,買菜錢有限,蔬果預算就可能會被淘汰,改買肉類。她建議,民眾可購買當季、當地新鮮蔬果,價格低又較營養,而每餐都需注意是否有吃蔬果,並盡量以新鮮蔬菜水果取代高熱量零食點心。

………………………………………
天天五蔬果…僅18%國人達建議量【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天天吃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你做到了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僅18%的國人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和一般上班族、主婦相比較,學生吃足夠蔬果的比率最低,大約只有11%做到「天天五蔬果」。

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至少需攝取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一份蔬菜約為飯碗半碗,每份水果則約為自己的拳頭大小。

但國健局去年調查近1萬7000名民眾,發現僅有18%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家庭主婦較能達到每日3蔬2果,學生達到建議量的比率最低,僅11%的學生能做到「天天五蔬果」。國健局也發現,每月總收入8萬元以上的家庭,較容易多吃蔬果。

國健局建議,每餐都要「盤點」有沒有吃蔬果,新鮮蔬果比榨汁保留更多的纖維,盡量以新鮮蔬菜水果取代高熱量零食點心。

………………………………………
天天3蔬2果 逾8成做不到-中華醫藥網1010518《2012/05/17 21:30》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天天 5蔬果,可以防癌保健康;不過,根據調查,不到 2成國人天天吃 3蔬 2果,且家庭收入高的吃蔬果比例較高,顯然在伙食費用拮据下,民眾寧願吃肉不吃蔬果。

我國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至少需攝取 3份蔬菜、 2份水果;但根據國健局在民國 100年所做的「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顯示,國人蔬果攝取普遍不足,只有 43.4%國人每日吃到 3份蔬菜, 28.5%每日至少吃 2份水果,但同時至少攝取 3份蔬菜及 2份水果的僅 18%。

調查並發現,家庭收入高的比收入低的民眾吃蔬果的比例高,家庭每月收入 8萬元以上,達到標準的有 21.8%,收入在 4-6萬為 18.4%, 2-4萬為 16.8%,收入 2萬元以下,每日有 3蔬 2果比例更少。

各縣市民眾達到每日攝取 3蔬 2果也有異。調查發現,高雄市、嘉義市表現最佳,基隆市、南投縣、雲林縣 3蔬 2果比率較低;以地理區劃分,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的居民,不論男性女性,都有較高的 3蔬 2果比率。

家庭收入較高吃蔬果比例較高,國健局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延芳表示,顯然民眾在伙食費用拮据下,會優先選擇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及主食類,蔬果價格上漲時,就不買蔬果吃。

---------------下一則--------------- 
嗜甜不運動 輕熟泡芙女激增《2012/05/17 19:49》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女生常愛吃甜食,又不愛運動,小心變成泡芙女!護理師發現,以前多是 4、 50歲以上女性才會體脂肪過高,不過現在 30多歲體脂肪過高比率高達 5成 5;肌肉軟趴趴的泡芙女,罹患新陳代謝疾病機率大增。

許多年輕女性節食減肥,卻懶得運動,甚至因為愛吃甜食,常把甜食、零食當正餐吃,造成假象的苗條;外表看來體重標準或甚至偏瘦,但經身體組成分析儀檢測後發現,身體裡的體脂肪比例超過 30%、肌肉量不足,變成所謂的「泡芙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護理師李佳容表示,過去一般女性過了 4、 50歲時,代謝速率會降低,體脂肪比率才升高;不過,現在體脂肪過高的女性年齡有下降趨勢,調查發現, 30到 39歲女性高達 5成 5體脂肪比率過高,肌肉量不足,其中下肢肌肉量又比上肢肌肉量明顯缺乏及不足。

李佳容指出,體脂肪比率過高,可能伴隨慢性新陳代謝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等;女性減重一定要攝取適當熱量,選擇均衡食物。

輕適能運動教練賴志欽也提醒,增加身體肌肉量可提升安靜代謝率,進而增加能量消耗,因為一天當中,肌肉組織所消耗的熱量比例,超過身體總消耗量的 25%,甚至連在睡眠的時候,肌肉組織都還會持續在消耗熱量。

………………………………………
節食懶得動 瘦了卻變泡芙女【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想從「泡芙女」搖身變為「美肌魔女」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推出美肌瘦身法,提供3種可以有效訓練腿部、臀部與背部肌肉群的阻力動作,分別是過肩蹲舉、橋式、前伏反向飛鳥,每天做幾次就可提升身體的肌肉量,瘦得更漂亮。

不少年輕女性為了追求纖細身材,節食控制體重,卻懶得運動,造成假象苗條。身體BMI值 (身體質量指數)正常,外表看來也標準甚至偏瘦,但檢測卻發現體脂肪比例過高,肌肉量不足,是所謂的「泡芙女」。

仁愛院區營養科主任張惠萍提醒,減重過程一定要攝取適當熱量,用心選擇食物,才能得到充足的營養素。

仁愛院區護理師李佳容負責推動瘦身課程,她說,節食減去的大多是肌肉及水份,該減的脂肪卻不動如山,體脂率不減反增,就像包滿奶油的泡芙。30歲以下的年 輕女孩或30歲以上輕熟女,體脂率超過30%就是泡芙女;30歲以下體脂率為17∼24%,30歲以上20∼27%,才能稱為美肌女。

仁愛院區專聘的體適能運動教練賴志欽也表示,增加身體的肌肉量,可提升「安靜代謝率」,增加能量消耗。一天中肌肉組織消耗的熱量,超過身體總消耗量25%,肌肉增加後休息或睡眠時,肌肉組織還可持續消耗熱量,讓瘦身持續進行,也可讓身體曲線呈現健康美。

提升肌肉質量的最好運動是阻力訓練。賴志欽提供3種可以有效訓練腿部、臀部與背部肌肉群的阻力動作:過肩蹲舉、橋式、前伏反向飛鳥,每天做幾次、每次每個動作做12至15下,就可有效增加肌肉量。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只吃蔬果減重 膚質易老-中華醫藥網1010514《2012/05/01 20:1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了維持身材,許多人常透過激烈的節食,或只吃蔬果的減重法來維持體態;營養師警告,快速減重易導致膚質老化,愛美女生切勿偏食,健康才能內外兼顧。

最近流行「美魔女」風潮,對愛美的人來說,如何在陽光燦爛的寶島,長期保持健康白嫩肌膚,實在是一項大挑戰。因此,許多女性常詢問營養師,怎麼吃才能變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周千欽表示,門診經驗就曾有名 20歲出頭的大學女生為了快速減重,每天只吃蔬果,結果體重減輕了,但皮膚卻變得暗沉,膚質老化竟像 40歲的上班族。

原來,激烈的節食或只吃蔬果的減重法,會讓人體因為熱量不足、營養素攝取不均衡,讓皮膚看起來暗沉、乾巴巴的。嗜吃肉類、油炸物、甜食等酸性食物,則容易使肌膚遭受氧化因子破壞而出現皺紋、加速老化。

周千欽表示,唯有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不偏食,提升肌膚新陳代謝力,才能擁有令人稱羨的好膚質。每日 3蔬 2果、天天 5蔬果,可以補充膳食纖維,少吃過甜與高油脂食品,才是維持健康膚質的不二法門。

如要打造美魔女的健康蘋果臉,周千欽建議,在均衡飲食外,也可多吃維生素 C、膠原蛋白、葉酸、維生素 B12等食物。

如各類深色蔬菜、芭樂、柑橘、草莓、櫻桃等富含維生素 C,可以幫助細胞間質相連的緊緻性,增加皮膚彈力、還兼具抗氧化、美白效果;多吃葉酸食物,則可以幫助骨髓造血,多吃瘦肉、深綠色葉菜、海帶、蛋黃、豆類製品等含鎂、鐵、銅、錳等食物,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掃除黯淡肌膚,讓身體從內到外完整調理,展現水嫩光澤。

---------------下一則--------------- 
皮毛問題-雨水汗水輪番襲 皮膚發炎紅又癢2012-05-14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又到梅雨季節,常常出門時豔陽高照,下午卻下起傾盆大雨,氣溫、溼度跟著變化,敏感肌膚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因此增多。醫師提醒,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患者,如每年都在特定時節發作應先提早備好藥,注意防曬並保持身體乾爽,除了勤更換衣物外,也避免處在過於悶熱環境。

長庚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黃耀立表示,春末夏初時,過敏患者本來就會增多,但近日適逢梅雨季節,早晚溫差加上溼度變化大,不少患者因為皮膚乾燥、紅腫甚至癢到受不了,把皮膚抓破皮流血而來求診,預估增加2成左右患者。

最近長庚醫院就收治一名20多歲年輕男性,因異位性皮膚炎病情無法控制惡化成「紅皮症」,全身超過80%以上都發紅、嚴重脫屑,需住院治療2周案例。

黃耀立提醒,如異位皮膚炎患者每年都在特定時節發作,應先備好藥,且換季時不要吃過於油膩、帶殼海鮮,最重要是盡量不要處在過於悶熱環境,應保持在有空調環境。

近日皮膚科醫師也收治不少學生去球場打球揮灑青春汗水,卻因未更換衣物,導致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個案。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白宜禾表示,太陽太大與汗水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夏天需穿著吸汗透氣棉質衣物,且隨時擦汗,避免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下一則--------------- 
減重減過頭 月經竟3年沒來-自由時報1010516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

彰化市一位瘦得像紙片人的25歲女生,竟然3年沒來月經。原來她身高157公分,愛美減重,大約一年的時間將體重從42公斤減到29公斤。醫師表示,當女性體重過低時,會使得動情激素、濾泡刺激素及黃體生長素下降,造成慢性不排卵,導致停經及不孕。

彰化市博元婦產科院長蔡鋒博說,這名女生要求催經,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她大幅度減重導致荷爾蒙大亂,使得月經3年不來,甚至有精神性厭食症的可能,後來他開了催經藥,並請她去看精神科醫師,教她不要再減重了。

這名女生BMI(身體質量指數)是11.7,遠比衛生署標準BMI在18.5到24之間的正常標準低太多。BMI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蔡鋒博表示,還有另一起個案是體重38公斤、身高164公分的29歲女生,月經半年沒來,也是要求催經,她的BMI是13.4,也是太瘦,同樣是減重減過頭而停經。

醫師建議這兩位女生要多吃一點,多吃蛋白質,補充維他命B6、B12,不要再減重了,至少要增胖到BMI達正常值,如此再以藥物催經,才能維持月經的正常。

蔡鋒博說,過度減肥多少會干擾內分泌的正常運作,干擾排卵,甚至不孕,更嚴重的是,減重過頭若演變成精神性厭食症,還可能導致器官衰竭死亡,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提出報告指出,BMI低於18.5的女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30%。

---------------下一則--------------- 
6成5女性對素顏沒自信-中華醫藥網1010518《2012/05/17 17:54》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根據最新台灣女性危「肌」調查報告,超過 8成台灣女性渴望「素顏」卻無自信,皮膚科醫師提醒,做好「抗氧化」能有效維持年輕透亮素顏。

皮膚科醫師詹育彰提醒,台灣女性長期處於自由基的危機當中卻不自知也未進行改善,若不及早重視抗氧化保養,小心皮膚就像氧化的蘋果變老、變暗沉,很難再找回年輕透亮的素顏。

針對台灣地區 20-40歲女性進行「台灣女性危肌調查」結果顯示, 9成以上受測者的生活習慣及環境都是生成大量自由基的危險因素。

「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身處日曬與空氣污染環境中!」;「工作壓力及超時工作!」;「飲食不正常,油炸燒烤不忌口!」上述情況都是現代女性的生活寫照,更是會大量產生自由基的日常行為。詹育彰說,自由基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當自由基產生量過高,無法正常代謝時,身體細胞結構便會被氧化。

簡單來說,被自由基過度氧化的過程就是一種老化的過程。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與環境,加速自由基的生成,也加速老化的腳步。

調查報告指出,受測女性中 8成以上希望能擁有完美素顏。渴望肌膚健康、勻亮、沒有瑕疵;其中卻有 6.5成的女性對自己的素顏沒有自信。

詹育彰說,雖然防曬與保濕也是很重要的保養,但由內而外的抗氧化才是擁有完美素顏的第一步驟,建議女性在 20歲皮膚達成熟狀況後,持續抗氧化成分的攝取,才有機會擁有透亮素顏。

詹育彰也建議市面上除了許多強調抗氧化的保養品,從深色蔬果中補充抗氧化成分也很重要,蔬果中豐富的原花青素、維他命 C、 E等都是很好的抗氧化來源;尤其莓果類中含有高單位的原花青素,可以多多攝取。

---------------下一則--------------- 
遭蜂螫應冰敷患部馬上送醫-中華醫藥網1010518《2012/05/17 15:37》記者黃俊昇�大里報導

台中市大里仁愛醫院近來連續接獲 2起被蜜蜂螫傷送醫的個案,急診主治醫師莊浩凌表示,民間流傳被蜜蜂螫傷可使用尿液消腫、中和蜂毒,是錯誤的觀念,正確的處置是冰敷患部,再馬上送醫。

莊浩凌表示,被毒蜂螫傷部位,記得要先用紙片或刀片挑除鋒針,必須小心不要把蜂針尾端毒囊弄破,以免毒液擠入體內加重中毒;到院後醫師會施打破傷風並觀察患者是否有過敏性休克等,口服藥物仍以消炎、止痛、抗過敏藥物為主。

莊浩凌表示,民間流傳被蜜蜂螫傷可使用尿液消腫、中和蜂毒,是錯誤的觀念。正確的處置是冰敷患部,會使傷口舒服些。

如遇到蜂螫,因每個體質不同,所呈現的症狀也不盡相同,輕者腫脹、發熱、發癢,嚴重者可能休克、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所以需謹慎處理。急救後要把握時間儘速送醫,被蜂螫的針數目少,急救或許稍微可以緩和毒性發作。但過敏體質者,也曾有一針斃命的個案發生,不可不慎。

莊浩凌並表示,民眾在從事登山或野外活動時,最好避免穿鮮豔顏色的衣服、噴灑香水及使用濃郁氣味的化妝品,以免吸引蜂群攻擊。

………………………………………
遭蜂螫傷 塗尿無用冰敷才對-自由時報1010518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隨著天氣轉熱,民眾換穿短袖衣服活動,大里仁愛醫院近日接連有2位遭蜂螫傷的民眾求診,一人還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醫師提醒,如不慎遭蜂螫傷,記得先冰敷後馬上送醫,被毒蜂螫傷部位,可先用器具挑除蜂針,至於坊間流傳用尿液消腫、中和蜂毒,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天氣漸漸炎熱,民眾不但常往戶外跑,也換穿短袖衣物,一不小心就可能遭蜜蜂、虎頭蜂螫傷,大里仁愛醫院這個星期就有兩位民眾遭蜂螫傷就醫。

院方表示,其中一名患者是年約30歲的女性,前往香蕉園時不慎被虎頭蜂螫傷,原本前往診所就醫,並服用抗過敏的藥,結果不但被叮的右手背腫脹,身體也出現過敏性紅疹,還出現呼吸困難的情形,趕緊到醫院掛急診治療。

仁愛醫院急診主治醫師莊浩凌表示,民眾如果被蜂螫傷,最好能冰敷後馬上就醫,刺進身體的毒針,可用紙片或刀片等乾淨器具挑除,不過要小心別把蜂針尾端毒囊弄破,避免毒液擠入體內,加重中毒傷害。

莊浩凌指出,因體質不同,民眾被叮後出現不同症狀,輕者腫脹、發熱、發癢,嚴重者可能出現休克、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有過敏體質者,更可能一針就斃命,民眾被叮千萬不要輕忽,最好趕快就醫,醫師會先施打破傷風,並給予消炎、止痛、抗過敏藥物治療。

莊浩凌表示,民間流傳被蜂螫傷可使用尿液消腫、中和蜂毒,其實是錯誤的觀念;但如果立刻冰敷患部,可減輕傷口不適。

醫師並提醒民眾,前往戶外活動或登山時,應避免噴灑濃郁的香水和使用太香的化妝品,避免穿戴鮮豔的衣服,以降低被蜂群攻擊的危險。

---------------下一則--------------- 
類風濕關節炎上身 以為鬼壓床-自由時報1010518記者謝鳳秋�豐原報導

陳家7姊妹中有3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三姊陳鈺方說,有一天睡覺睡到一半想起身尿尿,卻全身僵硬爬不起來,原以為被鬼壓床,暗念佛號很久,依然無法動彈,就醫抽血檢查才知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豐原醫院昨成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團體「快樂天鵝俱樂部」,陳鈺方與二姊、五妹一同出席,一起跳類風濕性關節炎復健運動,轉身左手動一動、右手動一動。

52歲的陳鈺方說,3年多前,第一次出現半夜動彈不得時,篤信佛教的她,心中一直唸「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掙扎近2小時後,才終於可以動了。

上完廁所後,她又回去睡覺,但早上7點多要起床時又動彈不得,她很納悶:「怎會連白天都鬼壓床?」這種狀況持續一星期,她的弟弟看不下去,要她就醫,抽血檢查才知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陳鈺方說,發病後一問,才知道二姊、五妹也出現類似症狀,先後被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3姊妹一起接受治療,一起做復健運動,不願被病魔打敗,畢竟「高高興興也是過一天」。

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疾病,好發於30到50歲的中年婦女,民眾如出現晨間僵硬超過一小時、關節無力、疲倦等症狀,就要懷疑為此疾病作祟,應就醫檢查確認病因並接受治療。

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症狀是疼痛,活動時會加劇,長時間不活動會出現關節僵硬,典型的侵犯關節在手腕、手部近端指關節、掌指關節,長期發炎之後,會引起特定關節變形,如手部造成天鵝頸變形。

胡宗慶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多種標靶藥物可控制病情,及時發現及治療,才能避免延誤治療,致使病況惡化,且一定要持續治療,否則一旦關節變形或骨骼遭到破壞,會失去原有功能。

---------------下一則--------------- 
28歲男治禿 抹生薑、擦啤酒都來【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嚴重掉髮讓男性心煩,一項今天公布的調查指出,近五成民眾認為掉髮跟變胖、皮膚變差一樣令人焦慮,一名年輕男性甚至因為擔憂旁人眼光,不敢給髮型設計師剪頭髮。調查也發現,超過6成的男性對掉髮選擇「順其自然」。

台北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提醒,若是雄性禿卻不治療,很可能40歲就變成光禿禿的電燈泡。

一名28歲男性,三、四年前後腦的髮量開始變少了,他想起父親也有掉髮問題,因為怕自己的頭髮越來越少,自己嘗試抹生薑、擦啤酒再用布巾包頭,還曾花了5、6萬元到生髮中心買課程,卻都沒有改善,因為對髮線後退很在意,最後不敢再去髮廊剪頭髮。

一項針對約1000名男性進行的「男性生理焦慮」網路調查顯示,近五成受訪者認為髮線後退比體重增加、皮膚變差等問題更難以改善; 近五成表示,掉髮跟變胖一樣,是最令人焦慮的身體變化。但超過六成的男性選擇順其自然不理會,兩成以上嘗試使用坊間掉髮偏方。

詹融怡表示,不少青少年風靡韓星,想梳整成長的瀏海,卻發現髮量不夠、甚至鬢角空空的,這才發現髮線後退而就醫。她收治過最年輕的病例,是一名國一學生,因為怕服藥會影響發育,只能請他每半年回診觀察,成年之後才建議使用口服藥物治療。

詹融怡說,治療掉髮要有耐心,正常狀態下,治療後3個月通常可停止掉髮、6個月開始生髮、並需要持續觀察一年確定治療成效,有掉髮困擾的民眾一定要耐心接受治療。

………………………………………
髮線退、掉髮增 最好快看皮膚科【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發現前額髮線漸漸後退、洗頭髮時掉髮量明顯變多,可能就得找皮膚科醫師檢查。醫師提醒,防掉髮最好不熬夜,洗頭髮也要將洗髮精沖洗乾淨,避免造成頭皮的負擔。

掉髮讓人心慌,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表示,雄性禿的特徵是前額髮線往後退、毛髮越長越細,同時頭頂漸漸稀疏,進展到後期,前後掉髮區域「連成一氣」,就形成頂上無毛。如果頭皮毛囊都壞死,就無法再生髮,只能靠植髮或是戴假髮。

除了雄性禿,台北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也說,如果洗髮時,發現排水孔堵住的髮量變多、有區域性的禿頭,或半年左右沒見的朋友,突然提醒「頭髮好像 變少了」,都可能是病態性掉髮的徵兆。她建議,一天掉髮100根以上就應就醫,有的患者甚至一天掉多達300、400根頭髮。

蔡昌霖也提醒有掉髮困擾的民眾,千萬不要迷信偏方,要找醫師正規治療。日常生活建議盡量不熬夜,因為作息不正常會加快掉髮的速度。同時也要盡量保持頭皮乾淨,洗髮精勿停留頭皮太久,也要選擇適合成分的洗髮精,並且把洗髮精沖洗乾淨,避免刺激頭皮讓掉髮更嚴重。

---------------下一則--------------- 
久待冷氣房 當心痘痘直冒-中華醫藥網1010517《2012/05/16 14:26》記者邱生茂�嘉義報導

天氣熱,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真的沒問題嗎?醫生指出,環境濕度下降,會讓皮膚的水分蒸發變快,造成皮膚乾燥並刺激過度出油,導致粉刺、青春痘等問題。

大林慈濟醫院雷射中心主任林志明表示,清潔及防曬是夏日保養的重點,如果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保濕更是不可或缺。要選擇適合自己肌膚的保濕產品,洗臉次數不宜太多。

林志明建議,挑選洗臉產品時,以潔淨不緊繃為原則,效果太強反而會讓皮膚損傷更嚴重。清潔後的保濕修復工作不可馬虎。

林志明說,許多上班族以為在室內工作,便可以省略防曬,但辦公室的燈如有鹵素燈或紫消燈,就是暴露在紫外線下工作,仍要注意防曬。重點在於防曬乳液補充次數,一般不容易流汗的環境下, 2至 4小時補擦 1次,在海邊或光線較強的環境下,則 1到 2小時即需補充。

林志明表示,市面上防曬產品大多標明防曬係數,選擇 SPF25%∼ 35%且 PA值為 ++以上就夠了。
許多產品兼顧防曬與保濕,林志明建議,還是盡量讓保養品的功能單純化,才能發揮功效。

---------------下一則--------------- 
肌腱腱鞘發炎 媽媽手洗衣都痛-自由時報1010512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30 歲的張小姐,懷孕8個月,平日工作經常要打電腦,上個月張小姐開始感到右手腕靠近大拇指處很痛,連擰毛巾、洗衣服都疼得受不了。因即將臨盆,她不敢吃藥, 使用熱敷、藥膏及推拿都沒效果,日前忍痛到醫院復健科求診,經醫師診治才發現,罹患了「迪奎文氏」肌腱腱鞘炎,俗稱「媽媽手」。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表示,「迪奎文氏」肌腱腱鞘炎,為大拇指短伸肌及長外展肌的肌腱腱鞘發炎,以女性居多,尤其是懷孕後期或生產後的女性,可能是婦女的手部工作多,如洗衣服、抱小孩及幫小孩洗澡等,易過度使用。

另女性懷孕末期會分泌鬆弛素,使得身體各部位的肌腱及韌帶變鬆,也連帶使得肌腱容易受傷,所以又稱為「媽媽手」。

謝 霖芬指出,治療「媽媽手」首先要讓大拇指及手腕適當休息,其次可考慮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也就是將少量的皮質類固醇注入腫脹的腱鞘內,通常注射1到2次的 效果即可達80%到90%,但注射後務必要保護肌腱1至2週,盡量減少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以免症狀復發,必要時可用副木來保護肌腱。

---------------下一則--------------- 
骨鬆骨折 2成女痛過才知道-中華醫藥網1010514《2012/05/12 18:4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是沈默殺手,但調查發現,竟有 1/5婦女是在經歷骨折疼痛後,才知骨鬆已上身,顯示台灣婦女骨鬆預防觀念仍不足!

74歲林媽媽假日喜歡出遊踏青,卻常感腰痠背痛,心想可能是老化正常現象不以為意,後來症狀越來越嚴重,進一步檢查竟發現脊椎已壓迫性骨折!

77歲詹媽媽在一次檢查中發現有骨質疏鬆,但以為多吃鈣片即可,所以沒有積極治療,某次因為辦公室地板太滑摔了一跤,竟造成髖部骨折,完全無法行動猶如癱瘓!經過慘痛教訓,詹媽媽會提醒好友們注意骨質疏鬆問題,並要接受正確治療!

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骨質疏鬆婦女超過百萬人,尤其女性過了 50歲後骨鬆罹患率大幅增加,且骨鬆使女性未來骨折風險增加,因此,骨鬆婦女應持續 1年 1次骨密度追蹤與治療。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醫師昨天公布調查指出,針對 400位 50歲以上婦女進行調查,發現 51.3%不知停經後應進行骨密度檢測,甚至每 5位就有 1位「痛過才知道」,竟是因為骨折後才發現骨質已疏鬆。

調查也發現, 50.4%婦女都是遇到免費骨密度檢測,或者偶爾想到才主動去診間進行檢查,僅 32.6%會定期追蹤骨密度,顯示出骨鬆問題不被女性重視,預防觀念仍嫌不足。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指出,婦女停經後體內雌性素量急遽減少,蝕骨細胞活性增強造成骨量嚴重流失,為骨鬆好發族群,建立正確預防觀念刻不容緩。

楊榮森也表示,目前常見骨折好發部位為脊椎、腕部以及髖部,又以脊椎和髖部骨折傷害最大,以髖部骨折為例, 1年之間女性死亡率高達 15%,相當於晚期乳癌死亡率,女性不可不當心!

適逢母親節,骨質疏鬆症學會昨天也特別號召 100位婆婆媽媽,排成「 1+1」字型,提醒骨鬆婦女應持續 1年 1次骨密度檢測與治療,拍擊手、腰以及髖部等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譜出「愛的鼓勵(骨力)四重奏」,藉此呼籲主動關心自己與身邊親朋好友的骨骼健康,共同守護健康好骨力,避免骨折所帶來的身體傷害。

………………………………………
關心母親健康 從「保骨」做起-中華醫藥網1010514《2012/05/12 19:48》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對女性族群的健康威脅甚巨,迎接母親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建議,關心母親的健康,就從「保骨」做起。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昨天在母親節前夕舉辦「 512健康按個讚園遊會」,也結合許多單位與社福團體共同舉辦健康檢查,吸引許多子女帶著媽媽一同參與。

由於骨質疏鬆常見在老年人、女性族群,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蔡克嵩醫師表示,主要是因為造骨細胞與破骨細胞的活動力不平衡,導致骨質流失,如果等到背痛,甚至行動力喪失,通常就已經很嚴重。

台大北護分院醫事部主任也是復健科醫師韓德生表示,下肢癱瘓或久病在床的人,容易造成在日常照護過程中發生骨折,這種自發性骨折就是因為骨質疏鬆所造成。

因此,韓德生提醒,除了行動功能良好的家庭要重視母親的骨質疏鬆問題,若母親已行動不便、癱瘓或久病臥床,就更需重視骨質疏鬆的這個問題。

除了定期檢查外,透過營養的攝取與運動,也是可以降低骨質疏鬆危險因子發生。台大北護分院簡妙凌營養師建議,保骨飲食除了喝牛奶外,也可以做成美味的點心,例如:奶酪加黑芝麻及水果,不論是功能健康的長者,或是久病臥床者皆可食用。

在家做保骨運動其實很簡單,台大北護分院中級物理治療師陳美珠也提供四個口訣:「手臂合貼上升開」做一個伸展及擴胸運動、「彎腰鐘擺大回旋」可以放鬆上肢,及伸展小腿後肌、「抬腳推出雞獨立」促進平衡與協調性、「身體回正馬步蹲」增加下肢肌力。

---------------下一則--------------- 
1/5停經婦女 骨折才知骨鬆2012-05-17中國時報李盛雯�台北報導

醉過方知酒濃、骨折後才知骨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發現,半數婦女不知停經後應做骨密度檢測,每五人就有一人竟然是骨折後才知自己骨鬆,為了提醒婦女們重視骨骼健康,號召百位婆婆媽媽排出「1+1」圖形,呼籲持續一年一次骨密度追蹤與治療,避免骨折傷害。

停經後婦女是骨鬆好發族群,面對骨鬆卻毫無防備。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調查400位50歲以上婦女,發現51.3%不知道停經後應該做骨密度檢測,每五人就有一人因骨折才發現骨鬆,顯示婦女骨骼健康出現大漏洞。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蔡克嵩院長指出,骨鬆因無明顯症狀而易被輕忽,臨床發現許多患者都是骨折意外發生後才知道自己骨質疏鬆,因此定期骨密度檢測對停經婦女相當重要。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醫師表示,婦女若確診為骨鬆,應持續一年一次骨密度追蹤與治療,避免骨折傷害。女性若發生髖部骨折,一年之間死亡率高達15%,相當於晚期乳癌死亡率。

骨鬆可以治療,楊榮森說明,目前幾種藥物治療都能降低骨折風險,主要是雙磷酸鹽,包括每周口服一次、每季一針及一年一針,但必須長期治療才會有效。以年針為例,連續使用三年,可有效降低70%脊椎骨折,對行動不便的婆婆媽媽來說,可減少醫院往返的時間精力與金錢,增加持續治療意願。

許多人以為年紀大了,腰痠背痛很自然,殊不知很可能已經骨折;還有人光吃鈣片卻不治療,造成骨折意外甚至差點癱瘓。74歲林媽媽常腰痠背痛,一檢查才發現脊椎骨折,她說一年一針很方便,不用再常跑醫院,而且第一針在母親節施打,每到5月,兒子都記得帶她回診打針,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連續打四針的她,今年母親節打了第五針,保持好骨力。

77歲的詹媽媽以為骨鬆只要多吃鈣片而未積極治療,怎知摔跤竟造成髖部骨折,她餘悸猶存表示,好怕從此無法再站起來走路,目前接受較方便的一年一針治療,她也提醒身旁親朋好友要注意骨鬆。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濫用止痛藥 小心愈吃愈頭痛-中華醫藥網1010515《2012/05/14 20:00》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頭痛病患經常依賴市售頭痛成藥止痛,結果因藥物過度使用導致慢性頭痛而不知,台南市立醫院發現臨床案例最長把藥當飯吃的時間超過 20年,天天頭痛的紀錄也達 10年,提醒慎服遭濫用最頻繁的感冒糖漿、阿斯匹林。

市醫首席副院長陳怡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頭痛病患,不宜停用必服的阿斯匹林處方藥(高劑量),因止痛用的阿斯匹靈則為低劑量,不可混為一談,以免危及生命。

市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律諳說,「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又稱為藥物反彈性頭痛或藥物誤用頭痛,是因過度使用單純止痛藥(如阿斯匹林或乙先氨基酚)、翠普登、麥角胺、巴比妥鹽、咖啡因、複方止痛藥(市售成藥或感冒糖漿)等頭痛用藥,而引發慢性頭痛病症。

市醫發現慢性頭痛病史患者幾乎都有擅自服用市售的感冒液等止痛藥習慣,甚至整箱購買,每天服用,頭痛反而從隔天發作增密為每天發作。

市醫舉最近案例,如 1名 60歲婦女持續服用 7年, 1名 72歲婦女服用 2種每天 1至 2瓶,持續 20餘年,半數日子都仍頭痛;另有 1 名 55歲婦女已服 20年; 1名 75歲男子 5年來在診所及藥局拿「三合一」止痛藥(含乙先氨基酚、麥角胺、咖啡因),每隔 2週注射一次止痛藥。

邱律諳分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病人通常先有頭痛問題,其中又以偏頭痛和緊縮型頭痛最常見,長期使用止痛藥後,出現與劇烈抽痛、偶而出現的偏頭痛不同的較為緩和慢性的頭痛症狀,但伴隨嚴重的惡心感與嘔吐等副作用。

治療方式採戒斷治療,患者須完全停止原來藥物,患者可能會出現 2至 1個月的副作用,症狀包括頭痛加劇、惡心、嘔吐,醫師會給予止吐藥等症狀治療, 1年的復發率約 30%。

………………………………………
遵行3步驟 改善偏頭痛-中華醫藥網1010515《2012/05/14 20:00》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偏頭痛怎麼辦?台南市立醫院建議單次急性患者確實服用市售止痛成藥即可有效改善,患者應牢記杜絕誘因、改善作息、服用預防藥物等 3步驟,半數即能有效改善病情。

市醫藥師吳佩霖說,單次偏頭痛急性患者發作時可以用普拿疼、或非固醇類消炎藥等止痛藥物,壓制血管的發炎反應或是阻斷疼痛的傳導,半數案例即可迅速改善症狀。

吳佩霖表示,門診常會遇到民眾訴說年輕時吃點感冒藥水或普拿疼治頭痛就好了,但是漸漸的好像藥效不夠了,需要增加到 2顆、 3顆藥才能止住頭痛,而且頭痛越來越頻繁。
她建議對付偏頭痛的首要目標是將發作的次數降低,須搭配信任與理解,可行的步驟有 3個:

1.找出誘發因素並避免︰常見誘因包含飲食 (酒精、黑巧克力、醃漬類食品、香腸火腿 );環境 (太過於吵雜擁擠場所、強光閃光、煙味等怪味道、天氣改變 )。

2.改善生活習慣︰憂鬱、壓力存在、疲倦、情緒焦慮激動、睡眠不規則如輪班工作者、月經失調。應保持規律運動習慣、清淡自然的飲食、固定睡眠時間,聆聽舒緩身心的音樂,並避免過多的工作壓力。

3.給予短期 (如 3個月 )預防藥物。台灣頭痛醫學會建議常用的預防偏頭痛用藥,包含乙型阻斷劑、妥泰及康癲能,文獻報告確實具有顯著的偏頭痛預防作用。

---------------下一則--------------- 
藥物濫用止痛 偏頭痛愈吃愈嚴重-自由時報1010516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60歲湯姓婦人偏頭痛30年,止痛藥愈吃愈多,每天吃上20到30顆藥丸和2到3瓶的成藥糖漿,甚至打針,吃藥吃到胃潰瘍,還聽信偏方吃豬腦,仍然頭痛欲裂,噁心、嘔吐,痛苦到要自殺。

醫師診治後認為,她是藥物濫用,以致偏頭痛更嚴重,經預防用藥,並減藥治療,終於結束她的頭痛人生。

從 事美髮業的湯姓婦人從20幾歲開始偏頭痛,一頭痛就吃止痛藥,剛開始吃普拿疼配感冒糖漿,後來加上鎮定劑、安眠藥等各式藥丸、糖漿,吃愈多藥頭愈痛,後來 服藥只能止痛2到3小時,又繼續頭痛,甚至常無法止痛,只能掛急診打點滴,惡性循環;她的姊姊也有偏頭痛,但她的狀況較嚴重。

林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炳錕診斷湯婦是濫用藥物成癮,讓偏頭痛更痛、發作次數更頻繁,因此為她作預防用藥,並且減少不當用藥,1個月後頭痛情形明顯改善。3個月後,每天只要服下1到2顆預防頭痛的藥丸,現在每個月偶發性偏頭痛。

陳炳錕說,偏頭痛是腦部原發性疾病,與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正腎上腺失衡有關,國人9.6%有偏頭痛困擾,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合併會有畏光、噁心或想吐,10%在頭痛前會出現閃光預兆。

他強調,偏頭痛並非頭部長異物,而是個人體質和家族遺傳相關,常因天氣、心情和失眠而誘發頭痛。

如果1個月頭痛次數超過15次,且長達3個月就屬於慢性偏頭痛;有8成患者會有情緒問題,也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和睡眠問題發生;如果3個月來,每個月服藥止痛至少10次,就是濫用藥物。

陳炳錕提醒,治療偏頭痛藥物包括治療心血管、癲癇和精神等藥物,過度用藥會讓偏頭痛更嚴重,還可能造成胃潰瘍、有損肝、腎功能,民眾有偏頭痛相關問題也可上台灣頭痛學會網站查詢。

---------------下一則--------------- 
長期慢性病患 不宜隨意停藥-中華醫藥網1010517《2012/05/16 17:51》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長期慢性病患大多需長期服藥,甚至終身服藥,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總藥師朱麗鈴提醒,即使病情好轉,也不應自作主張,隨意停服,否則,症狀會像皮球一樣反彈得比服藥前更厲害。

朱麗鈴說,很多患者因為缺乏病識感,不認為自己患病,或因為藥物副作用而拒絕服藥或自行停藥,造成病情控制不良,甚至惡化再住院,增加照護者負擔。奇美在藥劑部旁設有用藥諮詢台,每天由專人提供諮詢。

她說,長期慢性病用藥不建議停藥,許多疾病用藥,像高血壓、糖尿病、心律失常、精神病等用藥,器官移植使用抗排斥藥、抗癌藥、骨鬆症、使用甲狀腺藥物等,目前尚無特效藥,用藥只能治其標而不能治其本,即用藥時症狀可減輕,一旦停藥,症狀又會恢復。

急性症狀藥物,症狀緩解可立即停藥。另,有些藥停用則須緩慢急不得,有些疾病情複雜,治癒後易復發,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癲癇、氣喘等,這類疾病用藥治癒後為鞏固療效,防止復發,一般均需做一段時間的維持治療。

以潰瘍病為例, 1次治癒後立即停藥, 1年內復發率高達 80%。故潰瘍病治癒後仍需做 2-4月、甚至 1年半載的維持治療方能停藥。長期使用鎮靜安眠藥及類固醇停藥亦須緩慢才不會有反彈症狀,加重病情。

---------------下一則--------------- 
高血壓日宣導天天量血壓-中華醫藥網1010517《2012/05/16 17:39》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5月 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今年宣導主題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血壓」,台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厲行「天天量血壓」,根據血壓值管控生活飲食和運動的步調,健康就免煩惱。

衛生局長林聖哲說,高血壓日的基本宣導口號為遠離高血壓及共存病症的威脅,並提升高血壓控制率,建議民眾應從生活調適做起並養成天天量血壓的好習慣。

最新國人 10大死亡原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血壓性疾病和腎炎、腎徵候群 及腎病變,與高血壓相關達 5成;其實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都與高血壓具有高度的關聯,可見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性。

民眾若居家沒有血壓計可量測,全市各區衛生所、社區關懷據點及社區藥局設有血壓站,免費提供給民眾自行量測,一旦發現血壓異常,應就近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相關意見。

控制血壓的要領首重少吃鹽,每天鹽分攝取量勿超過 6公克。其次是不抽菸、飲酒勿過量。再者要健康減重,身體質量指數( BMI)維持在 18至 24間。

另外,每人每天至少要攝取 3份蔬菜與 2份水果並少吃含高膽固醇食物,且持續每週 5天、每天 30分鐘的有氧運動。

………………………………………
控制血壓-430萬國人高血壓 專家籲二減二多2012-05-17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今天是高血壓世界日,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國內20歲以上民眾,每四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估計全國有430萬名高血壓患者,而根據調查逾五成民眾在購買包裝食品時,完全不會檢視鈉鹽含量,且不到四成的民眾在外用餐時,會要求店家少放調味料。

根據國健局98年做的「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顯示,有三成民眾平日不會注意飲食控制;另外進行的「健康行為危險因子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民眾購買包裝食品時,「從不」檢視營養標示鈉鹽含量比率高達57.9%,且不到四成民眾出外用餐會請店家少放點鹽、醬油或味精。

國健局提醒,有高血壓毛病民眾應做好「二減二多」血壓管理,包含減重、減鹽、多運動、多量血壓,並指出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只要減少鹽分攝取,自然能降低血壓,民眾應多加留意飲食鈉鹽量。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表示,高血壓患者如每天鹽分攝取能降低在6公克以內,血壓平均可下降2~8毫米汞柱(mmHg),效果等於吃一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是「最天然」高血壓處方,提醒民眾購買包裝食品時應檢視營養標示鈉鹽含量,且注意用餐時鈉鹽的攝取,做好血壓控制。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壞男人惹人愛? 女性荷爾蒙作祟【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
許多女性對於自己中意的異性,都有相當明確的意象,甚至最後可能嫁給了這個人,但所謂「完美丈夫」其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有彈性,且這種彈性還隨著月經周期而改變。

當荷爾蒙讓女性最容易受孕時,她會喜歡談吐溫柔、長相英俊的男性。這種男性通常會被視為不適合家庭生活,但當女性荷爾蒙高漲,他看起來卻是親切和藹,渴望承擔未來的育兒職務。

美國德州大學助理教授克里斯汀娜.杜蘭特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指出,許多女性都不知道,自己在荷爾蒙分泌高時,會受性感壞男孩的哄騙。
杜蘭特說:「在這種情況下,女性會把明明不可靠的異性,想成是忠誠奉獻的丈夫和好爸爸。」

杜蘭特在網路上創造了兩個男性角色,一個是英俊瀟灑、極具魅力的滑雪選手,另一個是長相普通但事業有成的會計師。接著,她兩度詢問接受測試的年輕女性,時間分別是她們受孕機率最高及最低時,問題是:哪一個男性比較是好爸爸的料。

結果是,受測者對會計師的看法並無波動,但在荷爾蒙分泌最高時,認為滑雪選手會是好爸爸的受測者人數上升。

---------------下一則--------------- 

居家生活


強化玻璃不耐熱 微波恐爆裂【聯合報╱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

現代生活分秒必爭,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已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微波加熱時若以強化玻璃容器盛裝食物,可能因材質不耐熱,引發爆裂危險,北市議員昨天要求全面加註警語。

北市衛生局食藥處副處長沈美俐坦言,目前國內並無規範限制強化玻璃須加註警語或禁用,但考量民眾使用安全,未來會比照塑膠類容器,制定強化玻璃標示規範,強化產品品名、材質與耐熱度標示。

北市消保官喬建中則說,依消保法規定,商品具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可能者,應標示警語。經調查確有危險而逾期不改善,可開罰6至150萬元,並須負連帶的民、刑事責任。

但喬建中也提醒,消費者在使用物品時也應負注意義務,若因使用疏失而產生事故,仍須承擔責任。

近年來微波食品人口激增,許多民眾微波爐加熱食品時,因擔心塑化劑溶入食物,捨塑膠容器改用玻璃容器,卻可能引發另一場危機。

市議員應曉薇指出,市面上多數保鮮盒標示不清,讓民眾誤把「強化玻璃」材質當成「耐溫玻璃」,放入微波爐加熱引發爆裂意外。

應曉薇說,婆婆媽媽使用玻璃容器時,誰搞得清楚能耐熱幾度,特別是不知名的廠牌、通路販售容器,更難以篩選;她呼籲,政府應做好把關,全面要求加註警語與耐熱度,有標示不實的產品也應嚴格取締。

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強化」玻璃耐撞,卻不耐高溫,但一般民眾卻常被「強化」兩個字誤導,以為怎麼用都沒問題。建議未來若加註警語,也應清楚標示「強化對象」與「耐熱溫度」,使用材質也應更清楚標示。

他也提醒,就算是可耐熱的玻璃容器,但只要出現裂痕,就不宜再高溫加熱,否則也有爆裂危險。【2012/05/12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已多起案例… 王彩樺代言鍋玻璃蓋爆碎【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新北市報導】

新 北市一名女子,背著幼子使用藝人王彩樺代言的愛仕達(ASD)炒鍋煎魚,玻璃鍋蓋突然爆炸,碎玻璃噴滿母子身上。業者拒絕退貨,只願免費更換新式的安全鍋 蓋,她上網查出過去已有多起類似案例,向新北市消保官投訴。消保官周繼雄前天邀賴姓經銷商了解,業者坦承玻璃鍋蓋確有數起不明原因「碎裂」案例,都是 「SS1336多層鋼炒鍋」,大陸也有相同情形,因此兩年前就主動下架、停售該款炒鍋。

女子投訴,約一、兩年前買兩只愛仕達炒鍋,平時很少用,與新品差不多。去年十二月有次背幼子拿其中一只炒鍋煎厚片鮭魚,蓋上蓋子開小火燜,不到五分鐘玻璃蓋突然發出巨響及爆炸,她和幼子身上、流理台撒滿碎玻璃,幸好當時她離鍋蓋有點距離,才未受傷。

她要求業者把兩只炒鍋以市價買回,賠償食材損失,但公司只同意送一只新式安全鍋蓋。她根本不敢再使用,且上網發現幾年來已有多起相同案例,甚至有玻璃蓋未使用仍「自爆」的狀況。為避免其他消費者受害,才向市府投訴。

周繼雄說,愛仕達是知名品牌,在台灣找藝人王彩樺代言,在大陸還是上市公司,業者對商品安全應有更周全作法。

賴姓經銷商回應,總公司始終查不出「SS1336多層鋼炒鍋」的玻璃鍋蓋為何「碎裂」,他乾脆主動下架、停止進貨。其他系列的鍋具玻璃蓋,不曾發生「碎裂」案例。

不過周繼雄發現大賣場疑似有同款炒鍋持續販賣,要求業者再次通知各通路商下架,並在媒體公告提醒消費者。業者同意照辦,表示若消費者家裡還有「SSSS1336多層鋼炒鍋」的玻璃鍋蓋,可免費向公司換一個新式安全鍋蓋,電話○八○○○一三○五八。 【2012/05/1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你知道嗎? 室內裝修須「申請許可」【聯合報╱記者蔡永彬、高詩琴、鄭朝陽�台北報導】

內政部營建署推出室內裝修契約範本,配套措施是把契約附在裝修許可申請書,一併送進建管機關。不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室內裝修還要申請許可,成了公共安全漏洞,契約範本的效力也受質疑。

營建署建築管理組科長楊哲維表示,六層樓以上的公寓大廈、公共建築裝修時,須向地方政府申請許可;如果五層樓以下的公共建築要裝修,只要隔間增加兩間以上,或變更浴廁位置,一樣要申請。

楊哲維指出,裝修戶的門口要貼地方政府核發的許可,政府也會依據《建築法》、《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抽查、管理。營建署官員說,有人沒申請許可就施工,若被檢舉,可罰六至卅萬元。

台北市林姓大樓管委會總幹事表示,通常住戶裝修只會依住戶規約向管委會報備,再依規約收數千到數萬元的保證金,預防裝修工人破壞電梯、門廳等公共設施,管委會不過問是否向建管機關申請許可。

結構技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蔡榮根表示,依經驗,室內設計師把圖畫好,就交給包工執行,有的包工甚至連格局設計也全包,以致有財務周轉不良的包商捲款潛逃。

蔡榮根表示,建管機關若疏於查核,將影響公共安全。有公寓大廈一樓租給便利商店,卻把不該打掉的隔間牆和柱梁打掉,讓房子成了不耐震的軟腳蝦。但承租的業主裝修時不申請許可,也沒人管。

北市府建管處表示,增減天花板、變更隔間牆,才算室內裝修,換地板、壁紙等,都不需要申請。目前申請案都委由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審查,一年約收到兩千五百件至三千件申請案例。【2012/05/18 聯合報】@ http://udn.com/

………………………………………
裝潢延期 每日扣0.1%工程款【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室內裝修糾紛頻傳,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通過室內裝修相關契約範本,最快六月公告啟用;若業者延誤工期,消費者可按日扣千分之一總工程款,或中止契約。
裝修契約範本包括「工程承攬契約書範本」、「設計委託契約書範本」,由內政部營建署研擬。

營建署建築管理組科長楊哲維表示,將向全國三千多家建築師事務所、五千多家室內裝修業者推廣,未來民眾申請室內裝修許可時,必須一併附上契約書,具有約束力,民眾權益更有保障。

消保處簡任秘書陳星宏指出,消費爭議最多的是工期延誤,以及驗收時發現瑕疵;也有人花大錢請知名設計師畫圖後,發現與構想不同,但預付的設計費錢拿不回來。

陳星宏表示,依據新契約,如果業者沒有按時完工,每遲一天,裝修的業主就可按日扣總工程款的千分之一,並限期改善,也可直接中止契約。
如果驗收有瑕疵,業主也可以要求限期改善或直接解約。【2012/05/18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