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2014年08月21日
有多少人看了這篇日記呢?答案是: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_img_1


雞婆葉媽的家電子報(媽媽寶寶健康持家投資理財全部版)=
免費訂閱處
媽基幫主電子報(純投資理財版)=
免費訂閱處
小媽報你顧囝也要顧自己

食在有道理


短時間喝太多水 水中毒致腦水腫2014/08/14【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喝太多水會要命!美國亞特蘭大一名十七歲高中美式足球運動員,日前喝下兩加侖的水及等量的運動飲料,不久後死亡。

這名高中生或許因為天氣炎熱,大量流汗,口渴,而大量灌水。包含開水、運動飲料在內,他等於在短時間內喝下四加侖的液體,並在運動練習時抱怨抽筋,練習完畢後無法活動,到家後昏迷,緊急送醫仍回天乏術。醫師指出,短時間過量攝取水分,恐造成腦部水腫。飲用過量的水造成電解質紊亂與腦水腫,影響意識,稱為水中毒。

美國也曾發生一件因飲水比賽而導致二十八歲女性參賽者死亡的憾事,當時估計參賽者也是短時間內飲用兩加侖的水,導致水中毒。

醫療上也有水中毒的案例。有些醫療手術必須使用蒸餾水,也可能導致水中毒,例如治療攝護腺增生的內視鏡經尿道電刀刮除手術(TURP)牽涉電的傳導,施術過程中需使用蒸餾水,如果大幅度減少患者體內正常鈉離子的濃度,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美國營養師克莉絲汀•艾可表示,飲用大量的運動飲料,也可能造成體內電解質過多,體內某電解質過多時,身體機能便會異常。營養師也表示,腎功能異常、糖尿病人較不適合飲用。

至於一般民眾是否需要飲用運動飲料,需從運動的時間、運動的強度來判斷。從事室內運動且運動時間半小時左右時,喝白開水即可;若是從事激烈戶外運動且運動時間較長,由於電解質流失,可補充運動飲料。

---------------下一則--------------- 
創傷壓力症候群 醫師建議吃魚油【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高雄氣爆意外發生至今已經兩周,不少親眼目睹災難的災民和救難人員,近來都有焦慮、睡眠障礙問題,精神科醫師王興耀引用日本311海嘯研究,建議災民和第一線救災人員應每天服用魚油。根據研究結果,前三個月持續補充者,有一半以上急性壓力症狀明顯緩和,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預防效果。

王興耀表示,人類碰上重大壓力事件如親人死亡、車禍或地震、海嘯等天災,因受到極度驚嚇,大腦中的海馬迴會因此萎縮,發生注意力不集中、認知或記憶障礙。魚油含有Omega-3,定期攝取可活化神經傳導物質,並補充海馬迴中的DHA,消除恐懼記憶,對於已出現焦慮、睡眠問題及沮喪的憂鬱患者,也有一定的緩和功效。

王興耀引用日本教授Matsuoka團隊研究指出,該團隊在2011、2012年曾分別針對15名重大車禍傷患及日本311海嘯86位救災人員,每天投予1600毫克的魚油,連續服用12周。前者原本有40%(6人)出現明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3個月後僅2人還有相關症狀;後者則採取前後測方式施行,發現女性救災人員有一半以上壓力症狀都有緩和。

王興耀說,過去臨床經驗發現,五、六成民眾遭遇重大創傷後,在半年到一年後會持續有驚嚇、噩夢、經驗重現等創傷壓力症狀,若初期就開始服用足量魚油,勝過日後得服用抗憂鬱劑治療。他強調,魚油已長期運用在憂鬱症患者的輔助治療上,包括焦慮、睡眠障礙、沮喪及自殺傾向等症狀,都有明顯減輕。【2014/08/15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普度食物衛生3撇步 防腹瀉-中華醫藥網1030811《2014/08/10 19:25》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適逢中元普渡,家家戶戶及大小社區都敬備供品祭拜「好兄弟」,,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吃得衛生最保庇,切記「覆蓋」、「復熱」、「保存期限」衛生 3撇步,以免吃進不潔食物,導致腹瀉,甚至食物中毒。

每逢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時,為了表達對「好兄弟」的敬意,民眾往往準備或製作各式供品祭拜。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提醒,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普渡食品,消費者應該依照自己的需求,選購來源可靠、新鮮且衛生的食材,善用眼、手、鼻檢查,避免選購外觀太鮮豔或有異味的食物;購買包裝食品時要仔細閱讀包裝上的標示,留意內容物、食品添加物名稱、營養標示及有效日期,避免買到來路不明的產品。

在飲食衛生方面,姜郁美表示,中元節前後正逢酷暑,炎熱的天氣是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溫床,在戶外祭拜的供品,不但容易助長細菌的孳長,也會引來蒼蠅、蚊蟲等病媒,及香灰與灰塵的污染,容易腐敗變質,造成食品中毒。因此,建議祭拜供品時,需把握「祭拜食品衛生 3撇步」。

首先,供品放在室外祭拜時,需要適度保護以確保衛生,因此,姜郁美建議,要妥善覆蓋及選擇合適容器盛裝,如包裝食品應保持包裝的完整性,不要將線香直接插入包裝食品內;散裝或自行烹煮的供品,應注意盛裝容器的合適性,熱食建議以陶瓷、鐵製或耐熱塑膠材質 (PP、美耐皿等 )容器盛裝,祭拜時要以鍋蓋或保鮮膜覆蓋。

其次,室溫是細菌最容易滋長的危險溫度,熟食食品經過數小時的祭拜,細菌數目會攀升好幾倍。因此,姜郁美表示,熟食供品祭拜後,應該要先充分將食物煮熟,復熱至中心溫度達 75℃以上後再食用。

---------------下一則--------------- 
慢性病患拜拜零食別多吃-中華醫藥網1030811《2014/08/10 17:06》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元普度大拜拜,許多民眾幾乎零嘴、飲料不離手,加上天氣炎熱,懶得出門運動,使得許多人體重增加,對於患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疾病的民眾,食用過多零食乾糧對身體健康無疑構成一大威脅。

童綜合醫院營養師鐘晟紘表示,發胖之前就控制食量,控制食慾才是拒絕肥胖最好方法。首先,應注意熱量的攝取,餅乾糖果類零食食品,屬於澱粉類及油脂類,若有食用就應在正餐時減少白飯麵食等,而魚類肉類等應維持適量食用,並增加青菜攝取才可以有飽足感。

對許多慢性病患者而言,節慶飲食也有許多應注意的。鐘晟紘說,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熱量及甜食,汽水、飲料、果汁、新鮮水果過量都會使血糖急遽升高,建議食用無糖飲料或是代糖飲料,例如:無糖綠茶、健怡可樂等。而餅乾泡麵類零食雖然不是甜的,但是以麵粉製成,相當於吃了白飯或麵食,正餐之外再多吃,一樣會使血糖升高,應注意飲食節制。

高血脂症患者,若食用飲料等糖分過多食品,可能會引起三酸甘油脂升高,油炸之洋芋片、泡麵等則含有高量之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對粥狀動脈硬化危害很大。

腎臟病、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則需注意罐頭、泡麵等食品,其鹽分含量非常高,食用後常有引起水腫之情形,常見醬瓜、麵筋、玉米罐頭、泡麵等都是應注意的食品,最好是不要食用,若有食用則應注意食用量,儘可能越少越好,並隨時注意身體之變化。

---------------下一則--------------- 
糖飲喝太多 夏季減重不易掌控-中華醫藥網1030812《2014/08/11 17:34》記者翁順利、實習記者游涴婷�台南報導

減重已蔚為風氣,根據台南市立醫院的經驗,夏季的減重成果最不容易掌控,除了減重措施沒有落實,主因出在糖分攝取過多。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課課長張麗娟表示,天氣熱,很多人食慾差,想來一杯冰涼的含糖飲品,趁機節食減重,但這樣的減重方式完全錯誤,體重不但不降反升,因飲品暗藏高熱量的糖類,造成攝取過多。

有些人雖知道常喝市售的冰品不健康,但常以為喝半糖、微糖是全糖的 1/2、 1/3等,或將飲料大量加水就可以稀釋掉糖分。但其實,飲料半糖是按照口感而定,實際上份量仍接近全糖;另外,飲料通常全部喝完,加了水並不會稀釋所攝取的糖分總量,熱量不會減少。

張麗娟說,市立醫院舉辦的減重班中,發現年輕人較難以改變喝飲料的習慣,減重效果相對較差。

她舉例,今年第 3期減重班 1名學員相當認真,每次上課都勤做筆記,回家吩咐外勞幫傭切實烹煮均衡營養的食物,這名外勞不僅照辦,更落實施行,並搭配運動。

由於學員本身並不是很胖,身體質量指數 BMI為 24,才超出標準一點點,更未完全按照課程指示,忙著上班而沒全程認真飲食和運動,只瘦了幾公斤,反而照表操課的外勞瘦了將近 10公斤,超出雇主的數倍。

張麗娟呼籲想要減重的民眾,飲食盡量以新鮮、清淡為主,減少醣類及炸類,除了注重飲食習慣,也要配合運動,才會幫助代謝,代謝不好就不容易減重成功。

---------------下一則--------------- 
季節交替防過敏 少碰發物-中華醫藥網1030813《2014/08/12 15:45》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不少人常呼吸道及皮膚過敏症狀如影隨形,苦不堪言。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廖振羽指出,在季節交替時,過敏體質民眾應避免食用「發物」,搭配茶飲與穴位按摩,具有預防效果。

廖醫師表示,「發物」為民間傳統術語,「發」即「誘發」含意 ,「發物」指容易引起上火、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的各種食物。常見發物如:甲殼類海鮮(蝦、蟹)、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櫻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堅果類(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飲料等。

造成皮膚過敏的「發物」種類因人而異。廖振羽提醒,「發物」與個人體質有關,除避免食用常見誘發皮膚過敏食物外,還要養成記錄「飲食日誌」習慣,瞭解自己易過敏物質,才能遠離皮膚過敏。

廖振羽建議,若皮膚過敏發作,可透過局部冰敷降低搔癢痛苦,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且避免到悶熱場所。如果皮膚過敏症狀持久不癒,或誘發氣喘、嚴重過敏,引起呼吸道腫脹,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刻就醫治療。

廖振羽指出,中醫對於預防飲食誘發的皮膚過敏,透過中藥茶飲或搭配穴位按摩,可緩解搔癢症狀。穴位按摩也是保健方法,常用的穴位包括曲池穴、內關穴、血海穴、百蟲穴及三陰交等,各穴位按壓 1至 2分鐘,一天做 2到 3次,可以減緩搔癢不適。

---------------下一則--------------- 
夏天最愛芒果、荔枝 易過敏者別吃【聯合報╱記者林佩均�台中報導】

海鮮、動物內臟、芒果、荔枝、堅果類等,台中慈濟醫院表示,養成記錄「飲食日誌」習慣,了解自我過敏物質,若過敏搔癢、紅腫等持續不適,則需就醫。

張小姐夏天喜歡吃芒果、荔枝等水果,天氣變化大,她起床後就開始打噴嚏、鼻水流不止,身上還冒出一點一點紅狀的風疹,越抓越癢。

慈濟醫院中醫師廖振羽指出,張小姐屬過敏體質,這類病患常見呼吸道過敏症狀,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常合併皮膚過敏問題,有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尤其接觸中醫所謂的「發物」後,容易誘發皮膚過敏。

「發物,就是食物誘發身體過敏的意思」廖振羽解說,常見發物有,甲殼類海鮮(蝦、蟹)、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櫻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堅果類(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飲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飲食誘發的急性皮膚過敏,要避免搔抓,以免造成傷口,愈抓愈癢,造成惡性循環,皮膚過敏範圍擴大且難痊癒。

廖振羽建議,皮膚過敏發作時可局部冰敷降低癢感,以低溫水洗澡,避免到悶熱場所,平常養成記錄「飲食日誌」習慣,能瞭解自我過敏物質,如果皮膚過敏症狀持久不好,或同時誘發氣喘、呼吸道腫脹、呼吸困難時,應立刻就醫。

搭配中藥茶飲也可緩解搔癢症狀,廖振羽指出,茶飲可用防風3公克、連翹2公克、麥門冬6公克、大黃2公克、甘草6公克,加入500至800cc水中煮沸,再加入薄荷2公克,小火煮3至5分鐘,過濾藥渣,放涼即可飲用。若容易腹瀉,大黃劑量減為1公克。【2014/08/1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健康好本色=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配合日照調整作息 有效改善睡眠障礙-中華醫藥網1030814《2014/08/13 21:12》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研究發現,人際、工作、財務壓力是國人失眠的主要原因,糟糕的是,只有 2成失眠患者會求醫,其他人不是藉酒、藥物助眠,就是該睡不睡,不該睡時猛睡,搞得生理時鐘大亂。醫師提醒,治療睡眠障礙,除了藥物治療,也要配合日照等作息,才能有效改善。

28歲陳姓女子容易焦慮,近日因工作壓力及感情創傷而情緒低落、煩躁易怒,晚上越來越不好睡。因為擔心看精神科被認為瘋了,於是找服用安眠藥多年但非天天吃的阿姨,吃她的安眠藥助眠。陳姓女子常常不想吃藥,有時卻又為了想補眠而多吃一份藥量,最後作息紊亂,越睡越糟。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醫師毛衛中表示,陳姓女子合併有情緒症狀的失眠,必須釐清症狀,降低合併的焦慮或憂鬱,才能徹底治好失眠。

安眠藥並非毒蛇猛獸,睡不好睡不著也並非就只是失眠,詳細問診並評估用藥反應才最有效。毛衛中表示,根據三總研究發現,在包括平均 39.1歲、 384名主訴失眠的門診病人中,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多來自壓力,其中以人際衝突占約 7成最多,其次為工作壓力占 1成多,再者為財務負擔占 1-3%。

不過,最早會就醫治療者卻不到 3成,其他依序是藉酒助眠、睡午覺補眠、自行買藥、喝咖啡提神。毛衛中表示,藥物治療是失眠治療的最後一道防線,儘量以非藥物調整身心及作息改善睡眠。

即使服用安眠藥物,毛衛中表示,仍應積極加上非藥物方式調整身心及作息,避免藥物依賴。因失眠常常有很多合併症,不處理合併症,失眠很難根治。藥物治療效果快,適合急性及短期失眠;但若面對長期或慢性失眠,必須搭配日照等睡眠衛生保健治療,才能改善。

毛衛中強調,正確用藥應在服藥後直接上床,不能等待睡意,否則可能因其他滑手機、看電腦等而不成眠;且服藥後,老人跌倒率暴增 6倍,更要在床上,不宜走動。

---------------下一則--------------- 
國人年嗑3.27億顆安眠藥-中華醫藥網1030814《2014/08/13 20:30》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生活忙碌壓力大,夜裡卻又不成眠,讓許多人依賴藥物助眠,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國人每年服用約 3億 2700萬粒安眠藥,若將其逐一排列,長達 327公里,相當於中山高速公路,且部分劑量超過合法劑量,恐導致成癮問題,治標不治本。

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組長蔡文瑛表示,國人每年安眠藥使用量統計,從 99年的 3.04億粒,逐年成長到 100年 3.24億粒、 101年 3.33億粒,去年雖然已略下降,但仍達 3.27億粒,用量仍十分驚人。

分析去年全國使用安眠藥前 3名,分別為:「佐沛眠( Zolpidem)」、「舒樂安定( Estazolam)」及「溴西泮( Bromazepam)」,蔡文瑛表示,安眠藥的劑量男女有別,男性最多 1天 1粒,女性為半粒,長期服用過量恐有安眠藥成癮問題。

不過,經食藥署專案稽核,去年仍共查獲 16件醫師不當開立安眠藥,主要是處方藥量過多,如 1天開 4、 5粒,或是給予長期處方,但病人隔沒幾天回診,又開出長期的藥量,加總劑量驚人。

蔡文瑛指出,安眠藥屬第 3-4管制藥品,須由醫師處方用藥,更不是助眠的萬靈丹,建議民眾若有睡眠障礙,應找睡眠或精神專科醫師診治,積極找出病因,並依照醫師指示正確服用藥品,才能澈底擺脫失眠的困擾。否則,不但有效治療,反而會有依賴的風險。

---------------下一則--------------- 
台人年吞3.2億顆安眠藥 200萬人睡不著 「水牛精神壓力大」2014年08月14日【邱俊吉╱台北報導】

台灣人夜難眠。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公布最新統計,去年國人共吃掉三億兩千七百萬顆安眠藥,若將每顆藥逐一排列,總長度三百二十七公里,相當於國道一號基隆到台南。醫師說,全台約兩百萬人有失眠問題,但不少患者亂吃安眠藥,結果是白吃或治標不治本。

食藥署昨公布去年安眠藥使用量為三億兩千七百萬顆,以國內約兩百萬失眠人口計算,平均每名患者一年吃下一百六十三點五顆安眠藥。與前年相較,去年國人安眠藥用量略減百分之一點八。

三類患者用藥無效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昨說,醫界一般對失眠的定義,是指每天睡不到六小時,且連續一個月以上,但臨床發現連續一周睡不到六小時,就會讓人身心俱疲。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病房主任毛衛中說,全台失眠人數推估至少兩百萬人;楊聰財說,國人失眠比率在亞洲國家中應是名列前茅,因為「台灣人太強調工作要有水牛精神,壓力太大了。」

毛衛中說,台灣失眠患者多,安眠藥也吃得多,但若安眠藥沒吃對,吃了也是白吃,有三類患者吃藥效果不彰,如「日夜節律睡眠障礙」者,他日前收治一名男大生,平常晚睡晚起,最近暑修得早起,怕起不來,所以吃安眠藥,「但像這種平常日夜顛倒的人,吃安眠藥完全沒效。」若想早睡,要多曬太陽,讓陽光經眼底進入腦部,刺激腦中調節睡眠的松果體,才可能早睡。

喝酒助眠恐致惡化
「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異常症」患者吃安眠藥也效果不大,毛衛中說,曾有一名老翁,長期睡不好,夜間還會不時揮動四肢,打得枕邊人身上到處是瘀青,為求好睡,老翁也吃安眠藥,但吃了也沒效,因為他在睡夢中有異常行為的關鍵是腦部老化,改吃其他藥會比安眠藥有效。

毛衛中說,還有一種合併情緒問題的失眠,之前曾收治一名年輕女子,因生活壓力大、情緒緊繃,造成難入睡,「這種吃安眠藥雖有助睡眠,但本身情緒問題不解決,吃安眠藥只是治標不治本。」

相較於部分患者亂吃藥,衛生福利部部立朴子醫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說,有些失眠者會採自救方式,最常見的是「喝酒助眠」,這招一開始或許有效,但長期會愈喝愈多才有效,且酒精作用時間短,患者很可能睡到半夜便轉醒,然後再也睡不著,將使失眠更惡化。

處理失眠須知
●喝酒一開始可能有助眠效果,但養成習慣後會越喝越多,且酒精作用時間短,半夜易醒,醒後更難睡
●晚上不喝咖啡仍可能造成失眠,咖啡提神作用達4~6小時,影響睡眠的時間更可達10小時,若晚上不易入睡,中午後就不應再喝咖啡
●周末不需要特別補眠,多睡1~2小時即可,補眠太多會破壞睡眠節律
●即使自覺有失眠問題,但若白天作息不受影響,不必治療
資料來源:毛衛中醫師、楊聰財醫師

---------------下一則--------------- 
全台一年吃逾3億顆安眠藥【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全台民眾一年共吃下三億兩千七百萬顆安眠藥,如果一顆顆藥丸排列下來,長度相當於一條中山高速公路。

台灣睡眠醫學會去年發表「國人睡眠大調查」,指出台灣民眾慢性失眠盛行率達百分之十九點三,平均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失眠睡不著。三軍總醫院精神科病房主任毛衛中表示,根據他對三百八十四名門診失眠患者調查,失眠頭號元凶是壓力,包括人際壓力、工作壓力及財務負擔。

毛衛中進一步詢問患者面對及處理失眠的方法,僅有三成患者找醫師看診,七成則自行解決,包括喝酒助眠、睡午覺或自行買藥,甚至喝咖啡提神。

衛福部食藥署管制藥品組長蔡文瑛指出,安眠藥屬於管制藥品,如果沒有醫師處方,藥局及藥房不得擅自販賣安眠藥。

蔡文瑛說,近年衛福部已要求第一線醫師開立安眠藥時,應查患者用藥紀錄,若處方劑量超過規定劑量,必須由精神科專科醫師開藥。【2014/08/14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調生理時鐘…吃安眠藥 不如曬太陽【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曬太陽能讓你遠離失眠?醫師指出,對「日夜節律睡眠障礙」患者來說,吃安眠藥無濟於事,不如多曬太陽來調整生理時鐘,更容易入睡。

一名大二學生,平常習慣夜裡趕作業或上網打線上遊戲,半夜兩、三點才就寢,最近參加暑修,必須早起,求助診所開立安眠藥,希望可以早些入睡,但吃了安眠藥,還是遲遲無法入眠。

三總精神科病房主任毛衛中表示,這位大學生是典型的「日夜節律睡眠障礙」患者,平日習於晚睡,生理時鐘已固定,「想吃安眠藥提早入睡,幾乎沒效果。」

另一種日夜節律睡眠障礙常見於阿公阿嬤,他們傍晚開始打瞌睡,吃完晚餐早早就寢,清晨不到三、四點就再也睡不著。

毛衛中表示,人體生理時鐘經由腦內松果體調控,有人因為需要輪班,或者長期睡眠習慣不良,一旦日夜節律失調,光靠安眠藥沒有用;最好接收陽光,光線經由視網膜、神經連接到大腦,效果最佳,其次則是靠補充褪黑激素來調整生理時鐘。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單純因日夜節律失調造成的失眠,必須依照生活型態及工作習慣找出病因,為求速效而服用安眠藥,不但無法對症治療,還可能用藥成癮。

毛衛中強調,不少上班族或學生族群喜歡夜間掛網、上臉書,但這類三C產品會發出藍光,夜晚接受的藍光刺激愈多,愈難以入眠。他提醒,不到廿天就要開學了,建議已成夜貓子的在校生,應及早曬太陽來調整生理時鐘。

毛衛中說,老人家若要避免太早起,建議黃昏時到戶外走走,回家後把家中電燈打開,告訴大腦夜晚還沒到;此外,晨間運動要戴太陽眼鏡或遮陽帽,讓大腦以為太陽還沒升起,比吃安眠藥有效。【2014/08/14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出現蛋白尿 腎臟病警訊-中華醫藥網1030814《2014/08/13 15:29》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腎臟是重要器官之一,身體的毒素經由腎臟過濾後排出體外,如果出現蛋白尿就要提高警覺,衛福部基隆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林吳烜提醒,維持健康的生活模式,並遵守「多留意、勤保健、少傷害」,才有「腎」利人生。

林吳烜說,門診常聽到求診民眾說自己的小便有泡泡,經過尿液檢查後發現是蛋白尿;出現蛋白尿就要進一步診斷是腎臟病變或其他原因,例如懷孕、尿道感染或劇烈運動所造成,針對病因給予治療。

出現蛋白尿會有哪些症狀?林吳烜指出,有些病人可能出現下肢水腫,或合併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嚴重還會造成腎功能下降變成尿毒症。

如何保持腎臟健康?林吳烜呼籲要有健康的生活模式,每天適量飲水、飲食遵守少鈉低鹽、戒菸等,就能輕鬆顧腰子。

林吳烜說,如果腎臟已經發出警訊,出現蛋白尿,可以透過早期發現、定期做尿液追蹤,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自我保健;若有慢性病則需要控制血糖及血壓,定期回診,千萬不要誤信偏方買成藥,來路不明的成藥服用後有可能加重腎臟的負擔,造成病情惡化。「腎」利人生要遵守三原則:「多留意、勤保健、少傷害」。

---------------下一則--------------- 
有蛋白尿!小心腎在拉警報【聯合報╱記者黃捷�基隆報導】

「蛋白尿」是顯示腎臟功能的重要標記,如果發現自己的小便充滿泡泡,有可能就是蛋白尿,若情況遲未改善,腎功能會逐漸衰退,進而惡化成尿毒症,恐將終身洗腎,不容忽視。

部立基隆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吳烜指出,許多民眾發現自己尿液產生的泡泡細又黏稠、不易化開,檢驗後尿蛋白常呈陽性反應,就必須進一步診斷產生原因。

尿道感染、脫水、服藥或水分補充不足,都有可能造成暫時性蛋白尿,但後續複檢2、3次後仍未改善,很可能即患有腎臟疾病。他提醒,即使複驗後確定是其他因素引起,情況持續許久,腎功能也會逐漸下降,最後很可能面臨洗腎。

年輕人通常是因補充水分不足,或是劇烈運動脫水併發橫紋肌溶解症,老年人則是因慢性病或服用藥物,另長期臥床也會造成橫紋肌溶解,造成血液中蛋白質分子過多,腎臟無法完全過濾所引起,若情況嚴重還有可能暴斃。

他說,法醫釐清洪仲丘死因,其中一項就是因過度操練引發橫紋肌溶解症,水分補充又不足,導致血液過度濃稠,影響腎臟過濾功能,體內淤積過多毒素造成,洪殘留的尿液中也檢驗出大量尿蛋白。

不過,若能早期發覺,並接受腎臟科醫師的治療,都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此外,養成定時適量的運動及飲水習慣、戒菸及低鈉飲食,都能有效預防蛋白尿產生,避免腎功能衰退。【2014/08/14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忙救災… 腳泡積水 小心蟲入侵【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連日來豪雨不斷,高雄氣爆災區居民忙救災外,還得應付淹到家門口的大水。一名皮膚科醫師表示,氣爆發生後,曾有好幾位災民因手腳外傷就診,他特別提醒這些民眾別讓腳部長時間泡在水裡,否則輕則濕疹、黴菌感染,若傷口遭泥水中的細菌甚至弓蟲入侵,嚴重的話還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皮膚科開業醫師王銘燦說,近兩個月來氣候悶熱、潮濕,門診上有五、六成都是濕疹及黴菌感染患者,有的人光是上下班通勤時腳被淋濕,悶個幾小時就得到香港腳。他表示,最近傳出不少災區居民手腳起紅疹,應該與吸入丙烯氣體無關,而是因幾天來停水停電、環境熱悶,加上身體長時間處在疲累狀態,才引發濕疹。

診所距離災區不遠的皮膚科醫師宗天一認為,一般人連腳泡在雨水裡,都可能得香港腳和濕疹,災區道路積水成河,還夾雜大量泥沙、細菌,災民忙著清掃,感染機會更大。

他表示,氣爆後曾有好幾位災民因手腳外傷到診所來包紮,他擔心災區箱涵沖刷出大量泥水,很容易有弓蟲跑到傷口寄生,甚至可能因免疫力降低,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宗天一提醒,災民忙於救災,無法避免腳部泡水,仍須注意隨時以乾淨的水沖洗腳部,不要讓汙水在腳上停留太久。

大同醫院皮膚科醫師陳盈君說,往年颱風過後,會有零星民眾因腳上微小傷口泡到髒水又不以為意,最後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嚴重的話會有發燒、畏寒甚至引發敗血症,預防之道就是保持腳部乾燥、遠離髒水。
受訪的皮膚科醫師說,雖然災區曾淹水,目前還沒看到災區皮膚病患者明顯增加。【2014/08/11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灰指甲治不好 恐罹癌-中華醫藥網1030812《2014/08/11 20:30》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潮濕悶熱,常見指甲黴菌感染,呈現黑黑厚厚的灰指甲患者,但醫師表示,灰指甲經藥物治療,約 3週會呈現療效,若治療無效,就要考量其他病因,如甲板下皮膚癌作怪,恐截肢除後患。

一名 61歲男子因右手中指指甲增厚變形,至皮膚部求診,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後時好時壞,且出現輕微疼痛及分泌物,經甲床皮膚切片,發現為甲板下鱗狀細胞癌。幸及早切除病灶並植皮,已漸恢復。

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朱思穎表示,灰指甲與甲板下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與治療方式都不同,前者是黴菌感染,好發在腳指甲;後者是惡性腫瘤細胞增生,好發在慣用手的食指與中指的手指甲。因兩者都會使指甲增厚變形,容易誤診。

灰指甲是一種黴菌感染的疾病,盛行率很高,由於指甲有一定的厚度,外用藥物難以穿透甲板,故單用外塗藥膏或藥水常無法根治,口服抗黴菌藥物有較佳療效。不論口服或外用藥物,只要遵循醫囑每天持續治療,手指甲療程 6週,腳趾甲療程 12週,即使無法根治,也會達一定療效,防止繼續惡化。

甲板下鱗狀細胞癌是指甲最常見的惡性皮膚腫瘤,好發在 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男較女常見。由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又以單一手指的表現為主,病患常忽視其重要性,誤以為是灰指甲而不理會,或買抗黴菌藥物治療,因此延誤診斷時間。

朱思穎表示,甲板下鱗狀細胞癌大部分只侵犯一隻手指,但也有 2到 3指的病例報告,發病的危險因子包括外傷、曾接受過放射線照射、使用過含砷的地下水、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等。若早期診斷,癌細胞大多仍侷限在表皮內,但若延遲診斷,癌細胞可能延伸至真皮,甚至也有侵犯至骨頭的病例報告。

甲板下鱗狀細胞癌十分少見,朱思穎表示,根據國際文獻,全球自 1850年迄今,約發現 200例,其中 10例轉移, 3例死亡,台北榮總也只有 2-3個病例。治療方法為切除病灶,根據癌症侵犯的深度決定手術範圍,若癌細胞已侵犯至指骨,便需截肢手術。

---------------下一則--------------- 
揪出女性經期混亂的5禍首2014/08/14【華人健康網╱記者王姿尹 �台北報導】

有的女明星使用錯誤的方法減重,結果導致月經遲來;也有的人濫用避孕藥,結果也使經期亂了套。許多人月經週期混亂,帶來許多不便,而美國醫師指出,造成月經混亂的原因眾多,睡眠品質不良與時常跨時區旅行,原來都有影響。

美國健康資訊網站《Health.com》指出,一般的月經週期為28天,也就是從這次月經來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經的第一天之間,平均間隔28天。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婦產科助理教授維洛妮卡勒納(Veronica Lerner)醫師指出,不規律的經期通常表示身體出了狀況,除了體重過輕、過重,睡眠品質低落,也可能擾亂經期。

【影響經期混亂5原因】
睡眠品質低落:
低落的睡眠品質不只會讓你精神不濟,還可能擾亂你的經期。《睡眠雜誌》(Sleep Magazine)曾收錄一篇研究評論指出,工作時間不定的族群,例如護士與空服員,較常發生經期混亂的情況。費歐娜貝克(Fiona Baker)博士,同時也是美國SRI國際研究所人類睡眠研究實驗室主任指出,生理時鐘改變會影響體內的生育荷爾蒙,因此擾亂排卵與經期。此外,不規律的睡眠習慣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已知會影響女性的月經週期。
對於晚班工作的人,費歐娜貝克博士建議使用耳塞與可遮光的窗簾,以確保睡眠品質。

跨時區旅行:
夜晚時大腦會產生褪黑激素,這個荷爾蒙會告訴你的身體該睡覺了。但是當你旅行到另一個時區時,即使新到訪的國家外面太陽正大,體內的褪黑激素卻持續產生;為了調整時差,身體會抑制褪黑激素製造,直到晚上。但是這樣的荷爾蒙波動不利維持經期規則,費歐娜貝克博士表示,跨時區旅行偶爾無妨,若頻率太高,可能會因此導致經期混亂。

《Health.com》也提供了幾個快速調整時差的方式,包括口服褪黑激素補充劑,幫助增加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以利睡眠。專家建議旅客在飛行當天,天黑過後再服用褪黑激素,並且在抵達目的地之後的幾天內都這麼做。其他幫助快速調整時差的方式還包括用薰衣草精油幫助放鬆,在目的地白天時多曬點太陽,並避免午睡。

激烈運動:
頻繁的激烈運動加上過低的體脂肪,會對身體施加壓力,使身體停止產生生育荷爾蒙。維洛妮卡勒納醫師指出,由於身體在過度壓力下無法正常生育,頻繁激烈運動所造成的壓力,會使身體暫停產生生育荷爾蒙。月經稍晚幾天出現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如果你已經3個月沒有月經,可能已導致「無月經」現象,也可能導致骨密度低下,必須盡快就醫。

健康資訊網站《Livestrong.com》也曾撰文指出,過量運動會導致的月經混亂甚至停止。文中指出,如果懷疑你的運動量已造成月經不規律,諮詢專業醫師,並等到經期恢復正常後再慢慢重新開始運動。

體重過重:
維洛妮卡勒納醫師表示,過多的脂肪細胞會導致高雌激素水平,最終可能導致卵巢停止排卵,此外,子宮內膜也會不斷增厚。長期雌激素過高也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經血量多、不規律的經期或經期過長,都是肥胖女性常經歷的現象。

建議如果無法減肥,可諮詢專業婦產科醫師是否需要服用口服避孕藥,口服避孕藥能使子宮內膜變薄,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體重過輕:
體重過輕時,身體會產生的反應與體重過重時相反,也就是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雌激素。維吉尼亞州賽塔拉利村醫院婦產科主任荷莉普瑞茲(Holly Puritz)醫師表示,身體需要足夠水平的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生,以及產生月經。在短時間內快速減掉大量體重的人,經期比較容易有明顯改變;對於那些瘦了很多,但體重仍在健康範圍內的人,身體應該會在幾個月之內自動調整。

---------------下一則---------------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身苦和病痛=綜合>男性>女性>老人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 超越子宮頸癌【聯合報╱記者詹建富�高雄報導】

醫師指出,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已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台灣第一大婦科癌症,也是發生率增加最快的婦女癌症。
停經婦女若持續陰道出血,千萬別以為是「回春」現象,應立即就醫治療。

由聯合報與高雄長庚醫院舉辦的「癌症及健康論壇」,昨天進入第二天議程,吸引民眾及不少醫師的「病人粉絲」捧場,現場發問躍踴,甚至比在診間提問更為仔細 。

高雄長庚婦產部婦癌科主治醫師吳貞璇昨天指出,政府大力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發生率逐年下降,但由於飲食西化及少子化,國人子宮內膜癌發生率超越子宮頸癌和卵巢癌。

吳貞璇表示,除了乳癌,婦科癌症中,子宮體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和卵巢癌分占女性十大癌症第六、七及十名。

衛福部統計,從公元兩千年到二O一O年間,台灣子宮頸癌發生率下降近五成,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成長百分之八十二點三,遠高於乳癌的百分之五十五點八,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上升比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新增一千七百多例患者。

高雄長庚婦產部副部長許德耀說,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除了西化飲食造成肥胖,也與少子化有關,不婚及不育的女性增加,但女性沒有懷孕,卵巢就持續分泌動情激素刺激子宮,進而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癌。吳貞璇也指出,肥胖患者有較高的不孕傾向,加上皮下脂肪較厚,持續刺激女性荷爾蒙,因而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也容易伴隨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

醫師提醒,停經前經血量增加、經後出現不正常出血,是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僅不到百分之五的病人沒有症狀。

吳貞璇提醒,熟齡婦女,若停經後仍有不正常且持續的出血,千萬別以為是「回春」,應請醫師安排相關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2014/08/10 聯合報】@ http://udn.com/

………………………………………
警訊!子宮內膜癌 找上年輕女【聯合報╱記者詹建富�高雄報導】

子宮內膜癌不但發生率增加,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高雄長庚醫院婦癌科主治醫師吳貞璇指出,臨床有卅出頭的病例,年輕病例多與營養過剩造成肥胖有關。

吳貞璇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停經婦女,惡性程度隨年齡而增加,不過,有百分之廿的案例在停經前發生,甚至有百分之五在四十歲以前發作。臨床年輕案例也有增加趨勢,所以,任何年齡若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或月經量異常,皆應提高警覺,適時就醫檢查 。

吳貞璇表示,子宮內膜癌的初期症狀是不正常出血,早期治療,第一期存活率可達八至九成,一旦出現淋巴轉移,往往預後不佳。

她舉收治的一名六十三歲婦女為例,本來已停經十年,陰道卻有間斷性出血近一年,卻去求助草藥、偏方,雖然出血量變減少,但今年初接受子宮頸抹片及陰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經進一步以子宮內視鏡切片,結果病理報告證實是子宮內膜癌第三期,而且轉移至骨盆腔。

吳貞璇強調,子宮內膜癌若是第一期,只需接受子宮全切除及卵巢摘除術,術後不需化療,五年存活率可達八至九成;但如果出現淋巴轉移,其存活率就會下降至三至四成,值得婦女注意。【2014/08/10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蛋蛋」硬又大 竟是睾丸癌2014年08月14日【沈能元╱台北報導】

「蛋蛋」變硬、變大,別以為是男性雄風的展現。一名二十五歲的男子,日前摸到右側睪丸硬硬的,但外觀並無紅腫等異狀,就醫檢查竟罹患睪丸癌。醫師說,約九成的睪丸癌初期無症狀,僅會出現硬塊,建議男性洗澡時,可檢查睪丸軟硬度、大小,若發現異常,應速就醫。

初期無症狀難發現
收治病例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周固昨表示,正常睪丸捏壓時有彈性,但該男子右側睪丸明顯較硬,壓捏後完全不會反彈,檢查發現睪丸腫瘤約二公分,經手術切除右側睪丸及腫瘤後,男子現已出院,但須長期追蹤。

周固說,睪丸癌好發於單側,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疾病等有關,國外研究發現,有隱睪症病史或唐氏症患者,罹患睪丸癌風險較一般人高出八到十倍。而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統計,睪丸癌患者好發年齡為二十至三十五歲,台灣近十年來,睪丸癌患者人數緩步上升,懷疑與環境汙染物增多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睪丸癌因較無症狀,難以發現,建議男性洗澡時,檢查睪丸軟硬度、大小及兩側是否對稱;因化療對睪丸癌效果很好,症狀不嚴重者,治癒率約九成,男性若發現睪丸異常應速就醫。

---------------下一則--------------- 
蛋蛋一大一小又變硬 25歲男罹睪丸癌【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一名25歲男子日前洗澡時,發現身體的陰囊右側睪丸觸感變硬,去檢查竟診斷為睪丸癌。

收治這名男子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說,男子睪丸外觀看起來雖無紅腫,但右側睪丸明顯比另一顆縮水,驗血檢查腫瘤標記指數正常,但超音波檢查卻發現右側睪丸內有腫瘤。

當時男子的右側睪丸,已整個被腫瘤占據,所幸並未轉移侵犯其他部位,最後切除約3公分大小的睪丸後,病理化驗確診是精原細胞癌,目前術後復原良好。

周固表示,睪丸癌發生原因不明,好發於20到35歲,或60歲以上的男性,可能與遺傳、家族史、疾病等有關。

依國外研究發現,若有隱睪症病史者,睪丸癌發生率較一般人高出8至10倍;患有唐氏症者,其發生率也高出一般人約10倍。但睪丸溫度、外傷、騎馬或騎機車等,並不會增加罹睪丸癌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說,睪丸癌早期沒有症狀,多是觸摸後有異狀才發現罹癌。

他建議男性平常洗澡時,可自我檢查,看看兩邊睪丸大小是否一致,有無變硬、疼痛或不平滑;而隱睪症患者,最好每年到泌尿科做觸診及超音波檢查。

據美國癌症學會統計,20至35歲男性患睪丸癌,每年增加1.2%。周固指出,國內睪丸癌盛行率低,但近10年國內睪丸癌也有增加趨勢,可能與接觸過多環境汙染物有關。

周固說,通常會先以超音波確認睪丸癌腫瘤,並檢查血中腫瘤標記,若懷疑有癌症,再以手術切除作病理診斷。

確認為癌症後,則須做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以了解是否擴散至淋巴、肺部或其他器官,再做後續治療及追蹤規畫。

陳煜表示,睪丸癌早期發現治療效果好,只須手術清除腫瘤,甚至無需化療;但若轉移淋巴就比較複雜,除要先做化療,還須手術將腹腔淋巴結清除。【2014/08/13 聯合報】@ http://udn.com/


---------------下一則--------------- 






心事誰人知=綜合>工作>學習


氣溫飆高 夏怒族情緒暴衝-中華醫藥網1030809《2014/08/08 18:46》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精神科醫師提醒,「夏怒族」好發在高溫季節,持續高溫易造成負面情緒,特別是暴躁易怒,若沒有適度紓解的方法,對身心健康將會有不良影響,甚至可能遷怒衍生暴力行徑。

今年夏天氣溫不斷飆高,幾乎天天面臨 35度以上的熱浪,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夏怒族好發在高溫季節,在高溫的壓力或情緒刺激,會情緒驟變,易怒、暴躁等。

一名年約 50歲的證券公司男性主管,平常因緊盯盤勢及業績壓力,平日情緒就已相當緊繃,近來受到高溫影響,更使情緒壓力更大、暴躁易怒,最近甚至在公司和同事起口角後,差點動手發生暴力事件。

巨大的情緒壓力讓他尋求醫師協助,楊聰財即建議這名男性主管,平日可以試著舒緩情緒,對人際交往和工作都會有幫助。

他表示,天熱許多民眾想吃冰消暑兼緩解情緒,但冰品的高熱量又讓在乎身材及健康的民眾裹足不前、擔憂不已,甚至引發更多情緒壓力,這時可以用咀嚼的動作取代高熱量的冰品,既消暑舒緩夏怒壓力,又不用擔心身材變形。

美國心理學期刊也發現,高溫對於情緒的不穩定具有相當的關聯性。咀嚼東西可以減輕焦慮,改善注意力受到焦慮干擾的機會,同時讓腦內α波上升,進而能夠緩解情緒,讓思緒恢復平穩狀態。

---------------下一則--------------- 

居家生活


夏日戲水 別輕忽水上安全【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專題報導】

日前一名6歲的男童到水上樂園玩漂漂河,和其他小朋友嬉鬧而落水嗆傷,甚至引起肺積水而送醫。捉住暑假的尾巴,家長若想帶孩子戲水清涼一下,要注意水上安全。

三軍總醫院急診部主任藍國徵說,帶小朋友玩水,要選有救生員的地方,大人也要在旁照顧,一旦發生狀況,才有辦法立刻急救。

藍國徵分析,一般人喝到幾口水,可能並無大礙;但男童嗆到水後,喉頭痙攣,氧氣無法進入肺部後造成缺氧,因而產生延遲性肺水腫。

藍國徵指出,急診室接到嗆傷或溺水患者,會觀察4到6小時,一旦有延遲性肺水腫,就須插管補充氧氣。

根據中華海浪救生總會「2011年台灣地區溺水死亡統計報告」顯示,台灣自1971年至2011年,40年間共有5萬4千多人溺水死亡。水上活動最容易送急診,多為溺水,且夏天是高峰期。

該報告也指出,國人缺乏足夠親水能力,免於水難的能力不足,例如國小畢業時,只需具備25公尺的游泳能力;萬一遇上緊急狀況,自救並不容易。

國人溺水時的自救知識也不夠。例如,有些人知道用仰漂或水母漂自救,但不見得清楚使用時機。

以在海浪中溺水為例,仰漂容易嚴重嗆水致死;在河水中,若用水母漂,則可能因無法察覺周遭事物變動,而撞到岩石或嗆到水。

尤其在溪邊戲水更要特別注意,溺水者常在漂流過程中撞來撞去,合併身上多處外傷或胸腹創傷。

藍國徵說,不論是在海邊、溪邊還是水上樂園,溺水後送醫,通常治療效果不佳,所以事先預防,比事後搶救重要。

藍國徵提醒,除了下水前暖身運動要做足,也要選有人看管的戲水處,不要靠近危險區,注意池子高度限制,以免釀成遺憾。
若同一個設施人太多,不要貿然下去擠,才能避免被他人壓傷或踢傷,而發生危險。

泳帽、拖鞋先準備 防曬要做好
水上樂園是夏天戲水常見選擇,但每逢暑假,水上樂園總是人擠人,小朋友的安全與衛生狀況,更須格外注意。

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柏臣說,水上樂園大多設在戶外,戲水者要做好防曬,勤於塗防曬乳液;當不在水裡時,則應盡量穿戴可遮陽的衣帽,以避免曬傷。

暑假水上樂園常人擠人,尤其小朋友嬉鬧奔跑間可能會受傷,建議家長可準備防水OK繃或防水繃帶;而通常水上樂園裡,也會設有急救箱。

陳柏臣也說,如果孩子眼睛較敏感,可先諮詢醫師是否要準備眼藥水,有些人眼睛碰水就發紅,尤其是夏天最怕腺病毒感染,造成眼睛結膜炎。

過去曾有人在游泳池的進出水口,因身體及頭髮被吸進去而受傷。所以戴泳帽很重要,以免頭髮不慎被吸進捲入。

另外,也要準備防滑拖鞋,可避免地板太燙或被其他物品割傷,同時避免被傳染香港腳等皮膚病。

陳柏臣提醒,孩子若有感冒或皮膚病,也不宜去游泳池玩水。有汗斑、股癬或被黴菌感染的人,更應避免前往戲水場所,以免病情加重或傳染他人。【2014/08/12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