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aggie 媽咪

小孩厭食怎麼辦?

2006年09月07日
這篇文章...
媽咪看了覺得很受用...
在以後的每個月.. 會重複貼一次..
最主要提醒自己 ..
找出原因... 對症下藥..
也期望能使用正確的方式..
度過現在跟軒~~尚無法溝通的過度期....

----------------------------------------------------------------------
小孩厭食怎麼辦?
環台醫療聯盟【台東馬偕醫院】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陳偉燾醫師

嬰兒因為正值迅速的生長,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身體經常處於飢餓的狀態,以致他們的食慾往往良好。當嬰兒漸漸的長大,對食物的態度也逐漸改變,不像小時候的饞嘴,而且會對食物發生偏好。人類如動物一般,與生俱來擇食的能力,知道什麼食物有利於自身;曾有針對八至十個月大未曾接觸一般食物〈母乳除外〉的幼兒實驗,讓這些幼兒主動的選擇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粥、肉、麵包、牛奶、水和果汁等,發現這些幼兒發育良好,他們的食慾每日每餐均有變化,並非一成不變,就一餐而言,他們所選擇的食物並不均衡,長期觀察卻發現他們對食物的愛好時常在變,而達到均衡的飲食。從以上的實驗得知,嬰幼兒對食物的好惡,會因時期的不同而有極大的變化。通常當嬰幼兒吃了很多某種食物以後,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對該種食物再度產生興趣;這種情況對較大的兒童及成人也是如此。

厭食的原因很多,但因生理因素或疾病引起的只佔少部份,長期厭食大多因為環境或心理因素,如壓力、焦慮、嫉妒等引致厭食問題,將分述如下。當嬰幼兒長牙時,因為牙齦的腫脹及疼痛,食慾往往會減退,有時候甚至會拒絕進食,但當不適的感覺減輕時,食慾便會恢愎。疾病,不管是急性或是慢性的,都可能引起食慾不振。口腔的病變,如咽喉炎、扁桃腺炎、咽峽炎或者口腔炎,因口腔內會發炎生痛,甚至潰爛,食慾一定不好,此時可以較清淡柔軟的食物餵予,避免給予刺激辛辣的食品,可以放涼後的奶水或稀飯,甚至可給予退冰的冰淇淋或果凍餵食。

急性呼吸道疾病如感冒、中耳炎、氣管炎、肺炎、或是氣喘發作,皆會引發食慾不振,尤其合併發燒或者呼吸急促時,因呼吸不暢而引致無法進食,待病情好轉則可改善。胃腸問題較為複雜,常見引起食慾不振的原因,如食道炎、胃腸炎、便秘、肝炎、胰臟炎、先天性腸道異常、寄生蟲感染等,適當的治療最為重要;胃腸功能障礙是引起厭食或食慾不振的重要原因,其中包括腹脤、腹痛、吸收不良症候群、腸子臑動不正常、假性腸阻塞等,必須找到真正引起厭食的原因才能有效的治療。先天性心臟病也常使小孩無法正常飲食。另外中樞神經疾病,如腦瘤,腦病變,頭部外傷等皆會引致飲食問題;代謝性及遺傅性疾病則較少踫到。

疾病引起的厭食或食慾不振,大多因病情改善而使胃口正常。長期的厭食則因環境及心理因素所引起較多。如前面提到,嬰兒長大時會對食物產生好惡,對食物的選擇有其自我的主張,而且他們的記憶力及味覺也愈來愈好,他們會記得各種食物的味道,同時也記得每次用餐時不愉快的經驗,如家長強迫他們吃不想吃的東西、家長過份的關心或漠視使孩子焦慮、兄弟姐妹間的爭取表現,或經常被責罵而緊張不安等,都會令孩童對食物產生厭惡或胃口不好。嫉妒父母關心照顧較小的弟妹,有時會拒食或厭食以博取父母的注意或關愛。相信很多家長有如下的經驗,當小朋友吃飯時,用賄賂或處罰的方式使小孩就範,如『好好吃!吃完了買糖果給你!』或者『趕快吃!吃不完就打你!』等,甚至有些家長一手拿碗一手拿棍子在旁監督,這些方法或許會偶爾奏效,但長期下來,吃飯便成為一種壓力,使得小朋友逃避吃飯或者每次吃飯時便哭起來或身體不適。

若發生了長期厭食的問題,則需要比較長時間的努力和耐性才能解決,有時候需要數週或更久才使小孩慢慢的忘記過去用餐時的種種不好的經驗,這樣胃口才會變得正常。我們應試著誘發兒童的食慾而不可以強迫他們吃東西。葯物固然可以使食慾改善,若厭食是因為以上所提的環境與心理因素造成的話,應從改善這些不良因素著手才是根本之道,況且長期服用葯物終究不是最好的。

首先,不要太過分注意小孩的飲食,避免在吃飯時談及他們的飲食,吃多了不需太多的讚許,吃少了也不要太緊張或失望,讓小孩吃飯沒有壓力。家長在用餐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我們的不安或嚴厲表情與發怒會嚇著孩子,使他提不起食慾;若無法做到,不妨於小孩用餐時安靜的暫時離開,但當中不能太關切小孩吃飯的情形,免得他們緊張不安。要使孩童渴望進食,開始絕不能給他嫌惡的食物,過一段時間,待他胃口改善時,不動聲色的加上他較不拒絕的食物,循序漸進;但當他仍然不喜歡吃時,亦不要勉強,免得再度使他厭食。上一餐不吃的東西,下一餐不要再為他準備。大人對食物不要給予好壞優劣之分,也不要讓小孩對一般食物抱有好壞的成見。吃飯時,碗裡盛的飯菜太多時,容易會有吃不完的感覺,無形中降低食慾,也不要催促小孩多吃一點;所以開始時碗裡不宜裝太多的飯菜,過一段時間,才慢慢增加飯菜的量。不要以任何方式的誘惑使孩子多吃,不管是糖果或獎品,或者是說為了健康,為了長得更壯更漂亮等,這些可能會短暫的增進食慾,但若每天如此,到後來還是會減低食慾的。

營造一個有利於進食的環境是重要的,愉快的氣氛可增進親子的關係與食慾,儘量避免環境的干擾如電視節目等,不對小孩施予吃飯的壓力,對食慾應有正面的效果。家長間的配合與協調也不能忽視,因為家長不同的態度與意見,會使小孩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做才好。雖然每一個小孩的情況、認知及年齡不盡相同,但他們同樣的不能承受過多的壓力與勉強。若能讓孩童高高興興無壓迫之下用餐,相信厭食的問題應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