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ex~

四有父母、挺進哈佛!?

2006年04月01日
喬幼國際幼兒學校督學暨親職教育作者 江智安
本文出處/健康物語月刊2005年11月號

寫給我即將八十歲的父親及六十歲的母親
前陣子由於知名雜誌的專題,讓國內獲知又有多名優秀菁英進入全球學術殿堂『哈佛大學』學習了,引發一股哈佛討論風,我們內心除了替這些孩子感到高興外,卻不禁想要針對這次專題所提出的一個角度來聊一聊-『四有父母、挺進哈佛』。


何謂『四有父母』?即有知識、有心、有錢及有閒。
我們知道在面對未來競爭的時代,若不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最少也要會個3種語言及四項專長,但這豈是一般家庭父母所能具備的專業素養。然而當面對孩子對外的龐大競爭性,自己內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也為了掩飾內在的虛弱及平衡自身所處環境的不滿,再加上一點點虛榮心,父母只能『勇敢』的將孩子推往『獨立學習與成長』大義下的前線,自己卻躲入『認真打拼賺錢、給孩子受最好教育』口號中的避風港。


『四有父母』的有知識、有心、有錢及有閒所代表的生活意義為何?如文中所描述,「有知識」:父母為碩、博士以上之高學歷者(父母其中一人為博士、最好具備留學經驗較有國際觀);「有錢」:父母其中一位的收入所得必須能完全支持家庭經濟(通常需任職500大上市或國際企業)且不虞匱乏,以成就另一位能全心投入家庭及孩子教育(通常都是父主外、母主內);「有心」:父母其中一人必須在年輕時代就深謀遠慮,為了未來的孩子,攻讀教育、心理、社會相關領域;「有閒」:在名利雙收之餘,能堅持不積極規劃個人自我實現及參與社會社交生活圈。
以上條件,若非『四有祖父母』庇蔭,凡夫俗子豈能兼具?我們憂心自孔子以降所大力倡導之平民教育,在未來世紀將不敵菁英教育,無形之經濟階級將比政治階級對人性尊嚴更為壓抑。



回憶求學時代,為了克服對社會科的障礙(我永遠搞不懂為何要對中西年代所發生的事在那比來比去…),父親利用公餘繪製大型圖表海報,貼著家中滿牆壁,說的口沫橫飛,各色彩色筆滿天飛舞,結果那次月考我得到98分,爸爸卻是100分(因為我拿題目給他寫),他的『知識』是與我一起學來的,不過他比我認真!高三那一年為了陪伴我不使我分心,有一日看到媽媽買了一綑鐵鍊及一個大鎖回家,費了星期天一個上午的力氣將她的寶貝電視「綁」了起來,這一綁就綁了整整一年…果然很『有心』!有一段時間我的化學不太好,父親在與我長談認為需要借助補習的力量後,透過側面的了解及請託,將我送進了我的化學老師在假日開設的家教班中「深造」,一學期之後我成了化學小老師…當時我認為老爸是蠻『有錢』的老凱子!不然為什麼不要求老師在學校教會他兒子,還要多花一次錢?!如果您也有標準的『四有父母』,那麼恭喜你距離成功已近了一大步;但是如果你也有我的『四有父母』,那你更應該慶幸,因為你已具備了自我追尋「四有」的門票,而不用把一生的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


最後,我們先跳脫『四有』及『哈佛』等標籤化意涵,這些培育出優秀精英的專業父母的建議,仍然值得我們深思與捫心自問,以下這些方式或技巧真的需要『四有父母』才能達成嗎?
一、十歲前母親專職陪伴:
1. 把帶孩子當成一番事業在做。
2. 提早鼓勵閱讀:陪上圖書館,給予小獎勵。
3. 強化紀律定性:做功課放鬧鐘,每天游泳習樂。
二、十歲定型以後放飛:
1. 增進學業成就:考試提醒,小時緊盯長大放手。
2. 培育耐挫能力:避免過度讚美,告知學習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