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ex~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第三個童年

2006年07月31日
公開
4

第三個童年 時間:2006/5/11   很多人都說:童年稍縱即逝。長大成人後,要把童年找回來,何其困難?     其實不難,最近我在基金會策劃的生態種籽培訓課程裡,一群鍥而讀書會的朋友們,因為把宗旨定在: 從家長出發,培養對大自然的喜好,充實知性和感性的能力,透過團體的引導,陪孩子接近自然,進而啓發孩子的興趣,增加自然的體驗與接觸的動力,由愛自然、愛生態,進而愛惜、尊重所有的生命,培養對待生命的正確觀念與態度,珍愛生命中每一件美妙的事物。     所附帶成立的「蟲蟲突擊隊」(讀書會名),是他們的孩子們自己命名成立的。父母與孩子們一起設計了好多與大自然生態有關的親子活動,前提是要好玩!父母與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他們都說:這是他們的第二個童年!     而我昵?我不是鍥而的成員,年歲已近老年(雖然我還不太適應老年的心態),我只是一個關心環保生態,也有機會將想法付之實現的人,因此我就有着這個福氣享受童年,應是我的第三個童年啦。     ***  ***  ***  ***  ***   ***  ***       去年(2005)商業周刊 報導,一群精英以部落的群聚的方式來陪他們的孩子成長。這是鍥而讀書會的宗旨由來,我的小妹由英國回台後也加入其中。看她每個禮拜都玩得不亦樂乎!鍥而讀書會的會員們也幫著他們的孩子們成立「蟲蟲突擊隊」--類似讀書會的組織,但著重在生態及戶外的活動。我瞭解到「鍥而讀書會」的運作充滿了創意與現代父母的愛,不是嘴上談談而已,而是真真實實的將之實現的具體過程。這個當中有許多值得學習分享甚至將之推廣的地方。     因著這些原因我極力的將鍥而讀書會與素直友會進行合作,策劃了為期八週的「生態種籽培訓課程」。 課程中鍥而讀書會提供了許多他們曾經實際走過的計劃活動的經驗,我們也實地到大安公園去觀察花草樹木……       好!我要說的是:那天我去玩了!我們玩「隱花果的故事」、「學看蜜蜂採花蜜的通路」……。我非常的投入與專心,因此玩得很盡興很開心,幾近到返老還童的地步!       甚至我到日本旅行參觀海堂花園時,我以會去觀察花的形狀,找尋花蜜在哪裡......     所以當慧群在報告:鍥而的親子活動--蟲蟲突擊隊的種種過程時,認為是他們這些做父母的第二個童年時,我抗議說是我的第三個童年…… 瑞華說:簡老師!你不是在第三個童年,你是永遠的童年!     是哦!只要有童心,願意付出行動,願意去嘗試,就有無限的新奇、歡樂、生機與活力,童年的樂趣也就回來了! from:洪網智慧集合.

用對方法打造小菁英

2006年07月28日
公開
4

菁英部落 [轉錄自 商業週刊] 菁英部落 文�陳雅玲 如果台灣是一座金字塔,他們絕對是住在金字塔頂端的那群孩子。現在如此,未來也將如此。不同於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這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中,另一個幸福世界的故事。 由一群菁英家長,共同打造的「現代部落」——他們以最奢侈的時間,陪著孩子盡情遊戲;以最古老的方式,共同教養孩子。擁有那麼多的爸爸媽媽、兄弟姊妹,他們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輸。 林蔭掩映的台北青田街,一條特別寬敞的靜巷裡,一戶整棟青石牆面的五樓寓所前,陸續出現人聲笑語。 主人撳開了大門,從山石流泉旁的門廳電梯直抵三樓,進入對開玻璃門的大玄關後,只見二十來位媽媽,或坐或站,正在客廳輕鬆談笑。這是去年底「鍥而生態讀書會」舉辦的期末回顧。由於會後媽媽們要聚餐,活動地點移到備有正、副廚房的會員葉淑瑩家。 吃飯前,創會會長周芳美以圖文並茂的power point,一一回顧讀書會親子組——「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活動,同時預告下學期的十來次活動。看到一張張照片中的孩子,從躺在吊橋上體驗自然的小小菜鳥,到如今能騎著自行車貫穿台北盆地、逐漸展翅的小鷹,媽媽們快樂地嘆息著。 在美國住了二十五年的林白亮有感而發:「非洲有句俗諺——小孩的成長,需要整個部落一起來撫養。我覺得,我們就是在製造這樣的部落。」這個以新生雙語國小家長為主的讀書會,的確打造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現代部落」。(見圖)他們是一群擁有財富、知識與時間的菁英。奢侈的是,他們把這些都給了孩子。 他們住在台北市大安區最精華學區,學校設有專門讓外派官員、移民子女回國就讀的語言銜接教育班。「鍥而」的會員家庭,不少具有國際背景。 像會長童瑞華,是留美MBA,曾帶孩子移民加拿大三年;親子組組長李慧群,曾在飛利浦擔任行銷經理,全家因先生外派住在香港兩年多;兼任新生國小語教班會長的簡學舜,是洪建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的小妹,先生胡惇卜是國合會副秘書長,回國前,曾派駐瑞典、拉脫維亞、倫敦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鍥而」特別的不只在此,這些菁英父母的教育理念,竟然是陪著孩子盡情遊戲。 當然「遊戲」也不是「鬼混」。像是玩電腦,這些家長就請來資訊科學教育館的老師,到家裡教孩子電腦程式,無線遙控他們用樂高積木組裝的機器人,三年下來,孩子們已經可以組隊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 更重要的是,至少每隔一週,以孩子為主體的「蟲蟲突擊隊」就有一次全天性,甚至兩天的騎車、登山、溯溪、野營等戶外活動,而且隊規嚴明:缺席超過一定次數,將喪失繼續參加的資格。而且,所有活動,家長一定要陪同。 定航聯運副總經理田志堅透露,有一段時間他頻頻出國,太太也忙,無法帶兒子參加,就被約談了。在他保證改善後,才留了下來。「我們還是創會會員耶!」 華擎機械總工程師林士賢也說,兒子為了「蟲蟲突擊隊」的活動,不准他週末出國,他只好盡量把出差挪開。他滿臉笑意的說:「孩子開始追求團體的認同,但又偶爾回頭,要確定我們是否在後面support(支持)。」 李慧群解釋:「我們是很奢侈,但奢侈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大量親子共處的時間。」 其實,三年多前,這群家長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把生態教育引進學校。發動者,也是三年來默默堅持的人,是牙醫師出身的周芳美。周芳美與先生朱朝暉是陽明醫學院牙醫系同學,畢業後開業,過了十幾年從早上十點工作到晚上十點的生活。生了兩個女兒後,他們覺得沒有品質的生活,太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便逐漸把診所讓給學弟經營,夫妻都退下來,專心陪伴孩子。 周芳美是道地的台北人,從小少有機會體驗自然,很希望給孩子一份永遠的禮物——將來一輩子陪著他的童年回憶。但坊間的科學營,都是知識的傳遞,「我並不想培養生態專家,而是希望孩子有豐富的生命經驗。」於是,她開始在學校發傳單,招募有心的家長一起組織志工隊,還把一戶位於新生國小後的三樓公寓,提供給大家做為專屬「基地」。 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 ∼李慧群 後來礙於體制,這理想沒能在學校實現。然而,經過十次自費聘請師資的志工培訓課程後,這群家長凝聚出共識,大家決定把握孩子七分之二的時間,帶他們走出戶外。「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李慧群說。 童瑞華舉例解釋:南亞海嘯前,一個澳洲小孩在沙灘玩耍,發現海水突然後退,他想起老師說過,這可能是海嘯的前兆,趕緊通知父母,因此救了全團一百多人的生命。「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成立的前半年,是「蟲蟲突擊隊」的探索期。這個階段,家長還沒信心自己帶活動,都參加坊間的營隊。半年後,這群菁英家長開始親身操作;一年後,再進入「主題發展期」:譬如找生態作家凌拂帶領讀書會。同時,由於孩子體能越來越好,開始辦自行車賞鳥、單車安全講習等活動;後來更進入「統整期」:以半年為訓練期,透過十四次活動的完整設計,挑戰學期目標——寒假騎花東縱谷。 「這學期的重頭戲,是六年級大蟲蟲的畢業旅行——哈盆越嶺。」周芳美在讀書會上宣布: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除了延續騎車訓練,還安排了陽明山登山、貓空野外求生訓練、金瓜寮溪露營、哈盆古道暖身。最後,將由烏來翻越雪山山脈,一路走到宜蘭的福山植物園。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 ∼郭水泉 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成長,其實建立在家長讀書會的堅實基礎上。「鍥而」的媽媽們每週二舉辦讀書會,大家找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看完後一起交換觀點、理念,培養默契;週四一起到戶外上生態課,或在大安森林公園擔任生態解說志工。 為了增強團體的凝聚力,「鍥而」每學期都會請來專業師資,以三、四週的時間,帶領會員思考團體與自我的關係。經過一次次檢視與反省,鍥而已擁有一種特殊動能,就像飛越大洋的雁群,不管輪到誰領頭,永遠朝著目標前去。這是個別家庭所難以企及的。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財務專長的郭水泉也覺得不可思議:有一次在周芳美家看電影,他隨口說了一句:如果寒假能騎車去挑戰花東多好!沒想到九個孩子當場簽署同意挑戰書。既然孩子興致高昂,爸媽們就積極找尋教練,並請來車廠老闆當老師,教大家怎麼拆組腳踏車。 剛好,郭水泉兒子同學的爸爸——造船博士周顯光是運動健將,至今仍是全國大專盃男子田徑五千、一萬公尺紀錄保持者,郭水泉就請他擔任總教練。身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主任工程師,周顯光雖然工作忙碌,仍一口答應幫忙規畫訓練課程和路線。從此,他和女兒明怡也加入蟲蟲隊。 三年下來,這些家長也都成了策畫活動的高手。童瑞華透露,為了讓孩子週末去玩,主辦家長要花大量時間找資料、勘查路線,規畫活動流程,再發e-mail通知大家,受理報名。活動後,家長再全盤檢討,並做出下次活動的建議。 譬如周芳美主辦的「關懷台灣行腳」,在與老鷹老師(台灣老鷹生態專家沈振中)討論過所有細節後,發出通 知。 親愛的蟲蟲及蟲爸蟲媽們:看到樹幹上的爪痕,知道台灣黑熊來過。看到獸徑的排遺,知道水鹿走過。看到路旁的各種垃圾,會推測什麼樣的人來過? 在這一個週末,你和家人想當福爾摩斯、童子軍、清道夫、科學家、生態學家,或僅僅是全家一起做一件特別的事,請報上名來,讓我們知道有誰為伴。 當天是一個雨天。綿綿春雨,燕子湖邊的山色暈染得更顯空濛。早上八點,蟲蟲突擊隊近三十人就從台北搭乘客運,抵達湖岸的長福宮土地廟。二十幾輛大人小孩的腳踏車,則早一步被貨車送達。 周芳美拿出一大盒自家牙科診所用的外科手套,分給沒帶夾子的人。孩子們躍躍欲試,老鷹老師不得不扯著嗓門,努力教孩子們如何在垃圾紀錄表上分類、紀錄。接著分配各組路線,就放猛虎出柙了。 路旁長了茂密的非洲鳳仙,點點紅花,在雨中分外嬌豔。大家翻開花草,撈出垃圾。轉過彎來,孩子看到路邊空地出現醒目的廢棄物,興奮地呼叫:「大豐收了。」有人從草叢中夾出一條長褲:「好重喔!快撐不住了。」大家哈哈大笑,搞不懂怎麼會有人把褲子丟在路邊?還有人用夾子挖出泥地裡的鏡子碎片,或合力拔出廢棄的機車內胎。 各組奮鬥了兩個小時後,開始計算「營收」,結果總計撿到四千七百八十一件垃圾,孩子們票選出最特別、最噁心的垃圾。家長們聽了一場黑鳶觀察史,大家才高高興興冒雨騎回台北。 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 ∼周芳美 接下來是蘇淑虹主辦的永安漁港露營。他們計畫來一趟沿著桃園和新竹濱海的自行車之旅。這裡有自行車道,景觀的變化多樣,農田、溪口、海邊沙地、紅樹林多種生態棲地,鳥況甚佳,視野不同。當天傍晚,孩子遠征三十公里騎回永安營地時,一個個穿著吸濕排汗的蘋果綠夏季新隊服,在流線的安全帽底下,紅撲撲的臉蛋,精神極了。 台北孩子的補習率幾乎百分之百,這些家長「專心」帶孩子玩,難道不怕輸給別人嗎? 「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具有醫生冷靜與專注的特質,周芳美輕輕搖著頭,篤定的回答:「做戶外活動是很奢侈的,一定要父母陪同。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又練習去跟那麼多大人、小孩相處,學習遵守團體規範,又發揮自己特色,這一定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其實,為了參加好玩的活動,孩子們每次事前都要花不少時間「做功課」。「小孩從小被安排去做這,去做那;這些活動『包裝』得比較像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但大人還是暗中去引導,」童瑞華坦白說。 例如花東行前,小朋友被分成「人文景點、地理、生態、裝備清單、行程說明」等五組,他們必須在行前會上,一一以power point報告。本來就很喜歡地理的周芳美,更上網找到「台灣島的一生」、河階地形等3D電腦繪圖、衛星圖,給孩子們扎扎實實地上了一次地理課。 每一趟旅行,孩子都在遊戲中有不同的知識收穫。譬如,永安露營,他們順道參觀三座風力發電廠,由周顯光專業解說;騎車到八里,家長安排了十三行博物館導覽。 在館內模擬的考古現場,解說人員讓孩子們知道十三行人最喜歡琉璃珠,也會冶金煉鐵;「五月一日咱們登高去」活動,家長還設計了尋寶遊戲:「附上陽明山常見動、植物二份圖檔文字資料,請蟲蟲們有空先閱覽,活動當天大家必須沿途尋寶,看哪一組找到資料中的動植物最多樣,並攝入數位相機者為優勝。」 「這是自動自發,真正有意義的學習。」資優教育專家師大特教系教授吳武典極度嘉許。他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心理學教授 Roberta M. Milgram,曾對資優青少年以十三年長期追蹤研究。她發現注重人際互動的課外活動out-of-school activity,對未來所選擇的行業與事業成功的預測力,比學校成績更高。 吳武典指出,工業化之後,家庭把教育的責任交給學校。但是近年來,許多人發現,學校教育並不完美,因為制式的教育只能滿足一般人,無法因材施教。因此,美國又興起廣泛的「離學運動」,很多孩子回家由父母自己教。「父母重拾原始教師的角色。」 但是,在家學習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缺乏同儕。「少年以後,孩子從同儕學習的,比從父母還多。」吳武典指出,同儕團體是孩子社會化最重要的範本。社會化不足,例如在荒島長大,就會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人;錯誤的同儕學習,則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成為暴力犯罪分子。「現在的學校都忽視同儕學習;在校外,又多是失控的情況。」 「中國人說『易子而教』,他們是一群有共同理念的家庭,互相教育彼此的孩子,」觀察老鷹生態已經二十年的沈振中說,「所有動物,青少年階段都在遊戲,從遊戲中學會各種生存技巧,而且玩在一起。」他說,青少年會去飆車、成群結隊到處玩,是生物的本能。本能壓不住,只能因勢利導。「這群父母一起帶著孩子遊戲,主動提供這樣的機會,並在一旁守護,孩子自然不會有偏差行為出現。他們是真正回到動物本能。」 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胡惇卜 正因為深深瞭解同儕的重要,大家口中的「胡大使」胡惇卜,儘管位高權重,每一次活動都穿著短褲、戴起墨鏡,陪兒子胡傳瑞騎車。寒假挑戰花東四天下來,林白亮打趣,胡大使好像年輕了二十歲。 看過許多外交官子女的發展,胡惇卜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無法顧及他們的需要,那麼轉換頻繁的「國際經驗」,對孩子反而是負面影響。「群育很重要,幫孩子創造他的peer group(同儕團體),」他說,「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孩子是環境的動物,光弄好自己的孩子沒有用,」郭水泉闡述「鍥而」的理念:「把情境造好,再把小孩丟進去,美麗的事情就會發生。」 例如這群天之驕子原本缺乏團隊紀律,於是去年十一月挑戰花東的行前測驗前,童瑞華先帶領蟲蟲們思索騎車可能的危險,進而了解團體行動,及互助合作的重要。「回程時,總教練一聲令下,大夥也開始向來時路回騎。只見各小組成員前後呼應,互相照顧,一起騎,一起休息,有狀況時一起停下來等,好感動!我們長久以來期望的團隊紀律,終於等到了!」李慧群在紀錄上寫道。 從此,孩子們學會你幫我,我幫你。林白亮觀察到,一次騎車到新店,路上經過一個坑洞,一位六年級的孩子就守在那兒,確信每一個同伴都安全通過,才自己騎上車。 「鍥而」打造的部落,讓孩子們的兄弟(姊妹)情誼充分發展出來,更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學習領導與服從。只有一個獨子的童瑞華說,過去她發現兒子受挫時,試圖鼓勵他「你好棒!」兒子卻不領情:「對,我知道,那是因為你是我媽。」「現在有了小跟班,對他發生英雄崇拜,他覺得我是個role model,願意去好好表現,也對自己更有自信。」 李慧群也說,她的長子典毅,從小個性溫和,在班上「沒有影響力」,很受挫折。來到蟲蟲之後,他的昆蟲知識突然受到重視,有了「舞台」,變得很愛講話。「有時看他邊騎還邊唱歌,真是從心裡樂出來。」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富人教育小孩、西點軍校訓練領導者的方式。 美國《富比世》家族第二代馬爾康•富比世,為了讓子女人際關係和諧,每年暑假一家三代去西部長途旅行;這套以旅行、露營,來訓練孩子團隊精神的手法,世上最有錢的沃爾瑪百貨創辦者華頓家族也相同。 出身西點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董事會主席米德說,西點軍校的學生,整整四年都在學習領導。升大二的暑假,學生就開始實際練習領導同儕,到了大三和大四,更是不斷練習帶領學弟。 除了課堂上的領導課程,如「歷史人物的領導能力」之外,還有實地練習——到美國內戰遺跡巡視,回想當年內戰的重要人物在這裡所做出來的一切決定,把自己放到一個領導的氛圍中。很多知名企業,例如摩托羅拉,都開過這樣的課程。 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 ∼林白亮 有外商公司高階主管經驗的李慧群,特別看重領導能力的培養:「現在孩子十八般武藝,各個都很有本事。未來只有會溝通協調的,才能出來整合大家,成為領導者。」 「教養孩子不只是It takes a village, it takes time。」二兒子已經進入耶魯大學的林白亮表示,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需要professional mom,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這些媽媽的能力是世界級的,她們那麼努力培養下一代,我相信台灣的未來會更好。」 最近,美國已發現e世代孩子不僅生活,連思想及行為模式都和父母那一代大不相同。這個族群越來越封閉,實體的人際互動,逐漸被電子訊號取代。夕陽的絢爛、清新的空氣,這些原本應該從接觸自然而產生的記憶,都從虛擬的多媒體取得。結果,每個人都把自己視為宇宙中心,稍有不如意,就偕同網友自殺。 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蕊九年前大力主張:讓青少年享有過去社會給予年輕人的環境——具有創意、挑戰和肯定生命意義的成長過程。她在《同村協力》〈給孩子一把鏟子〉一章中寫道:「美國印地安少年成長過程中,都要進行一趟『心靈之旅』,伴隨一位充當精神導師的年長智者。當遊罷歸來時,年輕人變得更堅強,充滿崇高的人生目標和遠見。」 的確,經過去年縝密的規畫、安排、分工、合作,寒假騎完花東縱谷後,每個蟲蟲突擊隊的孩子都覺得自己不一樣了。今年才九歲的郁文,有著驚人的改變。「我以前是說:『媽媽要跟在我的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近哦!』現在我說:『媽媽不要跟在我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遠哦!』」 這些孩子,在父母打造的部落裡,快樂的成長。總有一天,他們會像張貼在卓楓國小牆上的新詩「超級布農獵人」一樣: 我是現代布農小獵人 我要時常去打獵 才有新鮮又豐富的知識…… 希望 有一天我能到世界各地去打獵。

植物園之旅

2006年07月16日
公開
4

今天下午爸媽帶呂小芳去植物園,一到天就有點飄雨了, 所以我們就只好拿著雨傘逛植物園, 裡頭有一個大荷花池,這是呂小芳最愛的景點,因為裡頭有三隻鴨子,呂小芳就看著它們游來游去,很快樂..後來因為雨有點大,爸媽就帶呂小芳進去國立歷史博物園,呂小芳不太愛這裡的展覽,只有在傳統台灣家具展裡逗留比較久的時間,後來爸媽看雨停了,就再帶著呂小芳出去走走啦,這次我們的比較遠,一路上看到樹中間有很多的小鳥,還有松鼠,呂小芳對小鳥很有興趣,不過好像不太看的到松鼠的樣子,反而是媽比較熱衷..後來我們還看到魚鷹吃到一隻小魚,今天呂小芳因為爸爸出門不給她吃棉花糖,一路上都不肯給爸爸抱,後來晚上我們又找了姨一起去逛師大夜市,呂小芳還是不肯給爸爸抱,而且也不給媽媽抱,在第一攤台南意麵時,呂小芳還肯一口一口吃,可是等我們後來去吃茶餐廳,呂小芳又開始大亂,一會打翻水,一會又什麼東西都要自己去夾,吃進去嘴裡又不吞,全吐了出來,媽和姨只好輪流抱她出去走,呂小芳今天在一家玩具店看到一隻小豬很可愛, 把它抱了起來一路走, 真是超口愛的, 本來媽想想也不是很貴,要不要買,可是後來耽心會養成她要什麼有什麼的心態,就狠下心把她抱出去..後來媽又去買資料夾,因為這裡的資料夾是媽看過最便宜的,可以多做幾本故事書了∼∼

曾祖母給1000元買餅干

2006年07月15日
公開
4

因為呂小芳愈來愈會逗老人家開心,再加上今天陪阿祖去台北洗頭(其實是因為爸媽要跟去吃好料)..所以一上車阿祖就給1000元交代給呂小芳買餅干,所以爸媽今天也老實不客氣的大買特買,因為媽想買康喜健鈣給呂小芳,而且呂小芳的餅干也沒存貨了,只是呂小芳真的很懶..一下車就不肯走路,一路上都是爸爸抱著,爸也抱著"外面的地髒不要踩"的想法,心甘情願的抱著呂小芳從太原路走到重慶北路的日本商品店,這裡呂小芳是常客了,從她六個月起我們就在這裡買她的嬰兒餅干,所以今天一到店門口,呂小芳立刻迫不及待的從她爸的懷抱裡要衝下去拿餅干,只見她一個人站在一串串的餅干前,一個一個的看,再一個一個的摸,只是這些餅干有些呂小芳都吃膩了,有些硬糖果呂小芳也不能吃,所以媽還是拿了一串kitty 棉花糖和一包米果想打發呂小芳,當媽叫呂小芳拿糖果去找奶奶時,只見呂小芳又拉著奶奶去拿了另一包的棉花糖..而且這次更慘,呂小芳還當場硬扯了下來,結果其中一小包就撕開了,媽只好跟小姐說sorry..再把原來的那一包拿回去,呂小芳倒好,還沒結帳就有棉花糖吃了,...後來我們離開後,呂小芳經過"福客多",硬是不肯離開,媽只好被她牽進去,呂小芳這次把人家的一罐品客推倒到地上了,媽又只好買單..真是...$%^#

奠定超強記憶的基礎——認識視知覺系統

2006年07月12日
公開
4

奠定超強記憶的基礎——認識視知覺系統 ◎ 文�高麗芷 意外懷孕的惠文,對懷孕會改變身材和將為人母的未來,心理上一直無法調適。她排斥一人吃兩人補的說法,依然力行輕食的原則,直到臨盆前體重只增加了五公斤。世爵出生時體重過輕,在保溫箱待了好長一段日子才出院。回家後由外傭照顧先天體質孱弱的世爵,外傭認為多睡有助寶寶體力的增強,總是讓他在昏暗的房間睡了又睡,即使他醒來,也不把他抱起來跟他玩。 世爵滿兩歲時,邀請親友中年齡相近的小朋友,在麥當勞為他舉行生日派對。與一群孩子相較下,世爵顯得眼神呆滯、表情木納、反應遲鈍——伸手取物卻弄翻東西、走路跌跌撞撞。在幼教界工作的大阿姨察覺世爵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但不確定問題出在哪裡,連忙提醒惠文,帶孩子去醫院做發展評量,萬一有問題,早一點治療,防微杜漸才是上策。 經過早期療育團隊的檢查與評估,眼科醫師發現世爵有嚴重弱視,職能治療師覺得他有腦皮質盲的問題。因為世爵在視知覺發展的關鍵期,欠缺在光線充足的場所使用眼睛搜尋影象的機會,後腦枕葉發展不足,難怪世爵總是表現出有看沒有懂的茫然。 光是視覺發展的先決要件 人體接收的訊息80%來自視覺,包括圖像與文字。其他的訊息,如:音樂、語言、花香、美食、震動、軟硬等,要倚靠其他感官,如聽覺、嗅覺、味覺、前庭覺、觸覺來察覺。視覺系統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起跑,不像其他感覺神經系統在胎兒期早已陸續發展。 眼睛能看到物體並區別顏色,是因物體會發光或會反射光,所以,光是產生視覺的基礎,也是色覺的基礎。光線經眼睛的水晶體,集中訊息刺激視網膜內的兩種感光細胞︰(1)對弱光敏感的桿狀細胞(2)提供精細的視覺和色覺的錐狀細胞。光線讓這些細胞內的化學物質產生神經衝動,傳至後腦的枕葉,形成視知覺。 視知覺運作過程 視覺的接收過程,需要眼睛與頭頸協同的動作,主動搜尋訊息進而注視。當影像落在視網膜上,視網膜擔任門房的角色。至於對所看到訊息的判讀、是否記憶,決定權在後腦的視覺中樞,也就是將影像傳送到視覺中樞,進行對各種元素:大小、形狀、顏色、距離、動作等之辨識、過濾、選擇、追蹤、記憶,甚至引發靈感創作。各元素中,腦最先察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最後才是動作。 視覺功能發展 ◆0∼3個月:嬰兒出生時,視力不到0.1,可看到30公分以內近距離的物體,喜歡注視人的臉孔,對亮與暗的視覺反差很敏感,移動中的物體能吸引其注意。 ◆3個月:眼睛看遠、看近的調節力發展完成。 ◆4個月:雙眼對焦產生立體感。對光譜的感受度已幾近成人的水準,能看出紅、藍、綠、黃等四大類別色彩。 ◆5個月:視力進展到0.3。 ◆1歲:視覺對比的敏感度達到成人的水平。 ◆3歲:視力達到1.0。 ◆5歲:眼球靈活運轉能力達到成人水準。 ◆7∼11歲:視覺追蹤能力隨閱讀而發展。 視知覺中樞的功能 1.視知覺技巧——視覺動作整合發展,即一般所謂的「手眼協調」。 書寫繪圖:手部精細動作,如生活自理、塗鴉、運筆。 視動整合:仿繪、走迷宮、拼圖等。. 2.視覺分析——針對視覺訊息進行處理,形成視知覺。 圖形分析:圖形區分、圖形恆存、主題背景分析、綜觀整體形像。 視覺記憶:圖像、抽象符號記憶、瞬間記憶、短期記憶、順序記憶、長期記憶) 3.空間感——分辨自己與週遭的相對關係。 6∼7歲:分辨自己的左右相對關係。 7∼8歲:分辨對面人的左右。 7~12歲:分辨外界物體的左右相對關係。 視覺發展關鍵期不容錯過 在人類使用語言以前,主要用視覺去觀察訊息。視覺的演化史遠比語言的發展史多了數百萬年,大腦的視覺區早已發展出一套迅速有效的辨識系統。視覺能在幾分之一秒內察覺大量訊息,包括顏色的細微變化、對方的情緒狀態。例如:若來者不善,在瞬間(1�50秒)即能察覺不對勁,無須對方開口說話。此即視覺提供訊息,讓右腦做出判斷,形成直覺。然而學習語言、文字之後,由於過於仰賴左腦,反而削弱右腦對視覺的敏銳觀察能力與記憶能力。 嬰兒出生後,即展開視知覺發展的關鍵期,如果此階段缺乏適度的視覺刺激,將使眼睛的椎狀細胞無法成熟,腦部的神經連結也難以建立,致使視覺中樞無法發展,正如同錯過語言發展關鍵期,永遠無法學會語言一般。 10個奠定超強記憶的基礎 1.出生時即有白內障的孩子,應在幾個月內積極安排治療,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2.嬰兒清醒時,照顧者宜經常對著他做表情、說話、或抱起來讓他看多采多姿的世界。 3.提供嬰兒到處鑽爬的機會,建立立體空間、方向位置的基本概念。 4.讓幼兒隨性塗鴉、運筆、看圖畫書,以開發右腦。 5.教孩子養成將玩具排序收拾的好習慣。 6.請孩子幫忙做家事,如東西歸位、取物,加強對物品擺放位置的記憶。 7.購物前,在家中讓幼兒先記住欲購貨品的圖像,到賣場再憑記憶協助尋找。 8.外出時,引導孩子觀察人事物的特色、學著認路。 9.鼓勵孩子用繪圖方式畫出快樂的經驗。 10.不要急著讓孩子精通語言和文字,而忽略對圖像的直覺。 (學前教育月刊 198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