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fanny(kitty)

分享~發燒.便祕.腹瀉.傷風感冒.咳嗽 嬰兒5大常見問題&照顧大全(下)

2009年02月17日
分享~發燒.便祕.腹瀉.傷風感冒.咳嗽 嬰兒5大常見問題&照顧大全(下)


發燒.便祕.腹瀉.傷風感冒.咳嗽 嬰兒5大常見問題&照顧大全(下)
文章出處-美麗小公主∼裕喬 日期:2009-02-17
記者:採訪撰文�施名玥 諮詢�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問題4.腹瀉

寶寶腹瀉的原因,可分為3種,第一種是與飲食有關,如:食物不潔吃壞肚子、對牛奶過敏、牛奶沖泡得太濃或是副食品添加得不適當等;第二種是與疾病感染有關,由病毒或是細菌所引起的腸胃炎;第三種則與器官問題有關,如:腸道本身的炎症疾病、消化功能異常等。
腹瀉不但讓寶寶變得虛弱、不舒服,有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媽咪對於腹瀉的處理和護理應該多多瞭解。

3判斷指標

一般而言,寶寶每日的排便次數,會隨個人體質和餵養方式而不同,通常餵母奶的嬰兒每天排便約6∼8次,便便呈現如蛋花般的糊便,而餵配方奶粉的嬰兒則排便次數較少,便便呈現黃色成形狀,因此,家長在判斷寶寶是否正在腹瀉時,應該先以常態性的排便狀況為依據,再參考以下3指標。
1.排便次數比平時增多
例如,由平常每日的3∼4次增為7∼8次。
2.大便異常
大便形狀呈水稀狀,顏色從金黃色變成淡黃色、綠色,或者便便帶有血絲、黏液等。
3.寶寶哭鬧不適
寶寶有腹痛哭鬧的情形,並伴隨發燒、嘔吐等症狀。

5照護

如何減輕寶寶腹瀉狀況?以下5法提供媽咪們參考。
1.給予緩瀉劑
若症狀厲害時,可適量給予緩瀉劑,但應避免止瀉藥,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小兒科主任鄭敬楓提醒家長,止瀉劑(如:Imodium)是屬性較強的藥物,若在沒有醫師的指示下服用,可能會造成寶寶的腸子停止蠕動、嚴重嘔吐、腹痛等問題產生。
2.改變食物
可稀釋牛奶,依正常水量但奶粉量減半的方式餵食,使腸胃易於吸收,較大寶寶可改餵以稀飯、白吐司等清淡食物為主。
3.補充水份和電解質
2歲以下的寶寶可服用醫療專用的口服電解質液,超過2歲的幼兒才可給予稀釋的運動飲料。
4.小心呵護屁屁
由於腹瀉次數增多,容易造成寶寶紅屁股和尿布疹的發生,因此,媽媽除了勤換尿布外,在寶寶排便後用溫水洗淨,可保持屁屁的清潔乾燥,避免紅屁股的發生。
5.嚴密觀察寶寶
若進行以上方法後仍不見好轉時,需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2症狀,速就醫!

1.寶寶出現脫水症狀
1.體重急速下降。
2.皮膚乾裂、失去彈性,乾嚎,哭的時候流不出眼淚。
3.囪門凹陷。
4.呼吸急促。
2.寶寶可能患細菌性腸胃炎
若寶寶的便便帶有血絲以及黃鼻涕般的黏液時,可能是感染了細菌性腸胃炎,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迷思破解!迷思.寶寶腹瀉時可以喝運動飲料嗎?

破解:視寶寶的年齡而定,一般而言,建議2歲以下的寶寶使用專用的口服電解質液,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之後再視腹瀉情況的改善適度增加奶水的餵食,2歲以上的幼童可補充1:1水分稀釋運動飲料,要注意的是,照護者不要只是補充水分,因為太多的水分可能會造成寶寶水中毒、抽筋等症狀產生。

問題5.傷風感冒

寶寶在出生後6個月內,抵抗力主要是來自媽咪的免疫球蛋白,對付不同細菌和病毒的感染,但之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會逐漸消失,而得到感冒的機會也逐漸增加。
傷風感冒是人與人之間的病毒傳染,寶寶因為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成熟,所以在人多的公共場所(如:遊戲區、幼稚園等),很容易受感冒病毒入侵而生病,鄭敬楓主任提醒家長,在寶寶生病即將痊癒時,其實是抵抗力最弱的時候,家長若沒有加以注意,反而讓寶寶曝露在容易感染的狀態中,可能會再度患上其他病毒,加重病況。

判斷指標

輕微的感冒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等,嚴重會引起發燒、昏睡、胃口不佳、全身不適、嘔吐、吵鬧不安等生理與心理反應;感冒的症狀大約在1∼2 週內消失,如果症狀持續得太久,可能是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病症,此外,家長也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活動力,是否有不吃不玩、無故哭鬧不安的狀況,若有,則可能是比較嚴重的感染情形。
當寶寶有感冒症狀時,都應送醫就診,視病情做妥善的處理和治療,因為肺炎等嚴重疾病的初期症狀與感冒不易區分。

6照護

當寶寶感冒時,補充適量的水分和足夠的營養,才能夠對抗疾病恢復健康,飲食以清淡為主並且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使症狀加劇。
在氣溫逐漸變冷的時節,該如何提高寶寶的抵抗力,預防感冒入侵?下列6法可提供媽咪參考。
1.哺餵母乳、飲食均衡。
2.充足的睡眠。
3.補充綜合維他命
尤其要注意維生素B和C的攝取是否足夠。
4.益生菌的適量補充
國外有報告顯示,寶寶自6個月後因母乳和副食品交替而造成成長曲線趨緩時,可以補充益生菌以改善食欲、健康消化道,還可以減少過敏體質,尤其是皮膚過敏的寶寶,若補充益生菌,其效果更顯著。
5.多運動
寶寶的活動量大了,排汗量也會增多,不僅食慾和消化增加,連喝水也會比以前增多,有時,在注意保暖的情況下,家長也可以帶著寶寶至戶外接觸新鮮空氣和陽光,讓呼吸道更健康。

6.居家照護

勤洗手杜絕病毒感染,在氣溫多變的季節中,家長應注意寶寶的手溫和體溫是否正常,並適時地增加或減少寶寶的穿著。

迷思破解!迷思:如何判斷感冒與過敏的不同?

破解:有些媽咪覺得感冒和過敏的臨床症狀很相似,因此不容易區分二者的不同,沈仲敏醫師表示,透過仔細地觀察評估,將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大致來說,兩者的特色如下。
【感冒】
之前沒有流鼻涕、咳嗽或打噴嚏等症狀,但患病之後的一整天都有流鼻涕、咳嗽或打噴嚏的症狀。
【過敏】
幾乎不會出現發燒症狀,而且流鼻涕、咳嗽或打噴嚏的症狀是有時間性的,例如:在每天早上起床時或夜晚時,週而復始,超過二個星期以上。

鄭敬楓
現職: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小兒科主任、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合聘助研究員、花蓮慈濟大學助理教授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後研究
經歷: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沈仲敏
現任: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講師
專長:新生兒及早產兒醫療
兒童胸腔醫學及支氣管鏡檢查
兒童急診醫學
兒童重症加護醫學
一般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