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anny(kitty)

0~3歲語言發展時期

2011年12月28日
多和寶貝說話,0~3歲語言發展時期


開發寶貝語言大能力


採訪撰文�陳華櫻
採訪諮詢&資料提供�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英語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鑑如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系副教授 許碧勳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教學部主任 李淑娥
參考資料�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之幼兒發展第二語言的理論與實施研討會資料

語言,是人際溝通與學習的最重要手段,它雖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但也需要後天的訓練,才能嫻熟的運用;未經後天的開發與訓練,本能也會因此退化或消失。語言發展的好,對日後的學習、人際關係都有助益,反之,則可能造成學習落後與社交畏縮。家長應從小提供孩子一個豐富而具啟發性的語言環境,不一定要花大錢購買許多教材,而在於多花時間與孩子互動,並配合孩子的發展進程給予適當引導。

本篇專訪了在幼兒語言發展上有長期研究的張鑑如、許碧勳兩位教授,分別針對幼兒的語言發展與訓練,及家長們所關心的外語學習問題,提出看法與建議。並請資深語言治療師李淑娥小姐,以其長期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提醒家長如何注意幼兒語言發展出現遲緩或障礙的徵兆,及尋求協助之道。

【PART1 幼兒語言發展】

寶寶到底怎麼學會說話?

以往,心理學界的行為學派認為孩子學說話就像鸚鵡學人類說話一樣,是一字一句慢慢模仿,並在與大人的各種言語互動中學會說話的。但在1965年左右,心理學家杭士基(Noam Chomsky)修正了此種說法,認為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除了模仿之外,還會自創一些成人無法理解或聽來缺乏邏輯的句子,並在不斷的與成人互動中,自動發掘語言的規律,逐漸修正自己的語法,因此可以說只要是正常發展的孩子,天生就擁有學習語言的本能,只要有環境的刺激與成人的引導,便能學會說話。

0-3歲發展過程與特徵

首先,在幼兒還無法發出聲音語言之前,都是先從身體的舞動與哭聲開始表達他的生理需求並與外界溝通,通常會在1歲前後開始說第一有意義的字。以一般正常發展的孩子來說,0-3歲語言發展的過程及各階段特徵如下(但因每個孩子都有個別差異,僅供參考):

牙牙學語準備期0∼10個月

是語言發展的前期,又稱先聲期。新生兒在滿月以後,因為睡夠了、吃飽了,覺得滿足或愉快時,會發出咕咕(cooing)之類的聲音; 接著便陸續出現唇齒爆發音、牙牙語(babbling)、亦即是聯合母音和子音而發出一些如MA-MA、DA-DA之類的音。

關鍵發展單字句期(10個月∼1歲4個月)

是真正語言的開始,為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會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
會揮手說bye-bye,或一些2個字的名詞。
常會以單字來表示一整句話,如說「媽媽」,可能是「媽媽我肚子餓了」、「媽媽快來」等意思;此外習慣以疊音來說單字,如「媽媽」、「ㄋㄟㄋㄟ」、「糖糖」等。
開始聽從父母的一些簡單指令,如「過來這裡」、「抱抱」等。

快速集彙多字句期(1歲4個月∼1歲10個月)

學會的字彙迅速增加,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名詞+動詞等,如「媽媽抱抱」。
喜歡詢問物品的名稱,學習指物命名。
又稱電報句期,所說出的單句簡略而結構不完整,就像電報文件一樣,如「媽媽、糖」,其實是「媽媽給我糖」,因此又稱電報句期。
會說謝謝、或回答一般問話如「那是什麼?」等。

模仿語法造句期(1歲10個月∼2歲3個月)

開始模仿學習成人的語法,能回答簡單問題(如你叫什麼名字)或輪流對話,因此又稱文法期。
學會的語彙約30∼50個,並會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詞,並稍微瞭解「上、下、以前」等空間、時間概念。
愛問為什麼複合句期(2歲3個月∼3歲6個月)
喜歡問「為什麼」,因此又稱「好問期」,為語言學習過程中的爆發期,語彙快速增加,並學會複合句,如「媽媽去上班,然後弟弟就哭了」。

2歲3個月∼2歲9個月

似乎能瞭解日常生活中的事與物,學會的語彙快速增加。
會問「誰」、「哪裡」、「做什麼」,或說一些簡單的句子,如媽媽買菜菜。
會使用「這個」、「那個」等冠詞。

2歲9個月∼3歲6個月

開始會說較複雜的複合句,如「天黑黑,要下雨了」等。
會說剛剛發生的事,如「爸爸回來了」等。
會用『不要』等否定命令句,並在語言表現上較具攻擊性或誇大性。
影響語言發展的因素

#先天智力+後天刺激
#女寶寶比較會說話?
#父母營造的語言環境

語言發展的重要性

許多研究都顯示,語言發展關係著日後學習與思考能力的發展,想要在學校有優異表現,就要學會許多技能例如閱讀與寫作,而語言能力則是學習種種技能的基礎條件。語言發展速度慢,相對的在閱讀能力、表達與寫作能力上也都比較慢,孩子可能因此自信心受挫,無法提起學習熱忱。

此外,孩子若因為有語言上的障礙,無法明確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不但自尊心受損,也可能因為被其他孩子嘲笑、欺侮甚至被孤立,造成社交畏懼,在成長過程中影響了人格的正常發展,並產生日後的偏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