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anny(kitty)

揭開育兒觀念15大謬誤(上)

2012年07月14日
對於小兒生活、疾病照護,您是否還存有上一輩的錯誤觀念?有時小孩生病發燒,媽咪感到焦慮不已,甚至手足無措,有許多人聽信偏方,加上自己錯誤的認知,反而使得小孩的身體受到二度傷害,許多的無知和誤解至今仍廣為流傳,這也是為什麼到了今日,仍有人認為發燒會燒壞腦袋,甚至要用酒精擦拭身體才能退燒,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因此,其實身為現代人的您,即使對於小兒的照顧一無所知,也應有求知的慾望,建立正確的育兒觀念,陪伴小孩一起健康成長。


謬誤1:發燒會燒壞腦子,還可能造成智能缺損或腦性麻痺?
大部分的小兒發燒是因病毒感染造成的,人體受到侵犯後,免疫系統會起反應來對抗這些病原,因此會產生發燒的症狀。至於很多人擔心,發燒會不會燒壞腦子,中山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表示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除非寶寶燒到43℃以上,且這樣的高溫持續3~4小時,傷害體溫調控系統,不過現今根本不會有父母讓小孩燒到這種程度還坐視不理。而很多的智能缺損問題都非因發燒引起,而是先天性或者出生後腦部缺血缺氧,或者腦膜炎,主要也是因為細菌侵犯腦膜,才引起高燒的,因此家長必須弄清楚前因後果。


謬誤2:半夜一定要叫寶寶起來喝奶,才不會餓到?
基本上寶寶是否需要半夜起來喝奶,與寶寶的年齡、餵食方法相關,周怡宏醫師以母奶和配方奶寶寶做說明:
1.親餵母奶的寶寶:大概需等到7~8個月大才能斷掉夜間餵奶,因為母乳每次的餵食量不多,寶寶沒辦法撐那麼久而不感到餓,因此需要喝夜奶是正常的,但等到7~8個月時,寶寶已經開始吃副食品,就能增加他的飽足感,半夜也不用再進食了。
2.喝配方奶的寶寶:因為配方奶的餵食方法是屬於定食定量,白天大約餵5次的量就夠了,因此等到寶寶出生1~2個月之後,就可逐漸戒掉夜奶。


謬誤3:大鳥慢啼,所以寶寶兩歲時都不會說話,可以再觀察?
1~1歲半的階段屬於單字快速累積期,1歲半之後開始有雙字詞、三字詞的出現,到了2歲時也可以用這些單字與字詞組合成句子。因此周怡宏醫師提醒,如果到了2歲連5~10個單字都不會講,是不合理的狀況,應先看健兒門診,與醫師評估是否因為環境訓練做得不夠好,或者日常生活中主要照顧者缺乏與小孩的溝通練習,因而失去口語的模仿對象,這些都是必須要了解的,而父母也不應錯過早期療育的黃金期。


謬誤4:小時後胖不是胖,所以18歲以前的發育期不用限制飲食量?
目前隨著飲食習慣的西化,現代人忙碌因此大多吃外食,使得小孩的飲食方式也隨之轉變,不過爸媽千萬不可忽視小兒肥胖的問題,肥胖細胞到了約3歲時會定型,且永遠不會消失。周怡宏醫師指出,如果小兒肥胖嚴重,那麼到了青春期肥胖的機會有50%,到了成年甚至高達80%,且目前糖尿病的患者年齡有下降趨勢,因此爸媽需時時觀察小孩的生長曲線,百分位最好維持在正常範圍內(10-90百分位之間)。而幫助小孩體重不要過胖的最佳方式,應從生活管理做起,像是保持運動的習慣、戒除零食點心等等。


謬誤5:類固醇副作用多,所以小孩有氣喘,醫師開短期類固醇,最好不要服用?
類固醇在治療過敏範疇中,是很常用的一種藥物,因為它有顯著的抗發炎作用,如果正確使用效果良好,不過也有其副作用,因此大多數人聽到類固醇常抱以負面的想法。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如果小孩真的有氣喘疾病,那麼氣管裡會有大量的發炎物質,因此除了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之外,醫生可使用適量、短時間的口服或吸入型類固醇,具有短暫控制的效果。至於所謂的副作用,除非是「長時間」的使用才會產生,因此只要掌握少量、短期(1~2個月),就不用太擔心,如果不及時使用藥物控制而讓病情惡化,反而是比較危險的做法。此外,周怡宏醫師也提醒,判別小孩真的是否為氣喘,或者只是單純的支氣管炎是很重要的,因為在用藥和治療方式上具有極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