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anny(kitty)

閱讀障礙者的識字學習

2012年09月30日
閱讀是獲得知識的重要管道,閱讀能力不佳,將極易導致學童產生自我概念差、易焦慮、缺乏勝任感、較無學習動機,且各學科學習效果差,甚而影響整體生活適應等現象。在我們的周圍,正有不少學童在閱讀時發生困難。

  閱讀是個複雜的歷程,其中包括「識字」和「理解」兩個主要的部分;文字辨認的缺陷與障礙,被多數閱讀心理學者認為是引起閱讀障礙的重要原因。閱讀障礙者的文字辨認困難,很有可能是因為文字視覺訊息(形碼)或音韻訊息(音碼)的處理困難,或兩者皆是其困難所在。

  許多研究指出,閱讀障礙者和一般人相較,在視知覺方面的問題,有以下幾種缺陷,包括:{1}難以辨認相似字的異同;{2}朗讀慢且費力;{3}無法適當將視覺序列保留在短期記憶;{4}閱讀時會跳行、漏字;{5}無法快速的處理複雜的字形。

  在聽知覺方面,他們通常有以下幾種缺陷,包括:{1}不能做字形和音素的連結;{2}辨別兩字之間發音異同有困難;{3}聽覺序列困難;{4}對字發音不確定,會停頓在字與字之間,或將有問題的字重複說好幾次;{5}無法快速的處理文字的音韻訊息等現象。

  針對閱讀障礙學生在學習上可能會面臨的一些困擾與特徵,以下提出一些教學方面的建議:

1教導識字的相關知識

  中文字的組成有其規則性,閱讀障礙者對於辨識文字的結構有困難;有關閱讀障礙者的字彙結構與應用的指導,可使用{1}語音分析:例如,「正、症、政」等皆具相類似的發音;{2}語形分析:指導學生有關字彙形體結構的知識,以增加學生對字彙意義的確認。

  教學時宜針對中文字其具有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殊性加以說明,讓兒童理解文字的構造「其來有自」,如此不但可以提升兒童學習國語生字的興趣,當兒童面對未學過的生字時,較會利用形旁、聲旁等詞素線索來達到學習遷移效果。

2重複閱讀

  反覆練習,是一種「勤能補拙」的方式;如果讓視覺型閱讀障礙者經常接觸一些字彙,增加其對文字的精熟,有助於改善其識字困難的情況,也可增加文字辨識自動化的速度。在教學呈現時,宜用多變但不複雜的方式,讓這類學童精熟學習。

3教學趣味化

  閱讀障礙兒童的教學,宜配合遊戲教學,激發其學習興趣,將教材結合活潑的遊戲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習動機,讓識字教學更為生動和活潑化,並讓學生樂於學習。

4多感官教學

  在教學時,宜運用多重管道的方式,來幫助其識字及閱讀,並彌補其弱勢。

5適當運用 

評量與錯誤分析

  適當的運用評量,可幫助教師了解閱讀障礙學生的困難所在,教師宜檢查學生的文件資料(如作業、測驗卷等),並加上口頭的詢問或進行深度的評量,以了解學生作答的心理歷程,找出學生閱讀時的錯誤形態。另外,也可因應不同的閱讀障礙類型,加入視覺、聽覺性的閱讀理解測驗,以多樣的分析,了解閱讀障礙學生與其他障礙學生在錯誤類型上有何不同;如果發現學生在某些測驗表現不佳,則可推論他缺乏這些測驗要測量的心理能力,評量之後,再根據分析結果發展教學計畫。

6考量個別差異

  筆者認為,閱讀障礙學生的成因和困難乃因人而異,因此,除了考量個別差異外,找出個體的優勢管道,以及了解學生在閱讀時的特殊習慣、閱讀態度等,來協助這些學生學習識字,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閱讀障礙的成因相當多樣且個別化,教師在從事實際教學時,應考量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及閱讀指導的整體性,除了識字的成分,尚須考量到理解的層面,俾能全面性的指導閱讀障礙者成功的閱讀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