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anny(kitty)

孩子感染腸病毒怎麼辦

2013年12月23日
腸病毒感染是幼兒常見的傳染病,疫情通常在春末夏初或是初秋流行,尤其5-6月、9-10月換季時更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直到進入冬季時才會逐漸降溫,不過由於台灣位處於在亞熱帶,因此全年都還是有可能出現感染病例,而且每次引發流行的病毒類型並非都是一樣的。

腸病毒並不是一種病毒,而是一群病毒,其中包括將近70種不同血清型的腸病毒。不過得了某一型的腸病毒,身體就會自動產生具有抵抗力的抗體,下次就不用怕這一型的腸病毒了,可是對於其他型的腸病毒卻仍然沒有抵抗力,所以要注意之後還是有機會再得到其他型的腸病毒喔!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能藉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腸病毒多發生在10歲以下的孩童,年齡愈小症狀就愈明顯,不過絕大部分的腸病毒只是讓孩子一陣子不舒服,過了就好了。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重點在於,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對腸病毒有更深刻的了解,才能夠及早預防、提早發現危險跡象,並且及時帶孩子接受治療。



腸病毒的常見症狀

根據歷年監測的資料顯示,腸病毒併發重症以71 型最多,5歲以下幼童是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的發生率以1歲以下的嬰兒最高,約為千分之0.03 至0.4,由此可見年齡愈小得到腸病毒愈要當心。可惜的是,我們沒有辦法從孩子臨床上的表現去知道他得到的是那一型的腸病毒,也沒有辦法從孩子一開始的症狀去推測他會不會發展成重症個案,這就是讓家長最為恐慌的地方。

如果感染後出現持續嘔吐、嗜睡、意識不清、無故驚嚇或突然全身肌肉收縮、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都必須立即送大醫院治療;另外也提醒爸比媽咪,如果嬰幼兒突然間大量流口水,也有可能是口腔水泡疼痛、無法吞嚥的腸病毒徵狀之一喔!

小編在這邊提供較常見的腸病毒症狀給大家認識:

•疱疹性咽峽炎
由 A 群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高燒,且喉嚨出現潰瘍及水泡,病童常因無法進食而虛弱脫水,而皰疹口唇炎差別在於牙齦會腫脹流血,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會併發無菌性腦膜炎。病程為 4-6 天。
•手足口病
由 A 群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 71 型引起。發燒、且會在舌頭頰側、手掌、腳掌、膝蓋、臀部等位置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病童也常因口腔潰瘍無法進食脫水而須住院打點滴。病程為 7-10 天。
•類感冒症狀
其實腸病毒最常表現的症狀就是像一般感冒症狀一樣,發燒兩、三天,其間小朋友可能會食慾不振、小拉肚子、精神倦怠、全身無力,燒完之後會發疹子,疹子可以是細細小小的也可能是突起丘疹狀的,之後就完全好了,若不去深究它,也不會知道是得到了腸病毒。
•其他症狀
其它還有肋膜痛、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及病毒性腦膜炎,這些也是腸病毒所引起的。
•嚴重併發症
讓家長最擔心的還是一些會致命的併發症,例如克沙奇B 族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病童發燒後在短時間內發生心跳過速、發紺、嘔吐、呼吸困難,很快演變成心臟衰竭;還有就是腸病毒71 型引起的腦幹腦炎、肺水腫與肺出血,在短短3~7 天內就可能死亡。


腸病毒71型的辨別及認識

由於腸病毒71 型是最容易併發重症的型別,所以小編建議爸比媽咪最好對它有多一分的認識。腸病毒71型跟一般的腸病毒表現略有不同,比較容易出現高燒超過39度及發燒超過三天的情形,所以當孩子如果高燒超過三天,爸比媽咪就應該要趕緊帶孩子到醫院請醫師評估。這邊也提供爸比媽咪幾個方法評估孩子是不是得了71型的腸病毒,給爸比媽咪作為參考:

1.腸病毒71 型多以手口足病來表現。
2.腸病毒71 型的疹子及水泡比較細,像針尖一般大小。
3.腸病毒71 型發燒的時間比較長,別種型大多燒三天左右,71 型可能會持續發燒到五天之久。
4.腸病毒71 型會使孩子精神比較差,一般型的腸病毒感染,孩子退燒後仍然活蹦亂跳,而感染71 型的往往會使孩子整天都顯得病懨懨的。
5.腸病毒71 型比較容易併發神經系統的症狀,例如「肌躍型抽搐」,這是判斷重症前兆的重要依據,請家長要特別注意。肌躍型抽搐多發生在孩子將睡未睡的時候,它的症狀就是突發的全身肌肉收縮,在床上彈了一下,像是被嚇了一大跳的樣子,孩子常會因為這樣驚醒而無法入睡。
6.目前有腸病毒71 型血清IgM 快速檢定試劑可以提供醫師在臨床診斷上很大的幫助。
如果家裡的幼兒沒有出現上述表現,大致上會轉變成腸病毒重症的機會並不高,只要體溫恢復正常時精神活動力很好就不用擔心了。



腸病毒的治療及保健守則

腸病毒重症前兆如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家長務必至各大醫院或至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對於重症的個案,醫師會給予各種急救藥物或免疫球蛋白來調節孩子的免疫反應,只要轉送得快,孩子都有機會痊癒,也比較不會留下需要長期仰賴呼吸器或鼻胃管進食等等神經方面的後遺症。

其實腸病毒可說是無藥可醫,只要掌握兩個重要的原則:發現重症前驅症狀和避免脫水,感染腸病毒的寶寶並不難照顧。病人要靠自己的免疫力去消滅病毒,醫師做的事只是支持療法,例如孩子如果因為吃喝不下而脫水,就為他打點滴補充水份,醫師也會給孩子一些止痛藥或止痛噴劑以減輕孩子嘴巴裡面潰瘍的痛苦,假以時日,大約3~5 天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痊癒。家長在照顧上可以給予孩子一些冰涼、容易下嚥的食物,例如口含冰塊( 可以潤濕口腔並止痛)、布丁、冰淇淋、冰牛奶等等,並好好觀察孩子的症狀才是重點。



預防勝於治療

1.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為了預防腸病毒,唯一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老師或家長平時都有教小朋友要勤洗手,洗手的時候要做到「濕、搓、沖、捧、擦」幾個步驟,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這五個步驟最重要的其實是「搓」這一步,到底要怎麼搓才能搓得乾淨,真正把病毒搓掉呢?這邊要教大家一個醫院推行的洗手七字訣:『內、外、夾、躬、大、立、腕』

孩子感染腸病毒怎麼辦_img_1
1.兩手心內側互搓。
2.左手掌搓右手背外側,然後交換。
3.雙手十指交叉夾起互搓。
4.兩手呈打躬作揖狀右手拳頭搓左手心,然後交換。
5.右手搓洗左手大姆指虎口,然後交換。
6.右手五指立起與左手心互搓以清潔右手指尖,然後交換。
7.右手搓洗左手手腕,然後交換。
這七個位置全部都要洗到,每一次都要用力搓,每一個角落都要仔細搓,每次洗手至少都要一分鐘以上才會有效喔!如果只是沾沾肥皂就沖水是不會有效的,不只小朋友要認真洗,大人更要確實做好洗手的步驟,才能保護小朋友不受感染!

2. 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如果得到腸病毒的小朋友,請儘量在家休息,不要再到學校,避免傳染給其他同學,一般建議請假七天,也就是一開始傳染力最強的這幾天,七天過後傳染力就大減了。家裡有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時,也可參考以下方式預防腸病毒的擴散:

•加強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
•隔離生病小朋友與其他小孩,小心處理病人的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
•家裡的人和生病的小朋友都應該加強洗手,尤其是在處理生病的小朋友糞便之後及飯前。
•不要與生病的小朋友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瓶、奶嘴、湯匙等。
•生病的小朋友請在家隔離,多休息並適當補充水分,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免傳染給其他人;學童則應該請假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到沒有發燒現象,以免傳染給同學。
3. 提高抵抗力及免疫力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提高抵抗力,家長也要多增強孩子的個人免疫力,注意營養、均衡飲食,保持適當的運動及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可參考增強兒童免疫力 教你省錢7大妙招)

4. 使用正確的方法消毒

兒童玩具應常消毒清洗,不要讓幼兒養成咬玩具的習慣。也請家長注意,清潔劑、酒精是殺不死腸病毒的,必須用含氯的漂白水才有效。一般環境消毒可將幼童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桌椅、玩具、遊樂設施等,使用500ppm 濃度的氯水,做重點式的擦拭即可;若是被病童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表面則建議使用1000ppm 濃度的氯水去清理。

◆ 泡製的方法如下:

1.可用巿售的漂白水(濃度一般在5-6%)5湯匙
2.加入10公升(1250cc 的寶特瓶8瓶)的自來水中均勻攪拌即成。
清洗好的物品還可以拿到太陽下去曝曬,因為紫外線具有殺菌的功能,腸病毒又不耐高溫,在50℃以上的環境就會死掉,是很好的消毒方法。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在熱水中,都可減少腸病毒的傳播。



認識腸病毒,了解腸病毒,就能知道如何去面對它與預防感染。打擊腸病毒最重要的是徹底洗手,濕、搓、沖、捧、擦,尤其是「搓」的步驟,要確實施行。促使社區與家庭均能提供適當的洗手環境與設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與正確的醫療常識,當有可疑的症狀發生,應迅速就醫,追蹤病情,才能將腸病毒徹底消滅,保障個人的最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