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妮媽~妞妞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文章分享

2004年11月16日
公開

不只是大人有blue Monday情結,小孩也有! 星期一,我家荳芽一起床就一臉臭臭的,刷牙、洗臉都心不甘情不願的,她不高興早起、做媽的我也在隱忍她的臭臉,吃早餐時,她又愛吃不吃的,我終於忍不住發火!兇她: 「妳是哪裡不高興呀?星期一本來就要早起上學的,放假放完了呀!」 荳芽就哭了。哭得好傷心。 我靜靜的看她哭,一句話都不再說了。 過了一下子,我自己氣也消了,問她:「哭好了嗎?」 荳芽點點頭,用手去抹眼淚。 我又問:「那可以談了嗎?」她也點頭。 「為什麼一早起來就臉臭臭的、不開心?」 她一聽,好像我又踩到她的痛處,又哭了一陣。 後來才跟我說她累累、想睡覺…… 我想也是吧,一個小小孩,假日玩瘋了,星期一還是得配合我們大人的作息、早早就起床來…… 這是荳芽三歲半時發生的事,那時她已經上幼稚園了。後來我想通了,她早上起床再有那種睡不飽的臭臉,我都問她:「想不想哭一下?」她有時點點頭,眼眶就紅了,自己坐著哭一下;有時她會搖搖頭,自己跟我說:「不必哭哭!我可以!」 一直到現在,她五歲了。我們早上起床都相安無事。只是有時爸爸聽到我跟荳芽的對話,會有點哭笑不得的說:「妳們兩個真是奇葩!還可以討論一下哭不哭喔?!」 其實,我跟荳芽是在討論情緒的事、有關於一個小孩也應該有發脾氣的權力這件事。 大人會因為工作、人際關係、感情、錢啦……這些大大小小的事生氣、心煩,我們覺得很理所當然。可是小孩如果哭了、生氣了,大人就會叱責他們無理取鬧、不乖!大人生氣叫「發脾氣」,小孩生氣叫「耍脾氣」!連用辭都不同,帶有一些價值判斷在裡面。好像小孩生氣根本就是不應該的! 大人是人,小孩也是人呢!憑什麼大人生氣就是正常的,小孩生氣就是耍賴?憑什麼你煩沒錢就可以,我煩睡不飽就不行呀? 我看到《家有生氣小恐龍》這本書時,看到作者把一個生氣的小孩畫成一隻吐火的小恐龍、還把玩具都吞掉……立刻愛得不得了,馬上介紹我家荳芽看這書。 小恐龍手短短的、腳短短的,長得圓圓的,像極了一個小小孩。噴火時,自己眼睛還閉起來,感覺不是那麼兇猛,倒像是也怕被自己噴出來的火燒到,可是又忍不住要噴火…… 小孩生氣就是這樣吧? 其實他自己也會怕呀!怕這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會不會被爸媽揍一頓呀?可是--還是想生氣呀!就是忍不住! 後來小恐龍漸漸不生氣了,身體又慢慢變小了,慢慢變回來原來的小孩身體……這一切都會過去的,只要你給時間、等待,小恐龍還是會變回來的。 我一直期許我自己做這樣的媽媽--給小孩時間、讓她自己體會一些事、一些感覺。 * * * * 在書的最後-- 爸爸問從小恐龍變回「人形」的小孩說:「你剛剛在生氣什麼呀?」 小孩說:「都是媽媽啦!」 爸爸又問:「媽媽怎麼啦?」 小孩已經想不起來了,他就說:「我生氣就是生氣啦!我一定是有很好的理由才會生氣啦!就是這樣啦!」 是吧!誰生氣一定都有他自己很好的理由吧,誰說不是呢?

轉貼-一歲幼兒評估表

2004年11月10日
公開

雙手扶著家具會走幾步2.拉著雙手會移幾步3.拉著物體自己站起來...... 觀察項目 反應 粗動作 1.雙手扶著家具會走幾步 OK 2.拉著雙手會移幾步 OK 3.拉著物體自己站起來 OK 細動作 1.拍手 OK 2.會把小東西放入杯子 OK 3.會撕紙 OK 語言溝通 1.揮手表示再見或有意義的用手指向人或物 OK 2.會模仿簡單的聲音或出現第一個有意義的字 OK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1.叫他,他會來 OK 2.會脫帽子 OK 注意事項: 1.實際年齡 本量表之年齡部份是指孩子的實足年齡,即測量量表之日期減去幼兒出生日期。其中日數以15日為界限,若已滿15日(含15日),則計1個月。如:87年5月12日填表,幼兒之出生日為84年6月19日;則其實齡為2歲11個月。二歲以前篩檢量表在早產兒須計入矯正年齡,即出生日應以預產期計算;二歲以後則以實際年齡計算。如:87年5月12日填表,幼兒之出生日為86年5月4日,媽媽之預產期為86年7月6日;則其實齡為10個月。 2.評估方式 每個年齡層,皆有10題題目,通過一題得10分,以此類推,滿分為100分。 3.測量結果 (1)正常-當篩檢量表總分在80∼100分之間者。 (2)不正常-當篩檢量表分數在80分以下或同一向度有兩題(含)以尚未通過者。 (3)追蹤-若孩子的年齡未恰好落在年齡組,則取前一年齡組之題目;若其前一年齡組之題目可通過,則需  建議家長在孩子的年齡達下一年齡組時,進行追蹤篩檢。  如:5個月大的孩子,進行4個月的題組-若分數為80分以下可能為不正常的情況;分數在80∼100之間則  建議於6個月大時再進行追蹤篩檢。

轉貼-別讓寶寶的牙齒長壞了

2004年11月10日
公開

  一般來說,幼兒的乳牙兼具咀嚼、發音、美觀,以及維持恆牙萌出空間的功能,因此,父母如果能經常注意幼兒乳生長情形,並引導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寶寶發生蛀牙或其他的缺憾。 幼兒乳牙太早蛀損的結果   幼兒的乳牙因蛀牙或其他缺損等原因太早掉落,會導致第一大臼齒向前傾移,結果小臼齒就被「夾殺 」 無法長出來。 父母如何為幼兒刷牙 1.選擇牙刷:   幫助幼兒選擇牙刷時,牙刷頭的長度,最好相當於四顆門牙的寬度為宜;牙刷的軟硬度,則以不刷痛孩童牙肉為原則。 2.牙膏 :   輔助太小的嬰幼兒刷牙時,如果使用牙膏,容易使刷牙場所受限,加上幼兒一直吐牙膏,也會增長刷牙的時間,引起不耐煩的情緒。當孩子不會將漱口水吞下時,即可使用牙膏且選用含氟牙膏。 3.刷牙姿勢:   可讓幼兒躺在自己的大腿或小腹上,並記得將孩童頭部往左或右偏45°角,以防止孩童口水哽在喉頭。 4.直視分區刷牙:   直視刷牙區域,才不致刷痛幼兒牙齦,幼兒口腔的每一個區域,應輕刷15至20下,刷完一個區域之後,可讓小孩吞一下口水。 5.刷牙力量:   幫幼兒刷牙時力量要適中,如過於用量將使孩子因疼痛而逃避刷牙;並且要以短距離振動之方式橫刷前牙。 6.寓教於樂:   剛開始替幼兒刷牙時,不要強求刷乾淨,先讓他習慣刷牙的姿勢動作,再逐漸要求刷乾淨。

「閱讀」

2004年11月09日
公開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從小讓孩子培養閱讀的能力及興趣,讓他的視野更開闊,身心發展更完整。此外,藉由短短的伴讀過程,也讓親子彼此間的關係更緊密。 培養良好「視」、「聽」覺 口語上來說,「所謂的『閱』就是讀讀看,而『讀』則是用嘴巴唸出來,」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執行長葛惠表示。因此,要具備閱讀能力,就是能夠「讀」跟「說」,要能說出清晰的語句,就得先從訓練好的聽覺開始,才能學習來自外界的語言、聲音。從幼兒出生開始,得先讓他打造健全的「視」、「聽」覺功能,接著再慢慢引導孩子去學習閱讀。 葛執行長進一步說明,嬰幼兒的玩具很多都是專為「視」、「聽」覺所設計的。她建議家長,不管是玩具、書籍、遊戲,1歲半以前的孩子,應以培養看與聽的能力中得到樂趣,而這正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前備動作。 閱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後天引導及培育也是不可忽視。若能從小就讓寶寶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及興趣,對日後語言的學習、人格發展、事物的理解度、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都有重大的影響。 循序漸進的引導 要讓孩子喜歡閱讀,不是一味的準備很多書籍給他就好,書籍的選擇及大人的引導缺一不可。葛執行長建議,伴隨視覺與聽覺的發展,1歲半以前的寶寶,以「大圖卡」、「生活化」、「簡短故事、句子」為主;1歲半以後,孩子會漸漸喜歡延續性的故事,加上身體發展成熟,這時就可以準備一些撕不破、紙張較厚的書本,讓孩子可以練習手部肌肉,自行翻閱書籍。 更甚者,為了幫孩子激發創意、潛力,也讓閱讀的過程更生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構思新的故事內容。另外,選擇可以將遊戲帶入書中內容的書籍,小朋友的興趣會更高昂。 適合一邊閱讀,一邊遊戲的書籍 ※ 0-1歲,可以玩的閱讀遊戲 以圖卡與實物做比對,並邊唸童謠邊看圖,如:紅紅蘋果真好吃,寶寶吃得笑哈哈。 ※ 1-2歲,邊做邊看的書 1. 我會自己穿衣服:小熊穿褲子,寶寶穿褲子。 2. 大家來刷牙:刷一刷真乾淨,照照鏡子真有趣。 ※ 2-3歲小故事,認物品與動物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讓孩子認識動物,學動物走路,學動物叫聲,辨認不同的動物嗯嗯。 正確的學習方式 一、在喜悅、專心的狀態下進行 二、佈置一個隨處可讀書的環境 三、陪養親子共讀的習慣

轉貼-親子關係的殺手∼你曾對孩子說負面話嗎?

2004年11月09日
公開

親子關係的殺手∼你曾對孩子說負面話嗎?   坐捷運途中,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小男孩上車。小兄弟蹦蹦跳跳,一個坐媽媽左邊,一個坐右邊;一路敘敘叨叨要媽媽注意他,問媽媽可不可以換位置、要媽媽看他今天在學校畫的畫,媽媽不知道是太累了還是心情不佳,一直不予理會,偶而冒出一句:「你們給我坐下!聽到沒?不要再煩我了」。最後小孩感覺無聊,問媽媽「我可不可以看書?」媽媽回答說:「可以啊!如果你想要眼睛瞎掉是你自己的事。」   雖然以第三者的眼光來看很不以為然,但這卻是中國人慣有的回應方式。我們似乎不知道怎樣中性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許是不知道怎樣要求、引導孩子產生正面的行為,卻一再訓斥孩子這裡不對、那裡不好。另外,當對孩子有一些情緒或期待的時候,我們常認為孩子的行為,應該會自動來符合我的標準,如果別人的行為或言語沒有達到我們預期表現,就會忍不住發出怨言或各樣狠毒的話。 想一想,你曾對孩子說下面的話語嗎?   你真的很討厭!   你去死好了!   我真希望沒生你這個壞孩子!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怎麼那麼沒有用!   隨便你!出了事你自己負責! 別用負面話語宣洩情緒   冷靜下來思考,這些情緒性的話語本身,其實對改善眼前的狀況並沒什麼幫助。父母可能不曾仔細想過,這樣一句脫口而出的負面話語,雖然能宣洩父母一時的情緒,但卻會讓孩子強烈感受到父母不安全的愛和自己的沒價值。有些父母以為孩子還小,不可能真正了解謾罵的字眼,但是忽略了孩子多能從氣急敗壞的語氣與嫌惡的表情中,接收到來自父母的負面情緒。而大多數的父母也並非不願意教,通常是不知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一但發現自己無法教好孩子,就直覺地用負面話來表達自己的挫折與無力感。但孩子何辜?當孩子長大到已經可以理解事情的道理,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告訴孩子行為表現的標準?為什麼不能為他分析我們判斷的理由?還有,不同選擇、不同行為的後果是什麼? 思考不當行為的成因   也許,我們的憤怒來自於對自己生氣;我們對孩子的不接納,來自於對自己的不接納;不能容忍不完美,不能容忍有任何事物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不能容許別人看自己教養孩子不成功。試著把標準放低一點,放輕鬆一點吧!孩子的行為表現,雖然與父母的遺傳、教養方式相關,但還必須加上更多後天的因素,如孩子不當行為發生時的環境刺激因子,或曾經受其他重大事件或人的影響呢!如果沒有釐清孩子行為的前因後果,您就把負面情緒全加諸在孩子身上,這對原本應是最親密的親子關係,可是充滿殺傷力的!   從今天起,不管您多麼恨鐵不成鋼,無論如何,也請勒住您的舌頭吧!千萬不要讓一時衝出口的負面話語,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讓孩子的心靈因此蒙上一層陰影。想一想,一但造成傷害,日後想重建親子關係,可是必須付出更多倍的時間與精力的喔!

轉貼

2004年10月14日
公開

越在乎的人,你反而對他會越不客氣。 越在乎的人,你反而越會裝做不在乎。 人就是這麼奇妙的在乎別人阿! 所以我覺得世上最幸福的人就是: 能找到一個自已喜歡的人, 而那個人也是真心的喜歡你。 我想我們大家都該彼此努力吧! 並且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喔! 他就是你今生所要找的人喔! 圓滿 我們常常安慰別人說:「人生是沒有圓滿的」。 你不能得到一切,永遠不會是最幸福的人。 然而,誰說人生是沒有圓滿的呢? 我們所擁有的,是另一種圓滿,我們從遺憾中領略圓滿。 沒有分離的思念,怎麼能領略相聚的幸福呢? 沒有經歷過被出賣的痛苦,怎會領略忠誠的可貴呢? 沒有嘗過苦戀的滋味,又怎能體會長相廝守的深情呢? 在紛紛擾擾的人世間,能夠相聚, 彼此忠誠,長相廝守,不正是一種圓滿嗎? 圓滿的人生,不是擁有一切,而是學會了珍惜和付出。 在一個小宇宙裡,你是圓滿的,當你不再貪婪,你是圓滿的。 當你了解愛情,那是自身的圓滿。 月圓月缺,但是,你不會說月亮是不圓滿的。 你愛著的那個人,也許是不完美的,也許是有很多缺點的。 你自己又何不試試看呢? 然而,你們的關係卻可以是圓滿的。 那個圓滿,超脫了現實, 是一種領略和追求,也是一種寬容。 勇氣 勇氣是由-害怕-不信任-恐懼-提煉而來的。 什麼使人成長呢? 是學習也是訓練也是磨練。 成功的秘訣不在於學位或是IQ, 而是在於精神態度和熱情指數。 以溫柔對待倔強,寬容對待苛刻,熱情對待冷酷。 你用何種的態度面對別人, 別人就用如何的態度來對待妳。 有時妳以為天要塌下來了, 其實是因為你站歪了吧! 一個人一生中,需要一些助緣, 你幫助別人,別人也幫助你, 有時幾乎是在同時,我們都要珍惜這份因緣。 幸福 什麼是幸福 幸福就是 喜歡你的人也喜歡你 朋友對你很好 能看見自己的偶像 能去暗戀別人 能吃到好吃的東西 能看見好玩的東西 能跟喜歡的人說話 能賴床 所謂的幸福 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看你要怎麼想 但願你能很幸福 喜歡一個人 可以幸福也可以難過 不會在意他喜不喜歡我 只要我能很幸福的喜歡他 我會一直都很幸福的 生命要慢慢品嚐. 等你嚐出品味- 你的生命就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