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阿餅媽咪

http://azi1239.pixnet.net/blog

http://azi1239.pixnet.net/blog

【育兒攻防戰】貼標籤效應

2021年10月21日

標籤效應(Labeling theory)

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籤後,他的行為模式就會越來越接近被貼上的標籤內容。

簡單來說,要讓對方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為他貼上什麼樣的標籤。

 

關於孩童的標籤效應實驗(A Class Divided:分歧的一班)

Jane Elliott (珍‧艾略特)是一位國小老師,1968年時對班上孩童進行實驗,依照孩童眼睛的顏色分成藍眼睛與棕眼睛兩組。

<實驗第一天>

老師告訴這些孩童(開始貼標籤),其實有藍色眼睛的小孩都比較優秀(幫孩子貼上正面標籤),並特意讓他們享有較好的待遇。而棕色眼睛的孩童則刻意讓他們覺得自己較差勁(幫孩子貼上負面標籤),接著規定兩組孩童不可以一起玩。

一天的時間裡,觀察到藍眼組的孩子逐漸覺得自己很優秀而變得自信,反觀棕眼組的孩子則從原本憤怒到最後消極接受。

<實驗第二天>

老師告訴這些孩童她弄錯了(重新貼標籤),事實上是藍眼睛的小孩較笨,棕眼睛小孩較聰明,並且交換他們的待遇。

接著兩組孩子的學習表現跟前一天出現反差,藍眼睛孩子變得悲傷,而棕眼睛孩子表現出自信

<實驗結束>

最後,老師告訴孩子們這是個實驗(幫所有孩子撕下標籤),請孩子們擁抱彼此並對孩子們進行機會教育,同時也請孩子們寫下在這次的實驗中獲得什麼心得感想。

 

【育兒攻防戰】貼標籤效應_img_1關於「歧視」的教育實驗(A Class Divided)紀錄片等詳細資訊,有興趣的爸媽可自行上網查詢。這個實驗還有後續,在17年後這些孩子們接受訪問時,提到這個實驗對他們影響非常正面與深遠,讓他們學會更加包容與接納他人。

 

妥善運用貼標籤效應,幫助孩子與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這個實驗故事讓我感到震撼,一個簡單的貼標籤效應,對於孩子的學習發展與情緒發酵是多麼地立即、影響是多麼地深刻、殺傷力是多麼地強大。

負面標籤可以毀掉一個孩子,而正面標籤卻可以幫助孩子,當你希望孩子能擁有正向的行為發展時,就不該時常對他貼上負面的標籤。孩子很單純,內心還沒辦法像大人一樣強大,能夠抵抗或試圖拒絕別人為他貼上的標籤,所以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受他人給的既定印象而深受影響,進而變成跟標籤內容一致的人。

日常生活中,有好多時候都可以運用貼標籤效應來解決問題,而解決孩子的問題,就等於是解決了我們的問題。我也得提醒自己,不論事件有多小,都不要輕易地對孩子貼上負面標籤,要試著學習說話的方式與親子溝通。因為一句傷人的話,常常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

內心小對話:

所謂的正向引導,就是因材施教。

依孩子特性的不同,引導的方式也不同。

【育兒攻防戰】貼標籤效應_img_1

 

 

孩子被貼上負面標籤時,父母的正確態度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信

有時候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的人,不是父母,而是父母以外的其他人(親戚、老師、鄰居、路人...)。負面標籤對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造成的影響也許不盡相同,也或許有輕重之分。

如果負面標籤已經造成孩子的傷害,那麼,多陪伴與多對話會是最棒的教育方式,找出問題的根本,幫助孩子一一拆解。孩子需要父母給他信心與力量,然後幫孩子重新貼上標籤,就能幫助孩子重新擁有勇氣與強大的內心。

內心小對話:

1. 與其跟孩子一起承受壓力,不如成為他身旁最堅強的支柱。

2. 「貼標籤」是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找出適合的正向標籤才能發揮效果。

育兒就是個攻防戰來著,不見得每次A計畫都會成功,行不通時就改用B計畫上場;當B計畫也沒用時,那就換C計畫;再行不通,那就來個ABC計畫。XDDD

 

我覺得貼標籤效應應用得宜時,效果真的很棒。

當你在對的時候貼上給力的正向標籤時,你會發現孩子充滿信心並且往好的方向發展。

----

其他

【育兒攻防戰】鼓勵,是給孩子人生最棒的禮物!

【育兒攻防戰】孩子的脾氣就像任性的小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