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reserping

補長或補短

2009年10月27日
之前就看過陳安儀的這篇文章,這幾天突然又想起洪蘭老師講的:國外把孩子當作一張白紙,測驗是看你學到了多少東西;而國內的測驗卻是看孩子沒學到多少東西。所以,要去把"洞"給補起來。而對外國教育來說,這張白紙端看怎麼去畫它,每張紙畫出來都不一樣。

其實這也是我們的孩子會這麼累的原因之一。現在所謂的多元入學,原來的用意應該是「不要只看課業成績」,課業成績不好的孩子可能有別的長處。可是到了現在卻變成了每個孩子都要多元,不只比成績、還要比才藝,本來補習只要補課業就好,現在卻是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怪不得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個年代還要辛苦,升學壓力不減反增。

這是不是也跟所謂集體主義個人主義有關?國外就比較尊重個人發展,覺得每個人都不一樣,都可以發展所長。國內就覺得大家都應該要一樣,每個人都要十項全能?所以國外的人學才藝是學到興趣,我們學才藝是學到壓力。為什麼要忽略孩子的長處而不斷提醒孩子所欠缺,把孩子搞得那麼沒信心,連長處都發揮不出來?

今天又看了李國修和王月的專訪,雖然我覺得「我就是要你功課爛」這個標題下得有點偏激,但是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功課好不好,而是有沒有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這樣的人生才不會空虛。我相信每個人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都會非常認真努力、我不認為快樂童年有什麼不好,事實上,對學業有興趣的人他可以繼續往學業的路上前進,而對學業沒興趣的人只要有基本的常識就可以了,有必要每個人都讀到大學畢業嗎?學習是一條不間斷的路,以台灣今日的情況看來,大家努力畢業只為了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然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對整個社會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