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reserping

求好心切

2009年11月10日
【文�柯寶絢 信誼學前教育雜誌親職專欄作家】
小川很聰明,卻從不願意認輸,連和媽媽猜拳輸了也賴皮。在幼兒園裡,舉凡畫圖或回答問題,小川總是爭第一,如果被搶先了,小川就脹紅著臉,嘴裡嚷嚷「是我先的!」;玩紅綠燈被抓到變成鬼,小川先是抵死不從,爭不過,兩行淚就流下來。
好勝心是進步的動力。好勝心太疲弱,行動便缺乏積極度,難以獲得自尊和成就的滿足;但凡事想爭第一,又容易惹人嫌,自己也增添許多挫折感。過與不足需要更細膩的拿捏,如何以平常心看待輸贏,是寶貝也是爸媽該學習的課題。

求表現是想證明自我

寶貝3歲以後逐漸能生活自理,也開始懂得和同伴一起玩。他們在實物操作的過程裡,看到自己可以做什麼,在與同儕的比較裡,更確切知道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因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但是爸媽也會發現,4∼6歲的寶貝處處追求表現,喜歡幫忙家務、照顧弟妹,有時卻過度擴張自己的能力,總是說「我來幫忙,我會!」真正把事情交給他時,卻做得二二六六。

其實寶貝不是故意「欺騙」爸媽,他們只是不太清楚自己的能力究竟到哪裡,爸媽應該要肯定寶貝願意服務的心,並且從旁協助他們獨力做好一件事,強化他們的成就感。

求好的心與生俱來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動機和潛能。即使是襁褓中的小寶貝,在爸媽的微笑和鼓勵下,也懂得一再重複大人稱許的動作。以前在家隨便一個舉動輕易就能奪得大家重視的寶貝,進入幼兒園後,卻得在十多個小孩之中爭奪老師的注意和讚美,只好更加賣力「演出」,一旦發現速度最快、做得最好可以得到獎勵或老師的讚美、同學崇拜,當然奮力朝這方向前進。

但第一畢竟只有一個,贏了開心得意,輸了難免傷心沮喪,爸媽要做的是教導寶貝欣賞冠軍以外的美德,譬如過程中努力不懈的精神,或者是心甘情願服輸的大器,寶貝才不會一味執著在爭奪第一的光環裡。

輸可以增強挫折容忍力

「贏」雖然令人開心,但「輸」也有它的正面意義。服輸的過程,不但是運動家精神的培養,爸媽更可以在和孩子一起檢討輸的過程中,找到寶貝未來進步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因為輸過、挫折過,孩子真實經歷過如何從一個個小低潮裡爬出來,生命的韌度也因而慢慢厚實強健。日後遇到不順遂,他會相信:「我可以自己走出來!」而當寶貝能和爸媽一起體會──「輸」,其實蘊含那麼多寶貴的正面價值,自然就能勝不驕、敗不餒了。


--------
這也是我最近很傷腦筋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