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ㄉ一ㄉ一的媽

好文分享--感謝餅媽提供

2008年12月02日
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班度拉(Bandura)就表示,兒童在學習如何控制憤怒時,非常依賴於父母的榜樣作用及父母發怒的頻率。換句話說,兒童是透過觀察父母發怒的行為,而學習到發怒的表現。如果父母間時常爭辯,手段、口氣也激烈,那麼他們也不用期待自己的寶貝會有好的情緒控制。
猶記得,我家老大2歲多,有一次竟為一點小事,大聲叫囂的坐在陽台掩面哭泣,這個舉動讓我震驚,不僅是因為他的情緒反彈,最重要的是行為的「似曾相識」,他copy了我前些日子,為了老公的連續加班,而展現出的爆裂舉止……。我終於親身經驗了孩子對父母間憤怒的敏感度,即使發怒的對象不是他,他也一點一滴的在心中留下烙印,然後在一個可用的場合中流洩出來。

  通常,為了發怒而受到嚴厲懲罰的孩子,會常常陷入質疑的狀態之中,因為,大人一方面告訴他們,發脾氣是不對的,可是大人又不斷的示範著發怒的榜樣,從我家老大身上,我真正學習到「身教」的重要性。所以當小壯妹在行為上表露出她的「霸氣」時,我不能把他歸因於「她是處女座」的這麼一個可笑又通俗的理由,我必須找出憤怒行為底層的原因,當然也需想想最近和孩子的爹有無「不睦」的舉止。一路下來,在化解小壯妹憤怒情緒上,倒是摸索出一些策略,有助於降低她憤怒的強度,並進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情緒降溫的方法

  首先是「暫停」策略,當小壯妹為小事發飆時,把她帶離現場,讓她在安靜的地方,給予一段短暫的「暫停」時間,讓彼此情緒平息。這個策略剛開始實施時,暫停時間是30分鐘不得清閒,現在則只需不到10分鐘,她便會識相的改換用「口語」代替「哭鬧」,來澄清自己的委屈。我也利用「暫停」時間,來讓本來要脫口而出的厲言誡語,以較和緩的方式出現,母女間的戰爭通常能平和收場。

  另一種則是「同理心」策略。也就是表達對她情緒的接受度,像是「我知道你很生氣」,「你是不是覺得不公平」,「你是不是覺得媽媽很兇……」,訴說她的不滿,不定時的炸彈也因此被排除。當然,我們也可以試著和孩子解釋憤怒行為引發敵意所造成的後果,他們或許一知半解,但當有一天,你聽到孩子對你說:「大姊姊是不哭的」,或是「超級蝙蝠俠是不流淚的」時,你會瞭解他們正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最後,我們可使用「幻想」策略,讓孩子們有個幻想的空間,讓他們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化作想像的情境去宣洩,允許他們安靜地對自己說話、唱歌,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修正自己的憤怒、減輕對自己的失望。

  總之,孩子的憤怒應該被尊重,更應該被適時的教育,成人們不因只是消極的「不在孩子面前吵」,而是應更積極讓孩子瞭解,每個人都有情緒,適切的情緒表達是重要且必須的。當大人能從己身去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露,孩子將會在其自主性的發展上,獲得穩定的成長,別忘了,適度的生氣是有益於健康的!

幼教專家 陶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