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ne Shirley's Mom

姐姐看治療師

2006年06月10日
上午9:00適健診所
評估過程:
1.手部抓、握、彈動作正常
2.老師畫一段曲線,無法準確的照描
3.畫出範本的圖形,平面圖ok,立體透視圖容易錯
4.老師寫一串數字及國字,能準確的抄寫
5.老師唸五個數字,能準確的寫出
6.扁平足,建議用足弓墊
7.手部跟著老師做一樣的動作,眼睛不可看手,動作無法精準

評估結果:視覺、聽覺正常,本體覺比較有問題

治療重點:改善握筆姿勢、教導如何補救因本體覺失調導致之錯誤

本體覺補充資料: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

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而感覺統合的治療原則,就是利用臨床觀察及各種評估工具,去分析小朋友在那些方面產生了問題,而針對上述所提三大系統,直接給予小朋友各種適合的感覺刺激,或者利用特別設計的活動,間接的給予刺激,感覺與動作之間有密切的關連,利用經過設計的活動,來控制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小朋友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自然會整合各種輸入的刺激,做出適當的動作反應。

感覺統合理論的提出,使人們不再只著重於運動功能的訓練,而進一步注意到感覺與動作之間的重要關連,而評估的進行、治療活動的設計,都必須經由合格的職能治療師來進行,才能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本體感覺的協調與訓練
提到本體感覺,大家會覺得陌生。但說起下面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在遊樂場坐雲霄飛車,感到身體四肢好像不是自己的;小時候玩捉迷藏,蒙上眼睛走路會跌跌撞撞;來到陌生地方,會產生「摸不著東南西北」的感覺,容易迷路;明明睜大了眼睛,還是抄錯數字;坐著工作學習時,老是抖大腿,或者整個身子扭來扭去,不能安穩下來。
其實,以上這些生活經驗都源於本體感覺的協調。簡單地說,本體感覺是人對自己身體所在的感覺,自己能感覺到身體所處的位置、保持的姿勢、運動的狀態,感覺到周圍空間的變化。

◎本體感覺減弱的原因
為什麼以前很少談「本體」感覺,現在卻特別注意?因為現在的孩子很容易發生本體感覺失調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選擇剖腹產的分娩,研究證明,剖腹產對於孩子的智商並無大的影響,但是自然分娩中,產道對孩子的壓迫,給感覺器官提供了一種良性刺激。這種刺激傳導到大腦,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本體感覺。如果孩子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就失去了這一鍛鍊機會,以後出現本體感覺遲鈍的比例會相當高,有十分之三左右的孩子,智商正常、本體感覺遲鈍,這樣的發展會導致兒童學習困難、障礙問題的發生。

◎本體感覺失調的表現
本體感覺失調的孩子常常有以下表現:穿衣服、繫鞋帶、拉拉鏈、扣鈕扣,動作慢且笨拙;不能靈活地使用湯匙、筷子,吃飯時常把飯粒掉在碗邊;思維與語言不同步,講話口齒不清,甚至口吃;對運動恐懼、厭惡、逃避,特別像跳高、盪秋千、走平衡木。
這樣的孩子在日後就讀小學、中學時,還會出現更多的問題,比方說,寫作業慢吞吞、經常粗心;考試時看錯、抄錯數字;語文閱讀時常常跳行、漏行。我們習慣上認為這樣的孩子很粗心,但是究其根本問題的癥結在於,大腦對於四肢等身體部位傳遞來的資訊感受能力遲鈍,所以大腦不能及時對肢體活動發出指令,並非孩子不用心,只是心有餘而「本體感覺」不足。

◎本體感覺失調 問題多多
本體感覺遲鈍,好像推倒了一張「骨牌」,緊跟而來的問題會層出不窮。運動能力差,影響以後體育課的成績;坐姿不好容易駝背、近視;行為遲鈍、協調性差,更容易被嘲笑,從而不夠自信甚至嚴重自卑。而孩子為了不被嘲笑,會拒絕接受肢體動作、學業方面的挑戰,進而不論遇到何事,都採取逃避態度,形成退縮的個性,所以本體感覺遲鈍,會對孩子以後的求學、就業乃至整個人生,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