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蓁 女馬

好文分享

2007年09月30日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
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
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
大女兒今年 18 歲, 已經不住在家裡了。
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兩個人手上都各有一枝煙。
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後面露出腰的部份還有一個刺青。
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 。
兩個人互相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對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這讓我蠻感慨的,
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
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我第一次見到這女孩時,她才8歲,跟我老大一樣大 ,10年前我去她家時,
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都一模一樣的畫出來。
一個外國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鬆的描繪出來。
我好驚訝,自從那次以後,我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
但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卻又可以一面的跟我炫耀她女兒最近又畫了甚麼。

突然驚覺10年過的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現在已經是 10 年後了。
我不認為她的父母現在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
因為一直以來,她的父母只顧著自己,從沒重視過她的教育問題。
現在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理由很簡單,

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
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限期」內也沒努力過。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
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過期」 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十年前來的有效了。
要認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實 。

我突然很感嘆,我告訴我自己,
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 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
因為時間真的過的很快,一轉眼就過了。
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

是呀!父母都是有「有效限期」的。







目送....龍應台
華安上小學的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 大小的果子,
枝枒因為負重而沈沈 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 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
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
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 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 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
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
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
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
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
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
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
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 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
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
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
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
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
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
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 頭伸出來
說:
「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
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
直到車子 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 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
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 垂到胸口。
有一次 ,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
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
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沈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
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
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
深深、深深 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 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