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 Niu(黑美人) 的媽

耳鳴

2007年07月13日
耳鳴就是聽到外界不存在的聲音,是一種自我感覺或內在自我發出的聲音,它的聲調常因人而異,不管是高音、低音、打鼓或脈動、嗡嗡、嘰嘰、沙沙、嘶嘶、蟬叫等不同的聲響,都有病患陳述,且都讓人覺得不適,心神不寧,也會影響生活品質。

 長時間的耳鳴有時會有眩暈的併發症,也會逐漸造成聽力衰退、重聽,甚至耳聾。

 一般而言,耳鳴在夜深人靜時才會聽到,聲調大小依病情進展而不一,白天聽不到,多是因為外界雜音干擾太多,所以才未聽到嗡嗡的聲響,如果連白天也聽得見耳鳴,這代表耳鳴已經很大聲,屬嚴重程度,聽力將會很快受到進行性的破壞,重聽逐漸加重,或有耳聾之虞,此刻需立即就醫治療。

 耳鳴及重聽是因內耳病變引起的,內耳包括蝸牛體及三半規管,蝸牛體司聽覺,有病變或故障時,則發生耳鳴,甚至耳聾;三半規管司平衡,若有毛病則發生眩暈或不能平衡,因蝸牛體及三半規管皆為管狀組織連成一體,內部充滿淋巴液體,由淋巴液之震動,或流動之能量,而有聽覺、方向、速度及平衡的感覺,因此耳鳴、眩暈、重聽及不能平衡的症狀,常一起發作,或輪流,或單獨發作,特別是耳鳴發作最為頻繁且有持續性,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除影響情緒及生活品質外,耳鳴將逐漸嚴重,而造成重聽,甚至耳聾。

 耳鳴及重聽是內耳神經受損所致,除少部分因外傷或長期噪音傷害所致,絕大部分是因為內耳循環不良,使神經萎縮而產生的。其病理作用與腦中風雷同。長年耳鳴、眩暈及重聽是其主要的病徵及後遺症,因此有人稱耳鳴係為內耳中風所引起的。

 一般來說,導致內耳血管早期硬化、阻塞及循環不良的原因,是用腦過度、睡眠不足、太過勞累、長期情緒緊張等。而中老年人因為血管老化,常會造成內耳循環不良產生病徵,因此有人說,耳鳴是老化的開始,重聽為其結果。

 一般耳鳴患者,初期耳鳴音量不大、時間也不長,因此不會太在意,也不太會認為是嚴重之事,此時若要他接受治療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隨著音量逐漸加大,時間也較長,最後則是失聰耳聾。因此在耳鳴發生之初,應儘速服藥治療,則不只耳鳴得以治癒,同時也預防耳聾之發生,不幸的是,病人常無耐心,不願意長期服藥來治療頑強的疾病,加上要求醫師馬上治癒也屬無奈,這時醫師如果不再繼續鼓勵支持病人接受長期治療,則病人可能就此失去了治療的先機,而罹患重聽、失聰,實是可惜之事。

 治療耳鳴,才能預防重聽,最重要的是必須長期治療,服藥最少持續半年以上,直到病症完全消失為止,病人必須要有耐性,而醫師與家屬必須合作,鼓勵病人接受治療,幫助病人長期服藥。耳鳴最忌早期不治或治療沒恆心,往往造成嚴重的重聽、失聰或眩暈等後遺症,是非常可惜之事。

 耳鳴的治療原則有三:

 (一)是使用清血的藥物,打通內耳血路;(二)給予神經活化營養劑,使受損傷的內耳神經活化、恢復功能;(三)阻止血管過度收縮,以免內耳缺血、營養失調;(四)還須注意身體保養,潛在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其他疾病,也須檢查及治療,才不致因上述疾病而惡化病情。

 其實,耳鳴雖然無法把握百分之百的治癒,但絕大多數的患者均可獲得很有效的治療。最重要的是,應該長期藥物控制治療,直到耳鳴減輕,甚至消失為止。許多病人在追蹤治療的過程中,不只耳鳴得到控制,甚至聽力亦獲得改善。世界各國均積極研發及使用神經細胞再生等新型藥劑治療成效非凡,且配合使用多種不同藥理功能之藥物則有加乘的效果。最近盛行中耳腔內藥物注射改善內耳功能,效果甚佳!

 至於助聽器為耳內擴音之功能而已,但嚴重的重聽患者戴了也無法聽到,且對治療耳鳴眩暈並無實際效果,希望耳鳴病患們能在未發生重聽或輕度重聽時,即耐心的接受有效的治療,以防止發生或重聽加重才是上策,預防病變的投資才是正確,也較合乎經濟效益。(本文作者為台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