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哈維媽咪*lucy*

曾陽晴:別代替孩子決定未來

2006年06月20日
文�楊毓菁 

再過二十年,當我們的孩子真正走入社會,什麼能力才能讓孩子足以面對未來?可以擁有無憂無慮的人生?曾陽晴要帶您回歸原點,思考父母到底要為孩子做什麼?

大環境不斷變動,孩子的未來變化之大,非現在的我們所能想見,就算是現在超級熱門的行業,在孩子進入社會之後都已煙消雲散,既然如此,現在又能為孩子掌握到什麼?「基本的能力才是孩子的基本功。」曾陽晴說。

曾陽晴:別代替孩子決定未來_img_1好品格才有優勢

語言的重要性無庸置疑,英文還是世界語言,而中文的使用價值和市場絕對不容忽視,靠著中文和英文的確可以闖蕩4�5的世界,到處都能與人溝通。「但語言不是最重要的,現代人最缺的就是品格。」

曾陽晴近年放下筆桿,任教於中原大學,他觀察很多年輕人不負責任、講謊話,這種習性未來將來會面臨老板與同事的質疑──值不值得信任,值不值得交付重要任務。

「紀律與自我期許、自我訓練與對事負責的態度、是否忠誠,在職場太重要了。」他說,聰明的人一大堆,但值得信任的人越來越少,品格教養已經直接影響了社會職場的脈動。

曾陽晴:別代替孩子決定未來_img_2你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嗎?

台灣社會的普世價值都強調智育訓練,但是父母盲目安排學習項目,孩子根本不想學,也讓他在過程中更痛苦。

從小到大很會唸書的曾陽晴,從建國中學一路到人人羨慕的台大理科,「我的學習能力很強,但我懂事、有選擇能力之後就逃走了。」他大一時轉到自己喜歡的科系,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離開,將一輩子跟所學痛苦地「鬥爭」。就他觀察,台灣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

在他的建中同學中,8位是台大主治醫師,其中還有國內洗腎權威,在職場上已經邁向巔峰,但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平凡的醫師,有些人真正的理想竟然是成為音樂家或開咖啡館。

「天底下沒有真正的熱門、冷門行業,現在迷信的熱門都會消失!」水溝裡的小紅蟲毫不起眼吧!偏偏有位日本學者鑽研這號冷門知識,成為生物界的權威,讓每個人發展獨特的興趣才能真正效率學習,以後才能創造自己的「熱門」。

曾陽晴:別代替孩子決定未來_img_3罵孩子笨,他真的會聽話照做

「你是欠打嗎?一天到晚跑不見人,哪天怎麼死都不知道!」很惡毒吧!這是曾陽晴受訪前在路邊聽到的一段話,演出者是一對親子。但我們是不是也常對孩子口出惡言呢?

「你怎那麼笨!」「跟你講過幾百次,你就是故意跟我作對!」這些話,你曾經對孩子脫口而出嗎?諷刺的是,孩子真的會「聽話」照做。曾陽晴認為,華人父母對孩子非常苛責,而且脫口而罵出的,都是損毀孩子與親子關係的負面話語,問題是,父母無心或有心的負面苛責與否定,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曾陽晴小時也有被罵的體驗。第一次打破碗時,「笨,怎麼把碗打破!」挨罵讓他很怕再犯,心思都放在「不要犯錯」上,可是不知怎的,還是每星期打破一個碗,每次被罵就愈恐懼,還是老是犯同樣的錯,很長一段時間才從夢魘中掙脫出來。

曾陽晴:別代替孩子決定未來_img_4缺乏自信是被父母罵出來的

「在我們的教育之下,為什麼孩子都這麼拘謹?自我形象非常糟?」他說,當父母不斷地罵孩子「笨」,孩子就會變笨,因為自信已被父母奪走了。「孩子最在意的就是父母給他的image,『爸媽都認定我是笨小孩,那我就不會贏過人!』」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分析指出,孩子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爸爸的肯定,當年被說笨的孩子即使到了中年且事業有成,還是會追問父母:「我真得那麼笨嗎?」可見一句話影響多大!

有個朋友拿到孩子的成績單,數學考97分,朋友很生氣罵「已經複習那麼多次還錯!」;國文錯兩題已經讓朋友很懊惱,偏偏孩子忘了寫名字再扣10分,「這麼重要的事怎會忘記!」孩子被罵得很慘。聚會結束後,朋友先告辭,不一會兒跑回來說忘了帶傘,走了又回來,這次是沒帶外套,「我問他,你覺得你可以苛責孩子嗎?」曾陽晴笑著說,孩子其實都是學父母的。

曾陽晴:別代替孩子決定未來_img_5現在就肯定孩子的「好」

「我們的眼睛都很雪亮,總是看到別人的不好,這是人性最膚淺的部份。」我們很難看到別人的好──因為我們都很不好,所以對別人的「不好」非常敏感。對孩子口出惡言不但不是激勵,反而讓孩子失去自信,也讓孩子永遠無法做好。

請以正面話語肯定孩子吧!當你認定這次他做的好,下次他會為了父母的肯定,而想辦法追求更好。


曾陽晴:別代替孩子決定未來_img_6在家自學 教育品格

曾陽晴認為在生活中就應養成下一代對品格的認知。從女兒幼兒園就開始「在家自學」計劃,太太特別去學了蒙特梭利教學法,他們與女兒一起計畫學習內容、親自教導必要的課程,並參與女兒的學習過程。

別以為「在家自學」是在家閒閒沒事做,每天上課的內容可不比小一生少。

「順序會決定重要性。」每天早上第一堂課先教聖經(他們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從聖經中學習品格的典範,讓女兒知道做人首要是品格,並能分辯善惡。

自制力則是在家事中學習:起床要疊被子、要洗碗、分擔家事,並對自己的事負責;也要求她誠實、專注。

「快樂不是『最』重要的特質,規定早上八點起床卻爬不起來就不快樂,自我要求與訓練當然不會快樂,但好品格裡包括紀律,沒有紀律是不會成功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