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宛兒

老人可以不孤單

2005年04月28日
【回到蠻荒】•老人可以不孤單

對於我上次提到的親子互動「因果說」,雖然有很多讀友認同,卻不免仍有人覺得做起來有困難。
對二、三十歲或三、四十歲的人來說,要自己認知將來不能指望兒女奉養,年輕時就預做準備,可能沒有問題;但對於沒有這種想法的上一代(五、六十歲以上的人),有一位讀友問:「他們要 何去何從呢?」
對於我上次所說的「即使果已形成,如能轉變想法,調整認知,也可以有不同的作法,同時改變現有的情況。」這位讀友希望我能「深入具體說明」,因為如果要去要求年近60歲的父母從今爾後不要指望兒女,他認為他很難說得出口,也很難辦得到…。

的確是不容易。以我自己的情形來說,我曾在美國待過八年,這樣的距離感在實質上多少沖淡了一些父母想和我「老有所終」的想望。
十四年前我回國定居,並沒有和父母住一起,主要是因為工作情況、生活作息和他們有明顯的差異,他們也感受得到住在一起其實彼此都有諸多不便。

所以我的實際作法是平時各住各的,彼此有各自的生活空間,週末、假日或家庭重要日子(例如誰生日、祖父母忌日等)、民俗節慶(例如端午、中秋回家拜拜)則互訪、探望,或回父母家陪陪他們。

在財務方面,我自己在大學畢業後就沒拿過家裡一毛錢,等到父母都退休後,我是量力而為給他們一些錢當零用,說不上是奉養,他們也明白各自的財務狀況,不會讓大家都覺得為難。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以及多年來我一直在協助社會大眾進行理財規劃的心得,我覺得老人家如果在財務上、健康方面的情況不差,就比較不會一心一意
的寄望養兒防老。所以我覺得做子女的最好早早就協助父母進行妥善的理財規劃,尤其是退休金的準備,讓他們在年老時在財務上沒有後顧之憂。

我的具體建議是,參考我的做法,在自己會賺錢而且已足夠自己生活時就不要再拿父母的錢,相關理由可以說得「很好聽」,表示自己已可獨立生活,並希望父母把錢留著,將來年老時生活可以過得寬裕一些。
當父母還願意給錢時,感覺上好像是不拿白不拿,有些吃虧。但不妨這樣想,當他們年老退休沒有工作收入時也不需要你拿錢支助他們,那種沒有財務負擔的自由,可能更可貴。
另外,鼓勵他們多培養一些興趣、嗜好,多做一些休閒娛樂,現在就開始將來退休就不會顯得生活乏味無趣,像在等死。我父親前年過世,現在我母親喜歡種些花花草草,和同輩親友透過電話閒話家常,每天固定出去運動至少一小時,偶而出國旅遊,有時候會找我們幾個子女,有時候我們會去看她、陪她。我們都仍各自有各自的生活空間、形態與內容,現在的情況還算不錯。

我常有機會接受媒體採訪,有媒體朋友知道我不生小孩就問我,「老了怎麼辦?」我的答案是,如果老了還常有媒體朋友找我暢談,其實老而無子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我自己必定是生活過得很充實,手上有不少媒體想要的東西。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去張羅、準備、累積,不能靠別人給。
即使有兒女,也要自己來,不是嗎?

所以,我覺得這位讀友最好還是儘早與父母展開溝通,真誠地、平心靜氣的,儘可能充分討論、交換意見。當然,不能開門見山就直指他們不要指望子女奉養,可以像我前面所說,先從自己可獨立生活、願意幫他們做理財規劃開始,再陸續陪他們做一些休閒娛樂,興趣、嗜好的培養,讓他們可以漸漸充實自
己的生活內容,不會想事事依賴兒女。
並不容易,我承認,但透過現在就經常做、適時說,總比將來背負沈重的負擔來得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