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Alison

文ღ小兒發燒正確處理因應方法

2009年03月18日
小兒發燒正確處理因應方法-中華醫藥網

《2006/03/31 18:42》

 前言:小兒發燒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發生,由於發燒代表身體健康出現了警訊,因此一旦家裡的小朋友發燒了,總是讓家長十分緊張;也因此,對於小兒發燒的正確處理因應方法,避免無謂的緊張焦慮,甚至做出適得其反的措施,家長不能不知道。

 記者黃微芬�專題報導

 很多家長在發現小朋友發燒了,都會急著先為孩子退燒,怕「燒壞」腦子,但如此一來,反而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成大醫院衛教護理師王玉媚提「兩瓶開水」原則,取測「量」體溫、「評」估症狀、「開」始處理、「隨」時監測的諧音,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處理觀念及作法。

 一、測量體溫

 如果感覺小兒皮膚熱或臉發紅,一定要用體溫計或耳溫槍來測量,用手觸摸小兒皮膚來判斷是否發燒並不準確。在小兒生病期間,體溫升升降降是正常現象,等身體自我調節體溫達到一個程度就會停止,即使不採取退燒措施,溫度也不會無限制上升。

 至於量體溫的時機,只需在感覺小兒身體發熱、發燒或給予退燒藥前後測量即可,不需要太頻繁,重要的是「燒了幾天」,而不是「一天燒了幾次」。

 二、評估症狀

 小兒發燒時,除了測量體溫外,應觀察有無其他任何症狀,如咳嗽、鼻塞、流鼻水、喉嚨痛、耳朵痛、一直接觸或摸耳朵、吃任何東西都會嘔吐、不吃東西、嘴巴破、手掌及腳掌有紅疹或小水泡、皮膚有出疹現象、腹瀉、尿尿時會有刺激感或疼痛感、尿不出來、頻尿等。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發燒,無其他症狀,精神及活動力也不錯,此時家長可以不用太擔心,只需多觀察小兒的體溫變化及有無其他症狀即可;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度無關,觀察小兒的症狀及體溫變化,比只觀察體溫更重要。

 三、開始處理

 原則上,小兒發燒分三個階段,各有不同的表現及處理方式:

 第一期發冷期,表示體溫正上升中,小兒會出現發冷顫抖、皮膚及手腳冰冷、乾燥;此時以給予小兒加衣服或蓋棉被,維持舒適為原則,不建議給小兒冰枕、溫水拭浴或泡澡等退燒法。

 第二期發熱期,表示發燒溫度已經達到最高點了,皮膚感覺燒熱,小兒可能會有熱、口渴、頭痛、身體無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也可能出現煩躁不安、食慾差、痙攣發作;此時小兒的衣物以舒適為原則,可根據當時的氣候穿著正常的衣服,穿太多或太少均不宜,居家方面則宜保持環境適度通風,如果小兒覺得不舒服,可以給予退燒藥來促進小兒的舒適,如果小兒願意,也可以在服用退燒藥後再幫小兒溫水拭浴。

 第三期退熱期,表示發燒溫度正在退或已經退了,皮膚摸起來溫暖發熱,且大量流汗,此時幫小兒換乾淨衣物,維持身體乾爽舒適很重要,可鼓勵多喝開水,但不用強迫。
 要強調的是,服用退燒藥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小兒舒適,不是因為體溫上升,對人體有害,因此,退燒藥不必固定每隔幾小時就用一次,一直服用退燒藥或塞退燒劑來抑制發燒,可能會引起藥物的副作用,對小兒反而有害。

 四、隨時監測

 在小兒生病期間,觀察症狀很重要,若發現小兒有發燒又有合併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或條件時,應立即就醫:年齡小於 3個月、體溫超過 40° C、發生痙攣、意識方面出現昏睡、難以喚醒、躁動不安、意識不清。身體症狀方面,若有抱怨頭痛得厲害或頸部僵硬、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或緩慢)、臉部蒼白或發紫、劇烈腹痛、嚴重腹脹、嘔吐不止、發燒且合併皮膚斑點或紅疹、嚴重水瀉、解血便等。除了年齡小於 3個月及皮膚出疹以外,若小兒無發燒期間,出現以上的任一症狀時,仍需要立即就醫。

 王玉媚表示,醫學定義小兒發燒是指體溫在 38° C以上而言,由於運動、天氣太熱、穿太多衣服、曬太陽、洗熱水澡等也會提高溫度,因此在量體溫前,應先讓小兒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以確認是否發燒。

 她強調,人體是先有疾病才會引起發燒,換言之,發燒是身體扺抗外來致病菌的正常反應,是症狀而不是疾病,通常發燒的溫度大多介於 38-41° C之間,很少超過 42° C,也不會導致後遺症,因此,會產生腦部受傷害、肢體殘障後遺症的是腦部感染疾病,不是發燒本身,家長不用擔心會「燒壞」腦子。

 此外,王玉媚也強調,發燒可提升人體免疫系統功效、抑制病菌生長,對人體是有益處的,不需要急著降溫,除非是容易因為發燒而抽搐,或有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的小兒,否則一味地抑制發燒,不但無法縮短疾病的病程,還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對孩子反而有害,過去用酒精擦身體來降溫的作法,現在已經禁止使用。

………………………………………………………………………

小兒發燒Q&A-中華醫藥網

《2006/03/31 18:44》

 .退燒藥怎麼使用?不必定時使用,如果用了一次之後仍然感覺不舒服,最好開隔 4-6小時再使用,否則容易引起藥物過量或肝、腎、腸胃方面的毒性,增加小兒的危險性,並影響醫師的診斷;如果小兒容易因發燒而抽搐或感到不舒服,或有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在 38° C以上時可先使用口服退燒藥,若沒有這些症狀並排除在必須緊急就醫的情況時,可不必急著退燒。

 .小兒發燒時,先使用塞劑退燒好嗎?不建議優先使用,除非小兒有嚴重嘔吐、拒絕服藥時,才考慮使用塞劑退燒藥。

 .可以給小兒冰枕、泡澡或溫水拭浴嗎?冰枕、退熱貼、泡澡或溫水拭浴,都統稱為物理退燒法,沒有真正的退燒效果,且容易引起小兒寒顫,如果要使用,要在服用退燒藥後一段時間再使用。

 .小兒生病要多喝水嗎?多喝水對發炎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效果,小兒在發高燒後退燒時,會大量流汗以散發體內多餘的熱量,此時可以鼓勵小兒多喝水,以避免因大量流汗而導致脫水,但不用強迫。

 .小兒退燒了,為什麼又再燒?各種退燒藥的效果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小兒疾病的病還沒結束,退燒後再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因此在小兒生病期間,最重要的還是整體評估症狀,只專注於觀察發燒的體溫變化,對小兒的病程沒有幫助。

 .為什麼有些小兒發燒會痙攣?「熱痙攣」是發燒時小兒發生全身性肢體抽搐、失去知覺、眼睛上吊或四肢僵硬的現象,大多發生在 6歲以下幼兒,機率約 2-5%,與個人體質有關,如果小兒曾經發生過熱痙攣,其再發率會提高至 33%,但是使用退燒藥並不能完全預防熱痙攣的發生。

 單純的熱痙攣在發作後,小兒會很快醒過來,持續時間不超過 20分鐘,不會影響腦部,如果熱痙攣前後,小兒有嚴重頭痛、頸部疼痛僵硬、持續嘔吐、手腳麻痺無力現象,或痙攣發生後陷入昏迷,就可能不是單純的熱痙攣,宜速就醫,但不論是那一種熱痙攣,最好都能請醫師診治,以排除腦部感染嚴重疾病的可能性。

 一旦小兒發生熱痙攣,可讓小兒平躺在安全的床上或地面,不要強行約束或打開牙關,勿塞任何物品入口中,但可協助小兒躺向側邊或頭側一邊,防止嘔吐物吸入或嗆到,並解開衣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之後可觀察其發作持續時間、四肢抽動的部位與型式、測量體溫並作記錄,提供醫師診斷參考。(記者黃微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