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liso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一公升的眼淚

2006年05月07日
公開
18

之前跟老公的侄女看過,哭到不行 今天看到庭萱媽咪 的日記上隨選 沒想到可以線上觀看呢~真酷! 一公升的眼淚是跟據女主角亞也生前的日記,以及她母親的手記為藍本,改編而成的病患少女短短十年的全記錄。 本劇以亞也在日記中的一句話「媽媽,我能結婚嗎?」為開端。 池内亞也本來生長在一個普通家庭,15歲的她美好的青春人生正要開始,然而病魔卻悄悄找上她。 亞也剛開始時走路不穩,很容易就會跌倒,跌倒的時候,手不懂得本能地按著地面,媽媽請醫院幫亞也做一次詳細檢查,結果確定亞也患上了絕症。 病令亞也寫字愈來愈困難,慢慢也失去語言能力.劇集完結時,而劇中麻生遥斗(錦戸亮飾演)一角,是木藤亞也的母親想讓患病來不及經歷戀愛就去世的女兒亞也,在劇中談一次戀愛,為女兒人生一點遺憾有所補償。 當劇尾播出木藤亞也生前的照片和日記片段時,不禁想起亞也的一句話:「病魔……為什麼找上我?」 故事的主角罹患不治的脊髓腦病變症,從15歲的花樣年華開始,就要面對罹患絕症的殘酷事實,這樣一個故事所要傳達的並非悲劇性的人生,相反的是要傳遞出堅強與愛的訊息。 飾演主角的沢尻外型清晰亮眼,像是又看到一個即將閃耀光芒的明星誕生;好久不見的藥師丸博子飾演她堅強的母親;還有陣內孝則這個帶給人溫暖的爸爸,另外就是別於原著所虛構出來的同學錦戶亮,就演員陣容而言也相當有看頭,期望能成為本季中的一大黑馬。 戲份不輕的錦戶亮,是主角的母親希望設定出來的人物,因為25歲去逝的亜也來不及經歷戀愛的過程,從這一點也讓我們看到一位母親對女兒所抱有的遺憾與關愛。 最後片尾播放出木藤亜也的照片,從她發病前和同學開朗的合照,一直到她發病後躺在病床上的模樣 線上觀看

華綱的飲食紀錄(上隨選)

2006年04月29日
公開
22

之前fe阿姨一直跟我說你們不肯喝奶奶 所以幾乎都在吃麥糊和稀飯 這怎麼行?這幾天放假媽咪可得盯緊一點 一定要讓你們習慣喝母奶才行 昨天晚上華綱跟媽咪睡, 喝了denise阿姨的母奶約70cc 今天早上七點半, 媽咪準備了150cc多一點給華綱喝 好加在,華綱很給面子, 幾乎都喝完了,剩下一點點 華綱好乖喔~不過你沒便便已經是第三天了,要加油喔! 十一點多,媽咪沒注意fe阿姨就餵了華綱吃粥 說什麼華綱不肯喝奶奶,唉~沒關係, 媽咪跟阿姨說現在一天就吃一餐粥還是要以牛奶為主, 吃了粥阿姨也只餵了你們喝一點點水,那怎麼行! 下午三點半,媽咪又弄了150cc的母奶給華綱喝 華綱還是很給面子,幾乎喝完,誰說華綱不喜歡喝? 真奇怪~小孩果然還是要自己帶, 別人才不會有耐心帶別人的小孩呢! 試一下不行就換別的,這怎麼可以!習慣要慢慢培養才行 喝完打嗝沒多久,媽咪就抱著華綱嗯嗯 華綱很用力的嗯出兩小條,嗯~辛苦了!有嗯就好 媽咪在華綱的屁屁擦了點凡士林 希望華綱明天可以嗯的順利一點 說到這,你們的臭叭布真是可惡, 媽咪生病很累吃完飯想休息一下 請你叭布顧一下,他竟然趁你們睡覺就跑去公司加班 唉~還好媽咪有爬起來看,不然華綱可能又要吃粥了 真是一刻都不得大意!

雙胞胎家人的適應

2006年04月29日
公開
37

雙胞胎家人的適應-引用自龍鳳娘 (陳寶雲摘自THE TWINS HANDBOOK, Elizabeth Friedrich and Cherry Rowland, 原文刊登於 雙胞胎通訊 第二期,民國77年10月) 此篇報導重點將著重於父母 (特別是母親) 照顧雙生子會遭遇到的一些困難及解決這些困難的建議。 一、成為雙胞胎的父母 (一) 辨別雙胞胎 要辨認兩個長得很像的雙胞胎需花費一段時間,因此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手腕或腳踝上掛識別名牌或戴手鐲,也可以讓孩子穿不同色系的衣服或在衣服上繡上名字,以便於辨認。 從小就對雙胞胎有清楚的辨認,一方面是在餵奶時不會錯,以免一個被餵二次,另一個卻仍餓著;一方面是讓他們對自我的認知能正常地發展。 (二) 偏愛 人的五個手指頭都長短不一,因此父母在不同時刻會特別注意某個孩子是很自然的情形,例如:特別注意生病的那一個、較喜歡逗自己帶養的一個(如果另一個托給保姆)、較注意需求多的孩子而忽略了另一個等,父母不用為此而覺得有很深的罪惡感。但卻要時時留意保持客觀,並儘量公平地對待兩個孩子。 在公平的處理上,不是所有相處時間、物質都一樣才叫公平,而是在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接觸上,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喜歡他的。 二、幫助較大的孩子適應 不論父母使大一點的孩子對新弟弟或妹妹的到來做多好的心理準備,他們對於不再是家中的嬰孩的事實仍有些適應上的困難。於是便有一些因緊張或壓力所造成的情形發生:想再成為嬰兒、爬上父母的床、爬入嬰兒車、想要一個奶瓶、想再用尿布、弄髒褲子、尿床等。在許多有較大孩子的家庭都可能經歷一、二個困難,但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對新生兒的到來適應良好,甚至遠比父母所期望的還好。 (一) 學步兒 家中除了雙胞胎之外,若還有其他大一點的小孩,則可由父母輪流撥出一些時間陪伴大一點的孩子,而將雙胞胎暫時交由其他人代為照顧,讓大一點的孩子覺得父母並沒有忽視他。 母親若要帶雙胞胎和學步的小孩外出,那麼最好準備有特製的嬰兒車,讓孩子們都能坐在裡面,這樣對母親來說方便多了。 (二) 學齡兒 有些家庭,雙胞胎出生時,其他的孩子已在學齡階段,那麼他們大多能適應良好,且會幫著照顧雙胞胎。不過,父母們別忘了多給予稱讚,同時也要撥出時間陪陪他們,了解他們的現況,使他們覺得並不因雙生子的出生而影響他們在家中的安全感與關愛。 三、母親方面 (一) 做一個「好」母親 照顧雙胞胎、三胞胎或多胞胎和照顧單胞胎不同,如果母親了解這個事實而不和朋友或先前照顧單胞胎的經驗比較,就不會感到氣餒了。 擁有雙胞胎或多胞胎之後,母親很容易發現自己有不少做不到的事,其中一件事就是一無法像照顧單胞胎那樣,給每一個雙胞胎同樣多的時間和注意力。對許多母親而言,這種情形帶給她們極強烈的挫折感受,認為自已能力不好而失望,其實孩子也有其成長的空間與速度,有一小段獨處時間也並不是不好。 (二) 憤怒情緒的疏解 第一次當母親的人,常會因忙著照顧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而感到憤怒,因此家人或親友應多體諒母親的這種心情,至少每週有個半天能幫忙看顧孩子,讓母親有一段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或出外逛逛或休閒放鬆。 此外,當母親們因帶孩子而產生悲傷、憤怒或沮喪的情緒時,可跟其他雙胞胎的母親談談,並且可以和另一半談談這種感受,讓他能了解同時給予一些支持。或者母親也可以去找專家或衛生所中的公共衛生護士,他們都能以體諒的心來傾聽母親的心聲,以幫助母親發洩不舒服的情緒而能保持愉快的心境。 (三) 照顧自己 母親必須先把自已照顧好,才能去照顧其他的家人,亦即母親有良好的健康狀況,家人才有幸福可言。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好」母親常常不會照顧自已,但如果一直逞強而病倒,那麼對任何人都不好,因此母親周遭的人除了分擔母親的工作外,也要時時關心母親的健康,提醒母親留意自己的健康狀況,那麼一家人才有真正的幸福。 (四) 化解孤立感 許多母親發覺有了孩子後,總有許多事要做,因此跟外界便會逐漸疏遠,生活圈縮小了很多,是故她們會覺得寂寞和孤立。建議母親們不妨常藉電話和朋友連繫;如同要保有老朋友一般,大多數第一次為人母的人也需要找尋新朋友----尤其是經歷同樣希望和焦慮的其他母親,特別是其他雙生子的母親,建立良好關係,彼此分享相似經驗是很有意義的。同時母親也應擁有一段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可以透過雇請保姆或家人、親友協助帶小孩而達成。 (五) 產後憂鬱 照顧兩個以上的孩子,母親一定會有一段時期覺得焦慮、精疲力竭或與社會脫節,但大多數的母親都會熬過去的。如果事情似乎愈來愈糟,那麼可能是為產後憂鬱。 在「生育後憂鬱」(Depression after Childbirth)這本書中,作者指出產後憂鬱的一些症狀:老是覺得疲倦;覺得鬱悉和絕肩,且這種感覺與日俱深而母親覺得自己無法克服;易怒;容易哭泣;大吃大喝導致體重快速上升;對性失去興越;缺乏自信心;遠離人群等等。 其實有相當多的母親有產後憂鬱,而且通常會自然改善,如果情形一直沒有好轉,那麼母親則需要找專家 (如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師) 協助。 四、父親的角色 如果雙胞胎或多胞胎的父親,從一開始就參與照顧孩子的工作,和孩子間的關係也會較為親密。事實上,母親除了需要父親實質工作上的幫忙之外,尚需要一些情緒上的支持。 父親不只幫著餵食、換尿布和安慰孩子,他也應負起一些日常工作:洗尿布、準備奶瓶、準備晚餐、幫助餵孩子喝睡前最後一次牛奶、早上給孩子準備早餐以便讓母親多睡一會兒 ------ 如此可使母親白天有較多精力來照顧孩子。 父親參與照顧孩子的工作,那麼他會和母親共同走過這一段,同樣的經驗會使他們彼此間更親密。在我國過去傳統社會,有較多時候有長一輩的婆婆或母親協助,但以目前社會分工小家庭而言,不論有無其他親人的協助,先生的參與是絕對必要的。 五、家人的角色 公公、婆婆,父親的兄弟姐妹、母親的兄弟姐妹……等家人,都是母親最好的幫手,這些家人不但應給予母親情緒上的支持,也應義不容辭地給予母親實質上的幫助,以減輕母親的負擔。這期間家人們若能就事論事,彼此討論母親真正需要的幫助是什麼,才真正有助於減輕雙胞胎母親的壓力。而在彼此互動之中,也不要忘了相互稱讚彼此的努力。 六、父母間的關係 (一) 我們間出了什麼問題 孩子出生後,因為要花不少時間照顧他們,所以父母們外出的時間也就變少,社交生活便受影響。但即使父母不能常外出,也要保有一段屬於夫妻自己的時間才好。 有了孩子後,不只夫妻的社交生活受影響,連性生活也會受影響。母親產後會有一些後遺症,如會陰部受傷,即使治癒後,她們仍害怕做愛時會痛,再加上疲勞和感情大部份移轉到孩子身上,因而影響性生活。 由於孩子的加入,使得夫妻間的關係跟從前不太一樣了,因此雙方都要再做調整,以適應孩子的加入。若夫妻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則可向親近的親友或專家求助。 (二) 避孕 有二個以上要日夜照顧的小孩,父母要考慮是否需要避孕。當然,沒有一種避孕方法是十全十美的,可能孩子還很小母親又懷孕。多胞胎的父母則可以考慮結紮。 如果決定要墜胎或結紮,那麼夫妻應先和醫生或專家討論這件事,他們可以幫忙夫妻們考慮事情的正反面,以便作下對自己和家人都是最好的決定。 ( 本文摘自 雙胞胎通訊 第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