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洛神賦

2013年12月16日
洛神賦賞析
《洛神賦》 曹植(字子建)

原文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珮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鳧,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複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白話翻譯】

《洛神賦》
我從京城地區啟行,要返回東邊的封地鄄城,離開了伊闕山,翻越過轘轅山,走過通谷,登上景山。這時太陽已經西下,車困馬疲。於是就在長滿杜蘅草的岸邊停下馬車,在種植著芝草的田地上餵馬。我悠閒地在楊林中漫步,放眼顧盼著洛水。這時精神恍惚不定,瞬間又覺思緒飄散。低頭時還沒有看到什麼,抬起頭來,就發現了奇特的景觀。看到一個美人,就在山崖旁邊。於是我拉著車夫對他說:「你有看見那個人嗎?那是什麼人,如此的豔麗!」車夫回答說:「臣下聽說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這麼說來,君王所看見的,莫非就是她!她的長相是什麼樣子?臣下倒想聽聽。」

我告訴他說:「她的身軀,輕盈像驚飛的鴻雁,柔順像遊動的蛟龍。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豐茂如春天裏的松樹。忽隱忽現,好像浮雲遮蔽著月亮;飄上飄下,好像旋風吹捲著雪花。遠遠地看她,明潔如太陽剛從早晨的雲霞中升起;靠近去看她,豔麗如荷花剛從清水裏長出。胖瘦適中,高矮恰好。肩膀勻稱有如刀削而成,腰圍纖細有如緊束著絹帶。修長清秀的脖子,呈現出白皙的皮膚。既不施脂,也不抹粉。髮髻高聳如雲,長眉彎曲姣好,紅潤的嘴唇向外開展,嘴裏是鮮淨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轉動靈活,顧盼自如,顴骨下的臉頰有著甜甜的酒渦。她美妙的丰姿豔麗飄逸,儀表嫺靜,體貌安閒。溫柔的情意,婉約的姿態,比言語所形容的還要嫵媚動人。她奇麗的服飾舉世無雙,骨骼形貌和圖上畫的一模一樣。身穿鮮亮的綾羅衣衫,耳戴華美的佩玉。頭戴金銀翡翠的飾物,身上點綴著閃閃發光的明珠。腳底踩著飾有花紋的遠遊鞋,拖著薄霧般的絲綢所造成的輕紗裙,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舉步徘徊。這時候她忽然縱身騰起,遨遊嬉戲,左邊靠著彩旗,右邊有桂旗為蔭,在神仙所游的水邊伸出素手,採擷急流邊的黑色芝草。

我的情衷欣喜於她的賢淑美麗,內心動盪不安。因為沒有個好媒人去接洽說情,只好託付微動的水波來傳遞話語。

我解下玉珮來邀請她。佳人實在美好,令我驚歎,既懂禮節又善言辭。她高舉瓊玉來應和我,並指著深水作為約定。我秉持著深切依戀,感到這位神女欺騙我。有感于鄭交甫曾遇神女背棄諾言的事情,我不禁惆悵、猶豫,心存疑慮,於是收斂起笑容,鎮定心神,展現禮節來克制自己。

這時洛神有所感應了,她不安地徘徊著,光影時離時合,忽明忽暗。聳起輕盈的身軀像鶴鳥一般地站立著,好像要飛起來卻又不飛的姿態;踏著遍植花椒的道路,傳來陣陣濃香;走過杜蘅草叢,洋溢著芬芳的氣息。她悵然長嘯來表達深切的思慕,聲音哀怨淒厲而悠長。於是眾神紛紛聚集,呼朋引伴,有的在清澈的水流邊嬉戲,有的在神仙的沙洲上翱翔,有的在採集明珠,有的在撿拾翠鳥的羽毛。

洛神身旁跟著娥皇、女英兩個妃子,手挽漢水邊的神女,為孤單無伴的瓠瓜星歎息。為獨處無依的牽牛星哀詠。揚起上衣隨風飄動,用修長的衣袖作為掩蔽,站立了很久。身體輕快如飛行的野鴨,行蹤飄忽不定,就像變幻莫測的神靈。她在水波上輕緩地移動步伐,絲襪沾上了如塵的水珠。她的行動舉止沒有一定的規律,看似緊急又像安閒;進退動靜難以預知,好像要離開又像要折返。轉動雙目散放出明亮的眼神,晶瑩如玉般的容顏光亮溫潤,口中的話語尚未吐露出來,就散發出清香如蘭的氣息。華麗的容貌婀娜多姿,使我為她茶飯不思。

在這時候風神屏翳收斂起晚風,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濤,河伯馮夷擊響了神鼓,女媧發出清亮的歌聲。飛騰的文魚警衛著洛神的車乘,眾神隨著叮噹作響的玉鸞車鈴一齊離去。六龍嚴整地齊頭並進,駕著雲車從容前行。鯨魚騰躍在車駕兩旁,水鳥左右飛翔來作為護衛。這時車乘越過北面的沙洲,經過南面的山岡,洛神轉動白皙的脖子,回過清秀的眉目,打開紅潤的嘴唇緩緩地說話,陳述著結交往來的重點。只恨人神的路途有別,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年卻無緣匹配。她舉起衣袖掩面而泣,淚下漣漣沾濕了衣襟,悼念著美好的聚會從此永遠消失,哀痛著這一別離即將身隔兩地,沒有絲毫的情意來表達內心的愛慕,且獻上江南的明珠作為紀念,雖然藏身在太陰幽處,卻時時懷念著君王。忽然間不知她的去處,我為洛神的消失無影深感惆悵。

【寫作背景】

這是三國時代文學名家曹植的浪漫主義愛情名篇《洛神賦》。《洛神賦》原名《感甄賦》。其寫作牽涉到曹植與漢獻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間的一段錯綜複雜的感情。

據《文昭甄皇后傳載》:甄氏乃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間,她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東漢獻帝七年,官渡之戰,袁紹兵敗病死。曹操乘機出兵,甄氏成了曹軍的俘虜,繼而嫁曹丕為妻。

曹操的夫人劉氏生長子曹昂,早年歿(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篤厚恭謹;曹彰,勇而無謀;曹植,聰明機警,卻嗜酒放縱;曹熊,身體病弱。

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讚賞。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援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遂得以與甄氏朝夕相處,進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魏國建立。甄氏被封為妃,並於次年鬱鬱而死。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將甄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淩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裏還在翻騰著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蕩,寫了一篇《感甄賦》。四年後(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

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后認定成洛神了。

【賞析】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樵(今安徽亳縣)人。曹操第三子。少聰敏,頗為曹操所寵愛。後因「性而行,不自雕勵」失寵,到曹丕稱帝,屢受猜忌和迫害,最後鬱鬱而死。曹植在詩歌和辭賦創作方面有傑出成就,其賦繼承兩漢以來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吸收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為辭賦的發展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洛神賦》為曹植辭賦中傑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但終因「人神殊道」無從結合而惆悵分離。

全篇大致可分為六個段落:

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看到「麗人」宓妃佇立山崖,這段類似話本的「入話」(引子)。

第二段,寫「宓妃」容儀服飾之美。

第三段寫自己非常愛慕洛神,她實在太好了,既識禮儀又善言辭,雖已向她表達了真情,贈以信物,有了約會,卻擔心受欺騙,極言愛慕之深。

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後的情狀。

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賦的寄意之所在。

第六段,寫別後自己對洛神的思念。


《洛神賦》最突出的特點有三:
(一)豐富的想像。

曹植從京城洛陽啟程,東歸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邊,停車飲馬,在楊林漫步之時,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體態搖曳飄忽像驚飛的大雁,婉曲輕柔像是水中的游龍,鮮美、華麗較秋菊、茂松有過之,姣如朝霞,純潔如芙蓉,風華絕代。隨後他對她產生愛慕之情,托水波以傳意,借玉珮以定情。然她的神聖高潔使他不敢造次。洛神被他的真情所感動,與之相見,傾之以情。但終因人神殊途,結合無望,與之惜別。想像絢爛,浪漫悽惋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歎,惆悵萬分。但這想像並離奇,是有感於宋玉的《神女賦》、《高唐賦》兩篇賦而作。
(二)詞藻華麗而不虛浮

全篇清新之氣四逸,令人神爽。講究排偶,對仗,音律,語言整飭、凝煉、生動、優美。取材構思,漢賦中無出其右。

(三)傳神的描寫

刻畫與比喻、烘托共用,錯綜變化巧妙得宜,給人一種浩而不煩、美而不驚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絕妙丹青,個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會使人產生一種虛無之感。在對洛神的形體、五官、姿態等描寫時,給人傳遞出洛神的沉魚之貌、落雁之容。同時,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高潔。在對洛神與之會面時的神態的描寫刻畫,使人感到伊人浮現於眼前,風姿綽約。而對於洛神與作者分手時的描寫----「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來鳴鼓,女媧清歌。」寫出愛情之真摯、純潔。一切都是這樣的美好,以致離別後,人去心留,情思不斷,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浪漫而苦澀,心神為之不寧,作者徘徊於洛水之間不忍離去。

作者產生苦悶之情原因有三:
一是人神有別,有情人不能成眷屬。
二是「洛神」是他的精神寄託,但她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現實中難以找到,失落無限。
三是以此賦托意,曹植不但與帝王之位無緣,還屢受兄長的逼害,無奈之餘又感到悲哀和苦悶。

藝術價值

對《洛神賦》的思想、藝術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極高的評價,最明顯的是常把它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並論。其實,曹植此賦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賦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和大畫家顧愷之,都曾將《洛神賦》的神采風貌形諸筆墨,為書苑和畫壇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到了南宋和元明時期,一些劇作家又將其搬上了舞臺,汪道昆的《陳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出。至於歷代作家以此為題材,見詠於詩詞歌賦者,則更是多得難以數計。可見曹植《洛神賦》的藝術魅力,是歷久不衰的。

附錄:

甄氏的補充資料

建安初年,甄氏初嫁與袁紹次子袁熙,袁熙帶兵出外征戰,留下甄氏獨身照顧婆婆,袁氏敗亡後,曹操之子曹丕見其美豔動人,便納為己有。

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甄氏留在鄴城。黃初元年十月,曹丕滅漢。漢亡之後,漢獻帝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后、李貴人、陰貴人並愛幸,甄后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甄氏不僅賢德,而且文才出眾。留有詩作樂府《塘中行》詩傳於世,載於《玉台新詠》詩云: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據傳,此詩是甄氏臨終時所作。曹丕稱帝後居住在洛陽,而甄宓此時獨居在鄴城,在這樣的情形下,甄宓寫下了一首抒發哀傷、懷想舊情,怨恨曹丕薄悻的詩作《塘上行》。然而,甄氏萬萬沒有想到,這首淒惻哀怨的情詩,不但沒有使丈夫感念舊情,反而適得其反。

曹丕讀詩後惱羞成怒,在洛陽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黃初二年,221年),由洛陽派使者前往甄氏獨居的鄴城舊宮,逼她服下了毒酒。冤死之時,甄氏四十歲。